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帕隆藏布流域冰碛物斜坡结构及稳定性评价方法

帕隆藏布流域冰碛物斜坡结构及稳定性评价方法

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发育的多次冰川活动使帕隆藏布流域保留大量古冰碛遗迹。古冰碛往往以侧碛垄或终碛堤存在,其物质成分为黏粒、粉粒、砂、砾石及漂石组成的非成层的冰川沉积物。冰碛物粒级级配宽,粒度极不均匀,其固结程度可从松散到钙质胶结,渗透系数差异也较大,因此工程性质差异较大。而研究区地质构造强烈,地形高差巨大,具有高寒气候特征和河谷区高强度降水,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在城镇和道路、水利工程建设场地附近,可能形成灾害,危害严重[1-4],其中很多灾害与冰碛物堆积体有关。袁广祥等分析了川藏公路帕隆藏布段沿线第四纪堆积体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5],并将6处冰碛物边坡的特征值与一般碎石土边坡特征值相比较[6]。张惠霞等对帕隆藏布滑坡侵蚀特征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7]。Springman从非饱和土力学角度,对阿尔卑斯山冰碛层斜坡降雨入渗时发生浅层滑坡进行了模拟试验和机制分析。丁继新、尚彦军分别研究了分布于川藏公路然乌—鲁朗段、然乌—东久段的地质灾害,根据信息熵的理论和方法, 提出半定量模型[8]。徐鼎平等以某露天矿冰碛土台阶边坡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新的可靠度求取方法,简化统计矩法[9],并对太和露天铁矿使用FLAC3D进行三维数值模拟[10]。

在冰碛物工程性质研究方面,李骅锦等对四川理县小歧村冰碛物角砾土抗剪强度特性进行研究[11]。木勋等针对西南某机场冰碛土的颗粒、级配、强度、渗透性等特性进行研究[12]。冯俊德、李建国等进行了原状冰碛土和相同干密度、不同含水率下的重塑冰碛土大型直剪试验[13]。在冰碛物微观研究方面,吕士展、汪稔等对冰碛土原状样进行了 CT 扫描,获得了冰碛土内部真实细观组构图像[14]。在青藏高原的康定机场[15]、西藏巴河水电站[16]、波堆电站[17]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岩土工程师对冰碛物的工程特性作了大量研究。

冰碛物结构特征及力学特征与均质、连续的土体均有所不同,但是除砾石与填充基质之间的接触面外,冰碛土体内基本不存在其他结构面,其稳定性既不能按照土体边坡进行分析,也不能根据岩石的结构控制论进行分析。对冰碛物而言,原状土样难于获取,无法保留其特有胶结特性,就尺寸效应而言,除非进行原位大剪试验,否则难于获取其真实的抗剪强度指标,使得经典的物理力学模型难以实现。本文拟通过分析影响冰碛物斜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进行一系列案例调查现场测试,获取足够的样本,然后用数理统计的理论建立一套稳定性评价模型,为川藏铁路及高速公路的选线工作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1 冰碛物分布及堆积环境

帕隆藏布流域冰碛物堆积体主要分布于帕隆藏布主谷、曲宗藏布、波堆藏布、亚龙藏布及县城附近的嘎龙曲(见图1)。

帕隆藏布流域主体上属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冈底斯弧后盆地。由于印度板块不断向欧亚板块俯冲,使得区内陆壳发生了强烈的隆升并被向东挤出,区域内有 5大走滑断裂: 林芝—东久走滑断裂(LDF)、嘉黎右行走滑断裂(J SF)、察隅右行走滑断裂(ZSF)、墨脱走滑断裂( MSF) 和古玉走滑冲断裂( GYT),如图 1所示。流域内陆貌基本特征是高山、深谷与宽谷相间分布。气候上属于西南季风亚热带山地气候,是我国海洋性冰川最重要的发育区。影响该区冰碛物斜坡稳定性的主控条件如下。

讲故事的方式不应停留于口头,采用书面、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的叙事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天真稚拙的“图画+文字”的故事表达、新颖有趣的幻灯片汇报都特别受孩子欢迎,教师操作起来也十分简便。

