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腥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姜韵卢燕陈道峰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200032E-mailluyan@fudan.edu.cn
摘要鱼腥草为传统清热解毒中药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药食两用资源含挥发油、黄酮、生物碱、多糖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调节免疫、抗氧化等作用。近年来鱼腥草在防治SARS、流感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和开发潜力。本文对鱼腥草化学及生物活性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综述为鱼腥草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关键词鱼腥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1引言鱼腥草又名侧耳根、臭根草、鱼鳞草[1]、猪鼻孔、九莲草等[2]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性辛味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等功能用于治疗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淋、热痢、痈肿疮毒等症[3]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东南部及西南各省[4]。在当前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的形势下清热解毒等中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鱼腥草在2003年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为用于防治重症非典型性肺炎(SARS)的8种中药之一在临床应用中显著地改善了患者的免疫能力同时毒副作用也较小[5]2005版《人禽流感诊疗方案》的基本方药中也包括鱼腥草[6]药理研究表明其对多种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对于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具有明显疗效已被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之一。本文就近年来鱼腥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2.化学成分的研究2.1挥发油不同学者从多方面研究了鱼腥草挥发油已鉴定出了5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癸酰乙醛(decanoylacetaldehyde)、甲基正壬酮(methyl-n-nonylketone)、月桂醛(laurinaldehyde)等为抗菌、抗病毒的主要药效成分癸酰乙醛与月桂醛还是该植物特殊气味的主要来源。鱼腥草中的其他挥发油成分还包括丁香烯(caryophellene)、1,8-按叶素(1,8-cineol)、柠檬烯(limonene)、α-蒎烯(α-pinene)、芳樟醇(linalool)、龙脑醇乙酸(bornylacetate)、罗勒烯(ocimene)、月桂烯(myrcene)及邻、对、间苯甲酚(o-,m-,p-cresol)等[7]。现人工合成了其中主要成分癸酰乙醛的亚硫酸加成物称为合成鱼腥草素克服了癸酰乙醛易聚合不稳定的缺点可供药用[8]。研究表明鱼腥草挥发油的含量、种类等与采收季节[9]、提取工艺[10]、采集居群[11]等因素相关。茎、叶、花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种类相近但含量有明显差异分别为茎0.06%叶0.08%花0.28%[12]。各产地人工栽培的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4-松油醇、癸酸、蒎烯、龙脑醇乙酸等主要成分的总含量基本一致但在穗产及清远产的鱼腥草未检出抗菌活性成分癸酰乙醛[13]。
1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基金)项目2007024609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508和上海市科委中药现代化专项基金08DZ1971202的资助。http://www.paper.edu.cn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相关知识
款冬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报春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鲜卑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花楸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紫草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泡桐花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紫草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Plants of the Boraginaceae Plants
槐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分享
网址: 鱼腥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3368.html
上一篇: 棉田杂草识别与防治 |
下一篇: 关于印发《2022年秋播小麦田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