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学讲堂回顾 | 第854期:绿色王国奇遇记——小植物里的大世界
首都科学讲堂 2024-07-06 12:25:30 植物 猪笼草 讲堂
本文内容来自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学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承办、北京青年报社协办的首都科学讲堂。讲堂每周邀请院士专家开讲,弘扬科学精神,帮助公众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
日光灼灼,夏木成荫。美好的时节里,繁花盛开,草木葱茏,入眼皆是缤纷色彩与盎然绿意。但你知道吗?充满生命力的奇特植物们,其实潜藏着许多有趣的小秘密。
本期首都科学讲堂,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史军,从拥有特别食谱的奇特植物谈起,展现众多植物的聪慧之处,带领大家探索身边植物之趣,共同走进魅力无穷的绿色王国。
主讲嘉宾
史军
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
绿色王国奇遇记:小植物里的大世界(上)绿色王国奇遇记:小植物里的大世界(下)植物的奇特食谱谈及身边的动物,不少人常会用“可爱”来形容它们,但对于植物,却鲜少有人会使用这一词汇。对于盛放的花,我们常会感叹其美丽;对于茂盛的树,我们多会赞扬其盎然绿意;而对于一些看似可食用的植物,人们则会更多地关心如何吃它。当然,也有不少小伙伴反其道而行之,比起能吃的植物,更好奇是否有植物吃人。
事实上,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之所以并无植物吃人,一方面是因为若需满足食人的条件,首先需要一张超乎寻常的“大嘴”将人吞下,还需要一个坚实的大型消化器官。另一方面,在野外环境中,植物碰到人的概率并不高,如果以人为食,很容易“饿死”。
然而,尽管并无吃人的植物,但却存在以动物为食的植物,如猪笼草。它的食谱上不仅有蚂蚁、苍蝇等昆虫,体型大一些的猪笼草甚至会以老鼠为食。但在猪笼草家族中,也有食谱更为特别的成员,如赫姆斯利猪笼草。难以想见,它竟然以蝙蝠的粪便为食。那么,它如何吸引蝙蝠前来呢?
身为夜行动物的蝙蝠,白天睡觉夜晚活动,但在加里曼丹岛的雨林中,可供蝙蝠躲藏的石洞较为罕见,于是它们便将赫姆斯利猪笼草的“瓶子”作为栖身之所,成为了白日里的“租客”,并以粪便为“租金”,为赫姆斯利猪笼草的生长提供肥料,从而实现“租客”与“房东”的互惠互利。
无独有偶,以动物粪便为食的猪笼草并非只此一种,同样拥有“重口味”食谱的还有马桶猪笼草。顾名思义,之所以得名马桶猪笼草,正是因为其外观很像一个迷你马桶。
▲马桶猪笼草
特别的是,在“马桶盖”上有很多吃起来甜丝丝的蜜露,正是这份甜蜜吸引了树鼩前来舔食,从而让人们看到它面朝“马桶盖”而坐的奇景。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事实上,香甜的蜜露中含有被马桶猪笼草下的“泻药”,这会让树鼩腹泻,进而自然而然地将粪便排入猪笼草的“瓶子”里,从而为它提供营养。当然,作为一种食虫目的动物,树鼩主要的食物来源是各种昆虫,而非这份蜜露,之所以前去舔食,则是因为昆虫的营养成分多为蛋白质和脂肪,它还需要补充一些碳水化合物,从而被蜜露吸引落入马桶猪笼草的“甜蜜陷阱”。
▲正在舔舐蜜露的树鼩
路边野花也有“小心思”看到这些奇特的植物大多生活在雨林中,不少小伙伴思考,是不是只有去到遥远的地方,才能发现植物的乐趣呢?其实不然,路边常见的植物也潜藏着自己的“小心思”。
北京的春天,人们在路旁常能看到两种长相十分相似的野花——紫花地丁与早开堇菜,它们看似都是紫色的小花,但若俯身细细查看,便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特征,每朵花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小尾巴,其中藏着甜甜的花蜜。但为了能更好地吸引蜜蜂前来采蜜,进而实现授粉,植物们需要为蜜蜂“指路”,引导它们找到花蜜。细细观察,不难发现花瓣上长有众多条纹,而这些条纹都指向了花朵中央,这其实便是指引蜜蜂采蜜的引导记号,也被称为蜜导。
▲紫花地丁与早开堇菜及其蜜导 图源:首都科学讲堂
