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农业部获悉:“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围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加强新型植保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三大目标:力争到2010年末基本建成新型植保体系的雏形,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点覆盖的县数达50%以上,预报准确率 达到85%以上;重大和外来有害生物的应急防控机制基本建立,综合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5%以下,检疫性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施药机械更新换代步伐加快,科学用药水平进一步提升,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近年来,我国植保工作在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加强植物保护措施,主要粮食作物的病虫害损失率一直控制在2%-3%,挽回粮食损失占产量的比率已提高到11%。我国植保科技人员已初步摸清了蝗虫、小麦条锈病、稻飞虱、棉铃虫等30多种重大病虫灾变规律,研究和推广了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目前,生物农药推广速度逐步加快,彻底改变过去“三个70%”(即农药中杀虫剂占70%,杀虫剂中有机磷产品占70%,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农药占70%)的状况。(记者 邵文杰)
<!--webbot bot="AdvContent" comstring="<Article><Title>TitlePh</Title></Article>" TAG="BODY" PREVIEW="标题..." startspan --><!--webbot bot="AdvContent" endspan i-checksum="0" -->【纠错】
相关知识
四川省主要农作物病虫监测网络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
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点仪器设备大全
2024年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陕西省)田间监测点建设
智能化预测预报农作物病害
智能化预测预报农作物病害(创新故事)
叙州区:加强病虫监测预警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农作物病虫害基层预测预报策略
衡阳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十二五”规划
作物病害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农作物的“千里眼”和“听诊器”
广东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进入智能化、数字化时代
网址: “十一五”末农作物病虫监测预报准确率将达85%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27790.html
上一篇: 绿化病虫害防治可将虫害划分为() |
下一篇: 甘肃小陇山云坪林场林业害虫调查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