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植物学团队

植物学团队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植物学团队

植物学_副本.jpg

一、团队概况

“植物学”团队成立于2011年1月,现有主要成员9人,其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2人,实验师1人,助理实验师1人。拥有“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和校级培养对象3人。9名教师中,4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具有硕士学位,硕博比为100%。9名教师中,60岁以上的教师1人,50岁以上的教师4人,40-50岁的教师1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3人。团队成员如下:

1. 袁长春:团队负责人,男,中山大学博士,教授。

2. 袁红旭: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教授。

3. 左清凡:男,浙江农业大学博士,教授。

4. 李再峰:男,中国农业大学硕士,教授(已退休)。

5. 陈  燕:女,华南农业大学硕士,教授。

6. 刘晚苟: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副教授。

7. 刘锴栋:男,华南农业大学硕士,副研究员。

8. 钟军弟:男,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实验师。

9. 李卫锦:女,广东海洋大学硕士,助理实验师。

二、团队研究方向

由于植物在生物圈中所取的特殊位置及其与农业生产的重要关系,湛江以农业经济和海洋经济为主,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线长,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和海洋植物资源,极富开发应用前景。植物学与农业和海洋业密切相关,在地方经济建中将发挥重大作用。结合广东省、特别是湛江地区的地理和经济特点,通过整合和凝练,重点建设3个方向:

方向一、热带特色植物资源方向;热带果树栽培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及各种植物高效活性剂的合成研发,旨在提高边缘热带龙眼、荔枝、番荔枝、番石榴、杨桃、芒果和香蕉等热带水果的产量、改善品质。

方向二、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方向。包括湛江地区野生与栽培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为湛江地区农作物与水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湛江地区红树植物的起源及其亲缘关系研究。

方向三、海洋植物学方向。包括湛江地区红树植物的繁殖、保护与开发利用;南海海洋植物的分类及生态系统研究。

三、团队建设成果

植物学团队自2011年成立以来,组织成员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共有40项课题获准立项,人均4.5项,总经费575万,人均经费78.9万。其中:国家级12项,省部级11项,市厅级7项,横向课题3项,校级7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权威A论文7篇,权威B论文9篇,核心期刊论文21篇。申请国家专利9项,获得授权5项,取得省市级科技成果2项,获得湛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热带特色果树研究成为学校首批科研创新团队,有1人成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有3人成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

团队获得的主要科研项目

项目

级别

项目

名称

项目

来源

负责人

校外+校内

经费(万)

立项

时间

1

国家级

甘薯和花生新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

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刘锴栋

50+50

2015

2

国家级

番荔枝成花诱导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刘锴栋

23 + 34.5

2012

3

国家级

杨桃保鲜贮藏新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国家星火计划

袁长春

0 + 4

2013

4

国家级

番荔枝采后保鲜新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国家星火计划

刘锴栋

0 + 4

2012

5

国家级

粤西低硝酸盐北运蔬菜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国家星火计划

刘晚苟

0 + 4

2012

6

国家级

岭南佳果龙眼、荔枝的高效抗裂果剂的研制和应用推广

国家星火计划

李再峰

0 + 4

2011

7

国家级

生物轻型有机基质的研制及其在苗木育种中的应用

国家星火计划

钟军弟

0 + 4

2013

8

国家级

粤西野生荔枝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在荔枝新品种培育上的应用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袁长春

1

2013

9

国家级

三种热带优稀水果保鲜新技术的研究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刘锴栋

1

2012

10

国家级

番荔枝抗裂果新技术的开发研究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刘锴栋

1

2013

11

国家级

番木瓜高效栽培及采后保鲜新技术的研究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刘锴栋

2

2015

12

国家级

红树植物抗污染机理研究与优良抗污染材料筛选及造林技术研究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陈燕

1

2015

13

省部级

miR160及其靶基因CpARF10在番木瓜花和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功能解析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袁长春

