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昆明首推“以虫治虫”生物防治 肿腿蜂保护杨树

昆明首推“以虫治虫”生物防治 肿腿蜂保护杨树

    速读 面对宜良县几个乡镇杨树遭到病虫害“侵袭”的现象,今年8月初,昆明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以下简称市林检局)从杭州天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45万头管氏肿腿蜂(以下简称肿腿蜂),以防治麻点豹天牛和松褐天牛。这种通过“以虫治虫”来保护杨树的生物防治措施,在昆明乃至云南尚属首次。目前,肿腿蜂“绞杀”麻点豹天牛还在试验监测之中。

    19日,在宜良县匡远镇金梅村委会金家营村附近的杨树上,不少村民发现悬挂了一些小玻璃试管,这便是市林检局在杨树上投放肿腿蜂所用的设备。目前,市林检局在西山林场、海口林场及宜良的六个乡镇等地,释放了45万头肿腿蜂,以防治麻点豹天牛和松褐天牛。

    “肿腿蜂从省外运来的时候,就装在这些小玻璃试管里。”9月11日,刚来到金家营村附近的杨树林,市林检局局长王利民就指着树干上遗留的玻璃试管说,“别看这些小试管只有5厘米长,但是每根试管里可‘装’了100头肿腿蜂。”王利民介绍,释放肿腿蜂时,得先在杨树干上呈45度角斜插一根大头针,把装有肿腿蜂的蜂管口棉球打开,再把管口倒套在大头针上,羽化的蜂便慢慢爬上树干,寻找它的“美餐”。

    肿腿蜂到底长啥样?它有怎样的秘密“武器”与天牛作战?面对记者的疑惑,王利民介绍,对于林间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很多种,除化学防治外,还有生物防治、病毒防治等方法,而生物防治是世界上抑制森林病虫害的先进手段。比如,肿腿蜂是麻点豹天牛幼虫的天敌,它的“体积”很小,仅为天牛幼虫的百分之一,但肿腿蜂能识别麻点豹天牛的气味,沿着它“走过的路”穿过虫粪找到麻点豹天牛幼虫及蛹,利用其蜂针向麻点豹天牛幼虫体内注射一种生物麻醉剂,使麻点豹天牛幼虫麻痹,然后在其表面产卵,蜂卵孵化后,幼蜂吸食麻点豹天牛幼虫的营养导致麻点豹天牛死亡,从而消灭害虫,达到生物防治效果。而且,肿腿蜂对人和自然界其他昆虫没有危害,是目前对付天牛最有效、最经济的生物防治手段。

    杨树是昆明市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2010年以来,宜良有几个乡镇零星发现单株杨树被“打眼”,经林业部门技术人员实地调查,杨树被“打眼”主要是麻点豹天牛危害所致。而麻点豹天牛以盗洞、打眼等方式钻入树干内部,这样,不管是采用农药还是人工除害,灭杀麻点豹天牛都非常困难。然而,如果得不到有效防治,一棵树几年下来就会被吃空,有些甚至枯死。

    “化学灭虫的方法是一种见效快但难以治根的方法。每年都必须用农药杀虫。但是用肿腿蜂防治天牛就不一样了,他们可是是麻点豹天牛的天敌。”为此,今年8月初,市林检局从江苏引进肿腿蜂45万头,在西山林场、海口林场、松华坝及宜良等地进行释放,主要是用“一物降一物”的方法来控制日益猖獗的天牛危害。

    经过1个多月的试验观察,9月11日,市林检局和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专家再次来到金家营村,对肿腿蜂防治麻点豹天牛成效进行查看。在接连“解剖”30多段被“打眼”杨树枝 后,技术人员都没有找到新繁殖的肿腿蜂踪迹,这让检查人员脸上都闪过一丝失落。

    “虽然现在剖开树枝没有发现寄生在天牛幼虫身上的肿腿蜂,但我在实验室里养殖的肿腿蜂已经成功寄生在天牛幼虫身上,我们仍然对肿腿蜂防治麻点豹天牛充满信心。”云南省林业科学院高级工程师段兆尧说。随后,记者来到段兆尧实验室看到,不管是在试管还是在木头内养殖的肿腿蜂,都已繁殖出了新的肿腿蜂,米粒大的肿腿蜂,在天牛寄主周边爬来爬去。

