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生物防治的应用范例6篇

生物防治的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防治的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防治的应用

生物防治的应用范文1

关键词:木霉;生物防治;生防机制;菌剂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026-1

木霉是世界公认的高效生防菌株,木霉菌属于半知菌类的丝抱纲丛梗饱目丛梗抱科,是广泛存在于土壤中、植物残体、植物根围、植物叶片及种子、球茎表面及动物粪便上的具有对其他真菌有拮抗作用的丝状真菌。木霉菌由于生长迅速,能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和抑菌代谢产物,在植物病害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知的具有寄生和拮抗作用的的木霉属种类主要有哈茨木霉、绿色木霉、钩状木霉、长枝木霉、康氏木霉、绿粘帚霉。

本文就木霉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木霉菌剂的研究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和阐述:

由于木霉菌的拮抗作用具有光谱性,目前已被认为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最有效的生防菌之一,其中以哈茨木霉和绿色木霉的研究最为深入。木霉菌还具有适应性强、产抱量大,易于工业化生产、能产生多种抗生物质及溶解酶,降低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等的诸多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防治多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包括土传病害如立枯丝核菌、镰刀菌等引起的立枯病、猝倒病等,疫霉菌、腐霉菌、链格抱菌等白绢病、疫霉病,以及由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等,木霉菌主要用来防治土传病害和叶部病害。

从最初被用到生物防治,木霉菌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并且拮抗木霉菌的生防效果在国内外的众多实验中得到证实。目前木霉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主要有:土壤处理,如丁万隆利用麦麸生产哈茨木霉菌剂,以添加剂的方式添加到土壤中,对几种要用植物的病害进行了防治实验,结果表明木霉制剂对北沙参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为83.6%,对黄芪根腐病菌和西洋参立枯病菌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0%和60%;叶片喷施,杨春林利用哈茨木霉孢子悬浮液防治黄瓜白粉病,并测定了其对黄瓜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木霉菌株T-30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可以增加叶片数和蔓藤的长度,从而增加产量,并可有效控制大棚内黄瓜白粉病的发展,防治效果达到78%;木霉菌剂在林木病害的防治中也取得的不错的防治效果,如防治苗木立枯病、杨树烂皮病等,其中林间防治杨树烂皮病,防治效果达82.4%。

自从1932年Weindling发现木霉菌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70多年来国外专家、学者对木霉菌生物药剂的开发做了许多尝试和深入的研究,但是,与国外木霉菌剂研制的水平相比,目前国内还处于小规模的试验阶段,真正形成商品化的产品很少,目前世界上商品化的木霉产品不多,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和地区,在整个生防菌剂产品中,木霉菌剂产品约占到60%左右,如美国、西班牙、以色列、新西兰等国家,比较著名的如美国BioWorks公司出品的哈茨木霉(T-22)产品,已经在田间和温室内广泛应用,其活性成分T-22主要通过重寄生作用来对病原菌的生长进行抑制,并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对于土传病害和叶部病害均能有效的控制和保护。以色列的木霉菌剂产品研制和开发也相对发达,最早的产品是Makhteshim公司出品的哈茨木霉(T-39)系列产品如Trichodex等,其最初用在由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等的防治,并取得了极佳的防治效果,但是目前由于研发费用较高,已经停产。目前以色列的木霉菌剂产品主要是有以色列希伯来耶路撒冷大学农学院下属的生物公司Mycontrol研制的Trichoderma 2000等产品,主要是进行植物根部病害如丝核菌、腐霉菌等的防治。

拮抗木霉菌的生防效果已在很多应用实验中得到证实,但由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木霉群体的定殖能力和生存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其生防效果不稳定。这也是所有的生防拮抗菌应用上的主要问题,因此当前木霉生防菌剂的相关研究开发方向为:

第一、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如DNA重组、原生质体融合的手段培育耐环境胁迫,拮抗能力强的生防工程菌株。

第二、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以提高固体发酵分生孢子产量和液体发酵抗生素的代谢水平。

第三、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木霉与寄主和病原菌之间的作用的分子机理,并通过构建cDNA文库,筛选功能基因。

第四、进行菌剂的保藏和菌株的复壮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卫平,林福呈.绿色木霉对蔬菜苗期病害的防治和促生作用[J].浙江农业学报,2000,12(2):106-107.

