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不同温度型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相关性状之研究

不同温度型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相关性状之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试验以花生为试材,利用BAU-Ⅰ型红外测温仪连续两年对12个不同基因型花生种质资源的冠层温度进行观测,以当地国家级示范推广品种鲁花11号为参比,筛选出了典型的冷型和暖型花生品种。本实验还对花生功能叶片的部分光合生理性状及各个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论证了利用冠层温度和农艺性状筛选高产品种的方法,探讨了花生利用低温育种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大气、土壤和栽培措施完全一致的小尺度范围内,自结荚初期至饱果成熟期,不同品种花生群体冠层温度存在分异现象,即花生有冷、暖之分。以鲁花11号为参比对象,豫花9331、豫花153和豫花9327的冠层温度绝大部分落于0.0℃基准线以下,即冠层温度持续偏低,属冷型花生;而濮花9506、开农41和无名2号的冠层温度均高于对照品种,属暖型花生。(2)不同温度型花生品种地表温度和蒸腾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冷型花生豫花9331、豫花153和豫花9327地表温度明显低于暖型花生濮花9506、开农41和无名2号。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最大差异分别为-1.7℃和-2.6℃。另外,利用非参数检验法(K—W法)对各温度型花生蒸腾速率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冷型和暖型花生之间的蒸腾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冷型花生品种的叶片蒸腾速率均高于暖型花生。说明冷型花生第二热源对冠层的加热作用弱于暖型花生,同时,冷型花生较强的蒸腾作用可以带走植物表面大量的热量,有利于降低植株自身温度。此二者的协同作用保障了冷型作物具有较低的冠层温度。(3)与暖型花生相比,冷型花生冠层温度和地表温度较低。冷型花生与暖型花生冠层温度在15:00差异最大,地表温度在14:00差异最大,因此将冠层温度和地表温度的测定时间选在14:00~15:00较为合理。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饱果成熟期冷型花生与暖型花生的冠层温度和地表温度差异较结荚期大。(4)不同温度型花生品种间的光合生理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冷型花生(豫花153、豫花9331和豫花9327)功能叶片的衰老速度较暖型花生(濮花9506、开农41和无名2号)迟缓,主要表现在饱果成熟期其叶绿素含量较高,叶片衰老较慢,持绿期较长;冷型花生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始终高于暖型花生品种,说明冷型花生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能够产生和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5)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间叶绿素荧光参数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冷型花生和暖型花生六个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冷型花生品种豫花153、豫花9331和豫花9327具有较低的初始荧光F0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值,较高的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总的光化学量子产额Yield值。说明冷型花生叶片色素吸收的能量流向光化学的部分较多,以热和荧光形式的能量较少;相同光照下,冷型花生PSⅡ反应中心具有相对较高的电子传递效率,较暖型花生能更有效的将捕获的光能转化为植物所需要的化学能,光能转化效率较高,能为暗反应的光合碳同化积累更多所需的能量。从而保障植物利用所捕获的光能充分有效的用于光合作用。(6)农艺性状与经济学产量之间存在关联。通过对二者的相关分析可知:农艺性状与花生经济学产量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百果重、百仁重、单株结果数、饱果率,单株分枝数、主茎高和侧枝长。并进一步将二者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对产量影响较大的主要为百果重、百仁重和单株结果数,其在第一主成分上的载荷值分别为0.959,0.887和0.820。(7)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经济学产量与冠层温度和主要农艺性状(百果重、百仁重和单株结果数)密切相关。本研究表明,冷型花生豫花153号冠层温度最低,其主要农艺性状也优于其它花生品种,故其经济学产量也居于首位;暖型花生开农41号冠层温度最高,主要农艺性状综合得分最低,其经济学产量也最低。豫花9331和豫花9327同为冷型品种,因豫花9331的农艺性状优于豫花9327,故豫花9331的经济学产量高于豫花9327。不同温度型的花生品种间,只有冠层温度低并且主要农艺性状占优势的品种,其经济学产量才会高,单纯的冠层温度的高低并不能反映其经济学产量的高低。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也表明,在选育高产花生品种时,必须结合考虑冠层温度和农艺性状,才能选育出高产品种。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作物冠层温度的测定及其与生理特性关系的研究现状1.1.1 作物冠层温度的测定及主要测定方法1.1.2 基于红外测温技术进行作物冠层温度研究的生物学原理1.1.3 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作物冠层温度与其生理特性关系的研究现状1.2 作物冠层温度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1.2.1 冠层温度在作物抗旱上的应用1.2.2 冠层温度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1.3 作物生命过程中主要生理作用1.3.1 蒸腾作用1.3.2 光合作用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2.2 取样、测定和分析方法2.2.1 取样方法2.2.2 田间观测2.2.3 实验室测定2.3 数据处理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3.1 不同品种花生冠层温度分异现象3.1.1 花生群体冠层温度分异现象3.1.2 