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0秒,双碳专家进行时
生态固碳和碳捕集
人为努力的固碳可分为两大途径
一是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修复
二是通过技术手段将二氧化碳捕集起来,或加工成工业产品,或者埋藏在地下和海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Carbon Capture and Utilization-Storage)。
生态系统固碳主要是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吸收的碳有一部分长久保存在植物本身之中(比如树干),也会有一部分凋落后(比如树叶)腐烂进入土壤中以有机碳的形式得到较为长期的保存。主要作用的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中的树木在适龄期内,固碳作用可持续进行;当树木进入成熟期,固碳能力会减弱,但人们可以通过砍伐—再造林的方式继续保持正向固碳作用。
人为固碳的另一条途径是CCUS,它包括碳捕集技术、捕集后的工业化利用技术(分为生物利用和化工利用两大类)、地质利用和封存技术。对这些技术,国内外尚处在研发阶段,真正大面积的应用尚未见到。
碳捕集技术分三大类。
一是化学吸收法,它用化学吸收剂同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盐类,再加热或减压将二氧化碳释放并收集。
二是吸附法,又细分为化学吸附法和物理吸附法。化学吸附法是用吸附材料同二氧化碳分子先作化学键合,再改变条件把二氧化碳分子解吸附并收集;物理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天然沸石、分子筛、硅胶等对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作选择性吸附后再解吸附回收。
三是膜分离法,即利用膜对气体分子透过率的不同,达到分离、收集二氧化碳之目的。在具体操作上,碳捕集还可分为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化学链燃烧捕集、生物质能碳捕集、从空气中直接捕集等技术。
碳捕集后的工业化生物利用技术目前主要有四大类,
一是利用二氧化碳在反应器中生产微藻,这些微藻再用作生产燃料、肥料、饲料、化学品的原料。
二是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注入温室中,用以增加温室中作物的光合作用,这个过程又可称为二氧化碳施肥。
三是把二氧化碳同微生物发酵过程相结合,生成有机酸。
四是把二氧化碳用于合成人工淀粉。
碳捕集后的工业化化工利用又分两大类技术途径,
一大类是把二氧化碳中的四价态碳还原后加甲烷、氢气等气体,再整合成甲醇、烯烃、成品油等产品。
另一大类为非还原技术,有二氧化碳加氨气后制成尿素、加苯酚后合成水杨酸、加甲醇后合成有机酸酯等技术,也有合成可降解聚合物材料、各类聚酯材料等技术。
相关知识
中国花卉报 “双碳”...
努力巩固提升林草碳汇能力——专家回应林草碳汇热点
杨超:努力提升林草碳汇能力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提升固碳能力 实现双碳目标(科技创新助力“双碳”③)
布局双碳,“绿色经济”成企业发展新赛道
何以实现“双碳”目标?碳路未来生态合作伙伴大会暨碳中和服务体系发布会为绿色发展探明新路径
听专家讲讲林草碳汇交易那些事
武侯区金花桥街道花龙门社区开展双碳知识科普暨志愿者培训会
林草碳汇助力双碳 森林生态价值实现与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举行
“双碳”目标下,哪些植物能固碳,怎样种才能效果更好?
网址: 每天30秒,双碳专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8505.html
上一篇: 2018中英生物固碳与气体发酵研 |
下一篇: 中科院『生態系統固碳』系列研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