[2]S.Freeman and Y.Nizani Control of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in Strawberry Under Laboratory,Greenhouse,and Field Conditions Plant Disease 1997,7:949-952.

[3]丁万隆,程惠珍,陈君.应用木霉制剂防治几种药用植物病害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24-27.

[4]杨春林.哈茨木霉T-H-30菌株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促生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2008,24:55-58.

[5]项存梯,高克祥.杨树烂皮病生物防治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1,9(6):15-25.

生物防治的应用范文2

关键词:增益生防;物种多样性;农药残留;大田作物;害虫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4.024

增益生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当时农业科学研究人员曾利用柞蚕卵和蓖麻蚕卵等大卵繁殖赤眼蜂,并研制了赤眼蜂人工卵卡全自动机械化生产线,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为赤眼蜂的规模化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利用人工卵繁殖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蚜茧蜂防治麦无网蚜,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等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使得增益生防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病虫防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

1增益生防的优势及不足

1.1优势:利用天敌防治害虫

增益生防是通过培养害虫的天敌,将害虫控制在一定的水平范围内,害虫与其天敌保持相对平衡,使其不能够对农业作物造成较大危害。运用增益生防对人、农作物、牲畜更加安全,基本不会造成中毒等现象,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害虫在天敌的制约下,一般不会大规模增长,这种技术能够长期有效的防治害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进行扩大传播范围,使得农作物种植的收益面积增大。例如利用欧洲瓢虫防治吹绵介壳虫,经过一次释放后建立种群,基本能够使得农作物长期受益。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于美国白蛾为害的林间,在5年后其寄生率仍达92%,林间有虫株率控制在0.1%以下的低水平。

1.2局限性:控制技术要求很高

增益生防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田间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保证其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对控制技术的要求很高。害虫天敌的培养、存储、释放、传播等步骤,在实际田间作物种植生产中,推广还比较困难。天敌的专一性较强,不能有效防治多种害虫,如果计算失误,或者对害虫的那樵す啦蛔悖会导致释放的天敌数量过多或者过少,不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天敌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使用不当会导致防治成本的提高。

2大田作物利用增益生防的案例

2.1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玉米螟是一种对玉米为害性较大的害虫,经过实验发现,赤眼蜂能够对玉米螟进行有效的防治。相关专业学者曾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例如,2015年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利用工厂化生产的玉米螟赤眼蜂卡,作为玉米绿色增产综合技术模式“绿色防控四结合”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在武城开展了1万亩次的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示范。在武城示范区玉米螟卵寄生率达94.25%,是迄今为止有关大面积释放赤眼蜂报道中最高的,玉米被害株率8.1%,低于化学防治对照区50%,明显降低玉米产量损失。防治直接成本方面,示范区与对照区基本相当,但由于释放赤眼蜂可完全替代化学杀虫剂的施用,平均每亩可减少农药使用1公斤左右。此外,示范区的物种多样性要显著提高,天敌数量显著增加,对害虫的控害能力显著增强,结果证明其效果非常显著,兼具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在运用赤眼蜂进行防治时,需要选用优质的赤眼蜂卡,工作人员要做好测报工作,科学合理的确定最佳放蜂期,用这种技术方法进行防治,在较大面积的玉米螟防治中成效显著。

2.2应用瓢虫、草蛉、胡蜂等防治蚜虫、棉铃虫

蚜虫、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在棉花的生长期对棉花的威胁较大。鲁南一些棉花种植区域,在应用瓢虫、草蛉、胡蜂等防治蚜虫、棉铃虫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并且效果明显。棉花在种植过程中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害虫十分普遍,尤其是在棉铃期,蚜虫为害特别严重,使用化学农药又极易导致产品农残超标。蚜虫处于低密度时,种植技术人员在田间释放瓢虫,利用瓢虫取食蚜虫的特点,消灭棉花上的蚜虫,从而减少农药使用。另外,种植户在棉花间隙种植苜蓿等植物,不仅覆盖的地表,起到保水节水作用,也为天然和人工释放的各种天敌昆虫提供了便利的生存场所,形成了以天敌防治害虫减少农药用量的良性循环。

