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发现无锡 | 国际园艺学家沈荫椿的莳花人生

发现无锡 | 国际园艺学家沈荫椿的莳花人生

曾经翩翩美少年,悦尽人间春色归

近日,《花之魂》——

蜚声国际园艺家沈荫椿先生纪念文献展

在无锡苏珈美术馆开展

这场以花为名的艺术展

以大量老照片、影像资料的形式

再现了沈荫椿先生对花艺痴迷不悔的一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

沈荫椿先生

在沈坚白、郭志娴夫妇的资助下

辞别故里远涉重洋侨居美国

因此很多人对他并不熟悉

实则他是业界公认的园艺泰斗

是世界兰花、杜鹃、山茶以

及缩微盆景方面的权威专家

漂洋过海,玉汝于成

笔者与沈老相识于2016年。其时,沈老自美国回锡探亲,他与曾经的老无锡华钰麟是相识多年的故旧。当时的华老对无锡,特别是民国时期无锡的人文风俗信手拈来,是媒体人争相邀约采访的对象。笔者因《发现无锡》栏目与华老相识,常常请教,遂成忘年交。华老生性豁达,但凡沈老回锡,必会在无锡老字号——卜岩面馆宴开一席,以锡帮菜款待。华老喜欢闹猛,也会邀约媒体记者同乐,笔者因之得与沈老相识。当时的沈老谦谦君子,一副金边眼镜,一身休闲装扮,十分健谈,一册历时八年付梓不久的著作《杜鹃花》在手,如数家珍,自带气场,风度无两。

《杜鹃花》一书被业界视为世界杜鹃花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其中很多照片系首次面世。比如20世纪前,由欧美、日本引进自中国的古典杜鹃花品种的彩照,这些品种在中国已失传。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收录有1931年由无锡蒋东孚发起、组织,无锡、宜兴兰花、杜鹃爱好者在江尖渚碾米公会大厅举办兰花、杜鹃花展以及1957年盛春,沈家后院摆有杜鹃名品的“千兰堂”老照片等。

沈老侨居美国多年,虽远离故土,却“花癖”依旧,工作之余便以钻研花木为乐,退休之后更是遍访五大洲园艺专家、学者,遍查资料、遍寻名品,融贯中西,笔耕不辍。早在《杜鹃花》之前,沈老已经先后出版了《世界名贵杜鹃花图鉴》、《山茶》等著作,在国际植物研究界享有盛誉。1992年出版的《中国盆栽和盆景艺术》中英文对照版,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爱尔兰皇家盆栽协会等纷纷来函订购,被美国驻华大使馆作为国礼赠送给其他国家。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不但收藏此书,还亲自发函向沈老致谢。

备受业内推崇的沈荫椿著作

于学术,沈老是个爱较真的人,跟自己较真,跟国内园艺界的顶级专家较真,眼里容不得半点沙砾。他常说,“要是现在不说出来,不去纠正,以后就没人能来说这个事儿了,就会一直错下去。”其对园艺之痴情、执着和严谨可见一斑。

半生坎坷“不伺兰草”

早在上世纪40年代,沈老的父亲沈渊如就已经闻名于沪宁杭一带,时有“江南兰王”之誉。1962年12月22日、1964年1月9日,朱德曾两次来无锡与沈渊如相会,交流艺兰经验,并赠送给沈渊如22盆兰花与3部兰谱。沈母张氏出身书香门第,是锡邑名流杨干卿家表亲。二人膝下五子二女,沈荫椿为第三子。沈荫椿自幼跟随父亲身侧,“看筋、辨脉纹、察色晕”识草,抄录兰谱,博览家藏珍本、善本及家刊刻本,是父亲中意的衣钵传人。

1956年仲春,沈荫椿与父亲沈渊如先生合影

1957年起,沈荫椿开始在《文化与生活》、《大众花卉》、《科学生活》等杂志及各地报章副刊发表花木盆景文章。此时的他正是青春年华,意气风发。奈何十年浩劫,罪及芳菲,这个江南著名的兰蕙之家亦未能幸免,老宅被查封,珍稀名兰、珍贵资料毁的毁、烧的烧。沈渊如被逼游街陪斗,兰蕙尽失,成为压垮沈渊如的最后一根稻草。“为花而生,为花而死”,一代“江南兰王”郁结成疾,留下一句“才因出众人皆嫉,沈氏兰花享誉国内已久,后人切勿再行艺兰之道”,抱憾而终。

