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园林植物遗传学 第一章 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 第二章 花的发育 第三章 花色遗传 第四章 彩斑遗传 第五章 花径与重瓣性遗传 第六章 株型遗传 第七章 抗性遗传 (三)、细胞核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核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染色质:在尚未分裂的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纤丝状的网状物质。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染色质卷缩成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结构。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形态。 (4)双线期:二价体继续缩短变粗,因非姊妹染色单体相互排斥而松解,但有交叉相连。 (5)终变期:染色体变得最粗短,前期I终止。 2.中期I:核仁核膜消失,纺锤体出现,纺锤丝与各染色体的着丝点相连。 3.后期I:纺锤丝收缩,二价体的两条同源染色体被分别拉向两极,实现了2n数目的减半。 4.末期I: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渐松散变细,形成二个子细胞。叫二分体或二分孢子,稍后进入第二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 与有丝分裂十分相似,也分前、中、后、末四个时期,最终形成四个子细胞,叫四分体或四分孢子。 (三)、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体细胞分裂 性母细胞分裂 不联会 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 一次分裂,形成二个子细胞 二次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子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意义: 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确保无性繁殖下的遗传稳定性 为变异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遗传变异和环境 一、遗传和变异 遗传(Heridity) 有性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变异(Variation) 同种生物亲代与子代间以及不同个体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二、遗传和环境 基因型(genotype) 指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总和,这些物质具有与特殊环境因素发生特殊反应的能力,使生物体具有发育成特定性状的潜在能力。 表现型(phynotype) 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在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发育成具体的性状,称为表现型。 表型模写 (phynocopy) : 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变异与某些基因引起的变化相似的现象,有时亦称为饰变。 研究的意义? (1)何时出现? (2)如何出现? 三、变异的类型 1.遗传的变异 (1)基因的重组和互作 (2)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 (3)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4)细胞质遗传物质的改变 2.不遗传的变异 3. 如何区分和研究两类变异 (1)环境条件一致; (2)遗传基础一致。 第三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分离定律 二、自由组合定律 三、连锁与交换 一、分离定律 (一).史前遗传学的缺陷 没有充足的现实依据 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没有有效的实验手段 没有明确的数量关系 (二). 孟德尔的试验 1. 孟德尔的选材 孟德尔所用的材料: ---豌豆,菜豆,玉米,紫茉莉,水杨梅,山柳菊,毛蕊花,金鱼草,耧斗菜,鼠类,蜜蜂等 选择豌豆的理由 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 自花(闭花)授粉,没有外界花粉的污染;人工授粉也能结实。 2.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和 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为杂合体,相应的等位基因中其中一个对表现出的性状有明显影响.另一个则暂时不表现.表现出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分离现象(segregation phenomenon) *颗粒假说(paticulate inberitance):代表一对相对性状(如红花对白花)的遗传因子在同一个体内各别存在,而互不沾染,不相混合。 其它性状的实验 七对性状杂交图 七对性状统计表 (三). 孟德尔假说 1. 性状是由独立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2.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有显隐性关系; 3. 成对的遗传因子形成配子时分离,在性细胞中
相关知识
第一章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
园林植物遗传学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昆虫危害识别——口器害虫危害识别.ppt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教案(157页)
园林植物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
【图文】园林植物遗传学 第十一章 花朵大小的遗传
园艺植物遗传学
园艺植物遗传学基础
园林植物遗传学第十章中花的遗传.ppt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昆虫形态识别
网址: 第一章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讲课.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8436.html
上一篇: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
下一篇: 增强子活性的动态变化在肿瘤发生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