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旷古雄怪徐渭

旷古雄怪徐渭

徐渭·应制咏墨轴(局部)

徐渭·墨牡丹

徐渭·题画诗

徐渭·菊花图

    徐渭的书画

    徐渭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我们也为他这种好像没有规则、不讲法度的狂怪所震撼。笔墨恣肆,满纸狼藉,而且经常在作品中题诗题句,借题发挥,抒写对世事的愤懑。我们先看看他这类满纸云烟的作品。

    这样的草书的确是前无古人的,它再不是张旭、怀素和孙过庭他们那样按照草书的点线运行规则进行的舒展构造,虽然它断断续续,一笔连草数字的不多,但其实比“颠张狂素”的更草。不仅点画中该减的不减,不该连却又连了。单个字看,不少字不是草书,因为单个抽出来看并不草,但通篇看去,却又比狂草更草。当然,这类草书是否算优秀作品是值得商榷的。但毫无疑问它给人以更强烈的动荡感和视觉冲击。

    徐书墨色新鲜如洗,但无板滞破碎之病。徐运笔作散锋枯笔,恣肆苍茫,颓放萧索。浓渴笔的交替运用,形成了丰富的墨色层次变化,节奏韵律感鲜明。徐渭书法用笔斩截利落,常有出人意想不到之笔。乍看突兀,细看便觉惊奇,甚至令人匪夷所思。临空掷下的尖锋起笔,千姿百态的捺笔,常常钉头状的收笔,竹节状的竖画,一般人以为病忌,他偏爱用。用笔忽提忽按、忽扭忽挫,笔画忽粗忽细、忽轻忽重。总体上他采用米芾以中锋为主,八面出锋的运笔方法,同时又有意识的融入黄庭坚书提按变化,线条粗不显滞,细不显浮,屈曲盘绕,极尽妍态,有着极强的节奏韵律感。这些是徐渭用笔的典型特征。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徐渭卓越的控笔能力:除了对浓墨的精妙运用外,还体现在快速挥洒中仍能保持严谨的法度,保持万毫齐力的中锋状态。牵丝引带,回环缭绕,点画形态历历可见,不显凌乱浮露,反觉遒劲妩媚,气势飞动。行草书《一篙春水半溪烟》诗轴之“中”字竖笔,苍苍莽莽,仔细审视,竟至少有十几次提按!里面浸透的满是苦涩、萧索、粗率、颓放、愤懑和怒号,这正与他的情绪心态契合一致,因而躁动的线条显示出的激愤气与沧桑感就格外浓重。那好像就是对命运不甘的挣扎,从书法线条中,我们可窥见其炽浓飞扬的情感与坚韧不屈的品性。

    徐渭书法给予我们最强烈感受的,是才横笔豪,是强心铁骨,是一种磊块不平之气,是他的旷古雄怪的反抗精神。与其他书画家相比较,徐渭那种热烈、豪放、沉雄而带霸悍的大写意风格,则更能激动人心,显得痛快淋漓。他的作品与精雅无缘,所以并不以用笔的精到胜人。难怪袁宏道惊呼:“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无之而不奇”的特征,其实就是“天才”的特征。天才是什么?天才就是精神之光穿透生命表层的创造,革故鼎新从无到有的创造,在内外压抑与反压抑,在反抗与顺从、堕落与升华的角力过程中的创造。徐渭希望既灭,长期遭受的压抑与刺激所蕴积的巨大情感能量便借笔墨渲发,再不顾社会规范、艺术法度的约束,尽情释尽胸中狂情愤态。其喜怒窘穷,一寓于书画。

    他的一首题画诗中说:“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拨皆吾五指栽。”这与倪瓒的“吾画不求形似,聊抒胸中逸气耳”有相似之处。他另有一首题画诗说:“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且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对于画素来不肯墨守陈规。他的画,无论花卉、山水、人物、走兽、鱼虫、瓜果等无一不能,无一不工。他曾亲自种竹,修整葡萄,因此,他与那些脱离现实生活的一味狂涂乱抹者不同。他是用简单明快的笔墨,把形象概括简约地表现出来。徐渭的写意花卉惊世骇俗,用笔狂放,笔墨淋漓,不拘形似,自成一家,创水墨写意画新风。他一生热衷于用世,但命运多舛、颠沛落魄,造成其精神的苦闷和对朝廷腐败的不满,时常发诸笔端,以泄胸中意气。他画牡丹,不用色彩,仅以泼墨为之,并题《墨牡丹》云:“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钩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盖余本窭人,性与梅竹宜,至荣华富丽,若风马牛弗相似也。”又有题《墨牡丹》诗云:“五十八年贫贱身,何曾妄念洛阳春?不然岂少胭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在封建社会,科举是知识分子发迹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徐渭尽管满腹经纶,名满天下,但因没有功名,没有地位,以致一贫如洗,竟至有人用两碟野鸭肉、牛肉和三巵酒就能换到他的一幅梅花。他题诗云:“凫牛两碟酒三巵,索写梅花四句诗。想见元章(指王冕)愁米日,不知几斗换冰枝?”又云:“曾闻饿倒王元章,米换梅花照绢量。花手虽低贫过尔,绢量今到老文长。”他所画的墨梅,无论发干和圈花,一如狂草,一气呵成,笔墨间有一种磊落、激愤之情。再如《菊竹图》轴,画菊花昂立,菊叶垂聚,花朵簇拥,生机勃勃,菊叶以大笔刷写,挥洒自如。旁有修竹,与菊花相呼应,菊、竹下端衬以叶草,清姿逸态、淋漓尽致。笔墨干湿浓淡,一气呵成。上题诗曰:“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秋。”一种不得志的愤慨及无奈的矛盾心理仿佛自画中扑面而来。他一生尽管潦倒,但忧国忧民之情,至死不衰。如他看到一些富贵人横行霸道,盘剥百姓,十分可恶,使画了几只张钳舞爪,糟蹋稻谷的螃蟹,予以诅咒。题画蟹诗云:“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

