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文化为魂 “景”上添花

文化为魂 “景”上添花

文化为魂 “景”上添花

2019/01/08来源:贵州日报

——花溪区全面推进全域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观察

花溪云顶滑雪场

  新闻提示

  日前,《中共贵阳市花溪区委贵阳市花溪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后简称《实施意见》)出台,为该区建设全域文化旅游创新区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花溪位于贵阳市南部,面积964.32平方公里,是一个集生态、旅游、文化于一体的高校集聚区和多民族杂居地区,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有国家级特等景观4个、国内一等景观18个、国内二等景观32个、国内三等景观27个,不仅风景秀丽,被誉为“贵阳的后花园”,也是贵阳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和底蕴之地。

  近年来,花溪区以“贵阳孔学堂”“贵阳青岩古镇景区”两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花溪青岩文化旅游创新区”“孔学堂礼乐风景”“板桥艺术村文创园”“恒大花溪童世界”“多彩贵州街·出山里”5个“十三五”省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为抓手,突出“文化为魂”理念和“大花园、大溪流”特色,营造改革创新环境,大力打造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大健康等融合发展,构建花溪文化点、线、面全面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全域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和发展。

  打造“五张名片” 让文化资源 “活起来”

  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禀赋,依托旅游市场的迅猛发展,近年来花溪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成效明显。2016年,花溪区文化产业增加值10.13亿,增加值绝对值在全省88个县排名第9。文化事业方面,花溪区通过举办四月八、六月六、正月十三等民族文化活动,创排《走访路上》、《缘来青岩》、《中国货车》等小品、微电影,树立了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但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挖掘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内涵、增强文化底蕴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文化旅游产业总体上还较“小、散、弱”,市场竞争力还不强;经营理念、管理体制、运作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花溪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意见》收集整理了该区党代会、区委全会报告,以及区委、区政府近几年的汇报材料中关于文化发展的论述。同时重点参考了贵州省《关于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及贵阳市《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意见》,形成了《实施意见》新文本的主体内容。即:打造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时尚文化“五张”文化名片,实施文化+战略,鼓励和推动文化与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大健康等融合发展。

  通过“传”和“统”,深入挖掘花溪的精神文化遗产,凝聚新时代发展共识、创新文化盛会举办模式、推进文艺创作精品化三种手段,把全区干部群众的发展思想统一起来,筑牢花溪文化创新发展的思想基础。

  通过推动文物遗迹保护,深挖老城区文化资源三种方式,突出历史韵味、文化品位,使花溪历史文化内涵“活”起来、“动”起来。

  通过整理民族文化精品,建设民族文化载体,探索民族文化发展路径三种手段,让花溪民族特色文化民族化,特色化并走出去,放光彩。

  通过落实《关于全力推进大生态战略花溪十大行动的实施意见》,完善公园城市配套,强化旅游景区文化渗透,塑造生态文化理念三种方式,全面培育配套全新的文化旅游消费模式。

  通过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集聚时尚发展要素,打造时尚文化载体三种模式,为花溪文化旅游探索创造更多的发展路径。

  为此,该区将深入挖掘花溪历史事件、人文典故,进一步收集整理红军长征过花溪、抗战历史、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游览花溪和“三线建设”等史料。调查中曹长官司半坡遗址,梳理黔陶片区土司文化,修缮利用好贵州茶马古道(青岩段)、川主庙、邓颖超母亲曾居地等一批历史文化遗产;加大青岩龙井、高坡扰绕、石板镇山等民族村寨、传统村落的传承和保护;利用孔学堂等资源,转变讲座内容与讲座形式,定期邀请专家、名师开展国学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利用青岩慈云寺建设花溪非遗传习基地,开展传承、展演、非遗进校园等体验互动活动;实施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射背牌》,支持出版《高原明珠古镇牌坊传说》《抗战中的花溪》《贵州古琴》《活出青岩》等专著,组织编撰出版《神与物游——工笔花鸟画作品集》《花溪文艺志》、创作故事绘本《苗图腾》等书籍,创编舞蹈《我宣誓》《盛世欢歌》、诗朗诵《点赞十九大,致敬新时代》等文艺精品。以活动提升民族文化品牌、促进旅游持续“井喷”;利用生态文明国际论坛、贵阳数博会、青岩古镇峰会、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等平台,抓住旅游环线建设的机遇,做好沿线周边民族村寨的打造,充分把花溪独特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底蕴展现在世人面前。

花溪高坡“四月八”千人芦笙舞狂欢。

高坡露营基地。 杨小平 摄

  多种盈利模式并存 促进多元文化有机融合

  作为“全域文化旅游示范区”,事实上,近年来,花溪区以文化为核心,旅游为支撑,创新为关键,以多元文化为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速了文化的传承创新,使文化事业日渐繁荣。

  如今的花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青岩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功,域内以多种盈利模式并存的一大批文化产业项目也正蓬勃发展。溪云小镇、高坡国际山地运动基地、花溪恒大旅游城、多彩贵州街“碧桂园·出山里、板桥艺术村、贵阳故事街等,不仅用文化特色扮靓大美花溪,还促进了黔茶、黔酒、黔菜、苗绣等传统文化产业出山,强区富民。

  溪云小镇:位于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道南段十和田汽车4s店原址、老来福药厂原址,北依孔学堂、南靠花溪公园、东临十里河滩,紧邻贵州大学及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良好,文化资源丰富,人才资源充足,区位优势明显,小镇作为花溪区建设国家级全域文化旅游创新区的重要平台。以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基础,重点开展“大数据+”相关产业,运用金融手段,通过创业孵化器及创业基金投入帮扶,完善小镇产业生态链,形成以培训、展览、展示、创业基金、产业孵化等互动生态圈。