花生群体冠层温度日变化3.1.3 不同温度型花生农田地表温度日变化3.2 不同温度型花生光合生理特性分析3.2.1 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3.2.2 叶面积系数(LAI)的变化3.2.3 叶片净光合速率3.2.4 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3.2.5 叶片蒸腾速率的变化3.2.6 叶片气孔导度的变化3.2.7 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3.2.8 干物质积累的变化3.3 农艺性状与经济学产量的关联3.3.1 农艺性状、冠层温度与经济学产量的相关分析3.3.2 农艺性状与经济学产量的主成分分析3.3.3 冷型花生与暖型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冠层温度和经济学产量的对比3.3.4 农艺性状、冠层温度与经济学产量的回归方程第四章 讨论第五章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1].如何防治花生早衰[J]. 河南农业 2016(31)[2].花生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途径探讨[J]. 农家参谋 2019(23)[3].不同花生品种对花生果腐病的抗性鉴定[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04)[4].花生品种幼苗耐低温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筛选[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04)[5].广西审定花生品种系谱及农艺性状演变[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05)[6].不同花生品种硒富集能力研究[J]. 作物研究 2020(05)[7].3个花生品种营养品质的稳定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19)[8].不同花生品种果柄节点强度的差异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21)[9].浅析花生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24)[10].花生空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 中国农技推广 2018(12)[11].《花生学报》2018年总目录[J]. 花生学报 2018(04)[12].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 农家参谋 2019(03)[13].花生高产管理技术[J]. 现代农业 2019(01)[14].花生种植生产效益分析与对策分析[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09)[15].花生种植生产效益分析与高效种植技术[J]. 吉林蔬菜 2019(02)[16].优质绿色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12)[17].正阳县花生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J]. 乡村科技 2019(08)[18].美国花生脱壳加工技术特点及启示[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1)[19].林下花生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J]. 农业科技通讯 2019(07)[20].花生控旺促高产四要点[J]. 农村新技术 2019(07)[21].花生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10)[22].黔北地区花生品种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分析及丰产性评价[J]. 耕作与栽培 2019(03)[23].高产花生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J]. 农技服务 2017(16)[24].《花生学报》2017年总目录[J]. 花生学报 2017(04)[25].不同肥料处理对花生连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园艺与种苗 2017(09)[26].磷锌配施对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02)[27].浅析花生烂果原因及防治措施[J]. 农业与技术 2018(06)[28].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5)[29].花生覆膜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14)[30].花生种植规范化及管理标准化技术规程探究[J]. 农业与技术 2018(18)

标签:花生论文;  冠层温度论文;  光合特性论文;  产量论文;  

相关知识

不同追肥时期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风沙地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花生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影响
不同生育时期断根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花针期膜下滴灌追肥量对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浇灌次数对花生光合、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轮作模式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光质对花生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枯萎病不同抗性西瓜品种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比较.doc
温度对七叶一枝花光合特性及皂苷含量的影响
花生产量相关性状与气象因子多环境相关性分析.pdf

网址: 不同温度型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相关性状之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088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苏州白沙枇杷东种西移气候适应性研
下一篇: 适应性生物色彩研讨会在昆明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