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蕨菜

蕨菜

蕨菜

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 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还可以炒吃,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在中国大陆以及东南亚有广泛分布,而在这些地区餐桌上也受到了欢迎。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致癌成分,牛羊使用过量会导致死亡,人食用会导致癌症的发病率提高,它也被相信是导致日本胃癌高比率的原凶之一。

基本信息

拉丁学名

Pteridium aquilinum (Linn.) Kuhn var. latiusculum (Desv.)Underw.ex Heller

1 基本信息

1.1 概述

  蕨菜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

  学名:Pteridium aquilinum (Linn.) Kuhn var. latiusculum (Desv.)Underw.ex Heller,属于凤尾蕨科。 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蕨菜野生在林间、山野、松林内,是无任何污染的绿色野菜,不但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还有清肠健胃,舒筋活络等功效。蕨菜食用前经沸水烫后,再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便可食用。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还可以炒吃,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

1.2 简介

  【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蕨Pteridium aquilinum(L.) K. var. Ia. Un.的嫩茎、叶。

  【别名】龙头菜,鹿蕨菜、蕨儿菜、猫爪子、拳头菜[1]。  

  【性味】寒,微苦而甘。

  【功用】清热解毒,利水滑肠。

  【成分】每1OOg含热量209kJ、水分86g、蛋白质1.6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log、粗纤维1.3g、灰分0.4g、钙24mg、磷29mg、铁6.7mg、胡萝卜素1.68mg,维生素C 35mg。药用成分为甾酮类化合物。

  蕨菜,又名蕨儿菜、龙头菜、猫爪子、拳头菜,多生长在山区土质湿润、肥沃、土层较深的向阳坡上。它的根茎粗壮、肥大,叶柄挺而直立,常常高达60厘米左右。春天,它的嫩叶刚刚长出,还处于卷曲未展时,人们便将它采摘下来,以备食用。

2 植物属性

2.1 形态特征

  蕨菜为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蕨菜 茎黑褐色,长而横向伸展,直径0.6~0.8厘米,长10余厘米,最长可达30厘米。叶由地下茎长出,为三回羽状复叶,总长可达100厘米以上,略成三角形。第1次裂片对生,第2次裂片长圆状披针形,羽状分裂,小裂片线状长圆形,无毛或仅在背面中脉上有毛,细脉羽状分枝。叶缘向内卷曲。叶柄细嫩时有细茸毛,草质化后茎秆光滑,茸毛消失。夏初,叶里面着生繁殖器官,即子囊群,呈赭褐色。

  蕨菜一般株高达一米,根状长而横走,有黑褐色绒毛。早春新生叶拳卷,呈三叉状。柄叶鲜嫩,上披白色绒毛,此时为采集期。叶柄长30~100cm,叶片呈三角形,长60~150cm,宽30~60cm,2~3次羽状分裂,下部羽片对生,褐色孢子囊群连续着生于叶片边缘,有双重囊群盖。

  蕨菜每100克鲜品含蛋白质0.43克、脂肪0.39克、糖类3.6克、有机酸0.45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既可当蔬菜有可制饴糖、饼干、代藕粉和药品添加剂。经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头昏、子宫出血、关节炎等症,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 

2.2 主要种类

  蕨菜蕨菜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区品种各有特色,一般按产地可分为以下几种:

  1.河北承德蕨菜: 河北承德蕨菜是河北省著名的野生蔬菜,承德地区面积有3.3万公顷以上,主要分面于隆化、丰宁、平泉、宽城等地。全区年产量1000吨,是国内蕨菜主要出品基地。

  2.辽宁蕨菜: 辽宁蕨菜在辽宁省山区都有分布,尤其以东部山区分布广,数量多。主要出口日本和其他家国,国内市场也很畅销。

  3.内蒙蕨菜: 内蒙蕨菜在内蒙古各地都有分布,但主要产区在赤峰市、兴安盟等地,年产量约200吨。当地采摘期在6月份。

  4.吉林蕨菜: 吉林蕨菜在吉林省内山区均有分布蕨菜 ,产量多。每年5月走有开始上市,主要出口韩国,且国内销售情况也很好。

  5.黑龙江蕨菜: 黑龙江蕨菜在海拔200~800米的高山地带都有分布,多与杂草混生。5月中旬开始出土,5月下旬到6初月上旬即可采收。

  6.贵州蕨菜: 蕨类植物在贵州分布广,种类多,食用蕨类植物有种左右。蕨菜制作(17张)其中蕨菜在当地的采摘期为3月中旬至8月。

  7.湖南蕨菜: 在岳阳山区也有蕨菜分布,像汨罗,张谷英等山上都有,当地春天的时候是蕨菜的采摘期,过了6月左右蕨就成型长大了不能吃。本地的蕨菜分布很散,一般都是农户自己摘些用于食用和招待客人。

