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福建农林大学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尤民生教授主持,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墨尔本大学、天津大学、阿德莱德大学、布鲁克大学、查尔斯特大学、大英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参与完成研究成果:全球小菜蛾的起源和演化历史于2020年5月8日在《自然·通讯》在线发表。该论文是继2013年尤民生教授团队首次公布鳞翅目昆虫原始类型的小菜蛾基因组后的又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它的完成进一步奠定了我校在小菜蛾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小菜蛾主要为害油菜、白菜、花椰菜、甘蓝、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是分布最广泛的世界性害虫,全世界每年因小菜蛾造成的损失和防治费用高达40-50亿美元。小菜蛾在我国长江流域和南方沿海地区危害严重,给我国和我省蔬菜生产和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由于其繁殖能力强以及抗药性水平高,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通过探究和确证小菜蛾的起源地,挖掘和利用其丰富的天敌资源进行生物防治,可为小菜蛾生态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全球不同的学者基于十字花科植物和小菜蛾寄生性天敌的分布情况,分别提出了小菜蛾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南非和中国的假说。项目组于2012-2014年间,从全球六大洲(除没有小菜蛾分布记录的南极洲外)55个国家和地区的114个样点采集样本,基于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和谱系地理学以及群体基因组学的研究手段, 结合人类农耕和商贸活动的历史,探明小菜蛾起源于南美洲并由此逐步扩散到世界各地,改写了先前对小菜蛾起源地和演化历史的认识,也为寻找有效的生物防控天敌指明了方向。该研究同时采用群体基因组学和适应性进化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小菜蛾对环境和农药产生适应性的遗传基础,为小菜蛾抗药性的产生、进化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关知识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小菜蛾绒茧蜂之间的相互作用
小菜蛾远距离迁飞的证据研究综述
[题目]小菜蛾分布范围广.抗药性强.是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头号杀手 .2013年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小菜蛾基因组的研究成果 取得重大突破.奠定了其在该项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人们将有望通过基因技术防治小菜蛾.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1)如图所示.小菜蛾的发育过程属于 (2)长期使用农药.使小菜蛾的抗药性逐代增强.这可以用达尔文的 学说�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小菜蛾基因组揭示害虫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为农业害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新思路
破解小菜蛾抗Bt农药的奥秘——普健生物抗体开发助力发现miR
张家口坝上地区小菜蛾发生规律及其综合治理研究
植保所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小菜蛾、黄曲条跳甲综合防控技术研讨会”
8种十字花科植物子叶和真叶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福建农林大学科研团队揭示世界性害虫小菜蛾对全球气候的适应性
新农药创制研究组揭示了蔬菜重大害虫小菜蛾综合治理新策略
网址: 我校小菜蛾研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4632.html
上一篇: 关于印发《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 |
下一篇: 科学网—《高科技与产业化》:农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