事实上,会把花蜜藏起来的植物不在少数,而出于好奇,有些人也会尝试吸食一些植物的花蜜,如在北京被称为“老头喝酒”的植物,便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的花蜜吸食过量后会产生眩晕感,与醉酒后的感觉颇为相像。而它正式的名称则是地黄,大家熟悉的药品六味地黄丸,便以其为原料。尽管如今多被作为药物使用,但在唐朝及唐以前,这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蔬菜。而以它为食的原因却让人大跌眼镜,原是因为当时的人们相信只要坚持食用地黄,便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未有人成功,地黄也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菜谱。
▲地黄
但由于地黄的背面有着许多甜丝丝的花蜜,尽管人类不再将其作为食用蔬菜,昆虫却十分喜爱。那么,它们是如何知道此处有花蜜的呢?其实是因为它们看到了花瓣上的条纹,这些条纹就像是餐厅的招牌,吸引着昆虫们前去享受“花蜜大餐”。这种“打出招牌”来吸引蜜蜂的方式,让人不得不感叹植物的聪慧。
北京科学中心的神奇植物们不仅是路边的野花,就在讲座现场所处的北京科学中心里,也有着许多神奇的植物,如春日璀璨盛开的西府海棠。但你知道吗?生活中常见的苹果其实与海棠有着不小的渊源。它们都是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关系十分亲近,甚至一些苹果树可能长在了一棵海棠的根上。之所以进行嫁接,正是因为海棠的根十分强健,更容易吸收水分和营养,同时还能抵御土壤中的害虫,只是结出的果实不太好吃,因此,便将苹果的枝条嫁接在海棠的根系之上,从而实现“强强联合”。
▲西府海棠花
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果,苹果既没有西瓜汁水丰沛,也没有荔枝甜蜜诱人,但不少人却常常将其作为健康的代表。这其实来源于一句十分经典的广告语: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One apple one day,doctor go away)。事实上,苹果的主要成分是膳食纤维,可以被生活在肠道中的微生物消化,从而帮助人们维持肠道正常的生态系统。
然而,苹果中的营养成分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充沛,尤其是维生素C。有些人常以苹果为参照物,来彰显某种水果维生素C的含量之高,这其实并非有效说明。因为苹果的维生素C含量仅有6mg/100g,柠檬是43mg/100g,而辣椒则是146mg/100g,可见苹果的维生素C含量较低。
除了与苹果颇有渊源的海棠花,北京科学中心的大院里还能看到成片的小麦,美好的夏日时节,微风拂过,金黄色的麦浪轻轻摆动,好像正在与人们亲切地招手。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相比小麦,我们更熟悉的可能是被磨成粉状的小麦粉。但令人惊讶的是,在唐朝以前,中原地区多数情况下是将小麦整粒煮熟后食用。尽管汉代已经有了磨面粉的工具,但作为当时的高级工具,其只能供王公贵族使用,普通百姓则一般将小麦直接煮熟后食用,但如此食用十分费牙,需要较长的进餐时间。
幸运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我们已经具备了多种面粉加工方法,也拥有了众多优良的小麦品种作为人们制作主食的原料。但你知道吗?面粉中其实还含有蛋白质。夏日爽口凉皮中的面筋,便是其中的天然蛋白质。
▲饭桌上的面筋
炎炎夏日,在家中便可通过将面筋从面粉中“洗”出来来体验DIY的乐趣。但要注意的是,制作面筋和做面包一样,需要使用高筋面粉,制作馒头等中式面点则需要使用中筋面粉,低筋面粉则一般用来烤饼干,在选购时要注意按需购买。
随着大家对身材要求的提升,不少健身人士主张食用全麦粉,认为其热量相对更低。但从口感上而言,由于其中的麦麸没有磨到较细的程度,许多人会感觉有些扎嘴。但从营养角度而言,它确实能够为人体补充B族维生素。而B族维生素对人们的健康十分重要,如果严重缺乏,可能会患上脚气病,造成不良影响。
诚然,金黄色的麦浪中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那么,院中同样呈现耀眼金黄色的金叶榆,又为何并非绿色,而是呈现如此充满魅力的色彩呢?