3分析讨论

通过以上两个增益生防的实例,可以了解到要想保证防治效果,还需要掌握好实施环境、释放时间、天敌测报等多方面的内容。增益生防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生物防治手段,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研究人员要保持好害虫和天敌的平衡关系,防止出现投放过多或过少,造成防治效果不佳。在进行较大面积推广时,一定要做好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工作,若受到外界环境的各种影响,可能干扰增益生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金丹娟,薛仁风,张河庆,曾凡荣,董双林.伯氏嗜线虫致病杆菌蛋白酶抑制剂Xbpi-1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生物活性的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04).

[2]王恩东,李超,姜晓环,徐学农.伽马射线辐照拟长毛钝绥螨雄螨对雌螨产卵量和后代雌性比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03).

生物防治的应用范文3

关键词: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病害;虫害;防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发展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1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

1.1抗病毒基因工程

自从抗TMV转基因植株诞生以来,植物抗病毒害基因工程的发展就不断开展起来。病毒外壳蛋白可以有效起到对病毒的抗击能力,我国和国外的一些研究已经将诸多病毒的外壳蛋白予以转化,并拥有遗传功能,实现了对于病毒的免疫功能[1]。

1.2抗真菌基因工程

研究人员经过试验研究证明,几丁质酶具有移植病原真菌的作用,而植物能够产生几丁质酶,就是因为植物受到了来自于体外病菌的攻击,植物自身启动了防御机制而形成的。在对菜豆的几丁质酶的研究当中,发现菜豆对于田间的立枯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具有转基因的菜豆死亡率不到40%,而没有经过转基因处理的菜豆死亡率则超过了50%,具有显著的抗真菌效果[2]。此外,研究人员从水稻、甜菜以及油菜等多种农作物中发现并分离出了几丁质酶基因,并针对抗真菌进行了相关实验,均产生了明显的抗病源真菌的显著效果。

2在植物虫害防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

植物病虫害生物技术是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我国的植物病虫害生物技术是将植物、动物以及细菌自身的抗虫基因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提取出来,并将其提取出来的抗虫基因植入到植物当中,从而使得植物具有抗虫转基因的作用。目前,我国通过生物技术已经培育出多个抗虫害的植物品种,能够防治10多种虫害,并且通过试验证明,防治虫害的效果良好。蛋白酶抑制剂在各种生物体内均有存在,它能够去掉生物体的代谢具有基础性作用,还能够抵抗非自身的蛋白水解酶对生物体自身的侵害。研究人员通过试验研究证明,当植物受到来自于外界的攻击和损伤时,植物体内会分泌的蛋白酶抑制剂会陡增,据此推断,蛋白酶抑制剂在植物受到虫害时,起到防御功能。我国此领域的研究人员,对于我国多个植物进行了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均证实具有此种效应[3]。

3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展望

随着我国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我国对于病虫害防治基因的研究不但深入,而且全面,不断对病虫害防治的发生和病菌的作用机理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剖析。生物技术的研究和深入地发展已经从理论研究阶段逐步向实际应用方向发展,通过将抗虫、抗病毒以及抗真菌的基因转基因到植物体内,进行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利用转基因工程达到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目的。生物技术是我国研究人员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新途径,能够具有针对性的消灭病虫害,还避免损伤有益菌群和真菌[4]。随着生物技术的深化研究和发展,生物技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转基因效果会更加优良,遗传基因工程将会是未来的生物技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主要方向和趋势。有生物技术病虫害防治领域的专家学者预测,未来10年,我国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面,有可能实现大面积应用转基因工程方法来面对植物病虫害的侵袭。甚至有许多的生物技术专家认为,未来人类的农业生产当中,大部分农作物将会是转基因工程的产物[5]。