    王利民说,目前,肿腿蜂防治天牛在昆明还处于试验阶段,生物防治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有信心一定会取得成功,待取得试验效果后,将会逐步在昆明其他适宜区域推广。(昆明日报 记者杨官荣 张晓莉)

    链接:

    2003年,国家林业局把麻点豹天牛列为国家级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麻点豹天牛是一种危险的蛀干类次生害虫,杨树一旦受到麻点豹天牛蛀入危害,常常导致枯死,有“杨树癌症”之称。

    刨根问底看究竟

    引进肿腿蜂防治麻点豹天牛,是一种全新的生物防治手段。为何要引进肿腿蜂而不是其他生物?这种肿腿蜂会否蜇人?大规模的引进肿腿蜂会不会造成生态破坏?

    面对大家的种种疑问,记者随后采访了昆明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相关工作人员以及业内有关专业人士,并请他们一一进行解答。

    问:肿腿蜂是什么?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高级工程师段兆尧:管氏肿腿蜂是膜翅目肿腿蜂科的一种天敌昆虫,是钻蛀性害虫幼虫和蛹的体外寄生蜂,主要用于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轻杨天牛,杨干象,白杨透翅蛾,星天牛等多种钻蛀性害虫。

    据媒体报道,1973年和1975年先后在广东和山东发现,随后在国内许多省市均有分布。1977年原河北林业专科学校首次在室内繁殖成功,1983年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萧刚柔教授和国家林业局造林司总工吴坚鉴定并定名为管氏肿腿蜂。

    肿腿蜂一年的发生代数取决于其种类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在河北、山东一年发生5代,在粤北山区一年5代—6代,在广州一年可完成7代—8代。肿腿蜂以受精雌虫在天牛虫道内群居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出蛰活动,寻找寄主。雌蜂体长3—4毫米,雄蜂体长2—3毫米。一头雌蜂一生平均产卵136粒,产卵后,能将掉离寄主的卵或幼虫移到寄主体表,搬开发霉有病的寄主体,将老熟幼虫从寄主残体处移至干净的地方集中吐丝作茧化蛹,始终守护后代。一头雌蜂一生最多能寄生5头青杨天牛幼虫,可繁子蜂247头。

    问:为什么引进?

    昆明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杨树“遭遇”麻点豹天牛,而肿腿蜂是麻点豹天牛的“天敌”。

    2009年昆明从省外引种美洲黑杨以来,现在种植约200万株。没想到这么多杨树,竟为天牛提供了“美餐”。麻点豹天牛对植物的危害以幼虫期为最烈,成虫虽然由于产卵及取食枝叶,有时也能引起或多或少的损害,但一般并不严重。树木内部受了幼虫的蛀蚀,常常阻碍了它们的正常生长,减低产量,削弱树势,缩短寿命;在受害严重时,还会导致树木的迅速枯萎与死亡。被蛀蚀的树木常易引起其他害虫及病菌的侵入,并易受大风的吹折。木材受蛀害后,必然会降低质量,甚至失去它们的工艺价值和商品意义。

    今年以来,市林检局利用生物间相生相克的原理,先后从江苏引进肿腿蜂45万头,花绒寄甲60万头,用来防治遭受麻点豹天牛、星天牛、松褐天牛等对杨树、柳树和云南松造成的危害。昆明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局长王利民介绍,肿腿蜂是多种天牛等蛀干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别看它只有小蚂蚁那么大,放到林子里,它们有自动搜索害虫的能力,而且它们可以在树皮外感知天牛藏在树的哪一段。发现天牛幼虫后,小蜂就将卵产在天牛幼虫上,蜂就寄生在天牛身上,靠那里的营养生存繁衍。

    问:为什么不用化学灭虫?

