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植物功能性状与外来植物入侵

植物功能性状与外来植物入侵

《生物多样性》 2010年06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植物功能性状与外来植物入侵

刘建   李钧敏   余华   何维明   于飞海   桑卫国   刘国方   董鸣   开通知网号

【摘要】:揭示影响外来植物入侵性的功能性状及其生态机制是入侵植物生态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本文综述了植物功能性状与外来植物入侵性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植物功能性状对外来植物入侵的贡献以及外来植物的不同入侵阶段对其功能性状的需求,探讨植物功能性状与外来植物入侵的相关性及其入侵机理。迄今研究较多的影响外来植物入侵性的功能性状主要包括形态性状、生长性状、生理性状、繁殖性状、种子性状、克隆性状、表型可塑性和遗传变异等。这些功能性状对外来植物入侵的贡献随着入侵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在传播到达阶段,种子性状对入侵具有重要影响;在定居建群阶段,与植物抗逆性和适应性相关的生理性状和繁殖性状发挥主要作用;在扩散入侵阶段,克隆性状和影响植物竞争能力的生理性状对植物成功入侵具有重要贡献。由于植物入侵性是其功能性状和环境因素互作的结果,且功能性状的作用随环境因素和入侵阶段不同而异,因此,结合外来植物入侵阶段,并考虑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互作,是入侵生物学中植物功能性状研究的发展趋势。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3418724657214259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雄;何跃军;王文颖;基于功能性状的外来植物入侵预测模型框架构建[J];广西植物;2022年11期 2 王景升;曹凯丽;刘杰;赵彦哲;印加孔雀草生物学特征及资源化应用浅析(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23年03期 3 郭玉莹;刘龙昌;孟伟;王鑫业;姚海瑞;李隆基;入侵植物小花山桃草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J];应用生态学报;2023年06期 4 董瑞朋;朱学灵;许玉庆;洪弦;平舆县洪清河省级湿地公园外来入侵植物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23年02期 5 王世雄;何跃军;王文颖;基于功能性状多维性理解外来物种入侵的达尔文归化难题[J];生物安全学报;2023年03期 6 包金连;闫蒙;熊梅;马文;李术芝;周立业;少花蒺藜草水浸提液对狗尾草种子萌发的影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03期 7 方海富;冯为迅;罗来聪;高宇;王佰慧;Shad Nasir;魏启轩;邹瑜;苏思思;张令;氮沉降背景下土壤微生物对入侵植物乌桕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年23期 8 张宁;薛华杰;王筱艺;李薇;徐飞;杨轶;何善勇;印丽萍;入侵植物筛选方法在我国口岸防控中的应用建议[J];生物安全学报;2022年02期 9 刘文文;陈欣淙;王佳瑜;吴福佳;陈亚松;黄昊;夏露;张原野;张宜辉;互花米草沿纬度梯度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05期 10 刘艳杰;黄伟;杨强;郑玉龙;黎绍鹏;吴昊;鞠瑞亭;孙燕;丁建清;近十年植物入侵生态学重要研究进展[J];生物多样性;2022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思慧;刺槐对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其环境梯度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年 2 刘文文;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在入侵地和原产地沿纬度梯度的适应进化[D];厦门大学;2019年 3 张丽敏;克隆片段化和环境因子对漂浮植物生长和竞争能力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4 杨延征;基于植被功能性状的新一代植被动态模型构建与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尹淑英;紫花苜蓿的种子功能性状及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D];兰州大学;2018年 6 张海杰;水位等环境因子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的影响与机制[D];山东大学;2017年 7 王泓;本土和入侵生态型乌桕对全球变化主要因子的响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8 罗玉洁;光照和氮沉降对外来植物刺槐、火炬树及三种本地植物的生长和种间关系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9 田尚衣;松嫩草地芦苇种群无性繁殖过程中果聚糖代谢组成的分布格局及调控机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袁义福;不同氮磷比条件对外来种火炬树与本地种麻栎、荆条的种间关系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中国菊科入侵植物种子功能性状及叶绿体基因组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22年 2 牛杰慧;模拟氮沉降下毛竹扩张及其砍伐管控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20年 3 刘琴;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3年 4 左雪燕;不同生境条件下互花米草叶片功能性状的高光谱反演及土壤环境因素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21年 5 张紫依;南宁市绿道(示范段)景观评价[D];广西大学;2022年 6 李艾;氮、磷供应对三种外来入侵植物及其同属本地种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21年 7 高苑苑;模拟变暖和氮沉降对加拿大一枝黄花亲代和子代表型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21年 8 王丽婷;豚草和三叶鬼针草入侵过程中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土壤理化因子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22年 9 龚文衡;紫茎泽兰不同入侵历史种群耐受镉与模拟取食胁迫的机制[D];云南大学;2021年 10 马瑞婷;栓皮栎人工林林下灌草功能性状对间伐的响应及其环境解释[D];河南农业大学;202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鸣;于飞海;克隆植物生态学术语和概念[J];植物生态学报;2007年04期 2 李钧敏;董鸣;钟章成;入侵植物薇甘菊种群的遗传分化[J];植物生态学报;2007年04期 3 郑丽,冯玉龙入侵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对碳积累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4 鲁萍,桑卫国,马克平外来入侵种紫茎泽兰研究进展与展望[J];植物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5 胡玉佳, 毕培曦微甘菊生活史及其对除莠剂的反应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李钧敏;余华;何维明;于飞海;桑卫国;刘国方;董鸣;植物功能性状与外来植物入侵[J];生物多样性;2010年06期 2 王世雄;何跃军;王文颖;基于功能性状的外来植物入侵预测模型框架构建[J];广西植物;2022年11期 3 杨静蕾;吴冰杰;王安洲;肖英杰;基于多维组学数据的玉米农艺和品质性状预测研究[J];作物学报;2024年02期 4 李常;王宁;刘玉香;亐开兴;张继才;黄必志;雷初朝;云岭牛无角性状的分子鉴定与应用[J];中国牛业科学;2020年03期 5 马俊革;葛娜;陈彦伟;5个小麦品种的性状比较试验[J];河南农业;2017年10期 