  8.山东牟平昆嵛山区也有分布,多在雨后生长较快。

  9.广西全州山区分布广,种类繁多,尤其杉树林地带多。生长期3月~9月。

  10.甘肃漳县、渭源等两地分布较多,尤为漳县蕨菜品质更高。

  11.安徽长江以南,皖南山区内一带较多,野生。当地有加工成咸菜和干的蕨菜。

3 人工栽培

3.1 繁殖技术

  【有性繁殖】:

  1、收集孢子:选择外观棕褐色  蕨菜,孢子囊未开裂的孢子囊群,用干净的剪刀将带孢子的叶片剪下,放入纸袋中风干待用。

  2、制作培养基质: 用混合土壤播种孢子,既经济又方便。用泥炭土、河沙和草皮灰按比例混合,拌匀、过筛,制成混合土,然后蒸气灭菌半小时。

  3、孢子播种: 播种前一天把准备好的混合土培养容器放在浅水中充分湿润,将孢子均匀地撒播在培养基质上,再盖好盖子,浸放在浅水中,第二天取出培养。

  4、孢子培养: 将播种好的容器移到温床或培蕨菜 养箱中培养,温度保持在25℃,湿度80%以上,光照每天4小时以上。1个月后孢子萌发,长出幼小原丝体,然后长成扁平心脏形或带状的配子体。在配子体的腹部长出颈卵器和球形精子器。这时每天喷雾2次,连续1周,精子借水流动出来与卵结合形成胚。一周后发育成孢子体小植株。

  5、孢子体的移栽: 孢子体长出3~4片叶后进行第一次移栽,仍倾向用混合土作床土。1~2周后移到温床外,小苗长大后,进行第二次移栽或定植。

  【无性繁殖】:

  1、无性芽孢繁殖: 有些蕨类植物在羽片腋间和叶轴顶部下面会长出芽孢,有的轴顶端分生组织着地而产生新株,或营养叶顶着地也能产生新株。

  2、营养体繁殖: 是将匍匐茎进行分段栽培,也可将直立的根状茎纵切为2份栽培,但每段上必须带根带叶才易成活。

  3、组织培养: 蕨类植物的体细胞同样具有再生能力。采用这种方法只需采集一小部分营养器官就能培养大量蕨苗。

3.2 栽培技术

  ①繁殖:蕨菜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即有性繁殖(孢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根茎分株繁殖)。在生产上多肜无性繁殖方法。无性繁殖,将地下根茎挖出,选健壮者分株栽植,行距70~80cm,株距50~60cm,苗高10~15cm时定植。

  ②整地作床:选择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为宜,整地时施入落叶堆肥、厩肥,做成宽1m的平畦或高畦,待土壤解冻后即可栽植。

  ③田间管理:生长期间应勤中耕除草、浇灌,雨季加强排水,以免引起根的腐烂;多次追施薄肥,可采收一次施一次肥,施肥在采收2~3天后进行;入冬以枯草覆盖,以保湿防寒;初春发芽前应及时浇水和追肥,促进茎叶萌发。

  ④采收:蕨菜种植一次可采收10多年,每年春季和夏初,当幼茎长到20-25cm时,叶柄幼嫩,小叶尚未展开而呈拳钩状,即可采收。过晚会影响食用价值,并对来年收获有不良影响,过早则会降低产量。采收时,可用刀割或用手掐,要尽量贴近地面。采收一次后,10-15天可采收第二次,一年可连续采收2-3次。

3.3 田间管理

  引种幼苗:一般在春季生长期开始时为好,运输过程中保持空气、土壤湿润。

  引种根状茎:时间以秋季为好,在地上茎叶枯萎后,大地冻结前挖取;春季在出苗之前挖取。根状茎的长度应带有两个以上的芽簇,粗度以7~10毫米为宜,一颗直立芽应具有10毫米以上的根。直立芽一定要保护好,这是引种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

