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76个“中国风”月季新品在斗南首发

76个“中国风”月季新品在斗南首发

4月18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位于呈贡斗南的国际花卉技术创新中心绿色高效种植基地举办“月季新品种开放日”活动,集中推出76个自主培育的“中国风”月季新品。

新品雍容大气 符合国人审美

据介绍,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月季品种大都无香味,花型一般为杯状,瓶插过程中较难完全开放。此次展出的76个自育新品种是国际花卉技术创新中心采用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的切花月季新品种,分单头和多头两种,有红、绿、黄、白四个色系,大部分新品种带优雅的香味、花朵整齐度及开放度较好,最大的特点就是花型继承发扬了我国古老品种的雍容大气的特点,符合国人审美。

“种业一小步,产业一大步。”活动现场,从事花卉种植、销售十多年的尤斌一次性看到这么多新品种激动不已。“种苗这一块我们没有议价权,采购价格较高,品种也是相对一般的类型;有些种苗不能很好适应本土生长环境,产量波动大,甚至影响到品相、品质。更多的花卉品种装上‘中国芯’是所有种植户的期待,我们希望有更多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在斗南实现交易,获得大众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76个月季新品刚一展出,就有10个新品被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抢购”并命名。其负责人介绍,这10个新品是他们经过现场打分评比优选出来的。后期,这10个品种将落户开远市的7个街道的10个村进行培育繁殖并推广市场,其名字也是以10个村名而命名。

10个被抢购的新品

要让“中国芯”带领“中国风”走向世界

“品种是农业的芯片。”据了解, 2022年,云南鲜切花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月季占鲜切花总面积的40%。但目前市场上的花卉品种大部分是国外育种商培育的品种,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此,突破国外知识权垄断和技术壁垒破,逐步缩小与国外的差距,成为减少国外品种的依赖度和突破技术垄断的必然选择。花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已成为当前花卉产业急需突破的瓶颈问题。

“花卉所就是建立科企深度融合的共同育种平台和推广体系,在云花新品种培育和推广方面持续发力,就是要不断提高自育品种市场占有率,把更多的实惠留给花卉种植者,让大家手里的鲜花都是真正‘中国芯’,让‘中国风’花卉新品种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的李绅崇表示。

据悉,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从1998年开始,从事花卉新品种选育、野生及特色花卉资源利用、花卉优良品种种苗(球)开发,是云南第一个花卉育种科研机构,中国的头部育种机构。2019年与呈贡区政府达成合作,在斗南落地了国际花卉技术创新中心项目,采用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的切花月季新品种,搭建了切花月季公共育种平台,收集保存来自荷兰Interplant、橙色多盟、法国玫昂等国内外切花月季优异品种资源1000余个。建立了委托育种、联合育种,技术支撑、跨国育种等多样化种业联合育种模式,每年完成3000余个杂交组合,提供50-60个优良杂交后代,采用有偿转让+后期知识产权收益的方式转化给国内外企业,实现市场为导向的可持续商业化育种。2023年选育并申报20个新品种,每年完成3000余个杂交组合,实现年申报新品种50个以上。与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兰州新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签订月季新品种选育及推广的技术开发(合作)合同,合作经费达到1800余万元,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快速成果转化,有效破解鲜花品种被国外“卡脖子”问题,大幅缩短花卉从育种到市场推广的时间。

“未来,斗南花卉产业将依托花卉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和科研项目,加强花卉新品种选育、种苗繁育、数字化精准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后保鲜技术、电商花卉产品质量标准、新品种保护的品种快速精准鉴定等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扩大花卉科研‘洼地’效应,吸引更多全球花卉创新资源进驻斗南,持续提升斗南花卉的全球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斗南花卉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综合科科长段禄斌表示。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林霞

责编:杨梅芳

相关知识

76个“中国风”月季新品在斗南首发
呈贡花卉产业再提质!76个“中国风”月季新品在斗南诞生
昆明发布76个“中国风”月季新品种
76个“中国风”月季新品种在昆明集中亮相
昆明呈贡花卉产业加快提质,推出76个自育月季新品
76个“中国芯”月季新品在昆发布
云南集中推出76个装上“中国芯”的月季新品
76个月季新品种集中亮相 助力云南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举办春季花展,19个新品首发亮相!
19种新品花卉首发亮相春季花展

网址: 76个“中国风”月季新品在斗南首发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812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郎立新*
下一篇: 实验室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