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事服务到花式服务
——“气象+”赋能南京乡村振兴
3月2日,@南京气象 首次发布今年樱花花情预报,预计盛花期较常年偏早。3月7日,@南京气象 再次预报,樱花初花期在3月10日左右,盛花期在3月15日前后。这是南京气象部门首次以“天”为单位,精准预测樱花花情。
“赏梅预报”“油菜花预报”……气象部门“花事”服务越来越精细。“西瓜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专报”“春茶预报”“河蟹养殖高温风险分析”……越来越多的“花式”,是气象部门实施“气象+”赋能行动、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到来之前,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跟随气象工程师走进田间地头。
花事服务更精准,花期预报首次以“天”为单位
刚刚过去的双休日,鸡鸣寺路和玄武湖景区的赏樱美图再一次“刷屏”各大社交平台。
“早上8点不到就有市民来赏樱,9点过后全是人。”交警一大队一位负责鸡鸣寺周边交通秩序的交警透露说。
这是樱花盛花期的首个双休日,玄武湖景区日均客流达到了15万人次。而整个2022年,玄武湖景区游客接待量为950万人,2023年元旦3天小长假,玄武湖总入园人数为7万人。
为何赏樱人流如此密集?不仅因为花美,更因为花期短暂。相较于海棠、梅花等,樱花对气温、湿度因素敏感,每年开花期和盛花期都不固定,“错过樱花”时有发生。
樱花花期预报应运而生。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南京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樱花花期花情预测预报服务,尝试通过大数据预测让“花期有信”。
“影响花期的环境条件中,气象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冬末初春平均气温的高低具有决定性作用。开花前30天至40天的积温高低最为关键,气温越高,樱花花期开启越早。”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正金告诉记者。
为预测花情,气象部门从各个渠道搜集十多年来的樱花花情和物候数据,结合气温、相对湿度、日照等历史气候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模型。之前,南京樱花花期预测主要以“旬”为时间单位,如今,随着观测数据丰富和模型参数的不断调整,已可精确到“天”。
众多市民趁着周末在南京江北新区凤滁路赏樱,感受浪漫春光。春风吹过,这条绵延近2公里的樱花大道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光。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漫山遍野金灿灿的油菜花,也是不可错过的春日盛景。
3月11日,“花开中国 首‘绽’高淳”第十五届中国·高淳国际慢城金花旅游节拉开序幕。满城金花,民俗弄春,锣鼓喧天,游客纷至沓来。
就在金花节开幕的前两天,南京高淳区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时冬头又一次走进景区,查看生长在这里的油菜花开花情况。每年确定金花节开幕时间,区政府都会向气象部门征求意见。
时冬头的手机里,清晰记录着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开春,慢城景区里不同地段、不同时间的油菜花生长情况:12月25日,有部分花苞已经在酝酿,但一场寒潮过后就败了;2月中旬,有几天气温快速回升,金花长势良好,但随后降温大风又“横扫”一片。
时冬头一次次走进油菜花丛中关注长势,将实地观测与气象预报相结合,给出尽量准确的“开花时间”,力求将油菜花最灿烂的盛放定格在金花旅游节最热闹的时段里。
花式服务更丰富,种茶养蟹啥都研究
本届“金花节”开幕前夕,南京高淳区举办了重大产业项目开工活动,共有4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到77亿元,涵盖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高质量产业项目遍地开花,与盛放的油菜花相映成趣。
“赏花经济”效益同样不容小觑。
2月13日,江苏省气象局和中山陵园管理局在微博平台上联合发布梅花山花期预报,为公众出游赏花提供参考,还结合未来天气形势提供出游赏花建议,贴心附上了赏花交通指南及全南京更多“赏花好地”。
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监测平台显示,2月13日至25日,南京景区共接待游客482.97万人次,来自省外的游客占比达到了38.99%。如织的客流不仅让梅香飘得更远,也带火了“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拉动了景区及周边消费。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以花事服务助力花经济之外,南京气象服务助推农村产业发展更是玩出了各种花式。
“今年,我们打算将茶叶纳入更精细的气象研究范畴中。”李正金告诉记者,他和同事3月中旬赴浙江湖州考察学习刚刚归来,正在总结。
茶产业是南京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南京茶园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干茶年总产量维持在1400吨左右,茶叶综合产值近10亿元,是富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如何做到茶叶气象监测精密、预报精准和服务精细?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计划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逐步建成全市茶园气象观测网。在南京产茶的重点区域安装多要素的茶园小气候站,这种小气候站除了可以观测气温,还能监测茶树冠层温度变化、茶园相对湿度和日照等气象因子,了解他们对茶叶生产的影响。
“南京的茶园多分布在丘陵地区,容易受旱情影响,近年来南京夏秋旱出现频率明显增多,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提升影响较大,因此研究土壤湿度对茶产业很关键。”李正金告诉记者,未来,他们在布设茶园小气候站时,会重点考虑增加土壤水分的观测仪器,通过丘陵地区土壤水分监测数据,更好地指导茶农建设灌溉设备,做好土壤水分精细化管理。
接下来,南京气象部门还将开展全市农业气象和小气候观测站组网,通过增加茶园小气候“卫星站”等方式,提升茶树生长和茶园气象灾害监测的密度,并通过多年来的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升小气候预报精准度,为南京地区茶树种植提供更为精准的气象支持。
时冬头去“探望”油菜花的路上,也顺道观察了一下青山茶场的长势。
“去年夏天的高温热死了一批茶树,过两天还有一波降雨降温,过后第一批新芽就可以采摘了。”时冬头不但了解油菜花和茶叶,更笑称自己是“全南京最懂螃蟹养殖的气象人”。为了更细致地了解螃蟹生长与气候的关系,他曾投资10万元,包下10亩蟹塘,写出了《高淳区河蟹养殖气候适宜区划与高温风险分析》,分发给螃蟹养殖农户。
