在本月举行的夷陵区科技大会上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下属的
三峡库区珍稀资源植物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获得夷陵区科技创新政策奖补
作为获得奖补的
10家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之一
它将目光瞄准长江珍稀植物的繁育
一起来了解
8月15日,在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的实验室里,透过植物组培室的玻璃幕墙,满目绿意,近1万个组培瓶里培植了荷叶铁线蕨、丰都车前、疏花水柏枝等珍稀植物,工程师朱豪飞推着一车刚刚完成接种的组培苗,小心翼翼地把他们放置在每种植物专属的区域。
“像我手里的这个疏花水柏枝,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原产地在三峡地区的消落带及江心岛上,作为典型的治理消落带的先锋植物,其具有耐水淹、抗干旱、耐贫瘠的生长特性,在三峡坝库区消落带的生态修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朱豪飞介绍道。
经过多年技术攻关,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科研团队掌握了疏花水柏枝的无性繁殖技术,选择植物的茎段部位作为外植体,经过消毒、培养、炼苗、移栽等过程,在短时间内实现疏花水柏枝的快速大规模繁殖。扩繁得到的疏花水柏枝经过抗逆性试验后,最终回归野外和用于长江库岸生态修复。
“我们通过分株、组培、播种、扦插等多种繁育方式,扩大包括疏花水柏枝在内的多种珍稀植物的种群数量,最终应用到长江大保护场景中去,譬如消落带生态治理、野外回归、珍稀植物展示等。”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工程师李林宝说道。
多年来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抢救保护
长江流域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1950种
成功繁育特有珍稀苗木26万余株
繁育丰都车前、宜昌黄杨、丰都车前
疏花水柏枝等苗木3.5万余株
研究所还持续开展珍稀濒危植物
野外回归和生态修复应用实践
回归应用5.7万余株
让三峡地区濒危珍稀植物
重回长江两岸自然生长
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
守护长江流域“只此青绿”的美好画卷
夷陵发布
来源/云上夷陵 夷陵发布
记者/汪婧 邱承娇 通讯员/吴明凤
原标题:《三峡库区,5.7万余株珍稀濒危植物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