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生态恢复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生态友好种植的鸟类栖息地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2.湿地作为鸟类重要的栖息地,是鸟类觅食栖息、活动和繁殖的重要场所。但在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对土地资源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中国沿海地区大规模的围垦建设工程造成滨海湿地大面积丧失。围垦开发利用主要以种植、水产养殖、林业等农业开发为主。一方面,围垦建设工程为沿海经济发展、缓解人口压力、保持耕地动态平衡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另一方面,过度的开发和商业利用,导致这些水域的湿地破坏殆尽,沿海树林大面积减少,威胁到野生鸟类的迁徙、生存和繁殖,导致多种珍稀野生鸟类濒临灭绝。
3.为解决上述问题和更好的恢复鸟类栖息地,为鸟类的迁徙、生存和繁殖提供空间,现有技术通过地形的改造、底质的变化和植物种植的手法,为多种常见水鸟提供栖息环境,构建适宜多种鸟类觅食、栖息和繁殖的湿地公园鸟岛生态系统,为湿地生物提供了合适的生态环境。虽然直接恢复湿地可以有效地构建鸟类栖息地,但是强化或者保持湿地的原有功能,可持续地建设和管理鸟类栖息地,还需要进行合理运维。很多湿地恢复工程完成后,常因经费不足导致湿地恢复无法达到预期功能,解决湿地可持续运维问题成为了湿地恢复工作的一个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基于生态友好种植的鸟类栖息地恢复方法,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解决湿地建成后管理经费不足,难以可持续运维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生态友好种植的鸟类栖息地恢复方法,包括建立恢复区,在恢复区内进行以下步骤:
6.开敞水面恢复,建设开敞水面面积占恢复区总面积的35%~40%,种植第一沉水植物;
7.水田恢复,建设水田镶嵌于开敞水面上并位于临近恢复区边沿区域,水田面积占恢复区总面积的40%~50%,水田内种植有机水稻;
8.浅滩恢复,建设浅滩面积占恢复区总面积的5%~10%并位于开敞水面中间水域位置,浅滩种植第二沉水植物;
9.沼泽湿地恢复,建设沼泽湿地面积占恢复区总面积的3%~5%并零星分布于开敞水面中间水域位置,沼泽湿地种植草本植物;
10.林地恢复,建设林地面积占恢复区总面积3%~7%并位于恢复区四周,林地上混合种植有乔木和灌草;
11.鱼类底栖恢复,在开敞水面水域进行底栖动物及鱼类的引入和恢复,引入鱼类密度为4g/m3~5g/m3。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开敞水面底高程为2m~2.5m,当夏季水位4.2m时,水深
1.7m~2.2m,当冬季水位3.2m时,水深0.7m~1.2m,第一沉水植物包括川蔓藻、篦齿眼子菜、金鱼藻、狐尾草、菹草、苦草、马来眼子菜和线叶眼子菜,开敞水面的中间水域零星分布有草滩。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水田平均底高程为4m~4.2m,设置水位为夏季4.5m,冬季4.4m。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水田整体外周设置有配水渠,每年水田收获并售卖70%~90%的稻谷用于维持恢复区的基本运行及周边原有种植户的基本经济需要,剩余10%~30%的稻谷用于为鸟类提供食物。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浅滩底高程为3.1m~3.2m,当夏季水位4.2m时,水深为1.0m,当冬季水位3.2m时,水深0.0m~0.1m,第二沉水植物包括苦草、菹草、金鱼藻和眼子菜,冬季浅滩与开阔水面齐平或低于开阔水面,能够露出泥滩。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沼泽湿地底高程为3.5m~4.0m,当夏季水位4.2m时,水深0.2~0.7m,当冬季水位3.2m时,高出水面0.3~0.8m,所述草本植物包括白茅和狼尾草。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林地地面高程为3.5m~4m,入水边坡1:2,乔木包括水杉、女贞、枫杨、白蜡、乌桕、旱柳和柽柳。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在开敞水面和林地之间设置环绕恢复区的巡护主干道,每块水田内部还设置有管护道路和会车节点。