(1) 冰碛物特性。宽级配、胶结程度差异性大。含石量及胶结程度控制着冰碛物的力学性质,泥沙含量则与冰碛物水力学特征关系密切。

(2) 构造运动。研究区处于隆升区,速率约为10 mm/a,且有加快趋势。如此高速率的抬升对地形的影响,对河流侵蚀的加剧都是巨大的。研究区有5条大的区域断裂,整体处于韧性剪切带中,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物质较为破碎。

(3) 冰川地貌。不同地貌、不同部位的冰碛物在胶结程度、力学性质及失稳方式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性。

中国画的功用性在唐以前是绘画主流,一直到了宋元,甚至是到了元,自娱性才兴盛起来,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社会,另一方面便在画者自身了。

(4) 河流搬运作用。河流主谷侵蚀极大改变了原地形,降低了斜坡稳定性。以帕隆藏布为例,雨季流量达到旱季流量的20倍,7月平均流量达到1 624.5 m3/s,102滑坡处坡岸在1990~1998年间后退30~40 m。

(5) 水文条件。区内降雨量较大,然乌—松宗年降雨量800~850 mm,波密县城年均降雨量900~950 mm,通麦年均降雨量1 000~1 100 mm。当冰碛物斜坡后缘与山体相接时,后缘汇水也会对冰碛物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6) 软弱层。主要是古冰湖沉积物,以粉沙为主,孔隙率高,压缩性强,影响冰碛物的稳定性。

图1 帕隆藏布冰碛物堆积体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of moraine deposies in Pallon Zangbu River

2 斜坡结构及破坏方式

通过项目组为期2 a的地质调查,查明了大量冰碛物案例点,总结出3种碛物斜坡结构及其破坏方式。

(1) 斜坡结构1(以噶龙寺为代表)。如图2所示,壤化层+冰碛层,破坏以降雨浅层蠕动为主,为本区最常见的冰碛物斜坡失稳模式。由于冰碛物形成年代较晚,壤化层较薄,一旦修建公路或水渠破坏了壤化层后,则冰碛物常年暴露于外,失去植物根系的约束及淋滤层的保护,冰碛物在降雨的作用下淘蚀细粒组分,形成架空结构,极易失稳。当冰碛物泥沙组含量较多、坡面较陡而胶结程度尚可时,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形成与临空面平行的裂缝,发生渐次剥落。典型案例分布于冰川主谷两侧冰碛侧垄及伸入河流的终碛垄与河流相切部位,如加马美其沟浅层滑坡、德巴村滑坡等(图3)。

仁里铌钽矿床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幕阜山复式岩体西南缘的平江县北东部,为我国东部少有的高品位、超大型花岗岩型铌钽床,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之一。李鹏(2017)对幕阜山地区岩浆活动及稀有金属成矿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刘翔等(2018)对该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成因做了较深入研究,周芳春等(2018)建立了稀有金属成矿模型[1,2]。

图2 结构1:壤化层+冰碛层
Fig.2 The soil layer above moraine layer

图3 冰碛层浅层滑坡案例
Fig.3 The shallow landslides of moraine layer

(2) 斜坡结构2(以102滑坡为代表)。如图4,5所示,较厚的冰水沉积层物覆于弱透水冰碛层上,充当“保水层”,和冰碛物特有的架空结构共同改变坡体渗流路径,后缘与山体相接,汇水面积较大,降雨较多,在冰水沉积层与古冰碛层接触面上,往往分布线性泉水或常年湿润,不断冲刷坡面,形成新的架空结构,甚至形成冲沟,水岩作用加剧,渐次剥落堆积,最终滑坡整体失稳。

图4 结构2:冲洪积物覆于冰碛层之上
Fig.4 The alluvial layer above the moraine layers

图5 1022号滑坡泉水出露点
Fig.5 Spring point in No.2 of 102 landslide

(3) 斜坡结构3(以白玉冰碛为代表)。如图6所示,冰碛层中夹湖相沉积,冰湖沉积时,水动力相对较小,颗粒极细,为软弱层,浅层破坏居多。如白玉冰碛(见图7),冰碛层之间有一层湖相沉积,厚度2~7 m,可见沉积韵律,颗粒极细,力学性质较弱,因而产生浅层破坏。此类斜坡多分布于终碛垄附近古冰湖,常见宽大溃口,冰碛层底层出露湖相沉积,分布范围大、厚度较深;冰碛层与湖相沉积接触处可见差异风化形成的凹腔。