10+10

2016

14

省部级

广谱抗真菌蛋白基因的环境安全性评价

农业部项目

袁红旭

50+10

2011

15

省部级

番荔枝丰产栽培及抗裂果新技术的开发研究

广东省科技计划

刘锴栋

8 + 8

2013

16

省部级

火龙果冷链贮运过程中冷害发生机理及抗冷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广东省科技计划

刘锴栋

20 + 20

2014

17

省部级

番木瓜安全高效种植及采后保鲜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广东省科技计划

刘锴栋

30 + 30

2015

18

省部级

红树植物角果木的繁育技术研究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陈 燕

5 + 5

2011

19

省部级

番荔枝成花诱导及对激素信号应答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

广东省高校科技创新项目

袁长春

6 + 6

2014

20

省部级

香蕉防控枯萎病育苗技术及组培苗生产标准化研究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袁红旭

8+8

2012

21

省部级

外源草酸对番木瓜采后结构、生理指标及ARF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

广东省大学生攀登计划项目

刘锴栋

1.5

2015

22

省部级

湛江师范学院-北海金品东盟百花园实践教学基地

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项目

袁长春

5+3

2014

23

省部级

依托协同创新平台培养生物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改项目

袁长春

1

2014

24

市厅级

红树植物抗污染机理研究与优良抗污染材料筛选及造林技术示范

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

刘锴栋

30+ 6

2013

四、人才培养

有250多名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指导学生获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项目1项以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指导学生参加第七、第八届广东省生物化学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指导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共同撰写的科普论文获全国首届食品安全科普创作作品大赛二等奖。

(1)刘锴栋、袁长春,2013年,指导学生参加第七届广东省生物化学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

(2)刘锴栋、袁长春,2014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广东省生物化学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1项。

(3)刘锴栋,2014年,与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共同撰写的科普论文获全国首届食品安全科普创作作品大赛二等奖。

(4)刘锴栋,2014年, 2014学年度岭南师范学院学生竞赛优秀指导老师。

(5)刘锴栋,2012年,获湛江师范学院第二届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6)刘锴栋、袁长春,2013年指导学生获湛江师范学院挑战杯一等奖。

(7)陈燕,2013年指导学生获湛江师范学院挑战杯三等奖。

五、论文、专利、成果获奖一览表

1.  发表的主要论文

序号

题目

完成人

刊名、时间

级别

1

Identification, expression and IAA-amide synthetase activity analysis of Gretchen Hagen 3 in papaya fruit (Carica papaya L.) during postharvest process

刘锴栋

袁长春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section Plant Physiology

2016

T2

2

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uxin response factor (ARF) family genes related to flower and fruit development in papaya (Carica papaya L.)

刘锴栋

袁长春

BMC Genomics, 2015

T2

3

Auxin Signaling is Involved in Iron Deficiency-induced Photosynthetic Inhibition and Shoot Growth Defect in Rice (Oryza sativa L.)

刘锴栋

(1)

Journal of Plant Biology, 2015

T2

4

Influence of postharvest citric acid and chitosan coating treatment on ripening attributes and expression of cell wall related genes in cherimoya (Annona cherimola Mill.) fruit

刘锴栋

袁长春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6

T2

5

Identification of phenological growth stages of sugar apple (Annona squamosa L.) using the extended BBCH-scale

刘锴栋

(1)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5

T2

6

Combined effects of ascorbic acid and chitosan on the quality maintenance and shelf life of plums

刘锴栋

(1)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4

T2

7

Disruption of AtWNK8 Enhances Tolerance of Arabidopsis to Salt and Osmotic Stresses via Modulating Proline Content and Activities of Catalase and Peroxidase

刘锴栋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3

T2

8

Effects of NPK Deficiencies on Root Architecture and Growth of Cucumber

刘锴栋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e & Biology,2012

T2

9

设施砂壤土容重对番茄幼苗生长和根系构型的影响

刘晚苟

园艺学报,2015

权威A

10

土壤容重对野生香根草幼苗根系形态及其生物量的影响

刘晚苟

草业学报,2015

权威A

11

番荔枝开花调控转录因子基因AsLEAFY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刘锴栋

袁长春

园艺学报,2015

权威A

12

番荔枝节律钟输出基因AsGI克隆、亚细胞定位与表达分析

刘锴栋

袁长春

园艺学报,2015

权威A

13

番荔枝花器官发育基因AsAG基因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刘锴栋

袁长春

中国农业科学,2015

权威A

14

外源草酸对采后番荔枝后熟及耐藏性的影响

刘锴栋

袁长春

食品科学,2013

权威A

15

猪笼草叶表皮及腺体的微形态特征

陈燕

园艺学报,2011

权威A

16

番荔枝GA20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刘锴栋

袁长春

植物生理学报,2015

权威B

17

修剪和光照处理对番荔枝成花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锴栋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5