    昆明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生物灭虫更具优越性。在没有把天牛的天敌——肿腿蜂引进以前,昆明防治天牛一直是用化学灭虫法。

    每年4—5月份和7—10月为天牛幼虫的危害期,工作人员找到新排粪的蛀虫孔后,挖去粪便,将涂过农药的棉球塞入或注入蛀道内,随即用湿黏土或湿黄泥将孔口封严,棉球上的农药释放出毒气,将虫子毒死在虫道中。但是,由于麻点豹天牛只有成虫期的十几天暴露在外部,其余时间都是在树体内部蛀食为害,自始至终其排泄物都堆积在虫道内,致使查找困难,而且成本高、效果不够好,还会造成新的污染。

    而且,“以虫治虫”的方法循环性强,与农药防治相比,具有无污染、易操作、可持续防治的特点。

    问:一头需要多少钱?

    昆明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一只玻璃试管内约100头肿腿蜂,不含运输成本和释放等成本,一头肿腿蜂的价格只要0.07—0.1元。并且这与喷洒农药相比,防治成本大大降低不说,关键在于喷洒农药治标不治本,需要年年进行;管氏肿腿蜂只需释放一次,就可不断地生殖繁衍,非常“智能”地自发除害,起到一劳永逸之效。

    此外,用管氏肿腿蜂来防治害虫,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全国多省市都有应用,如果此次生物防治试点成功,此技术将会在全市进行大范围推广。

    问:它会不会蜇人?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高级工程师段兆尧:“肿腿蜂不会蜇人或者咬人,市民大可放心。”段兆尧说。

    采访中,有不少市民担心,既然它是蜂,又有翅膀,会不会蜇人或者咬人?段兆尧介绍,这种名叫肿腿蜂的“小虫子”,乍看似蚂蚁,身长3—4毫米,这和市民平时所见的蜜蜂、马蜂等不属于一个科目,管氏肿腿蜂属肿腿蜂科,虽然是天牛的天敌,但它对人和自然界其他昆虫也没有害处,更不会蜇人。

    问: 它是否会形成新的虫害?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高级工程师段兆尧:肿腿蜂会自身保持生态平衡,不会形成新的虫害。“随着天牛数量的增减,肿腿蜂的数量也会自然随着增减,它自身会保持生态平衡。”段兆尧介绍,肿腿蜂自身会保持一种生态平衡,如果天牛数量多了,肿腿蜂繁殖的幼虫也会多,虫群会随之增大。天牛数量少了,或一棵杨树上天牛死光了,肿腿蜂成虫就会死掉一部分,或者繁殖的幼虫数量也会随着天牛数量的减少而减少。更重要的是,肿腿蜂是天牛的天敌,主要以天牛为食。天牛种类非常多,在昆明的杨树、松树上都有分布,而肿腿蜂还在繁殖试验阶段,天牛数量庞大,短时间内还杀不光。

    据了解,肿腿蜂寄生的害虫种类很多,初步统计有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3目22科50余种昆虫,其中天牛类寄主占20余种。

    评论

    生态护林 值得推广

    《梦溪笔谈》记载,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害虫“傍不肯”肆虐,秋田遭殃,幸有“子方虫”忽现,十日内灭掉了“傍不肯”,确保了丰收。传统农业生产中,有很多生物防治方法,最常见的就是益鸟和青蛙吃害虫的例子。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绿藻,万物相生相克,一物降一物。这种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防治方法,大致可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肿腿蜂大战天牛,就是以虫治虫的范例。天牛成为“杨树癌症”,危害杨树生长,但也有遭遇克星的一天——45万头肿腿蜂“空降”宜良杨树林,“绞杀”天牛。

    天牛是隐蔽性极强的钻蛀性害虫,仅成虫期暴露于树体之外,抗药性强,化学防治成效不佳。而管氏肿腿蜂虽然个子小,却有自动搜索天牛的信号能力,能在树皮外感知天牛藏在树的哪一段,打个小洞钻进树里,或者沿着天牛的足道搜索。逮住天牛后,肿腿蜂钻进天牛体内,释放毒素,毒死天牛。蜂就寄生在天牛身上,靠其营养生存繁衍。

