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在胡同里找一片森林

在胡同里找一片森林

在胡同里找一片森林 原创 张博岚 中国青年杂志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杂志官方微信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1年第15期

在胡同里找一片森林

@/文 张博岚

从北京古树交织的国子监拐入生机勃勃的五道营胡同,在各式各样的咖啡馆、西餐厅、文艺小商品店铺的包围中,一间小店闹中取静——灰色水泥墙面组合木框玻璃窗,玻璃窗上印有“花治MIZU Laboratory”字样,大大小小的植物在低调的门脸前摆放有致,一丛绿意安静地向路过的人们招手。

此时正值北京的初夏,进门踏入玄关便是满溢的生机,室内绿植的长势几乎快要冲出门外,和门口一株两米多的琴叶榕一比高下。一入店内便豁然开朗,大面积的玻璃窗和店内的暖光灯将光线照在缤纷的植物上,浅白色的小动物标本错落其间,让人一时间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

花治植物实验室内景

找寻另一种可能

在钢筋水泥铺就的城市里,人们更渴望自然,感知并珍藏着植物带给生活的治愈力,植物茂盛生长的力量,就像是漫漫寒冬里的阳光。为了向更多人传递植物的生命力,前广告创意人马天天和先生李晓晨一起开设了这间花治植物美学实验室(MIZU LAB,以下简称“花治”),收集不同时节的植株、浆果,花店随着四季更迭相应地发生变化,在城市中心建了一座连接大自然的植物园。

主理人马天天是学艺术出身,初入职场时,投身于广告业,随着职位不断上升,时间逐渐被复杂的工作填满,她渴望探索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2015年,她辞去了广告公司创意总监的职位,结束十余年的广告人生涯,在北京黑桥租下了一间工作室,开始了一段收拾心情、与艺术家朋友们为伴的创作时间。

“花治”主理人马天天

一向喜欢植物的马天天和先生李晓晨在院子里侍弄花草时突然想到, 为什么不利用好这段闲暇时间,做点他们一直喜欢的事情:将被赋予美好心意的植物传递给身边的朋友家人。

马天天回忆道,开植物工作室之前,她就喜欢自己动手制作花束赠予友人,如果能够以此作为未来的事业,帮助更多人用独一无二的花束表达特别的情感,岂不妙哉?“花治”由此诞生,起步顺风顺水,且越做越大,先生也辞去了原本的工作,和她一起投身关于植物、疗愈与艺术的世界。

其间经历了天使投资的热潮,周围很多店铺都拿到了融资。马天天也曾动过心,但是转念一想:“我们创业就是为了脱离秩序、做真正自己喜欢的事,如果拿到了融资又拼命去开店,不又陷入了复杂大环境的无奈?”

在这对夫妇的心目中,一家又一家小小的店铺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指引,守着一家小店,坚持自己的初心真诚地做事,这一辈子维持好生活就够了。

城市植物空间

不同于一般的花店,“花治”里面更多的是植物,空气凤梨、仙人掌、吊钟花、沙松、木百合果、苔藓等充斥在各个角落,没有过多鲜艳的色彩,但富有野趣,店员会贴心地给顾客讲解如何照料这些植物。

名为实验室,内部设计也相对匹配。左侧柜子的玻璃门上隐约看到“药品柜”的红色字样,黄色油漆略显斑驳的铁皮柜顶上放着鸟类标本,中间的桌子如同大大的试验台,烧瓶、试管、铁丝架等都是盛放植物的花器,还摆放着缩小的恐龙骨架。

定睛细看“花治”里的动植物:它们或土培有着长长的须茎,或水培长着绿色的绒毛,或干脆“连根拔起”和茎块一起“悬浮”在空中, 旁边飞舞着鸟类的细致骨骼······每一株动植物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它们的祖先来自地球的哪一块大陆甚至海岛、经何人发现因何历经遥远的路途抵达新的大陆、最终来到这间小店与不同的人相遇,看在眼里,带回家中。

每每客人问到店里的植物为什么能生长得这么好时,马天天总是无不自豪地说:“我们把植物当作和人类一样无差别的生命去对待,如果说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需要爱,人与植物之间同样需要。”

