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发展模式经常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为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但是随着生态形势日趋严峻,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现代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越来越强烈,生态型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型城市的建设已经得到了全球范围的认可,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将其视为城市的发展主要目标;同时,国外很多的城市也已经开始进行生态型城市的建设,但是,在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时,也产生了很多的分歧,例如生态化建设缺乏可操作性,生态化建设无法与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完美结合等。因此,需要建设一套科学的生态性城市规划标准,才能将生态化建设以及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完美的统一结合,同时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一、相关概念的理解和界定
生态型城市,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和性质。其目标就是在经济城市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将其建设制度进行科学的补充,变得更加和谐化,其含义基本等同于国际上所说的“生态城市”[1]。城市规划标准是为了更好的达成城市的建设目标,对其建设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设定的准则规范,并将实现城市的标准化、法制化以及规范化管理作为其主要目标。生态型城市包含内容广阔,不但包含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于城市规划进行兼顾:城市建筑、城市用地、交通、道路等多个方面,这也为生态型城市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规范标准主要针对于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同时也具有着城市规划不标准的特性,存在着双重的含义以及特性。
二、生态型城市规划的标准
在生态型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以生态学原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重要的基础,充分的利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和系统工程等技术手段,从而打造一个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城市环境。在生态型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人类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效的提高城市文明的发展,实现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协调和雪展。在生态城市规划工作中,需要以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出发点,充分的运用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重要的指导,从而确保生态型城市规划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制度生态型城市规划的标准,对生态型城市建设进行统一和规范。
生态城市的规划标准需要充分的利用生态学原理,确保城市结构的合理性,功能的协调性,有效的对自然资源和能源进行保护和高效利用,加快调产业结构,确保生产的清洁性。在消费发展模式上需要具有可持续性,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进一步对城市各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充分的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努力提高环境质量。在生态城市规划标准中,还需要保护好城市的文化遗产,对城市居民的文化和生活特性给予尊重,努力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强化城市生态调控管理和决策系统的建设工作,将生态要求有效的融入到城市规划的各个环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有效的体现出生态性,确保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为城市健康、持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时应遵循的原则
3.1结合原则
在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构建时,需要严格参考国家生态指标的规定,对国家生态指标中的具体规定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按照规定中的具体要求来构建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避免规划标准中出现与国家生态指标规定相违背的内容。同时在构建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过程中,还需要与国家生态指标中的规定有效的结合,为制定规划标准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3.2兼容原则
在制定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时,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当地的各种客观因素进行充分了解,并在构建规划标准时充分的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使其与规划标准有效的进行结合,确保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与当地的客观条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同时在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制度过程中,还需要有效的与当地的特色进行结合,从而打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型城市。
3.3简洁原则
在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的制定中,要将文字规定与指标量化相结合,充分利用这些形式来制定规划标准,省去繁琐的计算和制定方法,节约制定时间,把精力和重心都放在建设生态型城市中。可以采用具体的数字指标体系,这种体系直观明了,让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充分了解指标,并且相当准确,摒弃了以往不精确的计算方式和指标体系,如此一来规划标准简洁明了,对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的制定大有裨益。
3.4 地方原则
在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的制定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查当地的生态系统循环规律,进行过深刻的分析和研究之后,再将其结合到规划标准当中。每一个地区都有当地的生态系统循环规律,这是环境长期存在的必然结果,在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不可改变当地生态的自然循环和持续原则,要把生态环境放到城市
四、规划标准矩阵
在进行生态型城市的建设时,应将人、经济以及社会环境概括出一个整体的战略目标,拥有一个科学的总体性目标,在进行城市生态化建设过程中能够起到引导性作用,能够起到有效的指引性以及纲领性的作用。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物质规划时最详细的部分,其包含了城市规划的整个内容。因而,可以将规划标准中含有城市规划的内容作为基本的框架来使用,将生态城市评价与其分离出来,变为“行”和“列”两个项目,其中“行”为具体城市的规划项目,“列”则是生态城市规划的标准。经过综合性的分析和探究,我们可以确定,在其层次中,对于土地的使用、城市的通行以及政府的建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建设内容。
在进行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在制定总体目标时,要遵循生态型城市规划建设的长期性,并且具有可实施性。对于物质规划要进行科学的分配。经过以上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在制定生态型城市建设标准时,要遵循原则,讲究务实,在确定实施方向正确的基础上,将地方独有优势进行突出,杜绝将标准流于表面的现象,实现生态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生态型城市规划的措施
在生态型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各地政府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提高和加强生态型城市建设的水平。
5.1 科学、合理的规划生态型城市建设框架
在生态型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确保设计和构建的城市建设框架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具体城市建设框架规划过程中,需要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社会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对城市经济、资源、人口和环境的统筹配置和发展,从而确保社会经济低投入高产出的实现,进一步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调节和改善。
5.2 构建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
在当前生态型城市构建过程中,规划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即是城市环境的生态化建设,在对城市环境生态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从在道路景观化,小区花园化,广场人文化,城区园林化,庭院公益化,河岸、湿地生态化以及环城森林化等多方面入手,强化各种生态化建设措施,确保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平衡循环系统,并进一步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优化。
5.3 建设城市生态经济体系
在城乡生态经济建设过程中,各地政府要对经济形态进行合理控制,并进一步对产业结构进行及时调整,有效的促进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加快企业向生态型、集约型及低碳型的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增加生态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努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型环保性产业,从而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5.4 大力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在生态型城市规划过程中,政府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需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而且还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来对生态文化进行宣传,从而加快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消费模式得以变化,以便于能够有效的引导人们文明消费和绿色消费。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加强生态文化的教育宣传工作,使人们的生态意识得以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将环保和低碳等生态意识贯穿其中,确保全体人员都参与到生态型城市的建设中来。
六、结束语
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的制定是现今社会发展出现的必然趋势,城市进行生态化建设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历程,唯有科学的进行生态型城市建设,保证其具有实际操作性,才能够保证我国生态型城市拥有一个实际起点。实现我国甚至世界性的经济发展实现以及生态化建设,保证期和谐统一性,实现未来城市的顺利发展。
相关知识
刘金保老师花卉写生禽鸟示范网络公益讲座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三种类型互花米草抗盐生态型的分化
今生,我们又相遇了 一一跟刘金保老师学画感悟
谈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倡导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研究
金钮扣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及有效部位探讨
景观网络的构建与组织——石花洞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探讨
一种生态型园林立体花坛的制作方法
网址: 刘金保: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探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16498.html
上一篇: 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 |
下一篇: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总体城市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