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国及西方园林花卉栽培应用发展状况

中国及西方园林花卉栽培应用发展状况

中国及西方园林花卉栽培应用发展状况植物是园林要素之一狭义看来花卉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花卉的栽培应用发展状况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花卉欣赏应用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栽培与繁育技术的提高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的。社会的安定、经济技术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都促进了花卉的栽培应用。下面我从中国和西方分别来分析。古代中国园林花卉栽培应用发展状况我国的园林花卉栽培技术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应用其中最具典型是著名的苏州园林到后来的北方园林。城市的园林在人们的休闲娱乐场所的选择中排列较为靠前。在此背景下对园林的设计人员和种植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专业的技术水平必须达到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而使城市的园林景观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花卉栽培应用最早从何时开始目前无法考证。远在文字出现以前花卉就随着农业发展被人们利用。。其实不难看出园林花卉和社会背景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文字记载从殷商时代开始。甲骨文中有“囿”是园林的起源。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殖。西周中国已在园圄中培育草木有专门管理鸟兽鱼虫花木的人员社会生活中也有花卉使用。春秋有记载吴王夫差建梧桐园和会景园广植花木在太湖之滨灵岩山离宫为西施修“玩花池”人工栽植荷花。战国有了物候、生态和大规模种植香料的记载有许多记载花卉文化的内容。《管子·地员篇》记载了不同水土条件适宜种不同树木的道清代后期中国南方各地花卉生产兴旺。尤其是清末广东和上海郊区有以种花为生的人和一些私人企业栽培许多草本花卉也有一些花店出现。这一时期在中国花卉资源严重外流的同时为了满足外国定居者的生活需要引入了大量草花和国外一些栽培技术、杂交育种、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民国花卉园艺只是在少数城市有过短期、局部的零星发展。抗战胜利后上海有园艺场进行花卉生产。有一些花卉著作出版如陈植的《观赏树木学》等。近现代中国园林花卉栽培应用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花卉园艺事业得以恢复。从园林机构建设到人才培养以及园林植物栽培都得到较好的发展。“绿化祖国”的号召促进了园林植物的引种、栽培等观赏栽培得以恢复。1958年中央提出实现大地园林化园林植物广泛栽培应用。但20世纪60年代初期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园林植物应用强调结合生产忽视观赏植物的特点和作用。从1964年起观赏园艺事业遭到批判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完全中断。1976年以后观赏植物的重要性重新被认识开始逐渐恢复。特别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园林事业受到重视恢复或成立了更多的园林机构大专院校建立相关专业出版专业书籍和期刊成立各种专业委员会广泛开展园林植物的种质资源整理和调查、引种和栽培技术。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在园林系统和大型厂矿企业的花圃、苗圃以及各类植物园进行观赏栽培和研究栽培以后有个别城市有少量商业生产栽培。1984年中国花卉协会成立之后国内开始有花卉博览会、市花展览、专业花展等促进了花卉栽培和应用。1985年以后商业生产栽培面积不断恢复扩大主要进行切花生产但主要使用传统品种和传统栽培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花卉栽培从观赏栽培为主转向商业生产栽培为主在这之前稍有规模的花卉栽培多以提炼香精和药用成分为目的。之后花卉栽培规模不断扩大花卉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1992年国务院召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经验交流会后花卉业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同时国内外交流频繁大量引入花卉栽培品种和技术各项工作

相关知识

中国及西方园林花卉栽培应用发展状况.doc
西方园林花卉栽培应用发展状况
中国园林花卉栽培应用历史发展状况
园林花卉的栽培应用及发展现状
中国园林与发达国家园林状况对比
刘燕:园林学院园林花卉领域发展概况及思考
园林花卉学(附光盘第4版高等院校园林与风景园林专业系列教材)
中国花卉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规划建议报告2019
园林花坛的发展与应用思考
我国花卉种植现状(国内花卉栽培应用状况进展)

网址: 中国及西方园林花卉栽培应用发展状况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572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园林植物的修剪技术探讨
下一篇: 浅谈西方静物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