图6 结构3:冰碛层夹湖相沉积层
Fig.6 Lacustrine deposit mingled with moraine layers

图7 白玉冰碛夹湖相沉积
Fig.7 Lacustrine deposit mingled with Baiyu Moraine layers

3 稳定性评价模型

前文所述斜坡结构划分的意义在于根据斜坡结构类型,可初步判断其可能发生的灾变模式。由于模式3为显而易见的冰碛物夹软弱层的结构,而模式2则为相对复杂的情形,需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因此针对最常见的冰碛物斜坡失稳方式1提出稳定性评价模型。

3.1 冰碛物斜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

冰碛物斜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考虑了冰碛物颗粒级配、固结程度、地形要素及覆盖情况。

3.1.1 颗粒级配

冰碛物最大的特点是其宽级配特征,大到数米的漂砾,小至粉沙级。颗粒级配的现场测量主要为面含石率测量(粒径大于60 mm的颗粒面积与测窗面积之比 )及传统筛分法。面含石率测量采取测窗法,在野外采集高清图像,然后用CAD进行矢量化及后期操作。通过16处案例点现场测试,发现面含石率相差较大,为2.6%~30%(见图8)。

袁家村铁矿的矿体围岩以绿泥片岩、镁铁闪片岩、变辉绿岩与绢云绿泥片岩等为主,次为含铁石英岩、石英岩和含铁绿泥片岩等。围岩与铁矿矿石均坚硬,难以遭到破坏。研究区周围没有太大的地表水体,其地下水源于降雨。矿床的含水层内水量少,其水文地质条件单一。

冰碛物现场筛分共进行33组,其中有15个土样为碎石,有12个土样为角砾,有6个土样为砾砂;分析其粒度特征,只有12个土样为级配良好(同时满足Cu≥5及1≤Cv≤3),其余均为级配不良土。

图8 冰碛物面含石率统计
Fig.8 Statistics of stone bearing rate of moraine

3.1.2 密实程度

密实程度是冰碛物的另一项重要特征,由于其形成年代、级配、矿物成分及堆积环境的差异,使得冰碛物的密实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年代较晚者未完成固结,低温地区还会受冻土劈裂影响,呈现松散状态,极易发生变形,形成滑坡或成为泥石流物源。而形成年代较晚的冰碛物已完成固结,甚至发生钙质或泥质胶结作用,使得冰碛物外观如同“混凝土”一样,往往能形成上百米高的陡坎。固结程度的研究可通过现场承压板试验及微观电镜扫描进行。本文采用超重型动力触探区分冰碛物的密实程度(见图9)。

策略:画力的示意图首先是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其次是明确各力的三要素。步骤为:一定点(作用点),二画线(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表示出力的大小),三画箭头,四把力的符号标箭头旁。注意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

(1)企业应加强诚信建设,勇担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增强企业实力,为获得良好的融资提供坚实的基础,拓宽融资途径,吸引直接融资,如利用企业债券、基金等,实现多渠道的融资,特别要善于利用好民间资本,既减少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又支持了旅游业的发展。

图9 典型超重型动力触探曲线及土体分层
Fig.9 Typical ultra-heavy dynamic penetration curve and soil stratification

从案例调查来看,浅层剥落的厚度一般小于3 m,因此冰碛物密实程度以4 m内每10 cm超重型动力触探平均锤击数为量化指标,统计结果见图10。

3.1.3 地形要素及植被情况

在高山峡谷区,陡峻的地形及巨大的高差使得堆积体具备很大的势能,为滑坡和滚石灾害的发展和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工程地质手册,对于同一类型稳定的自然斜坡高度和坡面投影长度依循幂指数关系,在双对数坐标上为一条直线。植被对山区斜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是多学科的,也是极其复杂的,但就冰碛物斜坡浅层失稳而言,有植被的冰碛物堆积体要优于常年裸露于外的冰碛物,而高大乔木的根系往往较长,与低矮灌木相比,能提供更大的约束作用。本文对植被情况为全裸露取为0,低矮灌木取1,高大乔木取1.5,有植被垂直分带明显的,按坡面长度加权平均。松散层厚度结合剖面测量及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确定。

