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昆虫学概论:1 .害虫综合治理(IPM ):害虫的综合治理是害虫的治理系统,这个系统考虑到害虫的种群动态及 其有关环境,利用所有适当的方法与技术尽可能互相配合的方式,把害虫种群控制在低于经济危 害的水平。2 .经济危害允许水平(曰L):又称经济损害水平,是农作物能够容忍害虫危害的界限所对应的害 虫种群密度,在此种群密度下,防治收益等于防治成本。3 .经济阈值(ET)又称防治指标,是害虫种群增加到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而必须防治时的种群密度 临界值。4 .【试述害虫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其优缺点。】害虫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有植物检疫农业防治 (栽培 营林措施)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 化学防治法其它(
2、信息素辐射不育等)。5 .综合治理的基本要点 有基础哲学是容忍这些,共存哲学;在对待化学防治的态度上,主张 节制用药,只有在不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强调充分发挥自然因素对害虫的调 控作用,十分重视作物自身的奶害补偿能力和生物防治;防治害虫只有在为害所造成的经济损 失大于防治费用时才有必要采取防治措施,以达到成本低、收益高的目的;着重以生态学为原 则作为指导害虫防治的策略,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优良的农田生态系。6 .抗性的三个机制:植物的抗虫性可表现为不选择性、抗生性和耐害性三个方面。7 .桥梁田:单、双季稻混栽情况下,单季稻为第二代水稻螟虫由早稻过渡到晚稻提供桥梁。8 .两查两定
3、:查虫龄定防治时期,查虫量定防治对象田。重要害虫的拉丁名1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2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3 .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4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5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6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 cn)7 .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8 .柑橘全爪蛾 Panonychus citr
4、i (Mcgregor)9 .柑桔潜叶蛾 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10 .嘴壶夜蛾 Oraesia emarginata Fabricius11 .粘虫 Mythimna separata (Walker)12 .小麦叶蜂 Dolerus tritici Chu13 .麦长管朗 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14 .禾谷缢管朗 Rhopalosiphum padi Li (小米 朗)15 .甘薯小象甲 Cylas formicarius Fabricius16 .甘薯麦蛾 Brachmia macroscopa Meyrick
5、17 .斜纹夜蛾 Prodenia litura (Rabricius)18 .东 亚飞蝗 Locusta magratoria manilemsis Meyen19 .欧洲玉米螟 Ostrinia nubilalis ( Hiibner)20 .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nrnacalis(Guenee)21 .玉米朗 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22 .梨小食心虫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23 .桃蛀螟 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rnee24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
6、chulsky25 .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26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27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28 .棉红铃虫 Pectinophora gossypiella (saunders)29 .桑象虫(Baris deplanata Roeloffs)30 .桑喊 Rondotia menciana Moore31 .萝卜朗 Lipaphis erysimy ( Kaltenbach )32 .桃朗 Myzus persicae (Sulxer)33 .菜蛾
7、 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34 .菜粉蝶 Pieris rapae ( Linnaeus)35 .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gua Hubner36 .烟粉虱(Bemisia argentifolii)37 .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38 .美洲斑潜蝇 (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39 .或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 )40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15害虫的越冬场所1 .二化螟:以老熟幼虫在稻桩中越冬在稻草、稻