  【定植】:

  整地施肥:秋季进行深松,春季结合整地,亩施纯鸡粪2000千克然后做床。地上床、地下床、平床均可,床 面宽1~2米,高20厘米长15~20米床间留50厘米作业道。

  栽植根状茎:按25厘米行距开10厘米宽、15厘米深的定植沟,并按5厘米芽距调整摆放根段,然后覆土10厘米,浇透水,水沉下去后再覆土5厘米,用耙子搂平。

  移栽幼苗:当苗高10~12厘米时,带上坨移栽。移栽时挖直径20厘米、深15厘米左右的定植穴,按10株/平方米的密度摆放,株行距各为30厘米,然后用土填充幼苗周围12厘米,立即浇一次透水,水渗下后覆土。

  【施肥】:

  露地栽培需3~4年更新1次,因此栽植前要施入充足的农家肥及磷肥,施用量为有机肥l000~1500公斤/亩,磷酸二铵10公斤/亩。第2年后,每年秋季要施入鸡、猪、马粪等做盖头粪随着松土,翻到土层中。这样不仅增加了土壤肥力,疏松了土壤,而且还可起到保温防寒及保湿作用。如果粪源不足,也可以覆盖落叶,也有一定作用。

  【浇水排水】:

  栽植时应在栽植沟内灌透水,以保证栽植成活率。雨季地内积水应及时排除,以免涝害。  蕨菜

  【覆盖】:

  蕨菜的根茎栽植后,为防止干旱,提高成活率,在地面上应覆盖稻草、落叶、厚度2~3厘米,有条件的可试用地膜覆盖。这样做不仅保温,还可防止杂草丛生。

  【松土除草】:

  为防止土壤板结和草荒,每年生长期可松土除草2~3次,尽量做到田间无杂草。

  【更新根茎】:

  蕨菜的根茎主长几年后便逐渐老化而枯死,因此要进行更新。一般在3~4年生的田间,于秋季用带犁刀的轮式拖拉机将切断蕨的部分根茎,这样可保障连年收获而不致大幅度减产。

  第1年栽植后田间管理的任务是抓苗,做到苗齐、苗壮,土壤湿度必须保证在55%至60%,浇完水后可覆盖树叶或稻草,干草起避光和保湿作用。生长发育期多中耕锄草,可少留一些长势较好的草为蕨菜遮阴,入冬上冻时浇1次透水,即灌冬水;第2年的任务是培育根系,使根系粗壮形成多芽,当土壤层融化6厘米时,在行距中间开沟,深8~10厘米,亩施鸡粪2000千克或掺入草木灰1000千克,结合覆土,浇1次透水,其他管理同第1年;第3年在大地解冻后,用耙子将地表土松动,不可太深,一般为3厘米左右,亩施鸡粪2000千克于地表,浇1次透水即可,其他管理同上一年;第4年以后的管理同第3年。

3.4 采收加工

  蕨菜种植一次可采收15~20年,每年5~6月份采收。当苗高25~40厘米、叶柄幼嫩、小叶尚未展开时,即应采收。10~15天后采收第二次,一年可连续采收2~3次。注意不能成片全部采集,每次只能采收2/3~3/4。  收获蕨菜

  1.第一次腌制:将清洗整理好的蕨莱按10:3的比例用盐胶制。先在腌制器具的底部撒一层厚约2厘米的食盐,再放一层蕨菜,厚约5厘米,随后一层盐一层菜地依次装满腌制器,最上层再撒2厘米厚的食盐,上压石头,腌制8~10天。

  2.第二次腌制:将厥菜从腌制器中取出,从上到下依次码放到另一格制器中,蕨莱和食盐的比例为20:1,一层盐一层菜地摆放;用质量份数35%的盐水灌满腌制器,蕨菜表面压一重物,腌14~16天即为成品。

  【盐渍加工】:

  将清理分级好的蕨菜装桶盐渍。盐渍液的制备:将质量份数42%的柠檬酸、50%的偏磷酸钠和8%的明矾分别研碎,充分混合后用10倍水调成溶液待用。在饱和盐水中加入调酸水,使盐渍液的pH值达3.5~4.5,待用。桶内先加入蕨菜质量份数5%的食盐,再加入蕨莱,在蕨菜表面再撒上蕨菜重量10%的食盐,在桶内加满盐渍液,排尽桶内的空气,将盐渍桶密封即得成品。

