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北京牡丹集团打造智能平台 向智能制造服务领域转型升级

北京牡丹集团打造智能平台 向智能制造服务领域转型升级

能下雨、起雾、下雪的数码动态版《富春山居图》;燕子蹁跹掠过、花瓣悠悠飘落的牡丹数码屏风……在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和互动体验产品琳琅满目,彰显着数字科技和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的专业化园区,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和牡丹集团共同打造的“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已有400余家科技和信息化企业入驻入孵。数字牡丹园已成为中国数字技术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和产业发展策略地。而迈入互联经济时代的牡丹集团,今年推出了“智能制造服务平台(IMS)”,为创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管理运营的智慧服务,正式向智能制造服务领域转型升级。

探访

文化背后的科技内核

1 数码屏风能赏“合璧”富春山居图

众所周知,《富春山居图》这幅旷世名画一半在杭州,一半在台北,但来到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却可以欣赏到能下雪、下雨、起雾的“合璧版”《富春山居图》数码山水画。

10月13日,北京晨报记者来到牡丹集团的牡丹数字文化体验中心,墙上一溜儿由12块46寸液晶显示屏拼成的《富春山居图》引人注目。作为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数码媒体艺术品,这幅数码山水画上的燕子、小船、水波都不是“静止”的,而是活灵活现。江水是流动的,松树是摇曳的,水鸟是游动的;绵绵雨丝渐渐串联成线,山水隐在了雨幕之后;雨过天晴后,江上和山间缓缓升腾起薄雾,山峦青翠,江天一色。

“运用牡丹独创的数字内容适配(Dcas)技术,创意团队将原画作的细节放大处理,通过想象将原画作进行了动态艺术处理和再创作,展现出富春山的春夏秋冬,观众可以欣赏到雨天、雪天、雾天、晴天等不同版本的富春山居图。”牡丹数字文化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第三代产品,《富春山居图》数码媒体艺术品还将在立体感方面进一步增强技术,“曾有美术学院的教授给我们提过建议,认为动态版《富春山居图》的雨幕不太像下在画里,像是在屏前,今后通过技术增强,这幅动态画的立体感将更强、效果更好”。

站在数码屏风《四季牡丹图》前,似乎能呼吸到花香,能聆听到鸟鸣。《四季牡丹图》由4块独立的显示屏构成一组屏风,原作是牡丹静态画,通过二次创作,画“活”了起来——燕子轻灵地在4块屏之间穿梭飞过,牡丹绿叶轻轻颤动,花瓣悠然随风飘向远方,鱼儿在水中惬意游动。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富春山居图》和《牡丹数码屏风》多次参展工博会、文博会、科博会,并在2014年APEC会议及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会上夺目亮相。 

2 伸手可“触摸”山海经神兽

走进牡丹集团AR/VR工程实验室的C-POP剧场,你可以亲手“触摸”到貔貅、混沌、凤凰、麒麟等山海经神兽,还能欣赏到虚拟成像的创新京剧作品。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舞台上,京剧作品《梨花颂》正在上演,缠绵哀婉之时,忽有凤凰翩翩入画,围绕真人演员而飞;不一会儿,演员背后出现了数字艺术打造的宏伟宫殿景象——这是通过3D建模实现的特效和真人之间的融合。

站到C-POP剧场舞台对面的抠像区,舞台影像里就能出现你的身影,通过虚拟和现实的结合,你可以和貔貅、混沌、凤凰、麒麟等山海经神兽“互动”,近距离“抚摸”到它们。

AR/VR工程实验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剧场的舞台比较特殊,舞台上有一个45°的全息投影屏,天花板上则是LED大屏,通过全息投影技术来实现观众的最终观赏效果。

记者了解到,牡丹C-POP剧场将虚拟现实、全息影像、增强现实等高科技手段综合运用,实现影像、动漫、真人的真实互动,打造了一个集虚拟现实、舞台演艺、衍生服务于一体的小型文娱科技综合体。

