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以虫治虫”,小瓶子里也有“大英雄”

“以虫治虫”,小瓶子里也有“大英雄”

  北京市共有古树名木四万余株,最常见的是侧柏、桧柏、油松、银杏、国槐等一些北京常见的乡土树种。以侧柏为例,林保人员每年对其进行重点防治的对象便是以双条杉天牛为代表的天牛类蛀干害虫。如何行之有效的对这些正常生长的古树进行保护?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古树健康、科学防治这些蛀干害虫?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生物防治实验室。

  近年来,为了彻底防治双条杉天牛对松树造成的危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人员通过释放天敌昆虫等绿色防控技术手段,采用“以虫治虫”的方式防治林木有害生物。对此,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重点培育了两种针对天牛类害虫的天敌昆虫:管氏肿腿蜂和花绒寄甲。据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仇兰芬介绍,她所在的实验室每年繁育肿腿蜂300余万头、花绒寄甲成虫40余万头,专门用于防治公园内天牛类蛀干害虫。

将管氏肿腿蜂悬挂在树上进行释放

  来之不易的“气味”

  第一次看到仇兰芬和她的同事仲丽是在天敌实验楼侧边,两人像“女汉子”一般对着地面上摆着的几根木段饶有兴致,一个人挥舞着劈柴用的斧头,另一个人则在一旁打下手,即便站在远处也能看得出来俩人配合相当默契。几番劈木段下来,俩人似乎找着了想要的东西,白色的手套顺势在木段上抓起一些个小玩意儿就往小瓶子里放。这一系列行为不由得让人心生疑虑:两位认真的“女汉子”正在研究什么呢?

  原来,仇兰芬和仲丽是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生物防治实验室的专家,研究的主要对象便是天敌,她们刚才劈木段苦苦找寻的便是培育天敌所需要的寄主(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关系称为寄生,其中受害的一方就叫寄主,也称为宿主。)昆虫。

  走进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专门生产天敌的楼层内,第一眼看到并且感受到的并非是天敌昆虫,而是嗅到一种奇怪的味道,飘散在楼内每个角落。随即,占据在过道内的天敌保存柜映入眼帘。仇兰芬解释到,由于天敌研究发展需要,单位不断扩招人才天敌柜子只能暂且搁置在走廊,房间内的气味也是由天敌们释放出来的。

  顺着气味儿,仇兰芬带着记者走进一间有味道的“小黑屋”,灯光打开的瞬间,记者几乎被屋内的场景惊呆了。“小黑屋”的架子上摆满了培育箱,培育箱内密密麻麻的正是培育中的昆虫。而我们之前好奇的味道便来自它们的食物,也就是寄主。

  提起寄主,仇兰芬告诉记者,昆虫和人一样,在进行培育的过程中,如果长期依赖某种食物也会产生一定“厌倦”心理,有可能减弱天敌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出现蜕化现象,降低天敌的繁殖存活率。

  基于这种情况,仇兰芬和仲丽便开始了对天敌的复壮培育,更新天敌所食用的食物。像花绒寄甲,它的寄主食物本是光肩星天牛,但由于光肩星天牛隐匿于树皮内部,不便查找,于是她们便想出用人工繁育光肩星天牛作为替代寄主来培育花绒寄甲的想法。终于,在经历长时间、多次数的研究后,天敌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产量也随之跟了上来。可以说,天敌培育室的气味来得太不容易。仇兰芬还说,像这样的复壮措施,几乎每隔几个培育周期就要进行一次。

培育出的花绒寄甲

  小瓶子里的“大英雄”

