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丝史话
张惠评 许晓松编著
泉州港历史悠久,有150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中世纪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宋元期间,泉州港的出品货物以丝绸为主,故称泉州古港至西洋的航线为【海上丝绸之路】。到了明清时代,因朝廷屡次海禁,泉州港口逐渐衰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确认泉州古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并于1991年 2月 14日,组织世界各国有关专家学者,乘坐【 和平方舟】号考察船抵达后渚作业区,对泉州港进行全面科学考察。
第三章
贸易
“海丝”贸易之主要商品
第一节 “海丝”贸易中的香料
请 输入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对各种植物进行提炼、熏制制成香料,或消毒或闻香或熏陶环境或入食入药入饮料。无论是皇室宫廷或民间,植物香料的开发利用,逐渐广泛深入。宋元时期,特别在其社会稳定、经济复苏及繁荣发展阶段,香料的使用更为普遍。早在唐五代时期,泉州已从外地大量进口香料,从海外来的香料品种多、质量好,深受朝廷及皇室的欢迎。当其时,据福建一方的王审知、留从效和陈洪进等先后大量向后梁、后周、北宋朝贡香料。
据《旧五代史》记载,王审知在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向后梁进贡的海外舶来品“玳瑁、琉璃、香药等奇品,色类良多,价值千万”。《十国春秋》载,继任的“招宝侍郎”王延彬任泉州刺史期间,于永隆四年(942年)向后晋朝贡“胡椒600斤,肉豆蔻300斤”。留从效“以獬豸通犀带,龙脑香数十斤为贡”。陈洪进于建隆四年(963年),向北宋朝贡“乳香、茶药万斤”。宋太祖平定江南时,陈洪进又“遣子文颢入贡乳香万斤,龙脑香五斤”。
整个宋元时期,泉州进口的香料呈现品种多、数量大、用途广的特点。据宋赵汝适《诸蕃志》载,宋初,泉州进口的香料主要包括槟榔、木香、硫磺、石脂、龙脑、沉香、檀香、丁香、桂皮、胡椒、大腹、阿魏、莳萝、荜澄茄、诃子、破故纸、荳蔻花、硼沙、紫砂、紫矿、胡芦芭、芦芸、荜拨、益智子、海桐皮、缩砂、高良姜、草荳蔻、桂心苗、没药、煎香、黄熟香、乌樠本、降真香、琥珀等。还有8种属于禁榷的蕃货:玳瑁、象牙、玛瑙、乳香、珊瑚、鼊皮、镔铁。进日的商品达44种以上。到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进口香料竟有200种。
这些香料有来自占城的麝香、沉香、速暂香、生香、象牙等;有来自真腊的沉香、速暂香、生香、麝香、檀香、金颜香、黄熟香、笃耨香、苏本、白豆蔻、象牙等;有来自阁婆的檀香、沉香、丁香、降真香、胡椒及白豆蔻等;有来自渤泥的降真香、玳瑁等;有来自三佛齐的沉香、安息香、檀香、降真香等:有来自大食的丁香、木香、乳香、苏合香油、没药、血碣、珍珠、象牙、龙涎香等。
从《宋史》中获知,建炎四年(1130年),泉州抽买乳香13等,86780斤。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占城进贡到泉州的香料有:沉香390斤、上速香3450斤、中速香1440斤、澳香300斤、暂香120斤、细割香180斤、乌里香55020斤、附子沉香150斤、上笺香3690斤、中笺香120斤、笺香头块480斤、笺香头239斤、象牙168株、犀角20株、玳瑁60斤。
《马可·波罗游记》说,元代运抵泉州的胡椒数量相当可观,从亚历山大港运往西方世界各地的胡椒,不过是泉州港总量的百分之一。
这些进口香料主要用于净化环境,宗教与祭祀中供奉所用,更多的是供贵族、官僚用于享受。当然,也用在上至朝皇宫下至平民百姓的饮食、医药用品及工业原料方面。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出土的宋代古沉船上,发现遗留有降真香、沉香、檀香、乳香、龙涎、胡椒等香料,包括玳瑁、槟榔等达4700多斤。香料的大量使用,从皇室贵族逐渐延向民间,泉州人近水楼台,近朱者赤,平民百姓,每到除夕年终,家无贫富,燃降真香“如燔柴”。香料进口影响到当地民风民俗,泉州人点香祭祀,香木雕神佛,种花插花习俗,则来自海外敬花习俗。
朝廷皇宫、达官贵人、统治阶层,是宋元时期香料的主要消费大户,而宗教仪式中使用的香料,数量也很大。封建时代,为加强统治,大兴佛、道等宗教,城乡各地,寺庙宫观遍布,神诞仙升,初一十五,社日添香,似乎,香火不尽,无时无处,大量消耗着能带来香雾缭绕神秘意境大效果的香料。朝廷官方为此推波助澜,时常颁赐御香,甚至大摆香宴,这种风气还蔓延到民间富贵之家。据(宋代广州香药贸易史述》载,这些公私宴会“陈设有名贵香药或香剂食品”,以示荣华富贵及待客之热情。
这些进口香料,有相当部分为我国中医用药,起救死扶伤作用,好象乳香、木香、降真青、安息香、没药、内豆蔻及苏合油,宋代将之广泛应用,组成中成药如乳香没药丸、玳瑁丸、槟榔丸、檀香汤、胡椒汤等等。
据《宋史》记载,从事香料贸易的既有泉州本地人,也有许多来泉的外国人。到泉州从事海外贸易的大食商人蒲罗辛“造船一只,般载乳香投泉州,市舶司计抽解钱三十万贯”,因其贡献巨大,宋廷甚至授他“承信郎”官职。这些外国人从香料贸易中获多颇多,为此,甚至吸引带兵的将军参与香料运输与买卖。南唐保大十六年(958年),三佛齐镇国将军贩卖香料到闽南,还自建一座普贤院,以保佑其升官发财。
由于有利可图,宋元时代,都在泉州设立市舶司,以加强对香料等进口商品的管理和税收征解。《诸蕃志》有载,当海外船舶入泉州港,需先将香药、珍珠等货物送呈市舶司“呈祥”验看,并当场征收实物税,一般情况下为十抽一。元朝,对包括香料在内的蕃货,实行海关进出关双抽税。香料属于国家垄断禁榷商品,实行专买专卖制。宋朝,香料实行和买官市制。香料的大量进口,耗费了大量钱银,铜钱外流甚至达到钱荒的地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广州海丝 面向未来
海丝重镇说潮瓷
丝石竹试管苗的繁殖及栽培
菟丝花
塑胶丝花花束厂家
一文物一故事:娓娓道出广州口岸贸易历史和工艺匠心
丝稿
丝核菌属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泉州:释放文都新的生命力
丝域花护理
网址: 【泉州海丝史话】“海丝”贸易之主要商品|“海丝”贸易中的香料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18765.html
上一篇: 新疆博物馆馆藏元代龙泉窑瓷器探析 |
下一篇: 故宫博物院公布建院600年展览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