污水处理厂一般有三级处理工艺,传统的污水处理厂一般只采用一级和二级处理工艺.一级处理旨在去除悬浮物,对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佳.在一级处理中,微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通过初沉污泥的吸附作用而将微污染物由水中转移至初沉污泥中.一级处理也能去除一部分的EDCs,如Stasinakis等研究表明,一级处理能去除13%的NP和43%的BPA[8].但有研究却表明,采用曝气沉砂池的一级处理反而引起BPA和NP含量的显著上升,主要是因为附着在砂粒上的微污染物由于沉砂池中的空气搅动而脱落下来[9].对类固醇雌激素而言,一级处理对其去除能力比较有限,对E3的去除效率仅28%,而对E1几乎没有任何去除[10].

图10 超重型动力触试验结果统计
Fig.10 Statistical results of ultra-heavy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3.2 冰碛物斜坡稳定性评价模型

建立冰碛物斜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后,即可获得典型案例点的输入向量,而其输出向量则为冰碛物斜坡的稳定性系数。典型冰碛物斜坡案例点的稳定性系数可由现场踏勘,查明斜坡变形迹象,依据相关规范推荐及经验确定。据《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 0240—2004)第4.4条,一般条件下,稳定系数y可根据下列情况确定:斜坡处于稳定状态,y=1.15~1.05;整体暂时稳定~局部变形状态,y=1.05~1.00;斜坡处于整体变形~滑动状态,y=1.00~0.95。经过一系列相关性分析,构造以下稳定性评价函数

式中,y为斜坡稳定性系数;a,b,c,d,e,f为待定常数;A60为粒径大于60 mm的面积含石率,%;m2为粒径小于2 mm的体积含石率,%;N120为由地表至埋深4 m范围内,平均超重型重力触探锤击数;L为纵坡长,m; H为坡面高度,m;hs为松散层厚度,m; Z为植被情况,裸露取0,低矮灌木为1,高大乔木取1.5。

通过MATLAB最小二乘曲线拟合,计算得出[a,b,c,d,e,f]=[0.16,-0.65,0.0119,0.963,-0.0557,0.0387],从模型的拟合结果来看(见图11),拟合误差较小,且能很好地把所有样本点准确地分为“稳定”及“不稳定”两类。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冰碛物斜坡面含石率越大、细粒含量越少、固结程度越密实、坡高越矮、坡角越缓、松散层越薄、植被越好,则斜坡稳定性越好,这与案例调查结果是相符的。

为验证该稳定性评价公式,按公式包含的指标内容调查了12处案例点,从冰碛物斜坡的实际稳定状态和模型评价的结果来看,模型能把“稳定”及“不稳定”的2种状态完全正确地分开,在稳定性的趋势上也能很好地分辨(图12)。

图11 模型拟合结果
Fig.11 The fitting curve

图12 验证结果曲线
Fig.12 The verifying curve

由于研究区每段小流域的堆积环境、地质条件类似,可针对不同流域提出冰碛物斜坡特征值,以此指导交通干道选线、建设工作。将小流域中的冰碛物斜坡各指标参数进行统计处理,代入稳定性评价公式中,令稳定性评价公式的函数值为1,可得到不同冰碛物斜坡高度所对应的坡度值(见表1)。

表1 冰碛物斜坡特征值

Tab.1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moraine slope

流域 不同斜坡高度对应的坡角/(°) 5 m10 m20 m50 m100 m150 m帕隆藏布上游767062503733嘎龙曲645749383026波堆藏布484135272220帕隆藏布下游554841322623亚龙藏布777162473529曲宗藏布716455423227

