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实验室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

实验室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

(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同领域11位高水平专家组成,来自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海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等9家单位,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翔教授担任,副主任由东北林业大学李玉花教授担任(表1)。

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

成员

姓名

性别

职称

年龄

工作单位

人才计划等荣誉

主任

张启翔

教授

63

北京林业大学

国家花卉工程中心主任,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

副主任

李玉花

教授

58

东北林业大学

大庆东北老工业区优秀科技工作者

委员

尹佟明

教授

49

南京林业大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张德强

教授

46

北京林业大学

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包满珠

教授

56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胡永红

研究员

50

海南大学

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陈龙清

教授

53

西南林业大学

花卉育种首席专家

徐大平

研究员

55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林木育种首席专家

何碧珠

教授

57

福建农林大学

花卉育种首席专家

尹俊梅

研究员

5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

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海南省领军人才

唐朝荣

研究员

46

海南大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二)实验室管理委员会

2019年7月成立了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委员会,具体如下(附件4):

主任:宋希强

副主任:王健、任明迅、谢尚潜、陈金辉

委员:王志勇、龙文兴、史佑海、余雪标、杜彦君、张辉、赵莹、钮俊、凌鹏、龚文峰。

学术秘书:郭梨锦

(三)管理模式

1.实验室日常管理

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领导,科学管理,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力求科技创新。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封闭运行、仪器设备专人负责管理、管用建立了保管、使用、维护等各项规章制度。开放课题立项、经费支出、人员聘用等重大事项决策公开透明。人员岗位职责明确,研究资料完整,环境整洁。

实验室科研氛围和学术风气浓厚,崇尚科学精神,弘扬科学理念,传播科学知识,追求职业道德,学风优良。具有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学术环境,注重学风建设,具有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得力。

2实验室内部建设

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由主任全权负责实验室的管理和日常工作,并以实验室与野外实验基地相结合来全面运行。固定人员实行聘用和考核制。学术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对实验室的发展方向予以指导,对重大项目提出建议,对重大举措进行决策,对开放项目进行审批。

2020年12月7日,热带特色林木花卉遗传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年会在海南大学召开,学术委员会12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海南大学科研处张喜瑞副处长主持,海南大学范文副校长出席会议。学术委员会查阅了实验室年度工作报告,听取了实验室主任和各方向负责人的汇报,并对实验室发展现状和计划进行了审议。会议认为,重点实验室在过去一年中,能够按照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在热带花木种质资源保育与收集、功能性成份挖掘应用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取得很大进步,建成了热带花木特色生物信息库,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为将来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总体看来,实验室对海南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海南自贸港和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支撑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学术委员会对实验室未来发展重点进行了讨论,认为实验室应该在海南省、海南大学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结合学科发展及当地产业需求,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聚焦海南特色花卉与林木资源,开展系统研究,形成完整研究链条,更好地服务海南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和海南自贸港建设。

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

3. 仪器设备使用与共享。

实验室研究条件满足科研工作需要并具有特色。仪器设备使用率高,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和共享机制。实验室具备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制和更新改造能力,开展实验技术方法的创新。近3年实验室获得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在实验室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买了实验器材、教学、科研、办公设备等,包含35个实验室、4间田间实验室及1栋组培楼,实验室总面积达5850 m2。其中,实验主要设备包括了专用服务器、桌面型吸液管法土壤粒径分析仪、树木无损探伤仪、凝胶成像仪、测量系统、土壤研磨与筛分器、多旋翼无人机RTK版本、通风柜、人工气候箱、低温层析柜、隔膜真空泵、冷却水循环装置、全站仪、灭菌锅(大)、恒温震荡培养箱、摇床、自动凯氏定氮仪、超声波清洗机、人工气候箱、灌装机、旋转蒸发仪、多旋翼无人机、电子分析天平(万分之一)、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双人双面垂直净化工作台、切片机、人工气候箱等。设备总值达386.571万元。

4.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要求,每年对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实验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热带特色林木花卉遗传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要求运营管理,工作开展顺利。