花治植物实验室内景

马天天介绍道,植物同样具有“社会性”,它们喜欢群居,互相给予能量,除此之外,植物能够“倾听”,也同样需要夸赞。它们能够感知高分贝的声音,例如当人发出惊叹声时,能够被植物吸收至体内,从而刺激它们的生长。

如此这般强调花费时间、精力与植物相处,感受自然环境带给人的身心变化,以及对于植物几乎有点儿“严肃”的态度,似乎与当今都市人的快节奏生活有些格格不入,但这也是这间花店的坚持。

“花治”释出这样的信息:当我们在为更好的生活而忙碌奔波之时,我们是否还记得当初设想的“更好的生活”是什么模样?当我们为了适应快节奏与不断变化的环境而调整自己面对世界的姿态时,我们是否还保有那颗去感知美好事物的心灵?如果我们最终得到了与幸福作交换的条件,我们是否仍然有勇气去交换幸福?

花治植物实验室内景

自然美学创造者

关注“花治”的人会渐渐感受到植物对人的心灵有奇妙的治愈作用。谢万容每次来到五道营胡同都会进入“花治”转转。

“这家店充满了绿色植物,平淡又舒适,很有自然的气息,像走进了一片小森林,整个人都沉静下来。现在生活和办公都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离自然世界好远,但我又很懒不想去郊外远足,这里就把我带到自然里。”

花治植物实验室内景

2020年夏天,经历了漫长的疫情以后,“花治”在北京举办了首次展览“自然迷想”,这是两位主理人试图从植物的角度看待世界所创作的作品,在充满未来感的空间里用植物组合石头、镜子、灯光装置甚至是金属管道,植物仿佛生长在时空胶囊中,颠覆了观者对于植物的认知,激发未来人类与植物共生的想象。

在确立自己的审美风格后,马天天希望用当代艺术的概念呈现出别样的自然美学,由此诞生更多与艺术相关的独立表达。

2020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花治工作室受法国大使馆邀请,在“中法环境月”与法国著名灯光艺术家Yann Toma在北京白塔寺共同完成“Human Green energy”项目。

作为历史街区,白塔寺的胡同还保留着北京记忆中的市井生活。蒲扇,是人们熟悉的生活用品,它用植物制成,既环保又亲切,是北京胡同生活的集体记忆。两位主理人选用蒲扇,与其他植物一起完成了此项装置的视觉语言。

当夜幕降临,社区居民在这里挥舞蒲扇,艺术家 Yann Toma 通过软件收集大家挥舞蒲扇的动能,用灯光点亮白塔寺。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历史古迹与市井生活,新科技与自然,一切在这里发生奇妙的融合。

将植物作为一种会呼吸生长的语言,在过路人生命的某一瞬间,留下一丝意味深长的启示,马天天和李晓晨夫妇将继续以更纯粹、更艺术化的方式,在北京的胡同一隅,创造更多人与自然相遇的契机。马天天说:“年轻的时候总是被社会价值观所左右,会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渐渐地发现生活不是给别人看的,遵从自己的内心比惹人羡慕的成功更重要。现在的生活太浮躁了,总要有人来做一些安静踏实的事。”

点击图片购买

原标题:《在胡同里找一片森林》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森林疗养师们眼中的森林疗养与花卉旅游
家门口的自然课|“菊香”东四园艺驿站特色活动——菊苗迁移,新生之花待放
花草茶事里的生活美学
甘肃省首个“国家森林城市”花落平凉
花治植物美学实验室:漫步花丛中
森林疗愈园区的作用原理与设计要义
广州已初步形成“森林围城 绿道穿城 绿意满城 四季花城”的绿色生态格局
小区花坛里栽上假花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临泽:桥梁穿“花衣”打造更高品质“绿城花海”为森林城市添彩
城市绿化随处可见的“花”,一片花瓣要人命,家长:看好你的小孩

网址: 在胡同里找一片森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5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除了「PictureThis」,
下一篇: 成都别墅花园设计装修公司哪家最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