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以花传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以花传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篮子里的春光》·胡娉玮

昨天,我讲了一点点何为花道的几句话,很浅表。可能能激起对花道的一些小兴趣,那么,我们开始从插花的历史入手,从花道的起源入手,从源头一起学起。

花道起源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整个历程也分为了七个时期,与中国历史变化有很大的联系,让我们慢慢走入花的世界。

先秦萌芽期

汉朝起步期

隋唐兴旺期

宋元清雅期

明清变迁期

民国没落期

现代复苏期

我会在接下来的七天内,每天更新一篇对七个时期的描述,以便更清晰地了解这个时期插花的知识,也对了解插花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篮子里的春光》·胡娉玮

我们先看看先秦的萌芽期,这是所有文化最浓烈的时期,但是对于花而言,我们还不能将这个时期与花有关的活动称之为插花,只能说这是一个对花有着崇尚之情的时期。

花,通"华"。我想这个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花这个字,是在六朝之后才创造出来的,在秦汉之前,我们都将称为"华",中华的"华"。

《辞海》中解释,当事物达到了最美好的状态,便可称之为"华",如同大树开花一般。"华",指木本植物美好的状态,华夏是花的民族。因此,古代汉语中,"花"和"华"是通假的关系。仅从汉字源流上讲,"中华民族"就是"花的民族"。

我们的先祖,女性是女蜗,男性是伏羲氏。伏羲氏是道家的开创者,提出了太极阴阳的思想。相传,他的母亲是华族人,这个族群生活在有花.有草、有山、有水的地方,部落周边开满鲜花。华族人也特别爱花,经常把花穿戴在身上,祭祀的时候也会用到花草植物,因此这个族群叫华族。

华族的图腾就是花图腾,这应该是我们最古老的图腾。

夏也是一个族群。夏天是植物生长最繁茂的时候,因此,夏有"盛大"之义。华、夏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美好而盛大的族群。可以说,华夏民族自古爱花、尚花,血液中天然带有花文化的勃勃生机和独特气质。

《人间四月芳菲尽》·胡娉玮

那么在我们公认为插花缘起于"佛前供花"的西汉之前,先秦时期的人们对插花的认识也只是非容器插制。

插花按广义概念来说,是指容器插制和非容器插制。(《中国插花简史》这本书有详尽对插花历史有很多记载,也是少之又少的一本对花史有详尽记载的书籍)

容器插制就是我们日常可见的篮花、瓶花、盆花等等。那么非容器插制的广义概念就很大了,古时簪花、摆花、盛花、挂花、佩花都可以算是广义概念上的插花

从广义概念说起,花事活动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记录了,我们可以从《诗经》中看出,"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视尔如荍,贻我握椒",这些诗词都说明了我国已有簪花、佩花、赏花等爱花情结。

《陈风·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水泽边的香蒲、兰草、莲花,蓬蓬勃勃的植物,波光潋滟的池水,呼唤着生命的旺盛发展。

美吗?

古人的美学真的是太温柔,太浪漫了。

从《诗经》、《楚辞》等文献中衍生出来的成语、俗语,"萱草忘忧"、"良莠不齐"、"投桃报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等。

花所带来的美好,还不止这些。

千佛禅寺里的荷花

古人节日欢庆,或踏青出游,串亲访友以及举办祭祀活动时,古人折花插在头上,佩戴胸前花,系于腰间或集把成束地摆放神座前,或悬挂于屋梁、船头、木车等上面,用来装扮自身载歌载舞,或美化环境,或传情抒怀,寄托心曲。

《篮子里的春光》·胡娉玮

这还是没有容器插制的花事活动,当汉代之后,花器与花的结合之后,能迸发出怎样的火光,我们也可拭目以待。

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

我是胡娉玮,一个花道师,中国花道·感花印心流派传承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芸芸众生之其中一人。

本文文字与图片皆为原创,喜爱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感恩观看!

相关知识

花语传情——请爱我吧(以什么花的花语为主题的浪漫传情)
兰花送人,传达美好祝愿(以花传情)
花艺师|以花传情,借花明志
以花传情 心向美好 ▏金安资产花艺沙龙活动圆满落幕
鲜花花艺丨以花传情,借花明志
园林园艺协会举办“以花之名,表我心意”花语传情活动
中式插花|以花传情,借花明志
中式插花||以花传情,借花明志
“以花传情,以药愈心”——生工学院开展“5·25”心理健康日教育活动
母亲节丨温情五月,以花传情,“爱你”是永恒不变的花语

网址: 以花传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881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高雅有内涵的艺术—花道
下一篇: 【讲堂】花道的精神:花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