8、桩、春花植株、菱白遗株中越冬。2 .三化螟: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滞育越冬。3 .大螟:以幼虫在水稻、菱白、芦苇的根部,三棱草的球茎内越冬。4 .灰飞虱:在南部稻区如广东等地无越冬现象,其它地区均以34龄若虫在麦田、绿肥田、田展、沟边、荒地上的杂草根际、落叶下及土缝内越冬。5 .稻蓟马:多数以成虫在麦田,菱白及禾本科杂草等处越冬。6 .稻象甲:幼虫、蛹多在土表36cm深处的根际越冬,成虫常蛰伏在田展、 地边杂草落叶下越冬。7 .柑橘全爪蛾:以卵和成蛾在枝条裂缝及叶背越冬。8 .柑桔潜叶蛾:以幼虫和蛹在柑桔的晚秋梢、冬梢或秋梢上过冬。9 .粘虫:在浙江以幼、蛹在稻桩,土缝等处越冬。10 .麦叶蜂类:
9、以蛹在田展土下均 20厘米处越冬11 .麦朗:在浙江冬季以无翅生成朗和若朗在麦株心叶或叶鞘和各种杂草的心叶里越冬,在长江以 北,黄河以南以成若朗在寄主根际越冬。12 .甘薯小象甲:以成虫在田边野外杂草,石隙土缝中,田间残藤枯叶下越冬最多年,也可以成虫, 幼虫,蛹在薯块中越冬。13 .甘薯麦蛾:以蛹在田间残株和落叶中越冬14 .斜纹夜蛾:以蛹在土下 3 5厘米处越冬。15 .玉米螟:各地均以老熟幼虫(一般为5龄)在作物茎秆中越冬。16 .玉米朗:冬季以成、若朗在大麦心叶或以孤雌成、若朗在禾本科植物上越冬。17 .梨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主枝树皮裂缝中结白色茧越冬,有些发育迟的幼虫采收时来
10、不及脱果就在果筐,仓库的墙角越冬。18 .桃蛀螟:以幼虫在向日葵,玉米茎杆,板栗堆果仓库板壁缝中,树皮裂缝。枯枝僵果中越冬。19 .星天牛:以幼虫在树干基部或主根的木质部越冬。20 .褐天牛:成虫,在蛹室中越冬21 .桃红颈天牛:以幼龄幼虫(第 1年)和老熟幼虫(第 2年)在树干蛀道内越冬22 .谷蠹:以成虫越冬,越冬场所是发热的粮堆或仓库木板。23 .赤拟谷盗:多以成虫群集在粮袋、围席以及仓内各种缝隙中越冬。24 .麦蛾:多数以老熟幼虫在麦粒内越冬,在田间和仓内均能繁殖。25 .小地老虎在长江以南以蛹及幼虫越冬。26 .棉铃虫:以蛹在土中越冬。27 .棉红铃虫:以幼虫在棉仓、棉籽、棉秸杆堆、
11、枯铃、扎棉工具上越冬。棉仓内最多。室内越冬羽化的蛾为当年的主要虫源。28 .绿盲蜻的越冬卵主要产在春花作物(苜蓿,蚕豆)等寄主的组织中;29 .中黑盲蜻的越冬卵主要产在棉花的叶柄和叶脉内,随叶片脱落在棉田内越冬。30 .朱砂叶蛾:以成蛾、高龄若蛾或卵在向阳处枯叶,春花作物、杂草叶背、根际及土块、树皮缝 隙内越冬31 .桑象虫:成虫、幼虫和蛹在半截枝的枯桩中越冬,以成虫为主。32 .桑螟:均以老熟幼虫在树干裂缝、蛆孔等处越冬。33 .桑喊:均以有盖卵块在桑树杆上越冬34 .桑毛虫:主要以第 3龄幼虫结茧过冬,也有 2龄到4龄的,越冬的地点在树皮裂缝,树洞,树 叉,树凹避风处。35 .桑蓟马:以成
12、虫在禾本科杂草李氏禾禾上或枯枝落叶及树皮缝处越冬。36 .萝卜朗:以无翅胎生雌朗在蔬菜心叶隐蔽处及杂草丛中越冬为主,在杭州没有明显越冬现象。37 .桃 朗:迁移型:冬季以卵在桃等核果类果树枝条的芽腋和缝处越冬;留守型:终年在十字花 科植物或其他寄主上繁殖为害,或在葛苣、芹菜、菠菜、牛繁缕心叶中越冬。38 .菜粉蝶:以蛹在被害田附近的篱笆、屋墙、风障、树干上以及杂草或残枝落叶间越冬。39 .甜菜夜蛾:以蛹在土室内越冬。40 .烟粉虱:在温暖地区,以成虫和卵在杂草和花卉上越冬,寒冷地区,以各种虫态在温室内作物 和杂草上越冬。41 .豆荚螟:多以老熟幼虫在寄主附近或晒场周围的土表下1-5厘米深处结茧
13、越冬,或在仓库中越冬。长江以南也有以蛹越冬的。42 .或豆野螟:杭州一年发生 7代,以预蛹越冬。43 .美洲斑潜蝇:南方可周年繁殖为害,北方自然条件下不能越冬,冬春季可在温室内繁殖为害。44 .黄守瓜:以成虫在背风向阳温暖的杂草、落叶及土缝间、土块下越冬,有群集性。45 .假眼小绿叶蝉:以成虫在茶树、冬季豆类、绿肥等寄主植物上越冬。综合治理一.果树害虫防治重点1 .在防治对象上,一般以蛀果类、刺吸类为重点,兼治其它害虫。果树害虫的 防治策略上 应以栽培防治包括农事措施和营林措施为基础,协调运用物理的、生物的 和化学的调控措施,将害虫控制在经济损失水平之下,并通过植物检疫避免或延缓危险性害虫人
14、为传播蔓延。2 .具体措施:i检疫:加强苗木和接穗调运的检疫措施,严防果树苗木、接穗、果实上及包装箱中的苹果绵朗、 苹小丁吉虫、苹果蠹蛾、美国白蛾、蛤类、蛾类、芒果象甲类、柑桔实蝇类等危险性害虫传播蔓 延。ii栽培措施果园成片种植同一品种,抽梢整齐,可避免嫩梢期害虫辗转为害。柑桔木虱、朗虫、潜叶蛾是柑桔嫩梢期三大主要害虫,依据害虫发生特点,抹掉早、晚期不整齐芽梢,控制秋梢放梢时间,避过害虫发生盛期,以减轻为害。iii果树休眠期防治1 .清洁果园落叶后及时清除园内的枯枝、落叶、落果和杂草等杂物,集中深埋或焚烧,可消灭部分藏匿在其中的害虫。2 .清理树体结合冬季果树修剪,剪除虫枝,摘除虫苞和虫果,
15、堵塞树洞,刮除树干和主侧枝的老翘皮及粗皮,均带出园外烧毁,并在枝干上涂刷白石灰水或35波美度石硫合剂,能消灭大量的财、蛾、蛤、食心虫、卷叶虫等害虫。3 .树盘防治结合施肥,深翻树盘内表土,使越冬害虫暴露在地面或破坏越冬场所冷冻死亡;也可将10cm的表土填入施肥沟内,使越冬虫态深埋窒息死亡。4 .药剂防治iv生长期防治1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施肥、浇水、疏花、疏果,提高树势,增强抗虫性。2 .人工防治及时剪除梨小食心虫、梨茎蜂等危害的虫梢;摘除或捏压卷叶虫虫苞;摘除和拣拾食心虫危害的虫果;用铁丝钩杀枝干虫道内的蛀木害虫;根据害虫的活动规律进行人工捕杀。3 .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性诱剂或糖
16、酒醋液诱杀多种害虫成虫。v生物防治一是注重保护天敌。二是释放天敌。vi化学防治地面施药(对梨小食心虫、梨虎、杏虎、杏仁蜂等在土下越冬的害虫);药剂涂干或包扎(朗、蛾、蛤、木虱等刺吸类害虫);树冠喷雾。二.仓库害虫的综合治理i系统防治法:防治仓库害虫,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粮食保管方针。 植物检疫:过去的重要贮粮害虫检疫对象,计有蚕豆象、豌豆象、谷斑皮蠹、谷象、四纹豆象。ii清洁卫生:在粮食及粮食加工厂进行经常而又彻底的清洁卫生,是预防贮粮害虫发生为害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 .仓、厂及一切临时存放粮食的场所内外积存的垃圾、尘灰、碎屑、蛛网、糠屑、地脚粮及杂草等,都是害虫
17、潜藏的场所,必须彻底清除。2 .加工厂的机器设备、各种管道,包装器材、各种工具、运输机械以及运输工具(车船)等都要 经常清理,保持清洁。3 .器材库以及其他附属建筑物,都要全面和彻底地扫除。4 .粮、油仓房必须坚持空一仓、清一仓。iii消毒工作1.空仓消毒2.加工厂消毒3.器材消毒(包括日晒与冷冻消毒、药剂消毒和蒸汽消毒)4.环境消毒iv改造工作对仓、厂进行改造,做到“仓内面面光”,彻底消灭害虫的栖息和越冬场所。v隔离工作机械防治:主要是利用人工操作或动力操作的各种机械来清除粮食中害虫的方法。一)风车除虫二)筛子除虫三)压盖粮面四)抗虫粮袋五)诱虫竹筒vi物理防治(一)高温杀虫1.日光曝晒2.
