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科学施肥 崔德杰 教授 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发展八字方针: “土、肥、水 、种、密、保、工、管!” 科学施肥基础 土壤 植物 肥料特点 讲述内容 植物生长的基地——土壤 植物营养与科学施肥 基础:土壤、植物与肥料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 一、植物生长的基地——土壤 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肥力及生产力 土壤肥力构成因素 土壤养分的转化及有效性 植物生长需要五大因素: 光照、水、肥、气、热; 其中四大因素来自土壤。 (一)土壤的物质组成: 1、固相物质 2、液相物质 3、气相物质 土壤是一个以固相为主的三相共存的多相体系,三相物质互相联系、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 1. 固相物质 矿物质—岩石矿物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 有机质_死亡的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①是作物吸收养分的重要给源: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高低的标准; ②是微生物的能源:可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③可改良土壤:能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及耕性,增强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 2. 液相物质 土壤水,是植物水分的给源,也是养分和其他可溶性物质运输的载体 。 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必须溶于土壤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 土壤中有机、无机物质的积累、转化、和运移,都须有土壤水的参与。 土壤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水汽遇冷在土壤中形成的凝结水,其增长、消退及动态变化,同降水、蒸发、渗漏、地表和地下径流等有密切关系。 土壤水的有效利用和调节,是保证农业生产与改良土壤的重要环节。 3. 气相物质 空气、水蒸气; 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 (二)土壤肥力及生产力 土壤肥力是指天然植物或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能同时地和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体中水、肥、气、热四个肥力因素之间整体功能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行为特征的要求。 土壤肥力是各种肥力因素的综合表现,是决定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土壤区别于岩石的本质特征。 协调肥力因素——协调肥力——协调土壤——植物协调生长—— 持续高产! 1.土壤肥力分类 按对植物的有效性可分为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有效肥力:对当季作物有效的肥力。? 潜在肥力: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当季无效,经改良后可转化为有效的那部分肥力。? 两种肥力可以相互转化,在人类利用土壤资源过程中要科学管理,尽量使潜在肥力转化为有效肥力。? ?? 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自然肥力指在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影响下形成的肥力,主要存在于未开垦的自然土壤;包括土壤所共有的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肥力和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的潜在肥力。 人工肥力指长期在人为的耕作、灌溉、施肥和其他各种农事活动影响下表现出的肥力,主要存在于耕作土壤。也包括潜在肥力和有效肥力。 一般自然土壤具有自然肥力,农业土壤具有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2. 土壤生产力 土壤生产力是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土壤生产力是由土壤肥力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部条件共同决定。土壤肥力高,土壤生产力不一定高;土壤生产力高,土壤肥力也高。 肥沃土壤具有良好的土壤性质,丰富的养分含量,良好的土壤透水性和保水性,通畅的土壤通气条件和吸热、保温能力;肥沃土壤的持续生产力高。因此,提高土壤肥力和培育肥沃土壤是从事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 (三)土壤肥力构成因素 1、物理因素: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孔隙度 2、化学因素: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酸碱度 3、生物因素:土壤生物、土壤酶 1. 土壤质地 指不同粒径的土粒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 最基本的土壤质地类型主要有: ①沙质土:砂粒含量超过50%,粘粒含量小于30%;空隙大、疏松,通气性和透水性强,养分含量少,水分养分易淋失,土温变化较快,易冷易热;在生产上的反应是易耕作,适耕期长,养分分解快,但蓄水保肥性差,作物早发易早衰,”发小苗不发老苗”;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②粘质土:粘粒占30%以上,砂粒少;通气、透水性差,保水力和保肥力强,养分含量较丰富,土温较稳定,吸水升温速度慢;生产上的反映是耕作较困难,肥劲长,但释放慢,发老苗不发小苗,特别粘重的土壤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或掺砂加以改良。③壤质土:砂砾20~50%,粘粒30%;通透性、保水、保肥性较强,养分含量丰富,有机质分解较快,易耕期较长,耕作方便;兼有粘质土、沙质土的长处又克服了它们的不足,是农业上理想的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的剖面构型也是制约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其中上沙下粘型的构型,即“蒙金型”,对耕作、发苗和保水保肥最为有利。 2. 土壤结构 指土壤团聚或分散成相对稳固单位的性能。 主要分为块状结构和核状结构、柱状和棱
相关知识
植物营养与科学施肥课件.ppt 全文免费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ppt课件.ppt
《植物营养与施肥》ppt课件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课件.ppt
施肥有道:有机肥的科学使用与效果解析
科学施肥技术是什么,科学施肥技术应该怎么做
桃树科学施肥技术讲解!土壤培肥管理
科学施肥的内涵
《土壤环境污染》PPT课件.ppt
园林植物科学施肥技术
网址: 土壤与科学施肥.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12776.html
上一篇: 秸秆与氮肥配比对农田土壤内外源碳 |
下一篇: 黄精的肥料选择与施肥方法(优化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