1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管护道路为砂石路,宽为5m,管护道路顶高程4.6m~4.8m。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在夏季高水位区域,种植有挺水植物,在夏季高水位区域投放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以夏秋季节水体面积计算,投放底栖动物为总生物量的1/10~1/7。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态友好种植水稻的鸟类栖息地恢复的地块布置,通过实施可持续运维的湿地恢复模式,可产生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方面,可以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塑造丰富的生境,提高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保护与恢复鸟类及其栖息地和觅食地,有利于野生动植物的增加,逐渐形成一个生物网完整、景观层次丰富、持续性与稳定性好的湿地系统。另一方面,基于环境友好型的水稻生态种植可提高水稻的品质,通过销售健康生态农产品产生一定的直接经济效益可以维持生态湿地的基本运行及周边原有养殖户的基本经济需要。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说明:1、林地;2、开敞水面;3、水田;4、沼泽湿地;5、浅滩;6、配水渠;7、管护道路。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25.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基于生态友好种植的鸟类栖息地恢复方法,在湿地
恢复的基础上,通过生境改造和生态修复工程,设计一种地块布局,营造适合鸟类栖息的湿地微生境,供繁殖、越冬鸟类栖息,其中规划出较大比例的局部生产型湿地用于有机水稻的种植。稻田可作为丹顶鹤等鸟类的良好栖息地。收获的稻米一部分用来饲喂丹顶鹤及其他候鸟,一部分用来售卖,通过生态种植业,提高项目区产品的品牌溢价,以生产型湿地的盈利支撑湿地运维,并在长期运维过程中逐步达到收支平衡。
26.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开敞水面恢复、水田恢复、浅滩恢复、沼泽湿地恢复、林地恢复、管护道路和鱼类底栖动物恢复。
27.开敞水面恢复:开敞水面2面积约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5~40%。开敞水面2设计底高程为2~2.5m,当夏季水位4.2m时,水深1.7~2.2m,当冬季水位3.2m时,水深0.7~1.2m。种植沉水植物,以川蔓藻、篦齿眼子菜、金鱼藻、狐尾草、菹草、苦草、马来眼子菜、线叶眼子菜为主,川蔓藻广布于温带、亚热带的咸水中,仅适用于沿海地区。开敞水面2中的开敞水域可以为鱼类和底栖动物提供栖息地,为雁鸭类提供栖息觅食地,中间零星分布的草滩可为雁鸭类及大量雀鸟提供隐蔽及栖息场所。
28.水田恢复:水田3镶嵌于项目区开敞水面2之上,约占总面积的40~50%,位于项目区四周。水田3平均底高程为4~4.2m,设计水位为夏季4.5m,冬季4.4m。水稻田整体外周设置配水渠6,方便快速灌溉补水。水稻收割期水田3退水直接退入周边湖泊水域内,通过周边河网水系统一出水。水田3内种植有机水稻,不施肥,不使用农药,采取生态种植的方式。普通种植方式:水位低,春末枯水期不利于蝌蚪生存等,农药使用频繁杀死害虫及其天敌,生物多样性低,丹顶鹤食物匮乏。鸟类友好的生态种植方式:水位较高,枯水期延后有利于蝌蚪等正常生长,不使用农药,生物多样性高,丹顶鹤食物丰富。每年收获并售卖70~90%的稻谷用以维持生态湿地的基本运行及周边原有种植户的基本经济需要,剩余10~30%的稻谷为丹顶鹤等鸟类提供食物。稻田还可作为丹顶鹤等鸟类的良好栖息地。
29.浅滩恢复:浅滩5面积约占项目区总面积的5~10%,位于项目区中间水域。浅滩5设计底高程为3.1~3.2m,当夏季水位4.2m时,水深为1.0m,当冬季水位3.2m时,水深0.0~0.1m。浅滩5种植沉水植物,如苦草、菹草、金鱼藻和眼子菜等。冬季浅滩5与水面齐平或略低于水面,可露出泥滩,为鱼类和底栖动物提供栖息地,为鸻鹬类、鸥类、鹭类提供觅食地。
30.沼泽湿地恢复:沼泽湿地4面积约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5%,零星分布于项目区中间水域。沼泽湿地4设计底高程为3.5~4.0m,当夏季水位4.2m时,水深0.2~0.7m,当冬季水位3.2m时,高出水面0.3~0.8m。沼泽湿地4种植白茅、狼尾草等草本植物,可为雁鸭类、鹭类提供隐蔽及栖息觅食地。
31.关于上述水位调整设计:夏季是水生植被生长最为茂盛的季节,为了防止夏季高温对植被的伤害,以及底栖和鱼类恢复,因此夏秋季节水位调控为高水位,仅田埂露出水面。
32.冬季是鸟类栖息的重要季节,水田保留一层薄水,有利于冬季保持较丰富的底栖生物、昆虫数量,有利于越冬鸟类觅食。浅滩和沼泽湿地均露出水面较大面积,多样的地形和植物吸引鸟类栖息。同时,该季节是沉水植物以及其他湿生植物萌芽时期,低水位有利于增加水中光照,促进植被生长。多种生态水位的调节可营造鸟类栖息地的不同生境以及适宜水生植物的生长。
