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樱花在日本人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以及复杂的含义,读懂这些含义能使我们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在日本文化中品味樱花的内涵也会使日本文化中的樱花形象更为丰满。
关键词:日本;樱花;文化
1樱花形象的发展与变迁
樱花在日本备受人们的喜爱,日本人自古至今更是有着难以割舍的樱花情结,这种情节也一直影响着他们的审美心理。而日本人心中的樱花形象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樱花在日本人心中也由最初的单纯美好变得愈加复杂深刻。远古时期,樱花是象征了美丽、丰收与繁荣的神。到了平安时代,樱花从神坛走下变得平易近人,从《万叶集》中种种关于樱花的诗歌中可以看出,此时的樱花象征祥瑞,更是爱情的见证。平安中期,社会开始转变,诗歌中的樱花也变得凋零易逝。而随着武士阶级的发展壮大,樱花作为被武士阶级所喜爱的、并且武士们常以之自喻的花,形象也愈发高贵,不仅象征了武士精神,并且凭添了新的含义———无常。到了武士全盛时期的江户时代,樱花的地位再一次攀上高峰,成为时代主流。而随着二战的到来,樱花身上沿袭的武士精神和高贵地位使它成为了统治者宣扬战争的文化媒介,樱花又一次成为了军国之花、死亡之花。直到战争结束,日本社会重归平静,初春盛放的樱花再一次表达出了日本人对希望、恋爱、美好新生活的向往,而那些因经历过世事变幻所留在樱花身上的种种形象印记也变得再难抹去,因此现代文化中樱花的形象也显得如此复杂而多变。
2现代人的赏樱习惯
考虑到日本跨寒带、热带以及温带这三个气候带,大陆气候与海洋气候对国家的气候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进而造成气候的变化较大以及四季划分极为鲜明。而樱花也就极为适合生长在日本的这一海洋性气候之中,经过历代的选育之后樱花便在日本得到了极为良好的推广,并且在最终得以在整个日本遍布开来。每逢到了花期,樱花从冲绳到北海道会依次盛开,当樱花盛开的时节我们从日本的地图之上很可能会以为这是一条从南向北不断移动的线。樱花的花期并不会开得太久,在整个日本就像是一片较大的粉色云彩在从南向北飘过,每逢樱花盛开的时候日本的人民便会争相的去观看樱花,甚至有的一些日本人会从最南的冲绳开始一直追随着樱花的足迹到北海道,而由此也就在日语的词汇之中出现了“樱前线”的这个词汇。日本的电视之中对于“樱前线”的相关信息也有着专门的报道,告诉人们樱花每天盛开在什么地方,并且也会对所开放的程度进行一定的描述,无论是“三分开”还是“无分开”以及“七分开”和“盛开”都会告知给日本的居民,而且对于“开始飘落”的阶段也会提前的告知给人们,让想要赏樱的人们能够有一个提前的准备。
在当前的日本国之中大多数日本人都是以家庭作为单位,或者和她们的同学以及朋友在赏樱的樱花树下或是席地而坐,或是载歌载舞的边欣赏樱花所带来的美景边去享受美食。每当人们早晨做好便当在樱花树的下方铺上毯子一边说笑一边欢唱的赏樱时,日本的赏樱群众都会感到十分开心。而等到中午的时候日本人便会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便当在樱花树下进行品尝。
3日本樱花文化
3.1原始神道
崇拜与祭祀自然精灵和祖先神的神道,是日本民族的原始宗教。人们基于人有灵魂和万物有灵的观念,视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为神祇,因此,樱花文化的起源与日本原始神道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樱花最早登场于《古事记》(712 年)上卷中记载着的“木花佐久夜姬”的传说之中。该传说讲述的是天照大神的孙子迩迩艺命降临人间时,娶了大山津贝神的二女儿———木花佐久夜姬(这里的“木花”即为樱花)为妻,从此繁衍后代,包括后来的神武天皇。至此之后,木花佐久夜姬的化身—樱花,就被视为天神的替身、神圣的树木,具有符咒力,人们也便开始对樱树顶礼膜拜以求神灵保佑。除此以外,从日本的农耕文化出发,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樱花与谷物之神有关。日本是一个以水稻农业发展起来的国家,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崇拜自然的日本人通过对樱树神灵的祈愿,求得一年当中谷物的丰收。其实,令古代日本人对樱树神如此心醉神驰的起源是与樱花的生长特点有关的。樱花盛开之时正合农时令节,此时气温适中,稻田温度较高,樱花的开放标志着谷物种植的开始,人们根据樱花的开放状况来占卜谷物收成的好坏。盛开的樱花是繁荣与丰收的象征,反之,花谢则预示着农作物的歉收。所以每当樱花盛开之时,人们就会聚集在樱花树下载歌载舞,表达对谷物之神的敬畏的同时,占卜收成的好坏。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樱花最初的美学形象是和繁荣、美丽联系在一起的,当时的人们欣赏的也是樱花的“盛开之美”。