“热带特色林木花卉遗传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论证会

2019年7月24日,“热带特色林木花卉遗传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论证会在我校农科楼311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论证会由教育部科技司李人杰处长主持,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翔教授,东北林业大学李玉花授,南京林业大学尹佟明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张德强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包满珠教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徐大平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何碧珠教授组成的评审组专家,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黎岳南,高教处处长朱双平、调研员杨鹏,我校傅国华副校长,科技处处长章程辉,林学院党委书记樊春,院长宋希强出席论证会。

会上,黎岳南副厅长对教育部给予海南省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关爱及出席论证会议的专家表示感谢,提出了海南高等教育要落实好国家战略布局,聚焦一流学科建设,招纳一流师资,创建一流平台,凝练吸取相关教训,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做好一流学科建设的期盼,落实好中央和教育部以及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指示,举全省之力建设好海南大学,要支持热带农业相关学科发展,尽全力支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

傅国华向各位专家和领导的莅临表示欢迎,傅国华指出海南大学地处祖国最南端,从长期战略来看,学校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意义重大,在建设双一流高校历史新机遇下,学校希望创建一批有特色的科研平台,“热带特色林木花卉遗传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对于热带林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学校将尽全力支持,希望与会专家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参加论证,并提出意见建议。

张启翔主持实验室建设论证阶段会议。宋希强从实验室筹建背景和意义、条件和优势、科研成果、发展规划、保障措施等方面向与会专家和领导详细汇报了实验室建设情况。各位专家对实验室定位、目标给予肯定,同时就具体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行性及发展方向等给出了建设性意见,并参观了“热带特色林木花卉遗传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的植物育种实验室、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遗传育种实验室、植物种质资源库等实验场所。各位专家通过认真的讨论形成了最终论证意见,一致同意“热带特色林木花卉遗传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论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朱双平,我校科技处处长章程辉在会上分别做表态发言,支持重点实验室和一流学科建设,并强调要加强人才引进力度,要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切实促进产业经济的实效发展,要充分吸收专家宝贵建议,建设好重点实验室,形成科研-育人-产业转化链。李人杰在总结发言中对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严格标准、严格定位、严格管理,科研有实体、建设有实招、建设有实效,科研经费集中、研究内容集中、研究目标集中”的“三严三实三集中”的工作要求,并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把重点实验室建设好。

热带特色林木化开透传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年会

2020年12月7日,在海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进行召开了热带特色林木化开透传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年会。会议共邀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海南大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领域专家二十多人参加,会议由海南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张喜瑞教授主持。

年会上,林学院院长宋希强教授首先代表重点实验室向参会人员进行介绍重点实验室基本情况,同时结合海南大学在海南自贸港的背景下,提出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以实验室工作成效为核心,为实验室建言献策谋发展”。随后重点实验室各研究方向带头人任明迅、王健、陈金辉、谢尚潜分别从热带特色林花卉资源种质资源保育、热带特色林木花卉高效繁育与种质创新、热带特色林木花卉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和热带特色林木花卉生物信息学等四个方向进行工作成效汇报。

在后续的讨论阶段,华中农业大学包满珠教授对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予以了肯定,同时也希望重点实验室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再进一步聚焦研究方向,明确长远目标,提出长短结合思路。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翔教授在肯定实验室工作的同时,像实验室成员提出加强项目工作联系的发展思路。华中农业大学章元明教授以自身的成长经历,向实验室的骨干成员分享了科研聚焦的提升经验。北京林业大学张德强教授从“要有舍弃,突出特点”的角度,希望重点实验室今后在热带林木方面继续加强研究,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机会。东北林业大学李玉花教授从重视海南生态建设的角度,希望今后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要有特性,研究成果形成“有趣的故事”,不可硬凑,应当形成“链条式”工作模式。

相关知识

实验室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
植物学实验室
我院组织2022级本科新生走进实验室
根尖区分与根的初生结构
景观生态实验室
海南大学教学实验室调整后明细表
新邵创新农村文化管理模式 农村文化“廉花”香
花的形态与结构课件.ppt
岳麓山实验室欢迎您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立体图解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初生.PPT

网址: 实验室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812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76个“中国风”月季新品在斗南首
下一篇: 张永春 研究员 园林植物种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