3.3 稳定性评价公式的实用性探讨

公式中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是制约模型实用性的关键因素,而其它数据可以在不进行实验的前提下容易获得。因此我们建议在没有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实验条件的情况下,按经验取值。对于年代较晚,较松散欠固结冰碛物(如嘎隆曲冰碛等),N120可取6~8;对于含石量较大、固结很好、胶结如同混凝土的冰碛物(如珠西冰碛、热多隆巴冰碛、德普冰碛),N120可取12~17;介于两者之间的可取8~12。虽然密实程度对冰碛物稳定性的贡献仅次于地形要素,但通过大量现场实验表明,其数据区域较窄,因此按松散、一般及胶结3种状态分类取值后,不至于对稳定性评价模型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4 结 论

(1) 本文通过大量案例调查及现场测试工作,总结了冰碛物堆积体斜坡破坏的3种方式,并针对研究区最常见的破坏方式1初步建立稳定性评价模型,对川藏铁路及高速公路的选线及防灾减灾具有参考价值,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叶青,男,1962年3月出生,福建省建阳市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2) 针对藏东南生态脆弱区的冰碛物斜坡变形破坏防治工程,目前以保护公路的锚固工程及挡土墙为主,但未顾及坡面的防护,可运用生态挡墙或格构绿化等环境友好型防治工程,以保护当地的环境资源及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 崔鹏,陈晓清,程尊兰,等.西藏泥石流滑坡监测与防治[J].自然杂志,2014,32(1):19-25.

[2] 尚彦军,杨志法,廖秋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段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12(4):31-40.

[3] 袁广祥,丁仁伟,尚彦军,等.川藏公路帕隆藏布段沿线第四纪堆积体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J].地质与勘探,2012,48(1):170-176.

[4] 曾庆利,杨志法.川藏公路102 滑坡群地段基覆界面问题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35(3):1-6.

[5] 袁广祥,曾庆利,尚彦军.川藏公路然乌—鲁朗段冰碛高边坡稳定性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12(4):31-35.

[6] 张惠霞,郑书彦.帕隆藏布滑坡侵蚀特征及稳定性分析[J].公路,2004(9):90-92.

[7] 陈仁容,周尚哲.末次冰期冰碛垄系列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探讨—以帕隆藏布江谷地为例[J].冰川冻土,2012,34(4):837-846.

[8] 丁继新,周圣华,杨志法.川藏公路南线然乌—鲁朗段工程地质分区[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5):155-160.

[9] 徐鼎平.某露天铁矿冰碛土台阶边坡可靠性[J].岩土工程技术,2007,21(1):12-14.

[10] 徐鼎平,汪斌,江龙剑,等.冰碛土三轴数值模拟试验方法探讨[J].岩土力学, 2008,29(12):3467-3480.

[11] 李骅锦,冯文凯,许 强,等.四川理县小歧村冰碛物角砾土抗剪强度特性研究[J].人民长江,2015,46(12):38-41.

[12] 冯俊德,李建国,汪稔.云南某铁路冰碛土大型直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8,29(12):3206-3210.

[13] 木勋,马伟杰,刘 宏.西南某机场冰碛土工程特性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22(1):18-20.

[14] 吕士展,汪稔,胡明鉴,等.玉龙雪山西麓原状冰碛土CT扫描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4,35(6):1594-1598.

[15] 谢春庆.川西冰碛层工程勘察方法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2002(5):16-19.

[16] 刘昌.西藏巴河冰碛物的工程特性[J].水力发电,1998(8):14-16.

[17] 尼伧娜.浅析波堆水电站坝址区及其工程右岸冰碛物的形成特性[J].西藏科技,2014(7):71-74.

相关知识

高中地理高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试题/习题及答案
斜坡花坛摆放架的制作方法
对“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辨析
春华秋实结硕果 砥砺奋进谱新篇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
藏东南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评价
受干扰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分结构组成特征及健康距离评估
石羊河流域日光温室产业优势剖析及种植结构调整对策.doc
浙西山区上梧溪小流域生态恢复工程效益评价研究
阿姆河流域贵霜时期的水稻遗存及喜马拉雅南麓通道的农业交流

网址: 帕隆藏布流域冰碛物斜坡结构及稳定性评价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606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在园林绿化养护的过程中绿篱应该如
下一篇: 第3页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发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