  管氏肿腿蜂是一种以天牛类蛀干害虫的幼虫和蛹为寄主的体外寄生蜂,它对于控制天牛对树木造成危害发挥着重要作用。

  “双条杉天牛对柏树危害较重,它的幼虫一般会通过啃食树木韧皮部取食,久而久之还会在树体内部造成空隙,慢慢形成树洞,对树木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双条杉天牛的防治重点体现在对天牛幼虫的防治,应在每年5月上中旬左右进行,过晚双条杉天牛幼虫便会钻进树干形成危害状。而肿腿蜂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找到天牛,刺蛰天牛幼虫,注入毒液,待天牛幼虫麻醉死亡后在天牛身上产卵,待卵孵化为幼虫后便可吸收天牛的养分,从而达到防治效果,小驱壳所蕴藏的杀伤力不容小觑。”仇兰芬介绍到。

  记者在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看到,一个又一个透明玻璃管内装着的便是传说中的管氏肿腿蜂,玻璃管的开口处被棉花球塞住,以保障管内的透气性。管上贴着的标签详细记录了天敌羽化出蛰变成成虫的时间,方便使用管理。仇兰芬告诉记者,这支小小的玻璃管内约有一百头管氏肿腿蜂,一旦市场有需求,便可以提前预定进行大批量生产,以满足生产单位防治天牛类害虫的需要。

  另一种外形酷似紫皮花生米的昆虫--花绒寄甲,同样可以用来防治天牛,它也是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的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成虫通常被装在小盒子内,由植保人员将其释放在受害树根部,它通过嗅觉找寻到天牛后,便将卵产在天牛幼虫附近,待孵化后爬入天牛蛀道内寻找寄主,随即附着在天牛幼虫节缝间,分泌毒素将寄主麻醉,一周左右可将天牛幼虫食尽,防治效果明显,小瓶子、小盒子里面也有“大英雄”。

  除了对天敌昆虫的培育研究外,仇兰芬还考虑对天敌保存技术的温湿度、保存时间进行研究,包括天敌生长环境、保存环境、产卵环境,如何保持天敌存活寿命、寄生能力、产卵能力等,这些都有待科学的进行研究。

  食物链中的“一杆秤”

  害虫的主要防治方法分为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实际上就是利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用有益生物抑制有害生物,如利用寄生性生物、捕食性生物、以及病原微生物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它如同“食物链的一杆秤”,起到制约和平衡的作用。对于“以虫治虫”简单地理解就是使自然界的昆虫在食物链上达到一个平衡点,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生态空间的稳定性。

  “不论是植物和昆虫之间,还是植物和植物之间,亦或者昆虫和昆虫之间,它们互相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体系。生物防治就应该对照食物链来判断存在的问题环节,进而利用自然界食物链中本就存在的天敌,来控制出现的问题。”以虫治虫“的原理都是利用自然界所包含的因子来调节自然本身,通过自然调节达到生态平衡,实现”有虫不成灾“。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得来了金山银山。而对天敌的扩繁便是以人为干预的方式控制病虫害,再通过天敌后天自身的成长适应性和环境驯化,尽早达到这一平衡。”仇兰芬解释到。

  目前为止,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生产的天敌满足了北京11家市属公园生物防治的需求,累计释放肿腿蜂约1000余万头,花绒寄甲约100余万头,大大降低了天牛类蛀干害虫对松木的危害率,有效地保护了公园内的古树名木资源,并在绿色防控的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天敌昆虫繁殖技术在其他地区的推广应用,满足了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文/张颖

相关知识

以虫治虫,天敌昆虫潜能有多大?
无锡: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 以虫治虫
公布33种以草治虫植物名录
绿色新策略:以虫治虫,拒绝化学农药!凤凰植保节揭秘以虫治虫的三个关键要点
“虫虫作战”——以虫治虫的绿色技术
[农民日报] 以虫治虫,天敌昆虫潜能有多大?
害虫危害大?以虫治虫的“特工队”来了!
以虫治虫:探秘“天敌昆虫工厂”
“以虫治虫” 抑制农作物病虫害
不打农药也能防虫?以虫治虫崛起“天敌工厂”

网址: “以虫治虫”,小瓶子里也有“大英雄”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011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Impact of the po
下一篇: 带你走进武汉害虫天敌繁育工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