18、烘干杀虫3.套囤防治豆象 4.开水或热水烫豆(二)低温杀虫1.仓外薄摊冷冻 2.仓内冷冻3.机械通风4.机械制冷5.地下仓(三)缺氧保管(四)电离辐射(五)利用光能灭虫vii化学防治(一)药剂喷撒防虫带:仓外消除杂草等物,春季转暖时,在仓外四周喷农药带以阻隔仓外越冬成虫再进入仓内。(二)空仓及器材的药剂消毒 :器材消毒:利用太阳曝晒并敲打器材,敲出害虫及时处理;或用50%敌敌畏乳油加水 10倍喷在麻袋、席子等器材表面。(三)谷物发生虫害比较严重而其他防治方法又不能进行时,可采用毒气熏蒸。viii生物防治(一)微生物的应用例如:用10Ppm的苏会金杆菌粉防治粉斑螟蛾及赤拟谷盗,即可压制这些害虫的
19、繁殖。(二)性引诱剂的应用(三)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四)生长抑制剂的应用(五)昆虫天敌治虫仓库内寄生和捕食害虫的节肢动物 三.茶园害虫综合治理1 .优化茶园生态环境,增强茶园自然调控能力。2 .加强茶园田管措施,抑制害虫发生和发展。3 .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注重开展生物防治。4 .物理机械防治5 .加强测报,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以下农药不能在茶树上使用:剧毒、高毒农药;残留期特别长,性质特别稳定,对饮用者健康有明显影响的农药; 施用后造成成品茶叶有异味,影响茶叶品质的农药;对茶树有严重药害的农药。四.蔬菜害虫 综合治理策略综合治理的方针是以农业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为基础,协调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ii农
20、业防治1 .种植抗虫品种 可减轻或避免害虫的为害,如选择早熟、结荚期短、荚上毛少或无毛的品种,可 以减轻豆荚螟的为害。2 .科学施肥能改良作物的营养条件,提高作物的抗虫能力,加速虫伤部分的愈合,减轻作物受害程度,促进作物生长,避开害虫的为害期,改良土壤性状,恶化土壤害虫的生活环境,有时还 可直接杀死害虫(如茶子饼肥)。,3 .地膜复盖可使棕桐蓟马、美洲斑潜蝇难于入土化蛹,从而增加其死亡率,不利于其发生。4适时中耕除草 可以减轻小地老虎、蜗牛等的为害。5适时播种可减轻菜螟的为害。6及时清除有虫植株、枯枝、落叶、落果及收获后的残余物7生物防治如绒茧蜂、瓢虫、食朗蝇等8物理、机械和人工防治:利用遮阳
21、网,防虫网等对蔬菜作物进行覆盖;利用害虫对光、色的趋性,如在温室悬挂黄色粘板,可以诱杀大量温室白粉虱、美洲斑潜蝇和有翅朗;在蔬菜育苗时,将银灰色反光塑料薄膜铺在苗床四周、或苗床上方挂这种薄膜条,可以起到避财 防病的显著效果。9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化学农药,严格掌握用药量掌握苗期防治,此时害虫集中在小苗上,菜苗受药面积也小、距收获期时间长,是较理想的用药时机。注意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做到施用农药后至少经过安全间隔期才能采收上市。五重要天牛的防治方法1 .农业防治 加强果园的栽培管理, 促使植株生长旺盛, 可减少褐天牛和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产卵。 对于虫口密度大,已失去结果能力的衰老
22、树,及早砍伐清理,可减少虫源。2 .人工和物理防治:捕杀成虫:成虫大量出孔时,褐天牛成虫喜在闷热夜晚外出活动;星天牛成虫在树冠上啃食细 枝皮层和叶片,且多在晴天中午栖息于枝端;桃红颈天牛午间栖息于枝条上。可及时组织人员捕 杀成虫。干基涂白或缠草绳:将离地面2m以下树干涂白,可防止星天牛和桃红颈天牛在寄主上产卵;或在桃红颈天牛成虫产卵期将干基缠上草绳,在幼虫孵化初期解下草绳集中烧毁。防治卵及初孵幼虫:在 4月下旬6月下旬和4月下旬10月下旬根据星天牛和褐天牛成虫产卵 处有流胶泡沫的症状,用利刀或圆凿削杀虫卵和初孵幼虫;也可用铁锤锤击树皮,以杀死卵和初 孵幼虫。钩杀幼虫:星天牛和桃红颈天牛的幼虫为
23、害寄主后, 均将咬碎的木屑和排出的粪便推出蛀孔外, 堆积在树干基部周围;褐天牛幼虫蛀道上有 35个气孔与外界相通。因此,幼虫孵化后经常检查 枝干,凡有虫粪木屑堆积者和气孔的,可用钢丝钩杀幼虫。3 .药剂防治注洞、堵孔毒杀幼虫喷药防治:可根据星天牛成虫有啃食寄主细枝皮层和取食叶片的习性,在成虫羽化期间向寄主树冠或枝干喷洒 50%敌敌畏乳油(1:1) 7501125ml/hm2等,也可用上述药剂在成虫产卵期和幼 虫孵化期在枝干上喷涂,杀死桃红颈天牛和褐天牛的初孵幼虫。诱杀成虫:在成虫期于果园内悬挂吸满诱杀液(糖+醋液+敌百虫)的海绵球,可有效诱杀桃 红颈天牛成虫。六、几种重要的吉丁虫的防治方法 此
24、类害虫以农业防治为主,加强栽培管理。作好树种的抗旱、防冻、防病、除虫等工作,以提高抗虫性。其次,在冬春季要进行清园工作,清除枯枝和枯死树,在成虫出洞前(一般在4月前)处理完毕。另外,根据实情也可进行必要的药剂防治 柑桔吉丁虫:1 .消灭虫源 被害的死树和枯枝中,潜存着大量幼虫和蛹,应在冬、春季结合清园在成虫出洞前 清除烧毁。2 .阻隔成虫 于春季成虫出洞前,将去年受害严重的树,用稻草搓绳,从树干基部自下而上边搓 边捆,紧密捆孔,并涂刷泥浆,使成虫被阻隔而不易出洞,同时又有助于树干伤口的愈合与防止 成虫产卵作用。3 .毒杀成虫 掌握成虫羽化盛期,在其即将出洞时,刮除树干被害部分的翘皮,再涂40%
