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荷兰进口大花朱顶红品种"美丽参半"(Half&Half)盆栽植株为材料,对幼嫩的子房和小花梗进行体外培养,建立了高效的植株再生体系。试验于2014年2月份采集刚刚抽薹而花苞尚未打开时的花蕾作为外植体。简化了表面消毒程序:在超净台中将包裹着外苞片的花蕾先用70%乙醇浸泡10min,然后用无菌水清洗3次即可。先去除外苞片,然后在无菌滤纸上用手术刀将小花梗和子房切片,厚度约1 mm,平放于诱导培养基上进行黑暗培养,温度25±1℃。在TDZ(0.25、0.5、1.0或2.0mg·L~(-1))+2,4-D1.0mg·L~(-1)系列培养基上的比较试验后,结果表明:小花梗不定芽诱导适宜培养基为MS+0.5mg·L~(-1)TDZ+1.0mg·L~(-1)2,4-D+30g·L~(-1)蔗糖,pH5.8;子房不定芽诱导适宜培养基为MS+1.0mg·L~(-1)TDZ+1.0mg·L~2,4-D+30g·L~(-1)蔗糖,pH5.8。培养过程中,小花梗和子房的外表面陆续形成突状物,8周后形成不定芽,不定芽诱导率均达100%。为降低生长调节剂对试管鳞茎生根的影响,将带有不定芽的外植体转移至MS+蔗糖30g·L~(-1)+琼脂8.0g·L~(-1)(pH6.0)培养基上培养,温度25±1℃,光照强度54μmol·m~(-2)·s~(-1),光周期为光照14h/黑暗10h。8周后,每个小花梗外植体平均可形成11.0个小鳞茎,每个子房外植体平均可形成9.3个小鳞茎。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小鳞茎淀粉粒分布和形态特征;同时利用组织切片(苏木精和碘-碘化钾复染)对不同层次的小鳞茎淀粉分布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淀粉粒集中分布于鳞茎外层细胞,内层细胞较少;成熟淀粉粒呈圆球形,直径约25μm,表面较光滑。本研究为朱顶红种球生产提供支持,并为其鳞茎膨大机理(鳞茎和叶片的"库"和"源"功能)研究提供离体模型。
相关知识
影响西洋杜鹃离体试管苗开花的几个因素
朱顶红的组织培养
紫娇花花蕾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花烛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优化研究
长寿花离体快繁研究
龙眼子叶胚状体的诱导和试管苗的培育
百合花的繁殖
植物试管苗开花诱导主要途径
苋菜离体培养与试管开花以及幼苗生长的微重力效应
几种金花茶离体诱导多倍体研究
网址: 朱顶红幼嫩花器官离体诱导试管小鳞茎的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18896.html
上一篇: 重瓣丝石竹试管花的诱导 |
下一篇: 科学网—古植物学的故事(3):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