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埋栖贝类动态种质资源库构建方法,过程包括:选择地势平坦的场地,海面设置看护棚和种质资源库保护区警示标记;种质保存区进行多个围网区域分区保存,每个围网保存区域顺着潮流方向以梭形埋设,各个梭形围网保存区间距5m;纺锤形保存区盖网,并固定于围网区内埋设的木桩;选择野生保存个体、优选的群体选育子代、家系选育子代分别投放到种质梭形围网保存区内;并对保存区以激光打印的标签扎带进行标记;养殖管理。
权利要求:
1.一种埋栖贝类动态种质资源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过程包括: 1)选择地势平坦的养殖场地,海面设置看护棚和种质资源库保护区警示标记; 所述地势平坦的养殖场地的海底倾斜度为<20%,养殖场地远离航道,无油污污染且远离生活污水排放口,大潮期间退潮水位>2m,养殖场地全年浪高<5m,海底无暗流,海水盐度全年>25%; 2)种质资源库保护区进行多个围网保存区域分区保存,每个围网保存区域顺着潮流方向以梭形埋设,各个梭形围网保存区间距5m;纺锤形保存区盖网,并固定于梭形围网保存区内埋设的木桩; 3)选择野生保存个体、优选的群体选育子代、家系选育子代分别投放到梭形围网保存区内;并对梭形围网保存区以激光打印的标签扎带进行标记; 4)养殖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栖贝类动态种质资源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种质资源库保护区警示标记指,设置种质资源库保护区横幅,以及种质资源库保护区海区外围设立警示浮标,浮标上贴反光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栖贝类动态种质资源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梭形围网保存区宽10m,长60m,打桩固定网片,每个木桩间距1m,网片埋入海底0.5m,网片高出海底面0.5m,围网网片网孔为1.0cm×1.0cm,盖网网片孔径为2.0cm×2.0cm,网片选用的材料为表面光滑并可减少网片附着物的纯聚酯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栖贝类动态种质资源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梭形围网保护区内部间隔2米打桩,用于固定盖网,避免盖网垂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栖贝类动态种质资源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种质保存对象为壳型完整,体质量大,表型性状好的野生个体;或养殖生长性状优良,并在繁育和养殖的各个阶段生长优势明显的养殖个体;或人工选育的个体或种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栖贝类动态种质资源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投放野生保存个体作为动态种质资源库的基础群体,种质资源库保护区根据保存对象和采捕地区差异,设置不同种和不同地理种群、选育子代种质资源库保护区,种质资源库保存区内投放密度10~40个/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栖贝类动态种质资源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养殖管理为: 定期抽样,对梭形围网保存区的个体进行生长性能,并对应标签一一记录每个种质保存种群或家系生长情况; 对选育品种进行相关功能基因的检测,并对应记录; 观察潮流大小,适当加固围网;潜水检查贝体或水管部分是否有附着物,及时进行物理清除,对清除过程中已发生损伤的个体移入陆上暂养区休养管理,损伤严重个体移出种质资源库保护区不再作为保存对象;定期检查围网的破损情况并进行修补或更换,清除或逐出保种网格内的蟹类和肉食性鱼类,每月定期清理围网表面的附着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栖贝类动态种质资源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种质保存对象的收取和使用:春、秋、冬季埋栖型贝类繁育季节,根据需要采挖相应的种质保存对象,以作为繁育、选育亲本或科研材料;采挖方式利用人工采挖,采挖过程中不适用大型高压水枪。
相关知识
第三批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专家评审会议在京举行 | 动态
关注!国家种质资源库下一步工作重点
第三批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申报工作启动 | 动态
种质资源库有哪些功能和保存方法?建设施工方案是什么?
第五节、贝类的常温人工育苗一般方法
国家种质资源库
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
种质资源库应用价值
上应大萱草种质资源库入选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
植物种质资源库介绍
网址: 一种埋栖贝类动态种质资源库构建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3383.html
上一篇: 构建华南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
下一篇: 国家淡水水产种质资源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