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景观绿化与生态绿化的有机结合——长江三峡植被恢复与三峡工程移民

景观绿化与生态绿化的有机结合——长江三峡植被恢复与三峡工程移民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03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景观绿化与生态绿化的有机结合——长江三峡植被恢复与三峡工程移民

谢怀建,雷亨顺   开通知网号

【摘要】:长江三峡植被恢复工程应考虑两方面的内容 :景观绿化和生态绿化。实施景观绿化是因为长江三峡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景观绿化可促使三峡恢复过去曾有的原生植被美景 ,增强对游人的吸引力 ,促进库区旅游经济繁荣 ;实施生态绿化 ,是因为三峡两岸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生态绿化可有效遏制生态恶化 ,促使库区生态良性循环 ,确保库区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三峡植被恢复成功的关键在人工植树造林 ,而人工植树造林应与三峡移民结合。因此 ,景观绿化与生态绿化有机结合是长江三峡植被恢复工程唯一正确的选择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903186643938181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怀建,雷亨顺景观绿化与生态绿化的有机结合——长江三峡植被恢复与三峡工程移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张道军;植被恢复“潜力-实现”视角下生态政策效果评价的理论初探、模型构建及应用[J];地理研究;2023年12期 3 吴熙;真诗泳;左雪漫;胡喜生;沈嵘枫;闽南地区植被恢复动态及其对道路网络的响应[J];中国环境科学;2023年S1期 4 马静;华子宜;程彦郡;朱燕峰;杨永均;陈浮;植被恢复类型对露采矿山复垦土壤丰富和稀有微生物类群的影响[J];煤炭科学技术;2024年02期 5 张兴锐;张晓婕;高刚;李周旭;张含含;袁东生;齐环琳;蔺相达;李大鹏;2种植被恢复模式对冀南太行山区采矿迹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青海农林科技;2024年03期 6 明健;片麻岩地区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22年23期 7 庞丽;兰永文;荣欢欢;张明豪;锦丰金矿露天采坑的植被恢复方案研究[J];安顺学院学报;2022年01期 8 李文超;伊敏露天矿植被恢复区养管模式[J];露天采矿技术;2022年02期 9 史鹏莉;刘艳萍;杨振奇;郭建英;刘海龙;矿区植被恢复研究进展与展望[J];绿色科技;2022年10期 10 高小雲 ;李慧;全球林木植被恢复对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影响研究[J];水利水电快报;202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伟;李昊;杨越晴;王琼;浅谈一种已覆土矸石山的植被恢复工艺[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2年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二)[C];2022年 2 杨建军;天山北坡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研究[A];第355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暨第四届煤炭行业青年科学家论坛报告文集[C];2018年 3 高瑞如;干旱荒漠区植被恢复与建设的探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周庆宏;吕天雯;段晓梅;昆明市磷矿采矿迹地覆土植被恢复研究与应用示范[A];第二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魏军;北京山区关停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技术措施探讨[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晋川;岳建英;郭春燕;卢宁;贺振伟;赵峰;尹建平;山西省矿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应关注的问题[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六卷)[C];2013年 7 程积民;万惠娥;黄土区退化植被恢复的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招礼军;李吉跃;固体水在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研究[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高志勤;周秋林;刍议退耕还林区植被恢复的有效途径[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10 辜彬;矿山植被恢复研究初探[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海兵;黄土高原侵蚀与植被恢复驱动下土壤有机碳矿化与固定特征及其微生物作用机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9年 2 王义霞;黄土丘陵区水力侵蚀和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输移及分布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8年 3 梁爱华;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恢复过程的生态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力;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下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8年 5 陈国清;基于遥感的矿区植被恢复生态成效评估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6 吕春花;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土壤质量对植被恢复过程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徐雅晴;植被恢复力遥感测度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0年 8 张静;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地植被恢复重建过程土壤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朱亮;大规模植被恢复条件下半干旱地区流域水循环演变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21年 10 许小明;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土壤生态水文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彦;山西壶关县植被恢复工程效益分析及评价[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2 张亦扬;榆神府采煤塌陷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与植物演替规律及其耦合关系[D];西安科技大学;2019年 3 王娜;亚热带植被恢复对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酶活性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年 4 白丽;陕北典型流域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协同效应[D];西北大学;2019年 5 曾江敏;喀斯特槽谷顺/逆向坡土壤性质空间分异对植被恢复的响应[D];西南大学;2019年 6 郭坤;青藏铁路沿线严重沙化段植被恢复及耐沙埋草种筛选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 7 任康;青藏铁路沿线严重沙害区植被恢复措施及恢复效果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8 王莎;北京房山区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模式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9 魏安琪;陕西吴起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及常见造林树种适生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10 吴阳;植被演替过程土壤生态酶计量学及关键生物类群演变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石东;狠抓植被恢复 完成目标任务[N];云南政协报;2024年 2 记者 郑金武 通讯员 铁铮;国际合作助力灾后植被恢复重建[N];中国科学报;2012年 3 乔晋杨光;临潼实施骊山植被恢复保护工程[N];陕西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张诗珩;矸石山治理生态园:植被恢复环境优美[N];大同日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赵红霞;树岛种植法——一种低成本的植被恢复方法[N];中国花卉报;2018年 6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成;高科技让植被恢复不再难[N];经济日报;2018年 7 记者 杜仲莹 张梦曦 李双双;加快推进“五采区”关停及植被恢复进度[N];昆明日报;2017年 8 实习记者 陈飞燕 记者 胡彦殊;四川震后植被恢复示范项目启动[N];四川日报;2010年 9 记者 毛莎;灾后植被恢复 再造秀美山川[N];阿坝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 黎德华;宁强完成5600亩灾后生态植被恢复任务[N];汉中日报;2009年

相关知识

公路绿化生态恢复与绿化养护技术
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范例6篇
带花树的景观绿化与生态修复应用
了解三峡的“特殊”移民
边坡绿化植被恢复的原则
风电场工程植被恢复及绿化方案
城市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研究
公路生态恢复的要求
绿化恢复承诺书
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的问题与对策

网址: 景观绿化与生态绿化的有机结合——长江三峡植被恢复与三峡工程移民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644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广西桂林山体植被恢复绿化草籽草种
下一篇: 铁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方法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