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北斗”种地 “物联网”浇水施肥 中国移动给农业插上智慧翅膀

“北斗”种地 “物联网”浇水施肥 中国移动给农业插上智慧翅膀

转自:新华财经

          “北斗”农机种地作业轨迹偏差范围仅有1厘米;物联网实时采集病虫害、墒情、气象和监控图像等数据,指导农户在各个物候期实施准确的农事操作;这里的农业生产从“跟着感觉走”向“数据说了算”转变,尽显“科技范儿”的同时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帮助现代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提升了农作物单产。在中国移动山西公司参与建设的“山西省大同市西谷庄村‘北斗+智慧农业’技术支撑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试点”,得益于“北斗+智慧农业”的加持,农户们借助科技手段合理密植、精准施肥、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 显著提升了玉米单产。


         试点农田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大同分公司、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大同市雨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单位承担建设,试点农田面积1180亩,种植品种为紧凑耐密的“先玉1483”。

        大同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移动提供所需的智慧农业系统和设备。系统包括5G+玉米生产指挥和管理两大系统,设备包括北斗无人驾驶、导航、气象站、虫情监测、土壤墒情监测、苗情监控和水肥滴灌控制等多种设备。

        那么,北斗系统是如何助力科学种玉米的呢?

         “每亩试验田种植玉米6000株左右,出苗率90%以上,已经达到了增产目的。”试点工作人员介绍说,利用北斗导航技术对现有农机进行无人驾驶改造,完全实现了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作业,农机自动规划最优作业路径,自动完成出入库,降低了用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借助北斗定位技术,获取高精度作业轨迹,实现智能变量控制,轨迹偏差缩小至厘米级,增加了玉米种植密度。

        与此同时,在试点农田中布置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采集病虫害、墒情、气象和监控图像等数据,汇聚到物联网监测系统,再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农业生产数据,通过智能算法分析,为玉米生长管理提供精确的数据依据,指导农户在玉米生长的各个物候期实施准确的农事操作,保障玉米产量。

        为了监测玉米的长势,又部署了5个监测点位,结合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作物长势趋势精准监测,有效避免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受到其他杂草的干扰和侵害,并通过短信提醒长势不良地块的农户浇水追肥。

        “虫情识别算法由中国移动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研发,识别率高达95%,防治方法由农科院专家整理提供,确保防治高效。”工作人员介绍说,每天晚上8-10点,每20分钟对玉米地里的害虫进行一次拍照,准确识别田间各种虫情,现场巡检工作人员登录“谷丰登小程序”拍照上传虫害照片,自动匹配防治方案。

        经农业专家测产,山西省大同市“北斗+智慧农业”支撑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试点2024年亩产增幅达15.5%,增产效果明显,未来推广后将有力促进农民增收。(赵阳)

编辑:赵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知识

井研:当柑橘种植插上智慧翅膀
智慧农业物联网普及后,杀虫、灌溉、施肥都将实现自动化!
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建设方案
信息化智慧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施工方案,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规划设计
物联网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设备
智慧科技为“鲜花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农业物联网
无人机播种、智能机施肥浇水......打探农交会上的“黑科技”
“城”势而上丨当黄花插上数字科技的翅膀
善睐物联:物联网卡在智慧农业中的智能化应用场景

网址: “北斗”种地 “物联网”浇水施肥 中国移动给农业插上智慧翅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1917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3种花”好养又漂亮,一年能开3
下一篇: 小明用未经加水稀释的人粪尿给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