4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生物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我国植物与病虫害之间的致病机理和影响关系提供了研究基础,是通过不断深入和全面对于病虫害致病机制的研究,从而实现对于植物的基因优化和改良。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当中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率,有效保证我国植物的良性发展,提高我国植物的成活率、质量和产量。本文深入研究了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当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前景,同时对于生物技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机理进行了阐释,并对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的应用做了论述,展望了未来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方面的发展趋势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吴霞.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22)

2陈和平.生物技术与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时代农机,2016(3)

3窦宝峰.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其展望[J].农业与技术,2015(12)

4黄正鸿.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其展望[J].农业与技术,2014(7)

生物防治的应用范文4

【关键词】:病媒生物防治管理系统;蚊虫;监测;防治

传统的蚊虫监测工作主要依赖于人工,其防治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长期以来,全球各国都在努力探索有效的蚊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近年来病媒生物防治管理系统逐渐被用于城市蚊虫监测与防治工作,该技术的应用能够突破传统人工工作模式的瓶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蚊虫监测与防治工作的效率,本文就针对病媒生物防治管理系统在城市蚊虫监测与防治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1.病媒生物防治管理系统简述

2006年美国Clark公司了Vector Control Managenement System(VCMS)软件系统,即病媒生物防治管理系统,该系统整合了RS、GIS、GPS等多项现代化技术,其主要用途就是用于城市蚊虫监测与防治,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信息输出等多项功能,可以对蚊虫的分布情况进行监测,并且能够监测杀虫剂的使用情况,目前VCMS再欧洲很多国家中都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城市蚊虫监测与防治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2.病媒生物防治管理系统的应用

2.1 响应客户需求

VCMS中设有客户需求响应模块,能够对用户的请求作出响应,用户的请求主要可以分为自定义请求、一般请求、紧急请求三种类型,在没有蚊媒传染病发生时,用户可以提出一般请求和一些自定义请求,例如对蚊虫进行鉴定等等,一旦有蚊媒传染病发生,用户就可以提出紧急请求,这样就可以通过VCMS来快速的找出传染媒介,及时了解病例状态,便于及时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范围。

2.2 收集监测数据

VCMS具有收集监测数据的功能,在检测到蚊虫分布情况、传染病病例情况、中间宿主携带病毒情况之后,可以通过手持PDA及时收集这些数据,并且用户能够快速的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服务器当中,进而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城市蚊虫监测与防治工作的效率。例如,通过VCMS可以及时了解到中间宿主的病毒携带情况,这就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再比如,通过VCMS系统还可以及时掌握当地优势蚊虫的密度,及时掌握当地优势蚊虫的季节消长情况,这也将给城市蚊虫防治工作提供有力依据,便于用户了解优势蚊虫的生长规律,有助于用户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

2.3 GIS技术的应用

在VCMS系统中还整合了GIS技术,这样一来,当地的地图就可以整合到VCMS系统之中,包括居民区、河流、街道、公园的分布情况等等,都可以整合到VCMS系统之中,用户可以将蚊虫密度、传染病病例情况与当地地理信息、人文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这就可以大大提高城市蚊虫监测与防治工作的科学性。例如,通过GPS定位信息、RS卫星遥感信息,可以分析出某个区域内蚊虫的分布情况,再通过该区域的环境信息、社会人文信息等因素,就可以找出蚊虫孳生的有利条件,进而就能够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蚊虫孳生的有利条件,_到防治蚊虫的作用。

2.4 数据储存

传统人工监测的工作模式中,监测资料容易遗失和损坏,进而就会给蚊虫监测和防治工作造成不便,而VCMS系统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当VCMS系统获取蚊虫监测数据之后,可以全部储存于服务器之中,包括蚊虫分布情况、蚊虫密度、蚊虫季节消长情况等等,此外蚊虫携带病毒的实验数据、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等等,也都可以储存于服务器之中,这样一来,当用户需要调用上述资料时,就可以快速获取信息,并且VCMS系统输出的信息可以是文字格式,也可以是表格格式,还可以是图片等格式,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格式,这样就可以提高城市蚊虫监测与防治工作的效率。

2.5 现场喷雾记录

VCMS系统不仅可以收集和储存数据,还可以对数据进行记录,只要用户采用载有VCMS系统的喷雾器,VCMS系统就可以记录喷雾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服务器之中,便于用户再以后的工作中随时查看喷雾施药情况,有助于用户调整喷雾方式,提高蚊虫防治效果。

