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探究青稞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探究青稞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引言

青稞作为我国西藏地区人民的主要口粮之一,通常每年4月份开始播种,在当年的8月份即可收获。青稞在西藏地区具有非常长的种植历史,已然成为了当地特有的饮食文化,特别是电商平台的带动下,西藏地区的青稞及其产品已经被销往到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随着青稞种植面积的提升,再加上部分种植户防护意识较差,很容易导致青稞植株患得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青稞的种植效益。因此,加强青稞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有着重要意义。

1. 青稞黑穗病

1.1发病规律与特点

在青稞幼苗期间较为容易感染黑穗病,每年在苗期侵染一次,通常为种子带菌传播。病菌会以孢子的形式寄存在青稞种子中,青稞脱粒时的孢子会散落随风飘荡,附着在青稞种子上。在青稞播种后,越冬孢子开始萌发处菌丝,先侵入到青稞芽中,随着青稞苗不断生长,菌丝的覆盖面积也逐渐扩大。在抽穗前,病菌会对种子、花器造成伤害,并再次生成大量的越冬孢子,产生病穗。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下,会加速孢子萌发,对青稞种皮进行侵蚀。黑穗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抽穗前无明显发病症状,抽穗之后会大批量产生病穗情况,病穗外部有明显的黑色粉状物,导致麦穗逐渐出现畸形,增加麦穗脆性、形态发育不良,对青稞最终产能造成严重影响[1]。

1.2防治措施

针对青稞黑穗病,必须要通过农业技术加强防治。选择抗病、抗菌性较强的种子,尽可能选择本地农业部门推广的新型青稞种子,新型种子往往综合性能更好。播种前精细选种,挑除损伤粒、病虫害粒、瘪粒。加强种植场地视察工作,如果观察到有病穗抽出,则要及时将其拔出,并统一进行焚烧处理,尽可能在黑粉未散播前将病穗清理干净。合理运用药剂,播种前可进行土壤消毒以及药剂拌种工作,药剂拌种采用15%的粉锈灵,用量为每100kg种子拌15%粉锈灵30g,通过土壤消毒、药剂拌种可将大部分病菌、虫卵杀死。也可以使用石灰水浸种处理,清水和石灰比例为99:1,制作成1%的石灰水,将30kg种子浸入其中,期间不得搅拌,浸种一周后再播种,可极大降低黑穗病的发病率。

2. 青稞锈病

2.1发病规律与特点

青稞锈病可分为条锈和杆锈两种,会严重侵害青稞苗,在青稞全生长生命周期均可能受到锈病影响。其中,条锈病是西藏地区主要的锈病形式,主要对青稞植株的叶片、叶鞘造成侵害,在青稞苗1-3叶期最容易发生条锈病,在患病初期植株叶子上会形成淡黄色斑点、叶脉平行细条纹,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病灶部位会持续扩展,呈铁锈状,故此称为“锈病”。在分蘖期后,叶片基部到叶片顶端会产生多个细条纹或一条粗条纹,病灶部位由最初的奶黄色演变为黄褐色。在拔节抽穗之后,病灶处会呈现出枯黄色以及深褐色,病斑上分布不均匀的锈状霉菌。在发病后期,并侵染的叶片会干枯、破裂,直至植株死亡。患得条锈病的植株如不及时处理,会影响植株正常发育,影响生长周期抽穗、结实。如果在抽穗后患得锈病,会直接影响结实率,瘪粒数量明显增加。

2.2防治措施

在农业防治方面,应做好前期的青稞选种工作,将病虫害粒、瘪粒剔除干净,重点选择活性强、饱满、发芽率高的种子。为了降低病菌的侵染概率,一旦日常管理中发现有病害表现的植株,应立即将其拔除并统一焚烧处理。播种前做好晒种、浸种工作。在播种前2天将种子均匀摊铺在室外暴晒,从而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按照上述的生石灰拌种方法操作即可,但无需长期浸种,通常在30℃水温下浸种24h,并将其晾干后即可播种。在药物防治中,可以使用药剂拌种,使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8kg拌种,晾晒干后即可播种。针对青稞锈病较为严重的区域,应特别关注青稞抽穗到灌浆期间的防治工作。首次在抽穗到花期药物防治,第二次为花期到灌浆期药物防治,结合发病程度按照标准配置药物,如粉锈宁、麦病灵、甲基托布津等。

3.青稞黄矮病

3.1发病规律与特点

黄矮病是病毒侵染引发的病症,其主要传播介体为蚜虫。患病青稞植株表现为黄化、矮化、分蘖量多、叶片硬化、叶尖变黄并向基部拓展。严重爆发区域可导致青稞减产40%以上。黄矮病在幼苗期到抽穗期爆发,其他阶段也可能侵染病症,但概率非常小,因此主要在生长阶段展开防治[2]。

3.2防治措施

由于是虫害为传播介体,因此要尽量消灭虫源。利用冬闲季节对田间杂草、枯枝烂叶等进行清除,并统一焚烧消除病原,特别是要清除酸模,破坏蚜虫的越冬场所。青藏地区土壤肥力普遍不足,因此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强化青稞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在播种前应施足底肥,使用腐熟农家肥拌土,用量为2500kg/亩,加强整地工作,在青稞苗生长到拔节期、分蘖期及时追肥(尿素),用量为5kg/亩,做好田间管理可保障青稞苗健壮生长。在药物防治上可用病毒抑制剂,在青稞苗2-3叶期,使用多元微肥病毒抑制剂喷雾防治,提高植株抗病性能,预防黄矮病侵染。在3-4叶期使用生长调节剂,如云大120、多效唑等喷雾,促进青稞分蘖。

4.青稞粘虫病

4.1发病规律与特点

粘虫也被称为五色虫、行军虫,食性杂、食量大,会对禾谷类、禾本科牧草造成威胁。1-2龄幼虫隐藏于青稞叶心、叶鞘内部,该阶段食量较小,主要啃食烂叶肉、茎秆表皮,病灶部位呈现为很小的透明斑点。而在幼虫生长到5-6龄时,则食量加大,以叶片、嫩杆为食,甚至会导致茎秆折断,危害十分严重。

4.2防治措施

采用捕捉成虫、消灭幼虫的方法进行防治。在繁殖期将卵块集中部位摘除,统一堆放在田外焚烧处理。选择抗病虫害强的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科学灌溉,调节好田间小环境,减少害虫的繁殖产卵场所,降低孵化率和幼虫成活率[3]。成虫以捕杀为主,在田间插谷草引诱成虫产卵,并定期将其收集并烧毁。在药物防治上,可使用2.5%敌百虫粉剂,用量为2kg/亩,与细土均匀搅拌并撒入到田间,杀死老龄幼虫,也可以使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青稞作为西藏地区人民的主要种植作物,不仅可以用作主食,还可以制作成青稞酒等产品,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必须要做好青稞病虫害防治工作,保证青稞种植的质量和产量,针对黑穗病、锈病、黄矮病、粘虫病,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保障青稞作物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 刘康.西藏青稞种植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10):111-113.

[2] 珠任.青稞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1):499-501.

[3] 怀毛措.青稞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J].吉林蔬菜, 2023(3):147-149.

...

相关知识

关岭县秋延晚番茄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
西葫芦主要病害及防治
华北地区园林植物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doc全文
广佛手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
牡丹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北方春播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病害防治
茶花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防治方法
毛茛主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
技术共享 浅谈花卉苗期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对策

网址: 探究青稞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8078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全国农技中心发布小麦条锈病绿色防
下一篇: 小麦条锈病存在春季大流行风险,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