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所”)、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化学与资源专业委员会主办,植物化学与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承办的“植物化学与资源专业委员会议(第一届)暨植物化学学科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
本次会议主题为“植物化学学科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会议期间参会代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需求,尤其是在创新药物研发中天然产物如何不断体现其源头创新性,不断助力我国原创新药的研发等本学科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展开报告交流和讨论,以期为植物化学学科发展提出新思想、寻求新方案。
会议合影
昆明植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宏伟致辞,他代表研究所感谢各位委员远道而来为专业委员会以及昆明植物所的发展献言献策,并希望会议内容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推动我国植物化学与资源领域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国植物化学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随后,昆明植物所所长普诺·白玛丹增向与会委员颁发了聘书。
会议致辞、颁发聘书
在会议主题报告环节,昆明植物所普诺·白玛丹增研究员、沈阳药科大学宋少江教授、中国药科大学孔令义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李闯创教授分别作题为“天然产物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挑战”“地胆草抗肿瘤活性成分挖掘,结构修饰及作用机制研究”“若干天然产物及其作用靶点研究”“桥环天然产物全合成”的主题报告,结合研究团队近年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共同探讨了植物化学学科未来的研究模式、植物及化学资源应用的新领域。为了促进青年人才的交流成长、多学科交叉融合,会议还邀请了中国药科大学董廖斌教授,昆明植物所肖国志研究员作青年学者报告,与大家分享了研究团队近年取得的科研成果。
报告交流
会议现场
专委会围绕会议主题进行深入交流讨论,并对专委会今后的工作建言献策。大家共同探讨了当前植物化学学科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和短板;讨论了植物资源、天然产物在学科发展中的潜在新兴方向及对相关产业的应用前景;畅想了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将对本领域研究范式的改变;提出了学科平台建设尤其是专业期刊建设的重要性等。郝小江院士建议,本专委会应加强与其他领域专委会的交流,切实推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充分理解天然产物“利己”和“利它”生物功能的科学含义,使专委会成为植物学和药学两个领域的交流纽带;拓展天然产物的学科外延,多思考其在功能食品、药膳、药妆等应用和开发中的科学问题。孙汉董院士提出,专委会要将学科发展的方向和国计民生的需求相结合,集中力量抢占科技制高点;“守正创新”,在坚持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思路、工具、方法,探索本学科的创新之路;团队无全才,应有各自的特色和长处,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坚持做下去。专委会主任普诺·白玛丹增研究员作总结发言,对与会专家的建议表示感谢,并提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模式重要性日益凸显,植物化学学科当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新科研范式的产生、新生长点的拓展带来了新机遇。专委会今后将多组织学科交流会,不断凝练主题,对学科核心问题进行研讨,为国家、行业、协会、学科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咨询建议和报告,促进中国植物化学与资源的创新与发展。
专委会讨论现场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还实地调研了植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昆明植物园,为植物资源、天然产物的发掘与利用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关知识
植物化学与资源专业委员会议(第一届)暨植物化学学科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兰花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暨第一届委员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21年“博物馆与多元学科的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2024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2019年全国热带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棉花化学封顶上的应用及展望
我院植物学科教师参加2018年海峡两岸植物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与教学论坛
院士前瞻产业未来!第一届食品与医药生物制造学术研讨会在穗举行
第八届中国植物考古学术研讨会在我系成功举行
网址: 植物化学与资源专业委员会议(第一届)暨植物化学学科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召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965.html
上一篇: 中国首次承办国际植物园界最高规格 |
下一篇: 植物标本:留住永恒的美丽,这样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