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案例分析|以佩雷公园为例浅析街头公共休闲绿地景观设计

案例分析|以佩雷公园为例浅析街头公共休闲绿地景观设计

Project background analysis

01

 时代背景 

随着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人口密集、交通堵塞、环境恶化等系列城市问题渐趋严重。1960年代,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开启了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大门,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民的关注。

另外,1950年代美国城市建设中现代主义盛行,在“大尺度”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下,忽视城市公共空间、建筑单一、大片的开放绿地等问题突显,使得建筑与绿地之间相互独立,虽然表面看似城市整齐统一,但实际破坏了传统的城市肌理和街区联系,使城市丧失了内在的灵魂和活力。196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中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受到重视,强调景观的人情味,提倡发展和复兴城市公共空间,推动良好的社会交往、公共互动的形成。

图片图片图片

在此背景下,1963年风景园林设计师罗伯特·泽恩首次提出“袖珍公园”的新式概念,并于1967年其设计的佩雷公园正式建成开园,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袖珍公园,也是最早与街头绿地概念最接近的一种绿地形式,由于十分受民众的欢迎,迅速得到提倡和推广。

02

 公园选址与周边概况 

图片佩雷公园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心53号大街,全园面积390平米,是典型的袖珍公园,有的地区也称为口袋公园、小微公园,以休闲、娱乐功能为主,是在快节奏和忙碌的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闲空间。

公园的三面由高耸的城市建筑墙体紧密围合,南面面向城市人行道开放,属于半私密空间,中庸了公共和私密的矛盾,从人的心理角度来看,同时满足了人们对公共交流和安全感需求。

Spatial layout analysis

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认为外部空间可以分为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积极空间是指从周围边框向内收敛的空间,满足人的意图,具有计划性和秩序性。消极空间是指以中央为核心向外扩散的空间,自然发生的,无计划性,没有边界或边界模糊。从环境心理学角度看,在街头公共休闲绿地中,积极空间比消极空间更能让人具有领域性和安全感,更受人们的欢迎。

图片

消极空间

积极空间

图片在佩雷公园中,设计者利用地形高差,使整个公园场地高出街道地平面, 通过台阶连接公园内外,不仅增强了步入公园的仪式感,而且配合周边高大建筑的围合,使得公园的边界性更加明确,形成具有相对私密和独立性的积极空间,符合街头公共休闲绿地对场地可达便捷性、安全私密性的需求。

在公园入口处,通过在入口台阶与园内广场中间设置歇台,形成一定距离的缓冲过渡空间,避免了内外部不同空间衔接的突兀感,而且将街道与公园分成了两个独立的空间,更好地加强了空间的边界性。

Landscape detail analysis

01

 植物 

佩雷公园面积小巧,绿地面积十分有限,植物种植的形式主要有三种:树阵式和垂直式、花钵式,以节约种植土地,最大化的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保持景观的生态功能。

十七棵以树阵形式种植的皂荚树构成了公园主体部分,将城市街道与公园广场两个独立的空间有机地联系起来,增强了空间的整体性。但园内的种植形式并不是传统的规则式种植,而是在统一中又有多样性变化。入口部分5棵,在靠近入口一排中间空出一棵树的位置,另两棵对植于入口两侧,既保持了公园入口人流的流畅性,又有效加强了公园入口的引导性。园内广场12棵呈一排三棵与入口部分排列对齐,中间间隔一排穿插排列两棵,如此交错排列形成类似梅花的形状,打破了单一规则式种植以及狭长较封闭场所中的单调乏味感,赋予空间多样变化,活跃了场所氛围。

园内墙面两侧覆盖的藤本植物,软化了冰冷刚硬的水泥钢筋建筑,比起坚硬的建筑墙体,被绿色围绕裹挟的空间,更容易让人心情愉悦。另外,点缀于广场上的时令花卉,也让来此休息的人心情更加轻松舒适。

02

 铺装 

佩雷公园中的铺装材质和形式十分简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光滑的、边缘规整的花岗岩,主要用于台阶、缓冲歇台、广场收边处,与外部相邻街道的材质相同,加强空间连续性与整体性。另一种是粗糙的、边界模糊的蘑菇面石材,主要用于入口残障坡道与主体广场地面处,营造自然、原始的氛围。利用两种铺装形成自然与规整的强烈对比,既保持了景观统一连续,又打造了景观多样变化。

03

 残障坡道 

公园入口台阶两侧设置了残障坡道,体现了当时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和对残障人士的人情关怀。

04

 桌椅 

佩雷公园中的座椅采用铁丝网编成弧形,桌台采用大理石呈圆形,整体造型轻盈、小巧,缓和了规整空间中的呆板乏味,色彩统一采用简洁的白色,避免狭小空间的拥挤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园中的桌椅都是可以自由移动摆放的,相比于固定座椅的区域,可以满足更多不同人群的需求, 更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往互动,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活跃场所氛围,使场地更有活力。

05

 瀑布 

佩雷公园末端以6米高的瀑布幕墙落幕,这是整个公园的背景,也是整个公园的视觉焦点,淅沥的流水声淹没了城市的喧嚣,仿如置身自然,为驻足于此的人们营造了清新的休息和思考空间。特别是夜景,水后的暖色灯光亮起,为公园增添几分神秘和浪漫色彩,给人新奇的感受。

06

 小品 

低矮的圆形花器,配合四季不同的时令花卉,丰富了单一规整的矩形空间,缓和了空间枯燥乏味的氛围。

Summary of experience

佩雷公园作为较早的街头公共休闲绿地,以简约的空间结构、有效的功能布局和小巧精致的设计,吸引了广大市民乃至众多游客的光临。佩雷公园的成功实践给我们带来珍贵的借鉴和启示:一方面,在日益繁华的城市中,城市公共休闲绿地空间不可或缺,在人地矛盾尖锐的城市中也能营造出温馨舒适和具有人情味的、生态的景观环境;另一方面,城市公共休闲绿地空间的设计应当注意开放性与私密性的协调,做到边界清晰、方便可达、安全舒适;最后,公共休闲绿地的景观设计为互动行为的发生创造机会,互动的机会和活动越多,场所越有人间烟火气,空间越有活力。

现在的中国的城市处境与当时的纽约有着相似之处,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高楼大厦四处升起,传统的街道肌理和街区连系,被坚硬的小区围墙包裹严实,互相隔离。城市中虽然有绿化,但缺少如此精细、贴心的公共空间。因此,如何重现以前小胡同里的闲聊场景,街坊邻居的吆喝招呼声,重拾曾经丢失的生活气息,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中合慧景

幸福空间塑造者   智绘中国梦 

作者:园林景观所 李娟娟

编辑:中合慧景 品牌部

图片摘自互联网,侵歉删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

相关知识

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初探——以“口袋公园:让未来,现在就来”设计竞赛一等奖为例
观光农业园中亲子景观设计研究——以登封市五彩观光农业园为例
现代小型庭园水景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研究初探——以巨野县麟居花园(东区)中心绿地水景设计为例
多因素影响下的大学校园绿地访问行为对情绪的调节作用研究——以北京市三所大学为例
城市公园优秀景观案例分析(以长沙烈士公园例).doc 文档全文预览
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精品(七篇)
儿童自然教育主题乐园的景观设计研究——以周庄绿乐园为例
西南地区花卉主题公园花卉景观设计——以重庆鲜花港公园为例
城市公共环境设计案例
公园安全管理模式探讨——以重庆市花卉园为例

网址: 案例分析|以佩雷公园为例浅析街头公共休闲绿地景观设计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273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世园会•“花”式剧透|逛点多多!
下一篇: “生态之城”瞭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