权威B

18

5种红树植物的叶片结构及其抗逆性比较

陈燕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

权威B

19

红肉火龙果果皮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刘锴栋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

权威B

20

2种人工催花方法对AP番荔枝新梢生长和成花的影响

刘锴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4

权威B

21

外源柠檬酸处理对杨桃采后后熟及衰老的影响

刘锴栋

袁长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

权威B

22

角果木和红海榄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研究

陈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3

权威B

23

粤西龙眼与荔枝叶表皮和花粉微形态的比较

刘锴栋

袁长春

浙江大学学报,2013

权威B

24

2种人工催花方法对AP番荔枝新梢生长和成花的影响

刘锴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4

权威B

2. 专利

1. 国家发明专利: 一种三华李果实保鲜方法. 专利号:CN201210047029.6。

2.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荔枝防腐保鲜剂和荔枝防腐保鲜方法. 专利号: CN201110280077.5。

3.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AP番荔枝保鲜和抑制裂果的采前采后复合处理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527924.2

4.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促进AP番荔枝成花的简易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527280.7

5. 国家新型实用专利。一种小粒种子的育苗方法;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号:ZL 201420727242.6

3. 成果获奖

(1)刘锴栋,袁长春等,热带水果番荔枝、番木瓜高效栽培与采后保鲜技术研究与示范,湛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

(2)陈燕,刘锴栋等,广东濒危红树角果木的育苗造林技术研究,湛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

六、服务社会

(1) “植物高活性剂”使用应用于荔枝、龙眼、火龙果、芒果、红江橙、西瓜、辣椒、茄瓜等热带水果和蔬菜后,座果率提高15%以上,增产15-20%,每亩增收390-550元。近年已在湛江地区推广面积达11.7万亩。

(2)团队成员为湛江市女村官讲授果树栽种技术、花卉培养技术等,其事迹被《南方农村报》、《湛江晚报》、碧海银沙网站等媒体专门报道。

(3)与湛江市林业局、环保局等部门一起参与“生态示范村”建设,如廉江新屋仔村、遂溪马六良村等。

(4)参与三岭山森林公园的生态恢复工程,湛江市园林局的迎春花展项目,与寸金公园共建植物园,负责花卉、苗木引种栽培。

(5)本团队服务地方的事迹被《南方农村报》、《湛江晚报》、碧海银沙网站等媒体专门报道。

(6)2011-2015年,袁长春,刘锴栋为广东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担任广东省科技项目的评审、验收和鉴定工作。

(7) 2011-2015年,袁长春、刘锴栋、刘晚苟,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进行合作企业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并与合作企业协同创新,共同完成相关项目。

(8)2013年,袁长春当选广东植物生理学会第十一届常务理事,参与广东省植物生理学会的建设和发展。

(9)2013-2015年,陈燕受聘为湛江市科学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组),担任湛江市科技项目和湛江市科技奖的评审、验收和鉴定工作。

相关知识

河南省林科院蜡梅团队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发表封面文章
我院植物学研究团队参加四川省植物学会 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园林植物学
科学网—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该如何资助古植物学项目?
《植物学》学习心得体会.doc
课程思政丨播种理想:植物学课程的思政之花
第二届吴征镒植物学奖在成都颁奖
“大自然开什么花就上什么课” 南农植物学课把大自然“请”进课堂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闭幕 最高奖首次花落中国
2023年度第四届“吴征镒植物学奖”获奖名单公示

网址: 植物学团队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400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接棒”老科学家 他破译植物演化
下一篇: 活动预告: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