25、乐果乳油5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3倍液,或用80%敌敌畏乳油加1020倍粘土兑水调成糊状进行树干涂封,使羽化后的成虫在咬穿树皮后中毒死亡。4 .杀灭幼虫 在67月幼虫盛孵期,根据被害部流出胶质的标志,用小刀刮去流胶被害处一层薄 树皮,再涂刷80%敌敌畏乳油3倍液,触杀皮层内的幼虫。对于溜皮虫,则可在虫道的最后一个 螺旋纹处顺转45C,距进口 1cm处,用小刀刺入将其杀死。七、水稻害虫A.水稻螟虫(发生与为害最普遍的三种水稻螟虫是螟蛾科的三化螟、二化螟(主要)和夜蛾科的大螟)1 .三化螟幼虫蛀茎危害造成水稻枯心和白穗2 .二化螟近年其为害性在许多地方高于三化螟。其为害症状除枯心和白穗外,还可随
26、水稻生育期 的不同,造成枯孕穗和虫伤株。3 .大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为害,造成枯心、枯孕穗和虫伤株,受害茎中虫粪很多。4 .三者区别:三化螟: 专食性,仅取食水稻。二化螟: 食性较杂,主要寄主有水稻、菱白、春花作物(油菜、麦类、豌豆等)及多种禾本科杂草。大螟:寄主范围与二化螟相近。为害方式: 以幼虫蛀入稻株茎秆、叶鞘中取食为害。5 .螟虫造成枯心、白穗的解释:为害在不同的生育期为害不一样。营养生长阶段:分篥期,开花前钻入生长点,营养上不来,芯枯死。一个分篥死了,生长不了, 产生枯心。生殖生长阶段:三化螟蛀入,营养上不来,穗灌不了浆,产生白穗。6 .水稻被害症状:苗期,分篥期:枯心(心叶发黄而枯死
27、);孕穗期:枯孕穗;抽穗期,扬花期:白穗;灌浆,乳熟期:半枯穗,虫伤株;各个时期:枯鞘(叶鞘被蛀食后发黄)。叶鞘发黄,可见蛀入孔或羽化孔,茎秆折断。植株长势减弱,瘪谷增多6 .二化螟:浙江(2731 N)年发生3代。部分冬后幼虫可转移到春花作物(油菜、麦类、豌豆 等)上,钻入其茎秆内取食为害。不同场所越冬的幼虫其化蛹、羽化的时间差别较大:菱白中的最早、稻桩中的次之,稻草中的最迟。7 .习性:成虫活动与产卵:白天潜伏于稻丛及杂草中,极少活动;夜间活动,趋光性强。雌蛾喜在嫩绿的稻株上产卵。卵产于叶片上,叶片正反面均有。幼虫:蚁螟孵化后不久即从水稻叶鞘缝隙或叶鞘外面一定部位侵入。低龄幼虫多群集在叶鞘
28、内侧为害(造成枯鞘);2龄以后开始分散到心叶或蛀入茎秆为害,并可转株为害(即从为害株转移到同一丛或周围其它丛的健株上为害)。化蛹:老熟幼虫转移到健株的茎内或叶鞘内侧化蛹。分篥期幼虫大多在叶鞘内侧化蛹;圆秆拔节期 则多在茎内化蛹。8 .食料:水稻品种: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更适宜于二化螟存活、取食和发育。原因是,杂交稻维管束排列疏松、硅酸含量低、茎秆粗大,有利于蚁螟侵入,转株存活率较高。水稻生育期:分篥期和孕穗期适于二化螟取食为害。因此,如果水稻的这两个时期与卵块盛孵期 相遇,则水稻往往受害较重。水稻长势:生长茂密、叶片宽大的植株可引诱螟蛾产卵,故发生量大。9 .耕作制度、作物布局与栽培措施耕作制
29、度:可影响水稻危险生育期(分篥期和孕穗期)和二化螟卵盛孵期两者的配合程度,因此 与二化螟的发生和为害密切相关。作物布局:在种植绿肥的地区,绿肥留种田由于耕翻较迟而有利于二化螟冬后存活(成为有效虫源)。播栽期:同样可影响水稻危险生育期和二化螟卵盛孵期两者的配合程度。施肥:施氮过多,则水稻生长茂密、叶片宽大,可引诱较多螟蛾产卵。10 .防治方法:水稻螟虫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保护利用天敌, 将水稻螟虫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1 .栽培治螟 栽培制度与稻螟种群的兴衰关系非常密切。目前我国南方稻区采用的“春花-早稻一晚稻”和“绿肥一早稻一晚稻”并存的新三熟制是不利于水稻螟虫种群
30、发展的栽培制度。2 .利用农事操作减少虫源(1 )齐泥割稻(2)处理稻草和菱白遗株(3)合理安排绿肥留种田,选择上一年螟害较轻的田块用于绿肥留种田。(4)灌水杀蛹 对越冬虫口密度较大的留种绿肥田,可在越冬螟虫盛蛹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 即草子盛花期)灌水淹没稻桩三昼夜,对三化螟幼虫和蛹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发生代防治a.适期播种和移栽b.灌水杀虫c.夏收灭茬d.避免一代幼虫转移 e.减少对成虫的引诱力(4)除草灭虫第一代大螟的卵多数分布在早稻秧田和早插本田的田边杂草上,幼龄幼虫先在杂草上取食,一般在5月下旬才从杂草上转移到早稻上为害3 .人工除虫 早稻二代二化螟1 2龄幼虫往往几十条以至上百条集中
