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五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学术年会在城关校区召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院士、方小敏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方创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康世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新研究员,北京大学刘鸿雁教授,南京大学鹿化煜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吕厚远研究员,清华大学杨大文教授,兰州大学潘保田教授、副校长勾晓华教授等学术委员会委员参会。此外,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肖文交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程海教授线上参会。兰州大学副校长陈熙萌,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人力资源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资源环境学院主要负责人及实验室师生等8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代表合影
陈熙萌代表兰州大学致辞,对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的莅临表示欢迎与感谢,简要介绍了过去一年学校在教育部专项申请、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方面的进展,希望与会专家一如既往支持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指导实验室迈向更高的平台。
勾晓华作了年度工作报告,主要介绍了实验室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开放交流与运行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陈发虎宣读了实验室“西部环境奖”获奖名单,勾晓华为获奖师生颁奖。
委员讨论
实验室青年骨干王鑫、李育、夏欢、刘磊代表各自的研究方向做了研究进展报告,董广辉汇报了实验室的社会服务情况。
实验室成员作学术报告
随后召开了第五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陈发虎主持。参会委员围绕主任工作报告、研究进展报告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实验室取得的年度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实验室发展方向、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发展、服务地方需求,以及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实验室致力于明确自身定位,以增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并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地方可持续发展;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并对研究方向进行调整或重组,明确未来发展路径;在保持自然地理学特色的同时,引进人才以弥补在人文地理学与信息地理学领域的不足;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模拟等先进技术手段推动地理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并通过承担如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影响力。
内容来源 |兰州大学新闻网
编辑 | 王文彬
责任编辑 | 彭倩
原文链接|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五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学术年会
相关知识
环境理论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研讨会在衢州成功举行
我校召开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暨湿地环境发展论坛
植物高效碳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2023年度实验室年会
广东省园林花卉种质创新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召开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
昆虫学及害虫控制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
农业农村部微藻资源农业利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暨肥料新质生产力创新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
教育部关于部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的通知
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召开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
网址: 兰大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五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学术年会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3569.html
上一篇: 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生教育 |
下一篇: 中国首个!中国矿业大学教师获批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