▲绿植
植物叶片的颜色之谜众所周知,绝大多数植物的叶片均为绿色,究竟缘何如此呢?其实,叶片的色彩与其光合作用密切相关,自然也与太阳光有着紧密的联系。常有人说太阳光有七种颜色,即红橙黄绿蓝靛紫。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太阳光实际上由无数种色光组成,呈现渐变色,只是被人为地划分为七组。就像数字1与2之间,不止有1.1-1.9,因为细分起来,1.1与1.2之间,依然存在着众多小数,其间所蕴含的小数是无穷的。与之类似,光的连续性也是如此,太阳光其实包含无数种色光。
即使包含众多色光,但植物却十分“挑食”,更喜欢吸收红光与蓝光,前者尽管光子数量少但所蕴含的能量却特别高,而后者虽然单个光子的能量比较低,但却数量众多。而绿光却并无如同两者般的优势,从而被植物所“放弃”。正因为植物将红光与蓝光作为“肉”吃掉了,便剩下了如同“骨头”般的绿光,所以大多数植物的叶片呈现绿色。
当然也会有人好奇,为何生活中许多植物的叶子并非绿色呢?如经常在蔬菜沙拉中出现的紫甘蓝。其实,紫甘蓝的内心仍然是绿色的,其叶片内部依然有叶绿素,能够吸收许多太阳光,只不过它身着一件特别的、由花青素构成的“外套”,这件“外套”让它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紫色。
▲紫甘蓝
与之近似,院中的金叶榆也是如此,之所以呈现美丽的金黄色,是因为它有一层特殊的、由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组成的“外套”,从而展现出充满魅力的金黄色。
事实上,植物之所以会给自己“穿外套”,主要是为了“防晒”,北京著名的香山红叶正是其中的代表。实地观赏中不难发现,香山红叶更多的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五角星形状的枫叶,则是拥有卵圆形叶片的黄栌。最新研究显示,之所以会呈现红色,是它在主动合成花青素,避免在低温状态下,充足的阳光将叶片“晒伤”,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当然,也有一些植物,如此前提到的紫甘蓝、金叶榆,是因为人类喜欢这种特别的颜色,特意挑选出了特殊品种加以栽培,从而更好地欣赏它们与众不同的魅力。
植物的世界蕴藏着无数新奇有趣的故事,等待人们不断探索,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聪慧的植物们,通过观察、嗅闻、品尝等多种方式亲近植物,走进魅力无穷的植物世界。
(本期图片、视频来自第854期首都科学讲堂)
传播科学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
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促进科学普及,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知识产权、肖像权、名誉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予以删除。
相关知识
首都科学讲堂回顾
百草园里“刨”出科学课、特色产业中绘出生态图……各地遍开科学教育之花|科学向未来
【嘉应讲堂】张兰花: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书香校园
药师傅讲堂
植物科普小讲堂
国家植物园《万物共生大讲堂》:春暖花开,又到了云南人吃花的季节
妙笔生花看丰台 谱写首都中心城区新篇章
从植物考古探寻农业起源——2023年第一期农博讲堂成功举办
首都工匠学院这些技能提升培训班来了~
“2020爱绿一起”首都市民生态体验活动启动
网址: 首都科学讲堂回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048.html
上一篇: 植物医生进社区 学生亲近自然长知 |
下一篇: 植物科普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