31、为害,形成“中心凋萎虫伤株”,幼虫3龄以后才分散转株。可以在螟卵盛孵后3 6天,人工拔除中心凋萎虫伤株。(1)利用抗虫品种三者各自防治策略:二化螟:防治策略为“狠治一代,挑治二代,巧治三代” 。三化螟:防治策略是“兼治一代,狠治 二代,注意三代,挑治四代”。 大螟:防治策略可采用“狠治一代,挑治二、三代” 。为了保护卵寄生蜂,应尽量避开卵盛孵期用药。三化螟的防治时机是抽穗期B、水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1 .寄主范围及对水稻的为害褐飞虱:单食性(专食性),仅取食水稻和普通野生稻。白背飞虱:食性较杂,除水稻外还有白茅、早熟禾、稗草等。灰飞虱:食性较杂,除水稻外还有大麦、小麦、看麦娘、游
32、草、稗草、双穗雀稗等。成虫、若虫均能为害水稻。稻飞虱有三种为害方式:1:直接刺吸为害(1)成虫、若虫群集于稻丛基部,刺吸组织汁液,消耗稻株养分,使谷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 瘪谷率增加。(2)刺吸取食时分泌的凝固性唾液形成“口针鞘” ,阻碍稻株体内水分和养分输导。虫量大时引起稻株下部变黑,腐烂发臭,瘫痪倒伏,俗称“冒穿”、“虱烧(hopperburn)”,导致严重减产或收。为害方式2:产卵为害产卵时产卵器能刺伤水稻茎叶组织,形成大量伤口,促使水分由刺伤点向外散失,同时输导组织破坏,加速稻株倒瘫。为害方式3:传播或诱发作物病害1)传播病毒病:褐飞虱可传播水稻病毒病草状丛矮病(台湾)和齿叶矮缩病(粤
33、、闽、湘、赣等省);灰飞虱可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华东地区)、小麦丛矮病、玉米矮缩病(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传毒为害所造成的损失远大于直接刺吸为害。(2)诱发病害:稻飞虱取食及产卵时,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水稻纹枯病、小球菌核病的侵染为害; 取食为害时排泄的“蜜露”,易招致煤烟病菌的滋生。2 .习性栖息,褐飞虱喜阴湿,成若虫多聚集在稻丛基部取食栖息,雄虫可以爬到稻株上部活动,成虫若虫在没有外界干扰时很少活动,有惊忧时横行躲避,或跳到水面上和其他地方,打药时,喷雨效果比较好,长翅型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还有趋嫩绿的习性,短翅型雌成虫产卵量特别大,产卵成条产于叶鞘组织中。田间出现大量短翅型是大
34、发生的预兆3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我国迁飞的证据:a对其生活史的调查表明,稻飞虱在我国广大温带稻区难以各种虫态越冬b长翅型成虫盛发与水稻黄熟期具有同步性c迁出区田间或灯下长翅型雌虫的卵巢发驻育阶段以I级和II级初期为主,而迁入区灯下捕获的雌虫均以II级为主d在广阔区域内虫量具有同期突增和突减的现象e萤光素暗标法设点标放与回收 (3/5)褐飞虱:19781979年,我国东南部分地区标放1026头,在200600 km外回收5头。白背飞虱:19791980年,在湖南和贵州标放 500万头以上,300 km外回收1头).f飞机航捕g.雷达检测4 .发生与环境影响虫源基数(迁入虫量)我国绝大部分稻区褐
35、飞虱前期虫源是南迁而来,浙江省迁入期在7中下,从南岭迁入,主害期,在单晚连晚穗期9/下-10/上,在耕作制度稳定的地区,迁入多发生量大,在纯双季稻区,在浙江早稻上一般早稻孕穗抽穗期迁入,7月初,7月下旬。晚稻后期虫量受气候、耕作、水肥类型、发育历期与水稻生育期吻合程度,多种因子的影响, 但迁入量也是重要因子。褐飞虱的适温范围24-28度,RH80% ,喜欢适温高湿,盛夏不热,晚秋不冷,夏秋多雨,第4-5代就可能在晚稻穗期成灾。食料:耕作制度的影响海南等,终年繁殖区,耕作制度,双季改三季,四季稻加上品种繁杂,田间终年有食料,虫源多, 影响了我国其他稻区虫量。长江流域,由于三熟制增加,迟熟早稻品种
36、面积扩大,有利于迁入的褐飞虱产卵繁殖,晚稻虫源增加,褐飞虱取食不同生育期的稻株,繁殖能力不同5 .栽培管理后期重肥,造成贪青,迟熟,叶嫩绿,加重受害过度密植,田间小气候湿度大,加受害等,适时搁田烤田,有利于减轻受害,食料,小气候,长期浸灌有利于飞虱7 .卵期天敌:缨小蜂、黑肩绿盲蜻若虫和成虫期天敌:螯蜂类(可捕食、寄生稻飞虱)、尖钩宽国蜻、青翅蚁型隐翅虫8 .预测预报查成虫高峰,预测 2-3龄高峰(防治适期),调查方法 用33X45厘米方盘拍查,分篥期查,直线 25点,每点4丛,记载成若虫量,孕穗黄熟直线 10点,每点2丛,记载成若虫量,查到成虫高 峰时止9 .防治:原则:在选用抗(耐)虫品种
37、、加强水肥管理、准确掌握虫情的基础上,适时合理地使用药剂防治,及充分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农业防治,连片种植,合理布局,避免插花,褐飞虱辗转为害,沟渠配套,浅水勤灌,防止长期漫灌,搁田,合理施肥,防止封行过早,或贪青迟熟选用适用的抗虫高产品种,如汕优6号,秀水620,包胎矮等(以IR26为恢复系的杂交稻都带有BPH1抗基因)化学防治:策略,以治虫保穗为目标,狠治大发生前一代(浙江第四代)挑治大发生当代(第五 代)简称(治四压五)。C、稻纵卷叶螟1 .为害作物:主要为害水稻,其次是小麦、粟和甘蔗,也寄生在多种禾本科杂草上。2 .为害特点:初孵幼虫多在稻苗心叶、嫩叶鞘内,以及老虫苞和稻蓟马危害的卷叶