3.VCMS的应用前景

3s技术是地球信息科学中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在各个方面,在病媒生物以及传染病监测以及防治过程中,采用3S技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地球观测数据,通过卫星RS技术,能够及时、快速的获取,对于GIS中的数据,也可以利用遥感观测数据,得到快速的更新。同时GIS数据还可给与遥感技术以辅助,并对遥感图形进行判断以及分类,在媒介船舶疾病控制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3.1 VCMS在其他病媒生物监测和防治

VCMS主要监测和防治对象为蚊虫,而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扩展到鼠、蟑螂以及蝇等监测和防治过程中,并且针对这些病媒生物特点以及需求,拓展其监测以及防治功能,以满足现代城市对病媒生物监测和防治需求。

3.2 VCMS将现场管理引入病媒生物监测和防治。

VCM系统针对蚊虫还引入了管理模块,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为蚊虫监测站,其二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其三为雇员工作情况。对于工作人员以及雇员工作情况,应通过GP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监测,对于监测点的情况,主要利用现场手持的PDA向工作站进行无线或者有线传输,这样管理人员就可以及时的获取心肠的相关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指令,以便于更好的进行工作。

3.3 VCMS在城市媒介生物传染病监测和防治的指导作用

目前对于病媒生物监测,只进行病媒生物的种类、密度等数据的分析,对于宿主、媒介等关联监测很少进行研究,这对于媒介生物传染病控制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今后,应加强VCMS现场采样以及处理技术,还应进行实验室病毒检测工作,以发挥VCMS的指导作用。

总结

随着SARS、H7N9型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出现,人们对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由蚊虫传播的疾病多达数十种,包括西尼罗河热、登革热等等,并且其中有很多疾病都具有发病率高、流行面广、传播力强的特点,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很大威胁,本文在此分析了病媒生物防治管理系统在城市蚊虫监测与防治中的应用,希望文中内容可以为相关工作开辟思路。

【参考文献】:

[1]吴彤宇,侯海光,秦娜,张静,王伟,李今越,李培羽. 病媒生物防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01:47-50.

生物防治的应用范文5

关键词:活体微生物农药;果树虫害;杀虫剂

长期以来,为了保证果树的高产、稳产,生产上普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但是化学农药存在着污染环境、使害虫产生耐药性等诸多无法克服的弊端。在人们日益重视环境与食品安全的今天,微生物农药以生产工艺较简单、开发费用较低、对人畜安全、无农药残留、害虫不产生抗药性、不污染环境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因此,近年来国内外都在积极地开发研制各种有效的微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是生物农药的一类,是能够用来杀虫、灭菌、除草以及调节植物生长等的微生物的活体或代谢产物,包括农用抗生素和活体微生物农药。活体微生物农药是将能使有害生物致病的病原微生物活体通过工业方法大量繁殖,并加工成制剂后作为农药使用。现对活体微生物肥在果树上的应用作一综述与展望,供大家参考。

1、果树上常用的活体微生物农药

1.1 细菌杀虫剂

细菌杀虫剂是利用某些对昆虫有致病或致死作用的细菌及其所含有的活性成分制成。其作用机制是胃毒作用,昆虫摄人该病原细菌制剂后,通过肠细胞吸收,进人体腔和血液,使之得败血症导致全身中毒死亡。

目前筛选的杀虫细菌大约有100多种,其中被普遍开发应用的有苏云金芽孢杆菌、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和缓病芽孢杆菌等。研究开发最为成功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作物、森林、粮仓害虫和蚊蝇等的防治。其中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世界上用途最广、产量最大、应用最成功的微生物杀虫剂。该制剂占微生物杀虫剂总量的95%以上,已有多个国家登记了120多个品种,而且用于防治苹果小卷叶蛾、桃小食心虫及刺蛾等鳞翅目果树害虫,效果良好。