6 刘云自足的性状小句与成活的性状小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周乃来;在探究中建构 在体验中感悟——以“性状的遗传”一节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20年18期 8 李辉;欧秀勇;唐益成;郑刚;周约彬;张美权;龙宗康;三穗鸭体尺及屠宰性状的测定及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0年06期 9 蒋小松;罗才英;杨昌明;王碧和;陈健秋;旧院鸡蓝色蛋壳性状的遗传及其与白色蛋壳性状的显隐性遗传关系[J];四川畜牧兽医;1990年02期 10 郭碧芝;傅树豪;陈妍;化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和性状的影响[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代波;曹立勇;占小登;冯跃;王汝慈;唐琼;水稻窄叶性状的研究进展[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赵冲;常亚青;张伟杰;罗世滨;长竹蛏壳尺寸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分析[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肖建华;山奈性状·中药流通方式[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C];2008年 4 冯玉龙;氮分配的进化假说——外来植物入侵的新理论[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5 王玉;王建康;复合性状QTL作图的有效性研究[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李辉;王颖;王启贵;王宇祥;唐志权;影响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A];家禽研究最新进展——第十一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7 沈守云;金晓玲;吴敏;长沙市外来植物入侵调查与分析[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义安;张友洪;王晓芬;刘彬斌;杜周和;刘俊凤;韩兵;胡春梅;野蚕蚕茧尖头性状的调查与发现[A];中国蚕学会第八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叶可辉;梁燕;番茄种皮光滑无毛性状利用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国良;丁建清;付卫东;外来植物入侵机理及国家治理策略[A];加入WTO与防制有害生物入侵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春强;功能性状与生物互作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协同调控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2年 2 崔二乾;环境变化下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异及其对生态系统生产力模型模拟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 3 杜志强;通过基因组扫描定位鸡的重要性状基因座[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4 张佳鑫;基于叶片功能性状的群落构建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20年 5 杨燕;京海黄鸡分子标记与生长及屠宰性状关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6 徐宛玉;西伯利亚杏晚花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22年 7 胡文明;作物复杂性状QTL定位相关的几个问题的探讨[D];扬州大学;2014年 8 蔡金婷;长期放牧对北方草地植物地上/地下功能性状及经济谱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24年 9 虎红红;荷斯坦牛长寿性状的遗传基础及基因组选择研究[D];宁夏大学;2023年 10 任光俊;水稻重要性状的遗传基础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霜;广东四市林业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2 曹丽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绿叶-凋落叶性状种间变异及其协变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23年 3 郑雪谊;现代汉语指名性状语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4 于青含;植株大小和枝龄对红松枝性状及其关系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21年 5 卫欣华;基于扰动因素、扰动强度、功能性状数量变化的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刘逸夫;C_4植物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性及景观应用研究[D];贵州大学;2019年 7 韦红敏;武汉市东湖绿道(一期)植物多样性初探[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19年 8 徐峤琪;外来植物入侵的定量描述及定性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9 魏巍;胶东半岛不同群落优势植物对外来植物入侵的抵抗力差异探究[D];鲁东大学;2018年 10 安淼;植物恢复下青藏高原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理生化特征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方;操纵单个miRNA改良水稻多性状机制获揭示[N];中国科学报;2021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江庆龄;8年“种”出一本水稻性状“词典”[N];中国科学报;2024年 3 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刘观浦 韩雪平;聚集多个优良性状 新品种有望打破进口杏垄断[N];科技日报;2021年 4 方舍;杂交棉亲本优良性状形成机理获揭示[N];中国科学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严圣禾 袁于飞 王远方;为人类寻找美好而可持续的未来[N];光明日报;2017年 6 ;遏制外来植物入侵有方[N];人民日报;2002年 7 见习记者 江庆龄;生物群落抵御外来植物入侵存在阶段特异性[N];中国科学报;2024年 8 记者 阿力玛 通讯员 杨铁钢;市气象局应用无人机高光谱图像监测评估外来植物入侵[N];通辽日报;2022年 9 ;三年后可用“基因”改良树木性状[N];科技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王蔚萍;“三不草”性状几近完美[N];农民日报;2018年

相关知识

物种和群落水平上外来入侵植物与共生本地植物叶功能性状和养分循环的差异及环境的影响
外来入侵植物
植物大战–外来植物入侵.ppt
植物大战 –外来植物入侵.ppt
外来植物入侵机制主要假说及其研究进展
外来植物入侵变“杀手”
外来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学名的考证
秦皇岛市外来入侵植物调查
外来入侵植物的扩散路径与入侵风险管理研究.docx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 植物入侵物种名单 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有哪些→买购网

网址: 植物功能性状与外来植物入侵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1621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外来生物入侵,危害有多大?又该如
下一篇: 花卉是“噪音消声器” – 大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