38、尖里,啃食叶肉,呈小白点状。2龄幼虫啃食叶肉留皮,呈白色短条状,吐丝纵卷叶尖1.5-5厘米。3龄幼虫啃食叶肉呈白斑状,纵卷叶片虫苞长 10-15厘米。4龄以上幼虫暴食叶片,食肉留皮。 1头幼虫可食 稻叶6-10片。卷叶螟在国内1年发生1-11代,从北到南递增。幼虫一般5龄,少数6龄。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飞特性的昆虫。成虫随季风迁飞,随气流下沉和雨水拖带降落下来,为非越冬地区 的初始虫源。 温度25-28度、相对湿度80%以上,则大发生。温暖、高湿、多雨日的气候条件有 利于发生。 稻田苗情复杂,为稻纵卷叶螟幼虫提供了充裕而适宜的食料,促使其世代的延续和虫 口的积累。这是造成历年严重为害
39、的一个重要原因。3 .成虫喜欢趋向生长茂密、叶色嫩绿、郁闭的稻田栖息和产卵。特别是偏施氮肥,或施肥过迟, 稻株徒长,叶片过嫩,更易引诱成虫产卵。同时这类稻田对蚁螟成活、结苞为害也十分有利。此外,水稻不同品种受害程度也有差异。一般叶质软、叶片宽大的品种产卵多,受害重;而叶 质硬、叶片窄的品种,受害则轻。4 .防治稻纵卷叶螟应在在开展两查两定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学农药,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 天敌对稻纵卷叶螟的自然控制能力。 .农业防治 要因地制宜地改革栽培制度,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促使水稻生长稳健,防止 前期猛发徒长,后期贪青晚熟。同时,结合积肥铲除沟边、路旁、田展的杂草,对减少虫源,减 轻
40、为害有积极的作用。 .药剂防治:掌握在幼虫2龄盛期施药。因田间世代重叠、2龄盛期不明显,因而应抓住 2-3龄幼虫初盛期施药,兼治后一个卵高峰或孵化盛期。 .生物防治 应用杀螟杆菌、青虫菌每克含l 00亿以上的菌粉,混以少量洗衣粉柑橘害虫一.柑橘全爪蛾又名柑橘红蜘蛛,属叶蛾科。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受害叶片正 面出现许多灰白色小点,失去光泽,严重时一片苍白,造成大量落叶,使花木失去观赏价值。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5c时为最适温度。卵多产在当年生枝条和叶背主脉两侧。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天敌有多种食蛾瓢虫,如深点食蛾瓢虫,此外有草蛉、蓟马、虫
41、生菌、病毒等。害蛾大发生的高温季节蛾类的防治措施1、人工防治树干束草诱集越冬雌成蛾,春季出蛰前集中处理。对以卵越冬的种类,冬季修剪时剪除有越冬卵 的枝条,以减少虫源密度。2 .化学防治3 .保护天敌和生物防治二柑桔潜叶蛾为害特点:幼虫为害柑桔的新梢嫩叶,潜入表皮下取食叶肉,掀起表皮,形成银白色弯曲的隧道。 内留有虫粪,在中央形成一条黑线,由于虫道蜿蜒曲折,导致新叶卷缩、硬化,叶片脱落。由于 造成大量伤口,常诱发溃疡病的发生,给害蛾、盾蛤、粉蛤和卷叶虫等提供了良好的过冬场所。 成虫白天潜藏于枝叶间,草丛中,傍晚飞到嫩芽嫩叶上交尾产卵。柑桔的嫩芽嫩叶对潜叶蛾成虫有很强的引诱力,卵只产在柑桔的嫩芽嫩
42、叶上,多产在芽长0.55厘米的叶背上。产卵多在20时至凌晨4时,518时很少产卵。散产于嫩叶背面主脉两侧。每片叶 1-10粒。 幼虫一、二龄食量小,三龄为暴食期,四龄幼虫取食甚少或停止取食。吐黄色丝结茧,在叶缘附 近将叶卷起包围身体化蛹。防治方法:1 .冬季剪除在晚秋梢和冬梢上过冬的幼虫和蛹;春季和初夏早期摘除零星发生为害的幼虫和蛹, 以减少下一代的虫源。2 .在柑桔夏、秋梢抽发时, 控制肥水,采取“去零留整,去早留齐, 集中放梢”的抹芽控梢措施, 以打断它的食物链,使夏、秋梢抽发整齐,以减轻其为害和减少喷药次数。3 .药剂防治(关键是成虫期和低龄幼虫期进行防治)在放梢后15-20天,新梢芽长
43、3-5毫米,萌芽率20%左右时喷第一次药,以后57天1次,连续23次,重点喷布树冠外围和嫩芽嫩梢。四嘴壶夜蛾为害特点:以成虫在夜间飞往果园为害果实,成虫以口器穿刺果实,插入瓢瓣吸食果汁,轻者外表仅有1小孔,内部果肉呈海绵状或腐烂,重者果实软腐脱落。田间各虫态极不整齐, 幼虫全年可见。一年发生4(浙江黄岩)6(广东广州)代,幼虫危害野生的木防己和汉防己。成虫白天在杂草、间作物、篱笆、墙洞和树干等处潜伏,黄昏时为活动高峰。45天以上的连续阴雨天气,常严重发虫。特别在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荫蔽度大的果 园发虫更严重。在同一果园里,枝叶繁茂,结果多的树比枝叶稀疏、结果少的树发虫重。同一株 树上
44、,树冠下部荫蔽处受害早且重,树冠四周通风透光处受害迟且轻。接近成熟的果实比未成熟 的果实更易受害 防治方法:药剂防除幼虫寄主 56月间用除草剂镇甲剂1号涂茎,或镇甲剂2号喷木防己等幼虫寄主, 切 断食物链,控制成虫危害。(2)种植木防己、汉防己等诱集圃,引诱成虫产卵,集中消灭卵和幼虫。在福建,柑桔园周围种植香蕉、引诱夜蛾成由于610月间香蕉开花期,到蕉园吸食雌性花和中性花的花蜜,可以显著减轻其对柑桔果实的危害(4)桔园外围安置黑光灯诱杀成虫,或装黄色萤光灯40瓦,每亩地2盏,趋避成虫。(5)桔树四方挂卫生球(蔡丸)每方2个,趋避成虫危害。(6)瓜果诱杀 用新鲜的菠萝、哈密瓜切成片或成熟度高的梨