  【干制加工】:

  将清洗整理好的蕨菜投入沸水中烫7~8分钟。热烫液中一般加入质量份数0.2%~0.5%的柠檬酸和质量份数0.2%的焦亚硫酸钠,有条件时使用洁净的硫磺,先经熏硫后再进行热烫。每100公斤蕨菜的硫磺用量为0.2~0.4公斤,蕨菜与热烫液的比例为1:1.5~2;热烫结束后立即用流动清水将蕨菜冷却至常温,然后晾晒或烘干。为防止蕨菜内外部水分不均,特别要防止过干使蕨菜表面出现折断和破碎,应剔除过湿结块、碎屑,并将其堆积1-3天,以达到水分平衡。同时使干蕨菜回软以便压块或包装。

  蕨菜成品采用低温低湿条件下贮藏,贮藏温度以0~2℃为宜,不宜超过10℃,相对湿度在15%以下。

3.5 贮藏方法

  以往腌制蕨菜加工简单,不易贮藏和长途运输,影响档净与销路。近年来,一种采用铝塑复合袋包装的新工艺问世,在保持蕨菜色绿、脆嫩、清香爽口等基本特色的同时,外观精美,保存期长、携带方便、卫生,产品附加值高。

  一、盐腌:按7份菜、3份盐备料。先在浸腌池内撒层底盐,然后一层菜,一层盐放匀,最后再用盐层封顶,压紧10~15天后出池。

  二、脱盐:将浸腌好的蕨菜投入水池中,清洗6~7小时,然后换水,再次清洗3~4小时。为缩短脱盐时间,可作适当搅拌,但要避免破碎。

  三、复绿:取试剂级硫酸铜作复绿处理。复绿时,溶液温度一般控制在65℃~70℃,硫酸铜添加量以PH值在6左右为宜。复绿过的蕨菜基本接近于新鲜时的色泽,之后再清洗2-3遍,使粘附在蕨菜上的铜的残留不超过10ppm。

  四、脆化:将复绿后的蕨菜浸渍于0.6%的氯化钙溶液中,润湿后投入密封容器进行抽真空脆化处理,抽真空的真空度保持在0.08MP2,温度50℃~55℃,时间20分钟。因蕨菜内含果胶类物质,受热会产生果胶酶,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凝胶状态的果胶酸钙,从而维持脆性。

  五、装袋、杀菌:汤汁以3.5%的食盐溶液为主。适当添加其它调味料后用柠檬酸调PH值至6左右。按每0.5公斤袋加汤汁75~85毫升装袋,热压密封,随即在105℃蒸汽中杀菌20分钟得到成品。

4 中药属性

4.1 药材简述

  蕨菜【药名】:蕨

  【汉语拼音】:jue

  【英文名】:HerbofEasternBrackenFer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diumaquilinum(L.)Kuhnvar.latiusculum(Desv.)Underw.[PterislatiusculaDesv.]

  【功效分类】:清热药。

  【科属分类】:蕨科。

  【别名】:虌、蕨菜、蕨萁、龙头菜、鳖脚、山凤尾、如意草、荒地蕨、松耕藏、三叉蕨、蕨儿菜、猫爪子、高沙利、鳖、蕨猫草、粉蕨、山甲萁、乌糯葛萁、狼萁、如意菜、小金毛狗脊、甜蕨、米蕨、钩钩菜。

  【性味】:甘;寒。  蕨菜

  【归经】:肝经;胃经;脾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利湿;止血;降气化痰。

  【主治】:感冒发热;黄疸;痢疾;带下;噎膈;肺结核咳血;肠风便血;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200m的山地林缘、林下草地及向阳山坡。阴暗潮湿之地

  【资源分布】:广布全国各地。

  【药材基源】:为蕨科植物蕨的嫩叶。

  【采收储藏】:秋、冬采收,晒干或鲜用。

4.2 药用价值

  蕨菜嫩叶含胡[2]、钾、钙、镁、蕨素,蕨甙、乙酰蕨素、胆碱、甾醇。

  此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等。现代研究认为蕨菜中的纤维素可有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胃对脂肪吸收的作用。蕨菜味甘性寒,入药有解毒、清热、润肠、化痰等功效,经常食用可降低血压、缓解头晕失眠。蕨菜还可以止泻利尿,其所含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清肠排毒的作用,还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痢疾、咳血等病。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