关注

40多年历经多次蜕变转型

“新牡丹”向互联经济转型

牡丹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牡丹集团在今年推出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智能制造服务平台(IMS)”,迈开了向智慧服务经济和互联经济时代转型的步伐。    

根据在不同市场领域的应用,目前牡丹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由三个系统组成:工业智能制造服务系统、农业生态服务系统和智慧园区服务系统,是围绕企业生产、生活和办公打造的服务生态圈。    

平台服务对象主要是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和大型工厂,也可拓展用于城市社区和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将为众多的创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应用服务和发展动力支持。“围绕企业生产、生活、办公,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服务便捷提供支撑。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和最佳用户体验,帮助成长中的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牡丹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智能制造服务平台(IMS)”主要的试验田是牡丹园的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这里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中关村的专业化园区,服务配套齐全,人文条件良好。”今年,牡丹集团还将与多家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将IMS平台的运营和研发项目进行推广落地,为其他园区、社区的转型发展升级提供支持。    

记者获悉,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和牡丹集团共同打造的“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的专业化园区,已经有入驻入孵的科技和信息化企业400余家。其中牡丹还创办了两个国家级孵化器,两个众创空间,以及10多个公共服务支撑平台。近年来有10多家企业成功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还有10多家企业实现天使轮和A轮、B轮融资。目前的数字牡丹园,已成为中国数字技术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和产业发展策略地。    

“牡丹”是中国电视行业家喻户晓的品牌,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牡丹集团历经了多次蜕变转型——最开始从事电视工业制造,创造“牡丹”品牌;转型为从事科技服务业,建设“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到进入互联经济时代后,转型到移动互联和智能制造服务领域。

当前“新牡丹”正在致力于打造的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将应用于各类工业和科技园区的智慧化管理和服务,为众多创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应用服务和新的发展动力支持。

■记者手记

“科技企业与文化企业界限日渐模糊”

“随着人们对科技类消费产品的极致化、个性化、审美化需求,随着人们对文化类消费产品的体验化、交互性、场景化需求,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趋势已十分明显。”海淀区委宣传部联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一项专题调研报告称。

报告立足海淀文化科技融合的基本现状、特征,研究了当前文化科技融合的前沿趋势。报告称,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推动了海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海淀依托强大的互联网基因,以数字内容生产和数字创意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创意产业是其文化科技融合的主要业态,是互联网+文化高度集聚的区域。这里的互联网企业的文化娱乐产业布局呈现出以IP研发和跨媒体经营为特点的泛娱乐化的文化生态,几乎覆盖了泛娱乐产业的全产业链,包括网络文学、动漫游戏、网络直播、在线音乐、网络视频等。

此外,海淀区的文化科技融合呈现科技文化与这些相关产业不断跨界融合的特点,科技企业与文化企业的界限日渐模糊,文化与科技成为许多企业的双轮驱动力,诸多企业都在这些相关融合产业进行布局,出现了文化科技+旅游、文化科技+教育、文化科技+健康服务等跨界融合产业,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去哪儿网、好未来、春雨医生等。    

在互联网之后,以大数据、云计算、VR、AR、人工智能、物联网、3D打印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浪潮正在风起云涌,在海淀区,这些新技术与文化、娱乐等产业的创新融合和新兴商业业态也在不断涌现。    

相关知识

打造千亿级“飞花”浪漫经济!昆明推动花卉市场转型升级
打造千亿级“飞花”浪漫经济 昆明推动花卉市场转型升级
北京国际花卉展“百花齐放”,智能花盆更胜一筹
谁说商场数字化费力不讨好?这些“玩家”把「平台」搭出花!
转型升级 看花卉产业如何突围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亦庄实践
变革之路:智慧升级、数字赋能、提升效益、智领新常态 ——以效益导向的数字化转型
北京城市副中心将聚焦建筑等领域 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联想智能生态高校创新大赛总冠军花落南开大学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网址: 北京牡丹集团打造智能平台 向智能制造服务领域转型升级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59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隆子县开展“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
下一篇: 武汉花好又月圆科技有限公司 (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