    引进天牛的克星肿腿蜂,将成为防治害虫、保护杨树的有力“武器”。但是,任何物种的引进,都需要考量其对生物系统平衡的影响,以及新物种的存活环境。而随着天牛数量的增减,肿腿蜂的数量也会自然随着增减,自身会保持生态平衡。

    以赤眼蜂治松毛虫、周氏啮小蜂吃美国白蛾、肿腿蜂灭天牛,不但可以减少药剂防治对环境的影响,发挥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还开创了昆明园林病虫害生物防治的先河。林业有害生物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往往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昆明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分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截至2月9日,全市已种杨树170万株左右。肿腿蜂的引进,是生态护林的又一次“试水”。若“试水”成功,将推动全市绿化植树工作。(左芳)

    相关新闻

    昆明种植杨树2万余亩

    杨树是昆明市近年来引进种植的主要经济兼绿化树种,栽后4年即可采伐,是纸浆材、单板、胶合板材、包装箱、家具等实木利用以及刨花板、纤维板等的原材料,加工利用性能好,种植成本低,经济收入较高。并且,一亩杨树林年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约54.9吨,释放的氧气总量48.6吨。

    为加速生态建设部分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09年昆明开始种植美洲黑杨,种植时胸径6—8厘米、高4—6米,现在平均胸径已达20厘米、高11米,生长最快的单株胸径已达28厘米,高14米以上。截至今年2月9日,全市2011年至2012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冬春季植树造林工作共完成杨树种植完成23382亩(170.05万株),占计划68000亩(500万株)的34.39%(34.01%)。

    昆明30万亩森林遭受病虫害

    近年来,昆明围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目标,构建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态宜居城市”,大力推进城乡绿化工作,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46.06%。

    随着森林资源不断增加,苗木交易、木材流通日益频繁,林木病虫害也日益增多,危害日益严重。市林检局局长王利民介绍,目前,昆明共发现80多种会产生危害的林业有害生物,事实上造成经济危害的有20多种,常年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面积平均有30万亩左右,防治面积25万亩以上。如石林县有10万多亩松树林有松毛虫虫害,自2009年对松毛虫实施微生物病毒防治以来,现在虫口密度已明显下降。

    森林大火来势凶猛,一夜之间可将一片森林化作焦土,人们不得不严阵以待。但还有一种森林灾害,虽然没有林火看起来可怕,甚至悄无声息,但它们带给森林的灾难比林火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它们被称做“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据有关部门多年的数据统计,昆明近年来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程度是火灾的30倍以上,其不仅具有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和治理上的长期性。

    过去三年,昆明连续的高温干旱气候已经影响了树木的生长发育,林木树势抵御病虫害能力降低,森林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一些耐旱喜阳的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种群数量迅速增加。为巩固昆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已取得的成果,昆明将提高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防控生物灾害的能力,实行群众监测和专业监测相结合,及时发现及时防治,防治大面积病虫害爆发。

    据媒体报道,“十一五”期间,中国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面积8.5亿亩,成灾面积占林业受灾总面积的50.7%,是森林火灾发生面积的3倍;年均致死树木4000多万株,相当于年造林面积的8%;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00多亿元,相当于林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

相关知识

海淀区园林防治林木害虫“请来”肿腿蜂
害虫危害大?以虫治虫的“特工队”来了!
以虫治虫:探秘“天敌昆虫工厂”
洛浦公园首次使用“以虫治虫”生物技术法防控虫害
探秘“天敌昆虫工厂”以虫治虫 无污染更环保
不打农药也能防虫?以虫治虫崛起“天敌工厂”
探访“天敌战队” 以虫治虫守林护树
探秘“天敌昆虫工厂”以虫治虫 无污染更环保——人民政协网
颐和园今年释放上亿头害虫天敌,推行无公害“以虫治虫”
以虫治虫,天敌昆虫潜能有多大?

网址: 昆明首推“以虫治虫”生物防治 肿腿蜂保护杨树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982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一种寒温带地区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
下一篇: 几种园林植物寄生物的危害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