45、或剥皮的柑桔果实,浸40%马拉硫磷等无味的农药药液后,挂于桔园周围树上诱杀成虫。(7)于78月为害前果实套袋。(8)夜间成虫为害最盛时,手执电筒和捕虫网捕杀。(9)在果园周边山林中释放赤眼蜂控制卵麦类害虫一.粘虫1 .为害状:初食叶片,继害嫩穗嫩茎,大发生时食尽叶片咬断穗茎,甚至造成颗粒无收.全年中以1、3、5、6代为害较重,一代主要在麦穗期为害,二代轻,三代主要在早稻穗期为害,四代轻,五代主要在早熟连晚穗期,上述各代的发生特点是发生在农作物穗期是主害代,此外也为害玉米,蔬菜花草等。2 .成虫习性:昼伏夜出,交配,产卵,取食补充营养,趋光性弱,对糖酒醋混合物趋性强,产卵以后活动力下降,产卵喜产
46、于下半部枯黄叶片上,产卵呈条状(卵条) ,有趋黄性,如有条纹病的 大麦叶尖。成虫飞翔力强,可长距离迁飞。幼虫:昼伏夜出,阴天时白天也活动,有假死性,食性不足时能成群迁移,老熟幼虫在土下122厘米处或稻桩中化蛹。喜适温高湿,遇8、9月份多台风降雨的年份,当年粘虫可能大发生,因其有随气流迁入处来虫量大。耕作制度 南方各省大小麦早收,提前翻耕灌水,对越冬蛹和部分幼虫起到抑制作用。一般过于密殖,杂草丛生,施肥过量,分篥力强的品种发生重,封行前中耕除草,可减少招引粘虫产卵,粘虫常产卵于禾木科杂草,看麦娘,李氏禾,双穗雀稗等,3 .预测预报糖醋诱蛾,(红糖:醋:酒:水=3: 3: 1: 1力口 1%敌百虫
47、)一般2/下-4/下,用盆钵,在小麦田 各盆,高出麦株30厘米,傍晚开盖白天加盖,逢 5加半料逢10全部更换。逐日清晨将死蛾捞出, 记载性别蛾量,诱到雌蛾增的几天,即是发蛾盛期,加上产卵前期,和卵期推算孵化盛期。小草把诱蛾,同时用 10根稻草对折,缚于1个竹杆上,插于田间,间隔 5-10米,稍高于麦株, 每隔3-5天查卵换草把。幼虫量调查;在卵块孵化期开始, 选具有代表性麦田1-2丘,每2-3天查一次幼虫发育进度,一 般上午9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用瓷盘拍麦基部,每块田查2平方米,折算每亩虫量。“两查两定”防治适期为2-3龄高峰。 防治指标为10000条以上/亩。防治:喷粉、喷雾二.麦叶蜂类1
48、 .为害状:幼虫食害大小麦叶片,成刀切状缺刻,严重发生时整片麦田可以被吃成光杆。2 .在各地均为每年一代,翌年3月下旬羽化,交尾后即产卵,4/上-5/上为害麦叶,幼虫老熟后在田坡草下,入土作土室越冬,10月/中下脱皮化蛹,越冬。3 .成虫习性,白天活动,飞翔力差,阴天伏于麦株根部,雌成虫产卵时用锯齿状产卵在麦叶背主 脉上,锯一孔,产一粒。浙江安吉一带的麦叶蜂成虫产卵于麦叶及看娘叶的边缘,散产。幼虫习性,有假死性,共 5龄,4龄后进入暴食期,1-2龄昼夜为害,3龄后昼伏夜出。冬季温暖,地里水份充足,3月份无大雨,春天冷湿,对羽化有利,3月份大雨对羽化不利。4 .防治方法深耕:种麦前,深翻以冻死或
49、机械杀伤蛹。麦叶蜂最喜产卵于禾本杂草看麦娘的叶子上,故凡看娘多的田块,其发生量也下,及时清除(在 麦叶蜂产卵高峰时)杂草可以大大抑低虫口密度。水旱轮作:有条件时进行稻麦轮作(指山区麦后有玉米或其他作物)。三.麦朗 麦长管朗、禾谷缢管朗(小米朗)1 .为害状,吸食嫩茎,嫩穗的法液,籽粒数,粒重穗重苗期受害除传播黄矮病外,严重时,生育 受阻,分菜减少。前期为害叶,后期为害穗,受害叶有褐色斑点或斑块。受害穗千粒重下降。还可传 带小麦黄矮病和萝卜黄化病等植物病毒,造成减产。2 .在浙江(临安)一年发生 20代左右。 生活史: 晚稻黄熟后大部分产生有翅朗,迁到杂草(草 熟禾,看麦娘,牛繁缕)麦苗上繁殖
50、1-2代,最后以无翅胎生雌成朗、若朗越冬。3 .习性:正常环境以孤雌生殖为主,该助遇震动有自动落地的习性,故暴雨之后田间朗口有剧降趋势。夏季高温干旱,趋杂草隐蔽处。最适温度为12-20度,其适宜相对湿度为 RH40-80%4 .栽培制度:由于三熟制面积扩大,晚稻迟熟品种增加,当10月间大批麦长管朗从衰老的杂草上适离时,麦子尚末插种或出苗,而迟熟晚稻正在抽穗杨花灌浆营养丰富,麦长管助大批迁入危害, 晚稻老熟后,麦苗长出,朗虫又迁往麦苗为害,越冬基数大,早播的,早出苗的麦受害较重。5 .天敌:瓢虫中主要是异色瓢虫,龟纹瓢虫,朗茧蜂(主要是黑腹朗茧蜂),草蛉。6 .防治:农业防治,田间三光,清洁田地
51、园及时消灭杂草。药剂防治,防病毒病,有助株率5%或虫量10头/100株;不防病毒病,有助株率10%, 40%乐果乳剂 1600X, 80%DDVP 乳油 1500X, 口比虫咻 1000X。薯类害虫一.甘薯小象甲1 .幼虫为害薯蔓和块根,且间接传播病害黑斑病软腐病。成虫啃食嫩芽,茎叶,和外露薯块,成小孔,引起病茵侵入。2 .在温州每年发生3-4代,3/下旬是活动盛期3 .成虫习性: 成虫羽化一周后交尾,交尾后 7-8天产卵,卵多产于外露薯块表皮下,藤头上次之, 蔓上较少,产卵时先将皮层咬成圆形或长圆形小孔,产卵其中,一般一孔一卵。成虫善爬不善飞,多在清晨和傍晚活动,白天藏于藤蔓或枯叶下,遮阴处