1.2 真菌杀虫剂

真菌杀虫剂是一类寄生谱较广的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类触杀性微生物杀虫剂。目前,研究利用的主要种类有白僵菌杀虫剂、绿僵菌杀虫剂、拟青霉杀虫剂及座壳孢菌杀虫剂。迄今为止,全世界记载的杀虫真菌约有100多个属,800多个种。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白僵菌,其次是绿僵菌。此外还有拟青霉属、赤僵菌、虫生藻菌等;英国、美国等国家还生产出蚧生轮枝菌及汤普森多毛菌的商品制剂。在果树害虫生物防治中常用的是球孢白僵菌、绿僵菌、座壳孢霉、汤普森被毛孢及蚜虫霉。白僵菌孢子同石硫合剂等混喷时防治苹果树靳氏苔螨效果好。利用绿僵菌防治苹果桃小食心虫,在实验室和田间都取得良好效果。

1.3 病毒杀虫剂

病毒杀虫剂是一类以昆虫为寄主的病毒类群,虽研究开发较晚,但以其高度的专一寄生性及持效作用长等优点在近年来得以发展迅速。但使用病毒杀虫剂也有一定缺点,如宿主范围窄,施用效果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

目前,研究较多且应用较为普遍的有核形多角体病毒(NPV)、颗粒体病毒(GV)及质形多角体病毒(CPV)。核形多角体病毒主要用于农业和林业等害虫的防治,颗粒体病毒主要用于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及黄地老虎等。近年来,我国已有20多种病毒杀虫剂进入了大田试验。但目前在果树害虫防治上的昆虫病毒较少。

1.4 微孢子虫杀虫剂

微孢子虫属于原生动物,具有一条极丝和一团孢子原生质。其孢子被昆虫吞食进入肠道,通过外翻极丝而引起感染。从而引起宿主活力丧失、行为变化、减少或卵率降低并致其死亡。目前,普遍用于农林防治的微孢子虫杀虫剂有蝗虫微孢子虫、行军虫微孢子及云杉卷叶蛾微孢子虫。1986年北京农业大学从美国引进的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stae)在防治草原蝗虫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它既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虫口密度,又能引起流行病,达到长期防治的目的。

1.5 线虫杀虫剂

线虫是目前国际上新型的生物杀虫剂。刘新生等报道,夜蛾斯氏线虫对梨象鼻虫幼虫有很高的侵染力。刘奇志等用苹果蠢蛾线虫Agriotose品系及Mex2kapow品系防治杏园桃红颈天牛,施用1个月的效果达72.2%以上。用苹果蠢蛾线虫防治龟背天牛、荔枝拟木蠢蛾均具有明显防治效果。目前,研究最多且应用最有效的为索科线虫和斯氏线虫科。转贴于

2、展望

生物防治的应用范文6

【关键词】生物技术 植物保护 基因工程

The Plant Bio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Plant Protection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lant protection.The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many ways.The diagnosis and discrimination of plant viruses and pathogenic have promoted the process of plant virus management.The breeding of pest resistant seeds has eliminated the pest damage.The genetic engineering pesticide has effectively avoided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hemical pesticides.The cultivation of herbicide-resistant plants have resisted to insect pests, and bio-technology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use of plant protection in these areas.

Key words: Biotechnology; Plant Protection; Genetic engineering

伴随着国内外对植物生物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生物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植物保护方面。生物技术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或者生物有机体来制造或改进产品、改良品种,或者通过培育微生物等过程以达到为人类服务目的的一种技术。生物技术主要涵盖细胞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以及酶工程技术。植物生物技术在针对植物病毒和病源的判别和诊断、植物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上具有安全、高效、选择性强、无污染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植物保护过程中。

一、对植物病毒和病源的判别和诊断

生物技术应用于植物保护中,能够快速而有效地进行植物病毒和病源的诊断。单克隆抗体技术就是一种用于对植物病毒和病源进行诊断的技术,这种技术与各种免疫标记技术相互结合,就能够对病源进行快速而精确的诊断分析,促进了植物病毒的治理。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积极运用为诊断和判别植物病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现已经制备了很多种植物病毒单克隆杂交瘤的细胞株,例如各种像烟草花叶病毒、葡萄扇叶病毒、黄脉病毒等。我国在植物细菌病害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水稻白叶枯病、青枯病、葡萄扇叶病毒、马铃薯青枯病单克隆抗体的等很多种植物病源的单扛杂交瘤柱系,极大地促进了生物技术在植物病源诊断上的应用。

