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静物花卉
周圣
霞
(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
院
中
国
北
京
10003
7
)
【
摘
要
】
静物花卉是西方传统静物画的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
,
深为艺术家和大众所喜爱
。
最初由荷兰发端
,
经过各时期花卉大师们的继
承
和发展
,
形式逐渐多样
,
成为油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
【
关键词
】
静物花
卉
静物花卉作为西方静物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十七世纪成
为一
个
独立的画
种
,
一直为诸多艺术家所热
衷描绘
。
其间涌现出许多杰出
的
花卉大师
,
如
凡
高
,
雷东
,
奥基芙等
等
,
他们以不同的艺
术魅力向世
人
展示了花卉所带来的生机与美好
,
为人类艺术增添瑰丽色彩
。
一
、
静物花卉的发
端
在西方艺术史上
,
最早
的静物
画
(
s
till
li
f
e
)
是从十六世纪的尼德
兰
发端的
。
那时的题材多种多样
,
如沙漏
,
头盖骨
,
镜子
,
面包酒水等
。
花
卉作为常见题材之一深为人们所喜
爱
,
甚至于尼德兰的整个乌得勒
支
镇都喜爱这个母题
。
十六世纪北方国家已经开始出现的专门化倾向
在
十七世纪走向极端
,
生机勃勃的现实
生活成为画家们热衷表现的新
题
材
,
静物花卉也在十七世纪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
。
最初的花卉画以插画的形式出
现
,
是一种在十六世纪初市面上
流
行的草本植物指南的插图
。
随着荷兰
花卉种植业的发展
,
花卉画也
得
到进一步发展
。
大
约
159
0
-
-
-
-
1650
年
间
,
在安特卫普和乌特勒支
产
生了最早一代的花卉画家
,
其中有该
时期响誉一时的
扬
·
达维
兹
·
德
·
海姆
;
艾斯特
;
奥斯塔维克
;
克拉
拉
·
波
得
斯
;
梅里安及罗依斯及意大
利
的加尔查尼和法国的莫伊龙等
,
特
别是
扬
·
勃鲁盖尔的静物花卉深
为
上层社会的贵族所喜爱
。
该时期的花
卉画最大特点是极其写实
,
讲
究
柔和的色
彩和统一的光影和色
调
,
局部刻画细致入
微
,
延
续着最初
作
为植物标本插图的科学严谨性
。
题材
多选择较为名贵的花卉
,
以显
示
主人高贵的社会地位
。
二
、
静物花卉的演变及花卉大师作
品
(
一
)
静物花卉的演
变
当花卉作为独立的画种登上艺术舞台以
后
,
接下来的
几个世
纪
里
,
花卉题材一直为诸多艺术家所热
衷描绘
。
鲜花代表着人世间的
美
好
,
也象征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
画家喜欢花的清新芳香和生机盎然
,
各尽所能地将自己所爱之花以各种形式表现于画面
。
随着各个艺术
流
派
的绘画形式创新
,
花卉画作为传统意义上的静物画的重要组成
部
分
,
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
当我们回顾各时期
的花卉名作时
,
会发现
一
个规律
,
那就是各个流派的静物花
卉总是与流派的内在精神相统一
:
印
象派的
花是光之
花
,
象征派的花是幻像之
花
,
表现主义的花是心
象
之
花
,
而现代艺术之父塞尚表现的是
具有内在结构的花
。
风格主义
的
蒙德里安
,
其代表作
《
开花的苹果树
》
则渐次变幻成仅有三原色的抽
象
作品
。
欢画大束形状各异的花朵
,
背景通
常采用纯度较高的色彩用以映衬
出
整束花
的光
彩
,
使画面于超现实中有种梦幻的情
调
,
清晰中又有一
种
超现实的意境
,
是自然与想像结合的产物
。
3
.
凡
高
—
—
生命之
花
凡高的代表作是阿尔
阳光下的向日葵
。
他惯用粗厚旋转的笔触
和
单纯强烈的色彩对比
,
展现出遍地生长的巨大金色向日葵的千姿
百
态
,
有力地表达出画家内心炙热的激情
。
凡高是当之无愧的花卉大师
,
他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花的形貌姿
态
,
每朵花都爆发
出强大的生命
力
量
,
将太阳花的金黄色发挥到极致
。
凡高擅用补色对比
,
以黄紫对比
或
蓝橙对比为主
,
或两对补色交错搭配
,
成为十字型配色
;
这种配色带
来
力度的稳定感和紧凑感
,
表现出强烈的意志
。
代表作之一
《
十四朵向
日
葵
》
以黄
色和土红为主色
调
,
用暖绿和蓝紫精细地勾勒出花瓣和花
茎
,
以重色
勾
边
,
摒弃了光
影
,
完全以大胆的笔触和浮雕般的笔触来表
现
瓶中的花朵
。
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
有醒目的效果
,
旋转的笔触表现
出
花盘的饱满和纹理的粗犷感觉
。
4
.