52、,有假死性,耐饥力强,可绝食21-42天,寿命长。幼虫习性,幼虫孵出后即有薯块内蛀食,边前进边排粪,被害处黑褐色发腥辣臭味,幼虫在薯蔓内蛀食,被害处膨大,每条下遂道中只有 1头幼虫。雌成虫主要在外露薯块上取食产卵,干旱使 田面干裂,薯块外露。4 .发生与环境高温干旱是甘薯小象甲猖獗发生的重要因子,7-9月发生最重。雌成虫主要在外露薯块上取食产卵,干旱使田面干裂,薯块外露。土壤 粘性土壤,以土层浅的薯田,易板块龟裂,或薯块难于向下生长,造成外露薯块受害重, 沙性土受害轻。耕作制度 平原地区水旱轮作, 沿海涂园实行甘蔗或花生轮作,可以抑制甘薯小象甲发生为害。栽培技术1)早插受害期长,2)品种,一般
53、结薯部位深而集中,粘性大,水分糖分少,淀粉多的品种如,胜利白号,黄皮黄心,农村34号等受害轻而“广东向” “红黄心” “农院六六”,白心薯,受害重。3)培土,培土培沙可以减轻受害4)施肥,早追肥,早封行,可以保持畦面水分,减少开裂。5 .防治方法:防治策略冬净,方保。冬季清洁田园,夏插时保苗,同时做好植物检疫。最有效的是保苗植物检疫农业防治a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处理臭薯磨渣洗粉,刨丝切片,做酒精,坏藤,集中烧堆肥或讴肥。b选用抗虫品种:结薯部位较深的品种;适时培土培沙:大面积轮作:利用其寄主范围窄的特点; 改良土壤:增加沙性。c早春诱杀:在初冬收薯后用鲜薯蔓扎成小困用乐果中浸3-6小时,捞起晾
54、干,置田中诱杀;薯苗圃为甘薯小象甲越冬后集中之地,一般成虫口密度高, 故薯苗圃和薯苗地是防治的重点地块。药剂可选用倍硫磷和杀螟松三种二.甘薯麦蛾:1 .甘薯麦蛾又名甘薯卷叶虫,是一种以幼虫吐丝卷叶,在卷叶内取食叶肉来进行危害的害虫,主要为害甘薯、雍菜和其它旋花科植物。在甘薯上一般地块被害叶率为 60% -70%,严重地块达90%以上,给甘薯的生产造成了损失;雍菜受害后,其叶片、嫩梢被卷食,不但影响雍菜生长,而且 严重影响其品质,降低了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2 .甘薯麦蛾在我地1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6月下旬在田间即见幼虫卷叶为害,8月中旬以后田间虫口密度增大,危害加重。3 .甘薯麦蛾的成虫趋
55、光性强,且行动活泼,白天潜伏于田间的隐蔽处,夜间进行交尾、产卵,卵通常散产于叶背面的叶脉之间,也有少数卵产于新芽和嫩茎上。幼虫分为4龄,其中1龄幼虫只在叶面剥食叶肉,不进行卷叶,但吐丝下坠;2龄幼虫即开始吐丝作小部分卷叶,并在卷叶内取食叶肉危害甘薯和雍菜;3龄以后,幼虫的食量大增,卷叶程度也增大,且有转移为害的习性,一头幼虫从小到大能为害10几片叶子。幼虫除主要为害叶片外,也取食嫩茎和嫩梢。发生严重时,大部分叶片的叶肉被卷食,呈现火烧现象,影响甘薯和雍菜的正常生长。被害后的雍菜,品质变劣,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降低。4 .根据甘薯麦蛾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可从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方面着手防治,在雍
56、菜上应 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一)农业防治1、秋后要及时清洁田园,处理残株落叶,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蛹,降低田间虫源。2、田园内初见幼虫卷叶为害时,要及时捏杀新卷叶中的幼虫或摘除新卷叶。(二)化学防治:药物防治应掌握在幼虫发生初期施药,喷药时间以下午 4-5时为宜,此时防治效果较好。三.斜纹夜蛾杂食性害虫1 .它主要以幼虫为害全株、小龄时群集叶背啃食。3龄后分散为害叶片、嫩茎、老龄幼虫可蛀食果实。其食性既杂又危害各器官,老龄时形成暴食,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害虫。2 .一年 4 5 代。3 .活动习性 成虫白天潜伏在叶背或土缝等阴暗处,夜间出来活动。卵多产在叶背的叶脉分叉处,经5-6天就能孵出幼虫,初孵时聚集叶背,4龄以后和成虫一样,白天躲在叶下土表处或土
相关知识
2720 农业昆虫学.doc
园林植物昆虫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园艺植物昆虫学总论 园艺昆虫学(昆虫学通论).ppt
园艺昆虫学
园林植物昆虫学(第2版)
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及心得
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昆虫学实习报告(31篇)
农业昆虫学试题与答案(有用)
农业昆虫学
网址: 农业昆虫学知识汇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6013.html
上一篇: 一种基于大数据植物病虫害智能识别 |
下一篇: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植物种植智能监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