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车边的圣母》是达芬奇1501年的一幅作品。
《圣母子与圣安妮》,巴黎卢浮宫藏
此画描绘圣母玛利亚的母亲圣安妮,她膝上坐着怀抱基督的圣母。基督正抓着一头小羊羔并试图骑上它,一边还调皮地望着母亲,而外祖母正微笑地注视着可爱的小外孙。整个画面洋溢着圣家族天伦之乐的欢快情绪。画面构图的严密和人物神态的和谐都是前所未见,被誉为艺术奇迹。他的这种构图原理和轻柔如烟的笔法对佛罗伦萨艺术界影响极大,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深受其惠。
《柏诺瓦的圣母》,艾米塔吉博物馆藏
在达芬奇《柏诺瓦的圣母》这幅画中,画家利用顶端的两扇圆拱的窗户设计,将观赏者的注意力引导到坐在板凳上的圣母玛莉亚与圣婴耶稣。位于中央偏左位置的圣母将没穿衣服的圣婴抱在怀里,她一手扶着他,一手则拿着一朵花圣婴右手探出想要拿花,同时伸长另一只手抓住母亲。于是,玩弄花朵这个动作构成了整幅画的主题,而画面垂直的中心轴不偏不倚正好通过三只手和缓交错的地方,成为全画的中心点。
《哺乳圣母》,艾米塔吉博物馆藏
《哺乳圣母》是否有他学生的手笔,没有文字根据 。这里画家更多强调的是一种母爱的普遍人性。形象丰满,神态恬静,洋溢着一种年轻母亲的温柔的爱子之心。但圣母的脸部仍显露出达.芬奇所惯用的描绘公式,过分重视女性眼睛的块面结构(这在他以后的大量圣母像上都有表现)。圣母怀里的婴儿形象被画得很生动 ,但在这里仍然是色彩处理让位于解剖结构的合理性。总之,这一幅画是达芬奇前期肖像艺术的一个范例 。这时期,达芬奇所全神贯注的,正是他对人体描绘的科学研究。
《岩间圣母》,卢浮宫藏
《岩间圣母》是达芬奇的一幅传统宗教题材画作。画中人物虽然被一团潮湿的空气所包围,但是人体的轮廓在昏暗山岩的衬托下还是能明显地辨析出来,尤其是画家着力描绘的面庞被刻意营造出的神秘气氛所笼罩,人物轻柔、温存、纯真的表情栩栩如生地突显出来。奇怪形状的悬石从湿漉漉的岩体上垂下,具有植物学准确性的花草从岩缝里穿凿而出,竟然能辨别出鸢尾花、银莲花、紫罗兰和一些蕨类植物。远处蓝色的天空透过岩体之间的孔洞和夹缝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年轻的圣母玛利亚以温柔的手搂抱着下跪的幼婴约翰,她的另一只手则向儿子耶稣伸过去,天使乌列面向着观众,把他们引向画中,用手指示着这个场面,一连串手势代表保护、指示、祝福等含义。这一组动作是按金字塔的构图原理组建安排的,塔顶是圣母的头,侧边是他伸出的双手,底角是天使和婴儿。达芬奇把结构看作打开作品意图的钥匙,这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文艺复兴盛期的古典主义金字塔式的人物构图。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这幅画是教皇朱理亚二世送给皮亚琴察西斯廷教堂黑衣修士的礼品,拉斐尔受托而为这一教堂的祭坛作画,故有《西斯廷圣母》之名。
画面表现圣母抱着圣子从云端降下,两边帷幕旁画有一男一女,身穿金色锦袍的男性长者乃教皇西斯克特,他向圣母圣子做出欢迎的姿态。而稍作跪状的年轻女子乃圣母的信徒渥娃拉,她虔心垂目,侧脸低头,微露羞怯,表示了对圣母圣子的崇敬和恭顺。位于中心的圣母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秀丽文静,扒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着大眼仰望圣母的降临,稚气童心跃然画上。
他在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1504),既借鉴了老师又超过了老师,流畅的线条.优美的人物、形与空间的和谐以及纯净明丽的情调,都体现着他早熟的天才。并预示了他后来的发展。
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和贝里尼一样,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专业的圣母制造者”。他一生中画过很多圣母,最有名的就是这幅。当耶稣与约翰还是孩子的时候,这位先知的母亲似乎已经从耶稣的眼中看到了某种特殊的东西。远山与教堂都成了马利亚的陪衬,脑后纤柔的金色光环似乎表现出佛教绘画的影响。脚边的草叶没有着色,体现出马利亚生活的朴素。右边的小约翰眼睛朝上看,据说这是达芬奇的天使常见的神态。
《花园中的圣母》 佛罗伦萨时期的主要作品是一系列圣母像,它们奠定了拉斐尔在西方广大阶层中最受欢迎的地位。他笔下的圣母和中世纪的圣像画完全不同,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完美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被誉为世俗理想战胜宗教理想的最突出的艺术表现。