    徐渭这种思想与富于反抗精神的书画当然不会见容于当世。但正是侘傺穷愁的生平,造就、砥砺了他天真烂漫的思想和艺术。“人生不幸艺术幸”。他的艺术实践,已经率先示范了“绝假存真”。而这种思想与精神,正为公安三袁、金圣叹、金农、郑燮、吴昌硕、齐白石等所继承光大。

    徐渭是天才与压抑、反抗与宣泄的典型书画家。他虽然没有用文字述说自由解放的诉求,但他用书画诠释了一个艺术家无比丰富而激越的内心世界,是对现实压迫最真切最强烈的抗议。

    (编者整理)

    徐渭其人

    徐渭出生于绍兴城一个名门望族,但徐渭出世后已经败落。徐渭出世百日,其父即病逝。徐渭为庶出,在封建社会,凡事都要低人一等,这对他的反抗精神,自有一定影响。徐渭天资聪慧,自小也热衷功名,但屡应乡试不中。20岁应考又未录取,徐渭深感无地自容,要求复试。主考官倒是没有怪罪他且准予复试并录取了他。中秀才后,徐渭先后8次应乡试皆未中举。对于文名显著的徐渭来说,八次不第,是何等的屈辱,不过终其一生,徐渭以博学多能为务,不屑专门研究干禄文字。

    徐渭后来受胡宗宪案刺激疯癫、九次自杀未遂,无疑因其艺术家过于敏感个性。而他首先是个个性极其突出的性情中人。徐渭生前曾自撰墓志铭, 自撰年谱名为《畸谱》, 别号“田水月”。袁宏道谓徐渭“豪荡不羁”。徐渭在《自为墓志铭》中评价自己,是个性“懒且直”, 在人际关系方面为“傲与玩”。玩世不恭, 不拘礼法, 既是长处,又是不足;既自得,又自惭。而表现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敏感。怕被人看不起, 又偏偏被人看不起。徐渭敏感的个性在与张元忭的关系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张家对徐渭有救命之恩,徐渭能免死出狱(因疯癫杀妻入狱),张家出力殊甚。徐渭在京时,张元忭关照殊多。只是因为张元忭时要规劝徐渭遵守礼仪,徐渭心里委实不高兴, 时大言曰:“吾杀人当死, 颈一茹刃耳, 今乃碎磔吾肉”! 把张的规劝视作“碎磔吾肉”,比杀头还难过,直至反目,于情于理说不过去。当然, 当得知张元忭去世时, 十年不出门的徐渭径去张棺前痛哭一场, 不发一言而归,并在《畸谱》中, 将张氏父子列入“纪恩”类。徐渭晚年大抵在穷愁潦倒中度过。著名的《墨葡萄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是真实的写照。

    徐渭死后二十年,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偶于友人陶望龄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诗文稿,在灯下读了几篇,不禁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龄一起彻夜阅之,“读复叫,叫复读”,以致把童仆惊醒。而后袁宏道不遗余力地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认为徐渭诗文“一扫近代芜秽之气”,认为徐渭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明之上”;又云“不论书法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袁宏道是徐渭第一个知音,后来追随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八大山人、甘当“青藤门下牛马走”的郑板桥等,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这些都是一流艺术大师的评价。生时寂寞,曾经癫狂,死后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徐渭就是中国历史上生前潦倒寂寞,死后备极哀荣的人物。

相关知识

狂·怪·苦·涩——徐渭《杂花图卷》赏析
明 徐渭《花卉图卷》(上海博物馆藏)
明 徐渭《花卉图卷》上海博物馆藏
徐渭《花卉图卷》
徐渭 《杂花图卷》欣赏
徐渭的墨戏:脱相形色
大愚书画——从徐渭作品中找寻其艺术风格分期
葛剑雄的书房梦 徐淑卿=文
一口气读懂写意花鸟画脉络
《四时花卉图卷》 #...

网址: 旷古雄怪徐渭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6421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竹字笔画笔顺怎么写
下一篇: 他书法锋芒毕露,却被美赞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