春耕春播、夏管秋收时节制作“春耕春播服务专报”“农业干旱监测预报”“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等产品,唱好“四季歌”外,气象为农服务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气象部门针对不同农作物推出了相应的气象服务品种,如针对冬枣、葡萄、苗木等特色经济林果以及大棚草莓、花卉等设施农业,分门别类制定本地化的生育期适宜气象指标、致灾气象指标等。
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还为全市各类特色作物生长提供全方位的“贴身服务”:3月到4月是茶叶的春梢期,监测预报出“倒春寒”就得赶紧提醒茶农采摘;7到8月是桃李等林果果实膨大关键期,一次强对流带来的大风、冰雹就能让农户“血本无归”;大棚草莓8月下旬到9月初移栽定植,其间很怕30℃以上的烈日暴晒……
助力乡村振兴,“新气象”与“新农人”双向奔赴
“草莓苗‘长身体’期间最怕遇上风灾、雹灾、冻灾、旱灾等灾害,或是连续高温、连续阴雨等天气,这些气象风险会不同程度损伤到苗期草莓,导致减产甚至无收。”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吴中平说。
金色庄园成立于2015年,是全国最大的草莓单体种植园区。公司拥有许多年轻、专注、专业的乡村追梦人,大家把带领农民致富当作自己的责任,为农户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技术服务,长期提供稳定合作与服务的农户6676户,还带动了529名返乡青年,有效推动产业和乡村发展。
去年9月27日,南京市首单棚内草莓苗期种植保险落地,由中国人保财险南京市分公司与金色庄园签订合同,承包范围为3000亩草莓苗。农户投保棚内草莓苗期种植保险后,如果遇上连续高温、连续阴雨及病虫害等灾害,能够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获得损失赔付。
气象指数保险多以降雨量、气温等一个或几个气象要素为触发条件,风急雨骤、气温冷暖只要达到一定标准,“过点即赔”。作为新生事物,气象指数保险在新农人中相当受欢迎。
南京溧水区傅家边村高架大棚草莓基地内,成熟的草莓红满每个大棚,市民游客开心体验采莓乐趣。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通讯员 朱红生 摄
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越来越多“新农人”投身于创业创新。“新农人”不再“看天吃饭”,更渴望“知天而作”。
“南京的新农人越来越多,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很高,这也对我们的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正金说。
为此,气象服务精细化同时,也着力于精准送达。
在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韩照全的规划里,一个“大项目”正渐渐浮出纸面——搭建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平台,让农户在田间地头就能从手机了解身边天气,了解自家农作物何时播种、何时施肥等信息。
“农业生产十分依赖天气,如打农药需要24小时—48小时不下雨;对于种植瓜果的农户来说,未来几天如果有降温大雨,可以提前采摘。”韩照全说,但是,每个区域天气都是不同的,尤其夏天局地天气复杂,可能高淳太阳六合下暴雨,因此,他们想打造一个基于定位、24小时随身服务的“气象保姆”。
这个“气象保姆”正是《南京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里提到的重要项目,农业农村大数据与气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将进一步提升气象助农水平,用高科技手段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印发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高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举措中提出,实施“气象+”赋能行动,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
“‘气象+’重点还是+农业,在很多地方,气象部门仍归农口管理呢。”韩照全说,我们的气象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比如气象监测精密度不足,数据不够丰富;气象观测站网布局不够合理,还需要优化等,“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服务渠道,更好服务新农人,要做的、能做的,很多!”
·记者手记·
新征程新气象 代代向未来
不负春花,不负韶华。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农业与气象自古密不可分。小到一片花开花谢,大到一场疾风骤雨,从监测到预警、从“贴身”到“贴心”,“气象+”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3月23日是第63个世界气象日,主题为“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农人用汗水和努力浇灌生机勃勃的土地,耕耘着农业的现在和未来。众多南京气象人田间地头实地观测、贴身贴心提供服务,结合农业气象指标、作物生长模拟、大数据等技术平台,以众多“花式”服务携手“新农人”,共同奔向乡村振兴目标。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静 王茸 张源源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AI”赋能,中移成研院构建乡村振兴数字化服务新模式
数字智慧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气象服务助力辽宁全面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聚焦2023三农媒体峰会丨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
文化赋能焕发新活力 乡村产业振兴大有可为
红河开远:“花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努力做到监测更精密、预报更精准、服务更精细气象服务助力辽宁全面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江苏银行:高质量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让普惠之花绽放乡间沃野
青岛“花卉经济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高级研修班开班
网址: 从花事服务到花式服务 ——“气象+”赋能南京乡村振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41282.html
上一篇: 全球风暴 Geostorm |
下一篇: 19日西安气温将突破20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