  蕨菜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具有致癌能力的食用植物。它的致癌性打破了许多人的幻想——“纯天然的食物更安全更有营养”。动物植物的演化是为了适应环境以生存下去,成为人类的“优质食物”显然不符合它们的演化方向。而植物不能跑不能跳,面对动物、细菌或者真菌的袭击,它们只能被动挨打。为了生存,许多植物演化出了一些“防御物质”——在受到侵袭时,具有一定的反击能力,原蕨苷就是其中的一种。

  虽然说“蕨菜致癌”有明确的科学证据,但“致癌”的意思是“增加致癌风险”,而不是“吃了就会得癌症”。所谓“增加风险”,是指得病的可能性增加。“证据确凿”是说“会增加风险”这个事情很确定,但它跟“增加多少风险”是两回事。就蕨菜致癌而言,按照日本1970年代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经常吃蕨菜让男性的食道癌风险增加了2.1倍,女性则是3.7倍。就增加的比例来说,的确是很大,不过考虑到食道癌的正常发生风险也不高,增加两三倍也还是一个比较小的几率。而且这是在长期经常吃蕨菜的地区,当地的饮水中也会有原蕨苷的存在。风险大小跟摄入的量有关,如果实在是喜欢它的味道,偶尔吃几次尝尝鲜,所带来的风险也小到可以忽略。

4.3 医疗作用

  蕨的根茎供药用。性味:甘、寒。功用:清热、滑肠、降气、化痰。治食嗝、气嗝、肠风热毒[1]。

  中医临床用法:

  1.治肠风热毒 蕨菜花(叶)焙为末,每服10克,米饮下(《圣惠方》)。

  2.治泄痢腹痛 蕨粉150~200克,先用冷水少许调匀,加红糖,开水冲服(《浙汇天目山药植志》)。

  3.治发热不退 鲜蕨根50~100克水煎服(《浙江天目山药志》)。

  4.治湿疹 先将患处用水或酒洗净,将蕨粉撒上或以甘油调擦(《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4.4 食疗价值

  【性能】: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利湿,滑肠。

  【参考】:含麦角甾醇、胆碱、甙类、鞣质、淀粉等。

  【用途】:用于湿热腹泻或痢疾;小便小利,或妇女湿热带下;大便秘结,或习惯性便秘。

  【用法】:煎汤,研末,或煮食,炒食。

  【注意】:用以滑肠通便,须作菜食。炒肉或煮汤甚美。作菜食,因经过浸、漂、加热,清热解毒、利湿作用较弱。素食、久食能伤人阳气。

  【附方】:

  1、蕨菜散:蕨菜研末,每服3~6g,米饮送下。

  源于《圣惠方》。本方取蕨菜清热解毒及利湿之功。用于湿热腹泻或痢疾。

  2、蕨菜木耳肉片:蕨菜15g,以水浸漂后切段;木耳6g,又水泡胀;瘦猪肉100g,切片,用湿淀粉拌匀,待锅中食油煎熟后放入,炒至变色,即加入蕨菜、木耳及盐、酱油、醋、白糖、泡姜、泡辣椒等翻炒均匀食。

  蕨菜、木耳质滑润而能利肠道,便性偏寒凉,唯与肉同炒,则较平和而味而鲜美。用于老人、虚人津血不足,肠燥便秘或大便不利。

相关知识

家乡的调查报告(精选11篇)
家乡调查报告(通用10篇)
阳台种植“长寿菜”,嫩叶口感鲜嫩,一分钱不花就能吃上健康美味
【天山雪莲花】天山雪莲花品牌、价格
【二米炊烟】四川妹子带你看乡野风情吃地道川菜~ 花300天时间,终于在木头上种出了白色花朵
蕨类植物生长技巧
胃病可以吃花生吗
2016年种什么最有钱景?让你脑洞大开
张竞 | 宋朝文人阶层的味觉追求——文人趣味与味觉
十大适合目前农村创业的项目

网址: 蕨菜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91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题组: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可借由比较
下一篇: 研究揭示异型花柱植物的交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