  高坡国际山地运动基地:一是以高坡村、云顶村为核心,利用高山草原,建设自驾车露营、帐篷客栈、创意酒店等度假设施,打造山地运动、避暑养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山地避暑度假基地。二是以高坡云顶山地避暑度假基地为中心,整合周边的峡谷、溪流、山地,打造红岩峡谷极限运动基地、皇帝坡高山露营基地、山地运动公园等若干特色户外运动大本营。三是依托周边马场村、骑龙村、半坡村、石门村、扰绕村等村落,一村一特色,发展乡村度假、农事体验、休闲农业、田园运动等。

  花溪恒大旅游城:项目将建欧式城堡酒店、会展中心、童世界璀璨中华区、童世界探险南美区、童世界漫游海洋区、童世界穿越太空区、童世界神秘古国区、童世界魔幻西欧区等文化配套设施。项目定位为全球唯一的“全室内、全天候、全季节”大型主题乐园,以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故事为核心内容,融合中国文化精髓和世界文明,采用世界成熟、备受欢迎、科技含量高的顶级游乐设施设备及技术,致力打造出全球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世界第一的顶级童话神话主题乐园。

  多彩贵州街“碧桂园·出山里:地处甲秀南路金竹立交西南侧,项目总占地面积约73000余平方米,汇集贵州88县(市、区)人文风物,以纯贵州本土文化商业业态为呈现方式,为市场充分展现来自贵州的“人·情·味”,具有贵州手艺、风味,出类拔萃的商家、店铺汇聚于此,原汁原味的餐饮美食、手工技艺、充满民族民俗各类风情的特色体验,以及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商家再优化体系,既可以充分感受贵州乡土的记忆和情怀,又能体验贵州的专属风味。

  板桥艺术村:位于花溪田间大道,因地处花溪上板桥村而得名。板桥艺术村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依托上世纪60年代几家从上海、天津等地支援“三线”建设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后的闲置老工业厂房而建,园区建有30000平方米红砖厂房,500亩自有场地。艺术村在保留原厂区建筑风格的同时,添加众多创意元素,构建了设计工作室、艺术展示空间、学术基地等创意产业机构,并搭建原创艺术基地、交流基地、展示基地及交易平台等,是花溪区以文化+旅游+工业的特色文化产业。

  贵阳故事街:位于天河潭风景区,是一处按照民国时期的老贵阳风格打造的仿古步行街。还原了一些贵阳已经消失的的院落、府邸和街景。街区总占地面积9380平方米,建筑面积21262平方米,共有独栋房屋31栋,分为3个街区。其间,有唐家花园、王伯群公馆、王家烈公馆、毛光祥公馆、大十字、铜像台、金桥饭店等地标建筑。

  贵阳故事街一期招商入驻企业67家,二期入围中标35个经营项目,主要经营贵州特色小吃、本土特产、民宿、民族工艺等业态。

《射背牌》剧照

  《实施意见》细则解析

  全域旅游平台需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导入,《实施意见》以大力培育文化市场、孵化文化项目为手段,以此来满足人们的文化获得感来解决好社会的关注、民众的期盼、发展需求三个问题。

  《实施意见》细则1-5条总则明确了为贯彻落实《关于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设立花溪区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文化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重点文化企业培育、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创意成果转化、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人才培养、文艺活动、专著出版、文化创新及文艺作品创作生产。

  为确保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的规范、安全和高效使用,明确区委宣传部是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负责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和监督管理,并接受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中,第五条明确了文化产业项目的申报使用项目补助、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绩效奖励及其他创新使用方式内容。第六条在文化事业项目的申报使用中明确规定了长篇电视连续剧、数字电影、纪录片、戏剧、电视动画片、歌曲、广播剧、文学作品、舞蹈等原创作品的创作生产、资助金额、年度资助数量、获奖奖励和检查验收方式进行了量化规范。

  第五条明确规定,对符合支持条件的文化企业以自有资金为主投资的重点发展项目给予规划编制、创意设计、技术创新等资金补助,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20万元;

  对符合支持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实施项目所实际发生的利息给予适当补贴。年贴息率最高不超过当年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率,补贴额一般不超过实际利息发生额,最高贴息金额不超过20万元;

  对符合支持条件的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投资期一般为3—5年,不超过7年,投资期满按照协议约定适时从所投企业退出,退出方式包括股权转让、股票减持、其他股东回购、企业并购、清算等。

  对获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市以上表彰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区委、区政府举办的大型文化文艺活动、文化会展,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的对外文化贸易等给予适当奖励,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20万元等。(记者 狄良军 通讯员 张海军 来源:贵州日报)

相关阅读

相关知识

开化:“文创人才+”助力全域旅游“景上添花”
湖南:税惠添力为旅游产业“景”上添花
找准痛点,为春季节庆旅游氛围营造 “景”上添花。
“景”上添花,那拉提景区春季优惠多!
“景”上添“花” 大有可为
武汉再添夜游新地标 花博汇“知音花月夜”大型灯光秀璀璨启幕
涵养天府文化 在历史根脉上开出现代文化之花
《中國荷文化史》:學術精神與荷魂蓮韵的美好結合
“百花”开出北仑“百村”振兴新“花”样
一轮孤月 魂牵情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美学赏析

网址: 文化为魂 “景”上添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79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数字经济培训内容汇总十篇
下一篇: 第一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