33.林地恢复:林地1面积约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7%,位于项目区的四周。林地1地面
高程为3.5~4m,入水边坡1:2。采用高大乔木和低矮灌草搭配种植方式,主要选择水杉、女贞、枫杨、白蜡、乌桕、旱柳、柽柳等植物。林地1可以作为防风林,减少开敞水面2的风浪,同时遮挡视线,满足鸟类的避险需求,高大乔木还可以作为鹭类和鸬鹚等鸟类的营巢林。
34.管护道路7:在开敞水面2及林地1之间设置环绕项目区一圈的巡护主干道。此外,在每块水田3湿地内部还设置宽约5m的内部管护道路7(4m宽砂石路及两侧各0.5m宽路肩),局部设置会车节点。道路顶高程4.6~4.8m,宽4m,便于运营后期湿地内部的植物养护及收割。道路形式可选择砂石路。
35.鱼类底栖恢复:植物的配置和恢复完成后,在开敞水域进行水生动物的引入和恢复。项目区中要恢复的鸟类中,大部分鸟类捕食鱼类及底栖动物,因此,要针对性的放养一些底栖动物及鱼类等。放养季节应在鸟类数量较少的季节,防止被鸟类捕食。
36.项目区投放的鱼类中,主要投放一些体型较小的鱼类,自然生长繁殖后,可供鸟类食用。这其中淡水性鱼类,如鲫、草鱼、花麦穗鱼、鳙、鲢、红鳍原鲌、青鳉、黄颡鱼等。规划整体投放鱼类密度为4~5g/m3,以夏秋季节水体体积计算。在普通养殖方式中,开敞水面中鱼类大小均匀,大部分鱼类体积较大,鸟类无法食用。在干塘时大部分鱼类被收获,且鱼类收获时间与市场需求有关系,在冬季鸟类迁飞时并不一定收获。
37.本专利采用混养方式,大小鱼皆有,部分小鱼可供鸟类觅食。在冬季时,大部分鱼类被收获,底部保留少量水体及小鱼,可供越冬的鸟类觅食。冬季会为鸟类提供食物而轮流干塘。项目区内放养水生动物后收获的水产品应符合健康、安全及环境标准,形成具有恢复区特色的水产品牌与认证,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选择。
38.在项目区中,在夏季高水位区域,有大量挺水植物生长,该区域适合生存大量以植物为食的底栖动物,主要是一些大型蟹类。整个项目区的大部分区域都被水生植物覆盖,在水生植物覆盖的区域,可供大量的以植物为食的螺类、蟹类生存。因此,在该区域投放田螺、石螺等在底质面上生存的软体动物,以及三角帆蚌、中华绒螯蟹等在底质面下生存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预计整体恢复密度40~45ind/m2,平均生物量120~130g/m2。以夏秋季节水体面积计算,投放底栖动物为总生物量的1/10~1/7,其余自然恢复。
39.鸟类友好型生态养殖模式的在运营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40.1)禁止安装驱鸟器。
41.2)采用混合养殖模式。在开敞水面中放养数个鱼类品种,避免单一品种的放养。
42.3)根据鸟类栖息续期严格进行干塘管理。
43.①
在鸻鹬类迁飞的季节根据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区内分区情况进行轮流干塘,保证鸻鹬类的觅食需求。干塘时间集中在12、1、2月。
44.②
保证冬季干塘。在冬季,通过放干开敞水面的方式以收取鱼获,大量体积细小及经济价值较低的鱼、虾会聚集在开敞水面内浅水的地方。这部分未捕捞的水产品可作为鸟类,特别是大批鹭类的食物来源。
45.4)春季至秋季,塘梗上的草需定期修剪并作为天然鱼粮。剪草后剩下的短草可作为体型较小的鸟类,如鹡鸰及鷯的栖息地;亦可吸引昆虫(如摇蚊)及其猎食者(如蝙蝠和雀鸟)。
46.6)在冬天将浅水区的水位会被略微调高,以供雁鸭类在夜间栖息之用。
47.7)为防止杂草的大量生长,每年春季植物发芽阶段可对湿地进行淹水,防止一些
旱生杂草的生长。待植物生长良好,足以在与杂草生长竞争中占据优势时,恢复正常水位,此过程大约半个月。
48.本发明基于生态友好种植水稻的途径,保护与恢复滨海地区围垦建设区域鸟类及其栖息地和觅食地,通过合理布局水稻田及鸟类栖息地区域分布,有效解决改造湿地经费不足,运维欠缺的问题。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相关知识
滇金丝猴栖息地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生态栖息地保护与恢复.pptx
上海南汇东滩鸟类栖息地营造工程的生境评价
基于鸟类栖息地季节性变化的自然保护区动态分区管理——以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东莞]开展水鸟栖息地恢复工程
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
基于生态恢复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初探.doc
案例:高原湖泊湿地的生态恢复实践
植被恢复与动物恢复关系
栖息地保护与恢复
网址: 基于生态友好种植的鸟类栖息地恢复方法与流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86539.html
上一篇: 花卉电商平台创业项目概述花卉电商 |
下一篇: 科学网—Avian 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