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胡家园福林生态园试验基地内,苗木长势良好。 天津市农委供图
中新网天津6月22日电 (杨子炀)记者从天津市农委获悉,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土壤生态研究团队在京津冀盐碱地生态植被修复研究取得新进展。团队从盐碱地植被修复限制因子入手,开展了盐碱地原土改良、耐盐植物种质资源创制、水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研究工作,构建了3种生态型原土绿化栽培技术模式,示范应用1000亩,苗木成活率均达90%以上。
目前,试验基地天津市滨海新区胡家园福林生态园内,上千亩的盐碱地上白榆、乔化柽柳、白蜡、灌木柳、狼尾草、细叶芒等长势良好。
天津市滨海新区胡家园福林生态园试验基地场景 天津市农委供图
据悉,天津市农科院研究团队引进绿化苗木46个品种,筛选出耐盐3-6g/kg品种2个;耐盐6g/kg以上7个,扩充了天津滨海绿化植物品种库,扩大了生态建设植物品种选择范围;建立2种植物快速繁育方法,为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保障;为滨海原土快速植被修复提供了示范样板。同时编制了天津市地方标准“滨海绿化植物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DB12/T828-2018)”,为耐盐植物筛选提供了标准方法。
天津市滨海新区胡家园福林生态园试验基地内,苗木长势良好。 天津市农委供图
该成果也是“京津冀盐碱地生态植被修复联合实验室”协同攻关的阶段性结果,该联合实验室是在2017年由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三方组建成立。
天津市滨海新区胡家园福林生态园试验基地内,苗木长势良好。 天津市农委供图
围绕着京津冀盐碱地生态植被修复所存在的问题,研究成果已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和沧州市黄骅、南大港等多地示范应用,推广应用面积3000余亩,为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提供了重要品种资源和技术标准。(完)
社会新闻精选:
相关知识
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站在滨海湿地植被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花花柴:盐碱地改良的优势草
黄河三角洲潍坊滨海10万亩泥质海岸重盐碱地植被恢复示范项目建议方案.docx
东海生态中心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仔稚鱼分类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全球生态恢复对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国农大植被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服务国家生态安全战略
承德市林业和草原局 科技园地 花花柴:盐碱地改良的优势草
植被自维持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效果
植被修复
生态环境工程中的植被恢复与保护
网址: 京津冀盐碱地生态植被修复研究取得新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0179.html
上一篇: 城市公园植被恢复与生物多样性提升 |
下一篇: 探讨典型沙漠区主要植被的修复及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