其中最著名之作是3幅构图相近的圣母像:《带金莺的圣母》(约1505,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约1505,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1507,巴黎卢佛尔博物馆)。它们皆以圣母和婴孩耶稣、圣约翰组成的三角形为构图中心,背景展现一片田园风光。母亲与幼童的神态与位置皆具亲密呼应与均衡和谐的关系,是运用达·芬奇构图原则的佳作,但在灵通简朴方面又有过之。
《带金莺的圣母》 在金字塔形的构图中,倚在圣母怀中的小耶稣和小约翰,抚弄停在圣母膝上的金莺的动作,自然且贴切地传达出对幼小孩童的呵护情意;圣母左手拿着祈祷书,视线一时从书上移开,转向两个孩童,则是时刻关注的表现。在这里最引人注意的,是圣子的脚轻轻踩在圣母脚上,这种身体的接触充满亲情,动人心弦。
这确实是一个不平常的动作,具有表现人情与天伦乐趣的特殊意义;这样一个细节,透过拉斐尔充满爱意的完美笔触,随着时间季节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光线与色彩所描绘的环境,显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大公爵圣母》 作于1504~1505年间,其时画家刚来到佛罗伦萨。他对前辈怀着无限的崇敬,尤其是对达 ·芬奇的敬仰。这一幅圣母像就具有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圣母显得沉静、庄重,尽管未被神化,却也略显得圣洁化。画家也很注重表现人间的母性美。但这种母爱带着一种对世界的胆怯心理特征,多少流露出拉斐尔内心深处的宗教情感。
《奥尔良圣母》这一幅《圣母子》(又称《奥尔良圣母》),作于1506年,因它曾归于乌尔宾诺的奥尔良家所收藏)就属于前期的圣母。圣母的内心显得那样恬静与欢乐,她在幸福地逗弄着自己心爱的婴儿,给人以平易近人的美感,圣母的世俗性不仅从服饰,还从形象的人情味上得到充分体现。圣母脸容亲切,洋溢着一种天伦乐趣的情调。色彩与线条的河蟹也富有音乐性。
《椅中圣母》 拉斐尔的圣母像是他的艺术生涯丰碑。他那些圣母之具有的完美品质,乃得益于他对人间女性的敏锐洞察力。人们把他的《西斯庭圣母》奉为他的女性画的集大成者。这一幅《椅中圣母》,我们可以认为是拉斐尔圣母形象的顶峰了。这幅画上的圣母、圣婴与约翰三个形象,比他以住任何圣母子画像更富有生活气息。但人们不禁要问,为何画家把三个生动的形象塞在这已很少间隙的圆形框内呢?
1820年,意大利有一本《隐士传说》,内有一则传闻,说从前有一德高望重的隐士在森林里遇到狼群,他急中生智,爬上橡树才幸免于难。后被一酒家女儿救下并受到款待。在酒店过了一宿后,翌晨离开了林子。走时他预言,救他的橡树与这位姑娘将得到永恒的善报。若干年后,橡树被砍下做了酒店的酒樽,姑娘也结婚生了两个儿子。一天,拉斐尔路过这里,见到这两个天使般的孩子与年轻漂亮的母亲,绘兴油然而生。可眼前没有绘画工具。急切中他抓起地上的陶土片,在酒店门边一个橡树酒桶底上画下这母子三人形象。这就是这一幅《椅中圣母》诞生的由来,它似乎应验了当年隐士的预言。传说毕竟是传说,从美术史角度看,这种传说缺乏历史佐证。因为《隐士传说》是于1820年编撰的,它不能作为史实依据。况且19世纪初的传说集,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文艺思想高潮中的产物。
相关知识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花卉练习》是一幅()作品。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读书点亮生活
【汉游天下】凝固的诗篇 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杰作展
鲜花之城的艺术瑰宝——乌菲兹美术馆
提香的色彩魔力:《花神》发出“繁花锦簇”的光芒
花之语:拉斐尔前派绘画作品的花卉象征意义
816日记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油画揽胜
艺术赏析:欣赏大师作品与创作历程.pdf
网址: 达·芬奇和拉斐尔笔下的圣母赏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12368.html
上一篇: 在王权和教权的复杂背景下,中世纪 |
下一篇: 花事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