1981年,沈荫椿出版《微型盆栽艺术》一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园世界的第一本专著,也奠定了沈荫椿在国内园艺界的地位。1984年,沈荫椿在整理父亲留下的珍贵资料基础上,完成专著《兰花》,此书至今仍被兰界同仁奉为经典。

1981年,沈荫椿抢救出来的兰花安置于杜鹃盆裁之间

定居美国后,沈荫椿谨遵父言,不伺兰草,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山茶、杜鹃上,并成为领域内的权威专家。

犹记八年前那个冬日午后的漫漫长谈,地点就在无锡城中沈老妹妹家。沈老从他的曾祖说起,聊记忆中葳蕤满院、幽香宜人的迎迓亭沈家大宅,父亲的“千兰室”和轰动锡沪的兰展,聊沈家大院荣文卿、曹涵美、荣德生这些座上客济济一堂时的情景,聊沈家无法抗拒的历史劫难中,夜深人静之时,自己是如何踩着父亲的肩膀冒险潜回被封老宅,取出被查封的有关兰花的重要历史资料和几十盆名贵珍稀兰花……

沈荫椿将珍稀兰蕙品种转移前,与父母合影

你无法想象,近百年时光里,无锡老城厢竟然深藏着一个名门望族如此跌宕起伏的风雨故事。沈老言语间透着一种看淡世情的平和,惟有说起山茶、杜鹃、兰花这些花草,便会神采飞扬;说起父亲、母亲半世坎坷人生,情绪便有起伏;说起人生最好年华里情深缘浅的爱情,一声长叹“一切皆是命也”

惜花心事,不悔深情

身处异国他乡37载,沈老的身份早已是美籍华人,但他始终心怀祖国。他说,每次听到张明敏那首《我的中国心》,总会忍不住双眼满含泪水,无论身在何方,“我的中国心永远不变”。譬如著书立说,愿意给予资金资助的很多,但沈老从来不计较稿酬,只求成书品质保证。他说,著书并非为出名,而是为了正本清源,匡正中西方花卉交流中的误传、讹传,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同时也为了让世界园艺界更加了解中国。再譬如沈老每隔一二年就会回国一次,每次行程都是排得满满的。国内园艺界的专家、学者会邀请他去授课、去演讲,去实地考察花苑、传授技艺。只要时间排得开,他总是不顾年事已高,奔波于北京、上海、云南、浙江等地,故乡无锡也只能呆个三四天。这三四天,他会在妹妹家院子里,伺弄当年父亲留下来的兰花、杜鹃,会手把手教外甥徐正始如何培育杜鹃。

沈荫椿与国际园艺专家交流

每次回无锡,沈老都会约笔者到他无锡家里坐坐,聊如烟往事,聊自己手头正在做的事情。他从国外带回的珍贵图片资料,成为《发现无锡》栏目重要的线索来源。

四年多前,沈老通过越洋电话告诉笔者,说自己倾尽全力撰写、记录其父沈渊如一生艺兰及其毕生研究成果的《兰之恋》已经付梓,并相约再次回锡会带回来。遗憾的是,2021年1月10日,沈老在美国旧金山逝世,与笔者的这个约定最终未能实现。

半个多世纪前,时任无锡市副市长钱钟汉曾赠予沈渊如一副对联“昨夜风霜今夜阴晴几番辛苦,养花天气惜花心事一样温柔”。于沈渊如先生如是,于沈荫椿先生又何尝不是如是。兰蕙幽雅,凝香不散。吴地名兰迭现,名家辈出,“江南兰王”沈渊如先生在无锡留下了一生的艺兰传奇。而在大洋彼岸,他的儿子沈荫椿也用30余载园艺生涯,续写了家族对花艺痴迷不悔的深情。

编辑:小青梅

图片:资料图

责编:谢晶

审核:韩燕 王钢

- END -

人文风雅 生活大美

你向往的生活 情调都有

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出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杜鹃花》:无锡市花,花开五洲
发现无锡
商标名称花莳园艺的商标详情
2020无锡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时间+地址+活动详情)
沈渊如《兰花》全本(一)
园艺中的诗情画意
莳花志
《莳花弄草
商场花卉租赁找哪家公司 客户至上「无锡海天梦园艺供应」
办公室租花专注花卉租赁批发 值得信赖「无锡海天梦园艺供应」

网址: 发现无锡 | 国际园艺学家沈荫椿的莳花人生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304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鲜花礼仪:菊,东方的情怀
下一篇: The R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