二、培育无病种苗

近些年来,我国在抗病虫育种的基础上,积极地运用生物技术,创造并选择利用植物群体内新的遗传变异,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生物技术应用于选育抗病虫植物和培育无病种苗,是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为了保证各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对有害生物病、虫、杂草的抗性和耐力,使用组织培养的方式,通过无性系突变体来筛选新的抗病虫材料或新抗源,获得无病毒苗,进而获得抗病虫的植物,用体外栽培植物的离体部分来消除病毒的侵染危害,生成没有病毒的完整植株后,再将植株的种子进行繁殖,通过这种无性繁殖就能获得没有病的的种苗,免除了各种病虫的危害[1]。

通过花粉粒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获得植株的单倍体,利用单倍体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新的、高纯合材料,从而诱导、筛选出具有抗性的植株。另外利用茎尖脱毒技术也可以繁育出像薯类、果树、花卉以及某些蔬菜等无病毒种苗,极大的保证并提高了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发出抗虫转基因水稻,同时我国也在积极研究,已经开发出抗叶枯病和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转基因植株,这种生物技术应用于实践,能够有效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三、研制基因工程农药

生物技术在微生物农药开发中的应用,能够代替化学农药而起到防治害虫的效果。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进行的病虫害防治,长期以来大量使用有机农药,虽然起到了杀菌防虫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因单纯依靠化学有机农药,并且使用浓度严重超标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恶果。例如农药的过度使用,使得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害了害虫的天敌,从而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链;长期使用农药,使得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形成了恶性的循环;农药残余严重,破坏了土壤环境,同时也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鉴于有机化学农药带来的各种问题,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也呼之欲出。随着各种生物杀虫剂和生物杀菌剂的相继研发成功,诸如假单胞杆菌型、莓力菌杀虫剂以及枯草杆菌杀虫剂等的使用,极大的避免了有机化学农药产生的危害作用。利用昆虫重组病毒防治害虫,可以利用寄生在昆虫体内的昆虫杆状病毒,如果将此病毒的基因中插入和表达外源基因如节肢动物或细菌来源的昆虫毒素、昆虫激素或酶,就能够扰乱害虫内部的代谢平衡,从而达到了灭虫的目的。另外许多微生物农药也在积极的研发过程中,利用产素细菌能够防治各种因植物细菌而产生的病害问题,这种方法主要是先从土壤根围的细菌中筛选出对水稻或者蔬菜等重要病原细菌,然后选择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拮抗菌株,这种拮抗菌株由于能够产生较强的拮抗蛋白而起到了抑制或预防作物细菌病害的作用。在这种引进拮抗菌株进行植物的病虫害防治的进程中,从植物体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筛选增产菌,而增产菌的代谢物对改善植物生理代谢又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之微生物农药具有高效、无毒、无公害和无污染等特点,对于病虫害防治和环境保护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四、培育抗病虫和抗除草剂植物

作为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因此能够把一个植物细胞通过生物技术方法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进行抗病虫植物的培养,可以利用动物毒素基因的导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此类方法是将一些昆虫的毒素基因导入到植物中,害虫一旦咬食植物的同时就吞入这些细菌,从而就会被杀死[2]。培养抗除草剂植物是通过将破坏除草剂的基因导入到植物中。研究者已经从吸水链霉菌分理处一种能够破坏破坏除草剂的基因,将这种基因导入到烟草、马铃薯和番茄的植株后,这些植株就对常用的除草剂产生了抗性,这样就使得这些作物避免了除草剂产生的药害作用。

相关知识

生物防治优势范例6篇
生物防治原理范例6篇
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范例6篇
生物防治方案范例6篇
植物保护的方式范例6篇
防治害虫的常用方法范例6篇
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docx
生物防治在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捕食性天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网址: 生物防治的应用范例6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4846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生防雷神菌剂
下一篇: 根腐青枯、死苗烂根怎么办?瑞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