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第二章植物新品种来源摘要.ppt

第二章植物新品种来源摘要.ppt

第二章植物新品种来源摘要.ppt

两性花(完全花、雌雄同花),如小麦、水稻、油菜…… 单性花 同株异花(monoecious):玉米 雌雄异株(dioecious):大麻、菠菜 有的植物既有完全花、又有单性花: 天竺葵 (三) 开花传粉 1、开花:雄蕊内的花粉囊和雌蕊中的胚囊(或二者之一) 成熟时,花被展开,露出雄蕊和雌蕊。 2、传粉:开花后,花粉囊散出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的 过程。 3、传粉方式:自花传粉、异花传粉。 4、植物对异花传粉的适应:⑴单性花; ⑵雌雄蕊异熟; ⑶雌雄蕊异位; ⑷雌雄蕊异长;⑸自花不孕 5、风媒花和虫媒花 风媒花:风媒植物的花常成穗状花序、葇荑花序;能产生大量花粉。花粉质轻、干燥、表面光滑,常为雌雄异花或异株,不具香味和色泽。 虫媒花:常能产生特殊气味吸引昆虫;常产生蜜汁;花大而显著,花粉外壁粗糙。 6、其它传粉方式:如水媒和鸟媒;人工辅助授粉。 (四)受精 1、花粉粒的萌发 花粉管落在雌蕊柱头上,经过与雌蕊柱头相互识别,亲和的开始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体积增加,花粉粒的内壁从萌发孔处 伸出,形成花粉管。 2、花粉管的伸长 花粉管在萌发后,继续伸长,通过花柱到达子房,通 过花柱时,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 1)穿过中空的花柱道; 2)花柱内有引导组织; 3)花粉管通过花柱薄壁细胞的间隙或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间隙穿过。 1) 概念: 精细胞(N)+卵细胞(N) 合子(2N) 精细胞(N)+2个极核(N) 初生胚乳核(3N) 2) 过程: 不管花粉管如何进入胚珠,总是从珠孔端进入胚囊。并且花粉管进入总与助细胞有关。花粉管进入胚囊后,管的末端破裂,把精细胞和内容物注入进胚囊。两个精细胞游离到卵细胞和中央细胞,与它们融合。 (五)有性繁殖(小结) 1、自花授粉作物(4%): 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等; 2、异花授粉作物(50%): 玉米、甘薯、白菜型油菜; 3、常异花授粉作物(5-50%): 棉花、甘蓝型油菜、高粱、蚕豆等; 4、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十字花科、烟草、甘薯、向日葵等; 5、雄性不育性(male sterility):(核不育 genic male sterility (GMS)、胞质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玉米、高粱、水稻、棉花、小麦….. 等 自交不亲和性机理 十字花科、烟草、甘薯、向日葵等 二、无性繁殖 (一)营养体繁殖 1、主要作物: 甘薯(块根)、马铃薯(块茎)、甘蔗(茎)……; 2、果树花卉的嫁接; 3、组织与细胞培养再生植株; 4、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统称为无性系(clone)。 (三)果实的类型 1.单果 2.聚合果:由花内离生单雌蕊形成的果实。 3.复果(聚花果):由花序形成的果实。 四、品种类型 (一)同质纯合型 1、纯系品种:自花授粉植物育成的品种 2、自交系:异花授粉植物自交选育出的培育杂交一代的新材料 (inbred line) (二)同质杂合型 1、杂种一代(hybrid cultivar):个体之间基因型相同,但都高度杂合。 2、营养系品种(cloned cultivar):由无性繁殖而成的品种。比如红富士,1951年盛冈支场选出,1962年定名,推广到全世界,但任何一个个体都来自源株(orter)器官的延伸,都基本保持原株的基因型。 (三)异型纯合型 1、杂交合成群体(composite cross population):即多种纯合基因型的混合群体,在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一个较稳定的群体。 2、多系品种(Multiline cultivar):由若干个农艺性状表现基本一致而抗性基因多样化的相似品系的混合体。比如近等基因系。 (四)异型杂合型品种 1、自由授粉品种(free cross pollinated cultivar):在生产与繁殖过程中,品种内、植株间自由随机传粉,以及与其它品种之间相互传粉,通过人工选择,植株间在保存本品种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有一定程度的变异。 2、综合品种(synthetic cultivar):多个彼此相似的家系、自交系在隔离条件下随机交配组成复杂群体,双交种、遗传基础较广,对环境胁迫有较强的适应性。 一、种质资源概念及在育种工作中的意义 (一) 概念 种质资

相关知识

第二章植物新品种来源
【教学课件】第二章植物检疫法规.ppt
第二章 室内景观设计ppt课件
第二章—园林植物虫害综合治理PPT课件
植物生长环境第一、第二章.ppt
第二章花卉的分类.ppt
第二章药用植物学
课件:第二章可食用的花卉植物.ppt
第二章花卉生长发育与生长环境.ppt
第六花卉的繁殖摘要.ppt

网址: 第二章植物新品种来源摘要.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412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锦带花的培育技术及应用
下一篇: 来源于植物打的色彩名称.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