3.2国风文化
在唐风文化盛行的日本奈良时期(710~794),万事以唐为标准,受中国人爱梅的影响,梅花和赏梅的习俗也自然而然由中国传入日本。贵族阶级开始在宫廷之中举行大型的“梅花宴”,以此来宣扬他们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威和无穷无尽的经济财富。在日本最早的和歌集———《万叶集》中,咏梅歌有118 首之多。进入平安时代(794~1192),受国风文化的影响,樱花逐渐取代了梅花的审美地位,受到越来越多日本人的喜爱,宫廷中原本广为种植的梅树也被换成了樱树。在之后的《古今和歌集》134 首春歌中,咏樱歌就有100 多首,而咏梅歌只有20 首,这与早先的《万叶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樱花一跃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植物,人们歌颂、赞美的焦点。平安时代中期以后,随着皇室颓废,王权政治的日渐没落和社会腐败的加深,贵族阶级退居后宫,回想起昔日的繁荣富贵,不免心生感伤。在自然、人生的变幻无常以及佛教净土宗的影响下,人们开始相信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一切事物都会消灭,不停地变换。这种无常思想使得人们对于樱花的审美情趣发生了转变。
3.3武士道精神
平安时代中期以后,阶级关系发生变化,随着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政治的瓦解和庄园制经济的发展,以“国”为单位的军事贵族迅速崛起,新兴的武士阶层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长期的武士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指导、制约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道德规范。武士道突出强调为主君毫不保留地舍命献身的精神,即毫不留恋的死,毫不顾忌地死,毫不犹豫地死,它是日本武士必须严格恪守的原则。武士常以樱花般绚丽的存在和壮丽的逝去为一生的追求。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在战场上拼死奋战对主尽忠,即便生命短暂,也要像樱花一样在经历了短暂的绚烂,到达人生的巅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毫无留恋地离去。如此一来,樱花与武士道精神便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结语
日本人对于樱花文化的理解与它们本国之中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这也比较契合他们国家的历史。在日本特有文化背景下,他们对于樱花的理解必然与其他国家国民有着极大的不同,美轮美奂的樱花景观带给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可以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机会。一万个人的眼中对于樱花有一万种的解读,赏樱的方式可以存有一定的多样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赏樱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翠琳.樱花文化在日本国民生活中的渗透研究[J].商业故事,2016(29):158-159.
[2]潘慧.刍议日本文化中的樱花情结[J].参花(上),2016(08):142-143.
[3]徐静波.日本的“樱花文化”[J].意林,2016(10):14.
相关知识
樱花文化浅谈.doc
【樱花】日本的樱花文化
毕业论文:日本的樱花文化
日本樱花文化
哈尼族樱花文化与日本樱花文化
日本的樱花文化介绍
日本樱花文化知多少?
日本樱花文化.ppt
日本的樱花文化 独特的樱花情结
介绍日本的樱花文化
网址: 浅谈日本的樱花文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15400.html
上一篇: 日本晚樱的花语 |
下一篇: 盛放的美丽——樱花之妙(樱花的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