乔琪
亚
·
奥基
芙
—
—
孤
卉
奥基芙的
“
花
”
构图简单而大胆
。
在奥基芙以前所有的静物花卉
,
几乎都
是将花束插在器皿之
中
,
画家不仅描绘单个花
朵
,
更注重整
个
花束
、
花瓶和具体空间的处理
;
而奥基
芙的
“
花
”
中
,
则只取单朵或两
朵
花头
,
不是花满枝头
,
而是
“
孤卉
”
,
仿佛摄影中的局部特写
。
奥基芙
的
“
花
”
略去
了许多花头枝叶的繁
密
,
显得突出而简
约
,
具有现代形式
。
和构图
的简单相符
合
,
奥基芙的画面选用的颜色少而
精
,
画面简约
纯
净
;
加之画家对黑白两色的偏爱使她
的
“
花
”
具有东方意韵
。
静观奥
基
芙的画
面
,
每朵
“
花
”
都仿
佛
摇
曳
在
乐
曲
中
—
—
她
将
音
乐
元
素
融
入
画
面
,
使画面中充满韵律感形成风格的另一大特色
。
三
、
传统静物花卉的特
点
一直以来
,
在西方艺术史上
,
花
卉作为静物画的一个分支
,
几乎
具
备所有静物画的特征
。
传统静物画描绘的是采摘后的花
朵
,
蔬菜
,
水
果
或是已经死亡的动物
,
着重体现的是
“
物之静美
”
。
在构图上
,
传统静
物
花卉是
在
一个真实客观的背景
里
,
不仅花卉本身要精心绘
制
,
背景
的
空间也力求真实地再现
。
在西方的
静物创作中
,
被描绘对象往往被
认
作是游离于人自身之外的客观存在物
,
是被主体认识
、
观照的客体
。
在
探究客
观世界的美的过程和成果
中
,
寄寓了人的精
神
,
画家偏重于
强
调其美和善皆为真服务
。
纵观西方
艺术脉络
,
西画着重发展了描绘
对
象形体
、
量感
、
质感
、
色彩感
、
光影变
化等方面的技巧
,
注重画面的完
整
性和对象的前后空间主次关系及层
次关系
。
总之
,
西画着重表现客
观
对象自身及组合关系的美感
,
以此展示画家的审美认识和高超技艺
。
四
、
花之精
神
不论早期的荷兰画派或是拉图
尔的写实花卉
,
还是凡高雷东色
彩
强烈的表现花卉
,
以及马奈充满阳
光的印象花卉和奥基芙纯洁静美
的
现代花
卉
,
画面所传达出的都是同一种美
感
:
那就是由鲜花所带来
的
青春
、
美丽
,
和蓬勃的生命力
。
当我们静静欣赏一幅静物花卉
作
品
,
可以体会到画面里的一种
难
以名状的感动
。
安
娜
c
蔡夫曾说
,
“
这些情感形式远非有意识的构思
所
能达到
,
远非理性所能把
握
-
-
-
-
-
然而却强烈的
诉诸于我们内心那
种
显
然是难以分析的感觉
。
通过这种感觉我们体验到人生的庄严与
崇
高
”
。在某种意义上
说
,
世间的美是
平常而普遍的美
,
它点缀了人间
却
常为众人所视而不见
,
伟大的艺
术家会唤起人们对美的凝视和珍惜
,
有
时候哪怕仅仅是一朵花
。
如同罗伯
特
.
罗森布卢姆所说
“
他们借助
某
个
形象来表达一种乡愁
,
召唤某
个久已失却的有关精神家园的世界
。
除去早期荷兰的花卉画
家
,
艺术史上较有成就的花卉
大师有
方
丹
.
拉图尔
、
雷东
、
凡高
、
马蒂斯和马奈等等
。
各位画家笔下的花卉千
姿
百态
,
各有特色
,
使静物花卉呈现多彩多姿的面貌
。
(
二
)
几位花卉大师及作
品
1
.
马蒂
斯
—
—
装饰风格
的
花
马蒂斯的花卉色彩鲜艳明亮
,
充
满阿拉伯风的装饰感
。
画家以
线
勾勒出花的外形
,
平涂填色以追求一
种平面效果
。
他在作品中抛开
光
影和透视
关
系
,
大胆运用纯
色
,
力求通过色彩间的对比与和谐来传
达
情感的愉悦
。
在
《
瓶花
》
中
,
画面几乎均分为红黄蓝三个色块
,
高纯度
的
黄色背景
;
较高纯度的红色桌面
;
以及加了大量白色的蓝色墙面
。
瓶
花
的外轮廓
以重线勾
勒
,
花朵被高度概括并舍弃细部刻
画
,
使画面整
体
统一而极具视觉冲击力
。
2
.
雷
东
—
—
梦幻之
花
象征主义大师雷东喜欢用色粉笔来表现花卉
。
他笔下的花卉轻
淡
朦
胧
,
有很强的抒情色彩
。
雷东擅用细致却非写实的画法表现每朵花
,
注重色彩的纯度和冷暖变化
,
虽然在
明度上层次过渡不多却很好地
表
达出一种梦幻缤纷的色彩效果
,
这也
许与色粉笔的特性有关。雷东
喜
哪怕是最平凡的野花
,
都可提供针对神圣的惊鸿
一
(
下转
第
49
9
页
)
46
0
相关知识
浅谈室内花卉(静物)拍摄技巧
西方静物花卉拍卖的4个世纪
常玉静物花卉绘画研究
即将展出|“动静无尽:花卉静物三百年”正式开票!
动静无尽:花卉静物三百年
静物摄影史(摄影观察丛书)(21页)
静中“生”动,德基大展新诠释花卉静物“无尽”的艺术能量
浅谈花卉摄影.pdf
静物花卉拍卖的四个世纪:花开花落知多少
“动静无尽:花卉静物三百年”:一场跨越时空的花之旅
网址: 浅谈西方静物花卉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5721.html
上一篇: 中国及西方园林花卉栽培应用发展状 |
下一篇: 一种园艺花剪的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