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作用与处理技巧

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作用与处理技巧

摘要:微地形景观在现阶段的景观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微地形优势体现了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观赏性和生态性。未来,在城市景观绿化过程中,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可以结合特定的植物配置,达到丰富园林元素的效果,这也使得微地形景观的应用实现了当前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优化,进一步提高景观绿化的整体生态和观赏价值。

关键词: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作用;处理技巧

一、微地形营造

在当前的景观设计中,微地形处理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景观塑造技术。具体来说,微地形处理就是以自然地貌或人工模拟的方式设计特定的地形条件,从而形成错落有致或起伏不定的景观微地形。例如,微地形处理可以通过控制景观的视角,形成线性镶嵌台阶、弯曲草坪等,创造不同的空间类型。

二、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作用

1.生态作用

植物的生长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园林绿地经过相应的微地形改造后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水体和地形,这也为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创造了环境基础。在景观设计施工过程中,园林微地形的塑造不仅可以实现环境的多样化塑造,还可以实现环境景观的有效改造。例如,利用区域光照条件形成阳坡和阴坡;通过设置坡地,为雌雄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通过微地形生态化处理规划园林内部结构、植物群落,进而形成良好的园林景观生态格局。绿化植物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为严格,在温度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光照、水分、通风等条件,而在园林绿化中合理运用微地形,可改善植物光照范围、通风条件、土壤湿润程度,从而有效促进植物生长,起到美化生态环境的作用。

2.造景作用

微地形在景观绿化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景观绿化水平,使园林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还可以优化植物的配置,实现园林植物的有序分布。

3.美学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微地形构建,将视觉效果与艺术美感相结合,加强景观的视觉表现力,使其在变化的视觉氛围中产生更丰富的感官效果,体现独特的审美理念。

三、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处理技巧

1.住宅小区

大多数住宅小区的内部绿地面积通常有限,许多绿地之后是建设设施。管道多位于地下,分布复杂,使绿地分散。微地形建设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绿地的合理利用,突出绿地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还可以优化绿地。具体来说,居住社区的绿色微地形处理主要体现在:

1.1道路。道路是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内的道路通常由消防道路、团体道路、观光道路等组成。采用微地形处理,在道路两侧营造小幅度浮雕,促进绿地呈现层次感和立体感,提高道路的方向感和机动性。

1.2楼宇之间的绿地。结合小区楼间距实际情况,园林绿化设计以自然山体为原型,确立步行、自行车运动、攀岩于一体的综合休闲公园,体现出起伏及韵律清晰的山体地形,并将其作为小区生态中的核心部分,不仅能提升楼宇之间绿地设计的合理性,从而形成“堆山造景”的效果,而且能有效优化小区内部空间体系,有利于从多个视角观赏园林景观,提升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洽度。

1.3绿地边缘。首先,绿地应该延伸到道路,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排水系统的运行,还可以在道路和社区绿地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区。其次,避免将绿地边缘变成不符合自然地形演变规律的“馒头”形状,充分利用原有植被分布和表土覆盖度,实现对现有地形的有效改造。最后,以生态自然为基本前提,保证绿地整体呈现的生态效果,充分体现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优势。

2.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观光、休憩和观赏。这是一个服务属性强的绿色空间。通过对这种绿地形态的有效利用,可以有效美化当前的城市景观,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公共绿地塑造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最终呈现出的景观效果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公共绿地微地形处理应严格按照竖向设计要求进行,保持地形自然流畅、土地平整及排水坡度适宜。

2.1街旁绿地。在塑造城市环境时,街道旁的绿地很容易被忽视。它是装饰城市、美化城市的关键,可以提升城市环境的艺术气息和人文气息,优化城市的生态性和审美性。应严格按照当前路边绿地布局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微地形景观:一是运用灵活取景设计模式展示区域特色景观,凸显绿地的特色文化及景观属性,进而营造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园林氛围。二是尝试运用植物与其他构造物相融合的方式,打造独具特色的景观形式,有利于展现当地特色风情,优化缓坡结构布局,进而建造出更为美观的园林景观体系。三是践行“因景制宜”的处理原则,使地形景观设计与街道两旁建筑景观互相协调,借以消除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界线,促使建筑、地形、绿化景观融为一体,进而达到返璞归真的效果。

2.2广场绿地。城市广场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抽象地看作是城市的“客厅”,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可将城市广场划分为集散广场、公共活动广场、商业广场、公园广场等类型,都将涉及绿化景观设计。因此,在城市广场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积极运用微地形景观理念,从而实现对广场综合感官效果的有效设定,提升城市广场的现代化及生态化。城市广场绿地设计遵循生态、环保、绿色的原则,在广场内部区域用花岗岩作装饰,道路采用砂石路(透水混凝土、碎石、花岗岩、防腐木等),形成更为自然、舒适的环境空间。对于广场绿地较为平缓的区域,可构建具有封闭性的建筑,或搭建舞台,方便相关活动开展,例如,可设置下沉式广场以此表现景观的不。对于一些无主景的公共休闲广场,应设计下降式地形,如建造下沉式广场,实现营造视线交汇处景观参差效果。可以看出,通过在城市广场绿地中有效融入微地形景观,使得城市广场文化气息更为浓郁的同时,也能完善城市广场功能体系。

2.3城市道路绿地。城市道路绿地处理涉及的内容更为复杂,需要根据道路系统的实际特点,充分结合立体空间的实际展示效果,从而保证空间结构的合理性,体现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美感。高低不同的植物在园林绿化中体现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别,应结合具体需求,创设不一样的微地形景观,从而发挥微地形景观优势。对于道路绿地,可在地表中间设置隆起结构,且保证坡度饱满(龟背形为佳)、自然流畅、相邻坡之间衔接平顺,有利于城市日常排水的同时,也更符合当前城市运转发展实际需求。通常情况下,在面对城市道路坡度较大的问题时,既要保证绿化施工开展的针对性,沿道路具体方向设置绿化带,可采用营造交通岛景观的方式,保证其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又要注意在其周围配置植物景观来提升道路系统的立体感,使得道路植物景观层次更为鲜明,从而优化城市道路系统,方便人们日常出行。城市道路绿地处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会涉及多方面内容,需要结合道路系统的具体分布与周围环境特征,确定道路绿地微地形处理方式,才能方便道路绿地施工工作开展,并体现道路绿地景观的独特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未来在开展城市景观建设时,为了充分体现其生态、美学特征,应积极优化以往单一的景观绿化模式,将微地形模式融入城市景观设计中,既能有效提高城市景观效果,又能厘清景观绿化的生态、美学要素。在将微地形融入园林绿化时,应注意增强景观的层次感、空间感和元素丰富性,强化景观系统的现代化特征,改善当前城市整体风貌。

参考文献

[1]周虎,钱多.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功能及设计方法[J].绿色科技,2012(2):57-58.

[2]姜吉宁.园林中地形的利用与塑造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6.

[3]计成.园冶图说[M].2版.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相关知识

景观微地形的营造
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的应用
浅谈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doc
景观设计中微地形的塑造与应用
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的运用.doc
试论园林绿化中微地形景观设计的应用.pdf
【赛雅园林】微地形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微地形发展史
浅谈景观中微地形的运用
园林绿化微地形做法

网址: 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作用与处理技巧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252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赏油菜花引起花粉过敏 
下一篇: 物业绵阳分公司年绿植租摆业务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