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1.(2023七上·博罗月考)默写古诗文。
(1) ,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
(2)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3),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 。(《次北固山下》王湾)
(4)山朗润起来了, , 。(《春》朱自清)
(5)韩愈因事被贬,贾岛作《寄韩潮州愈》以慰之,诗云:“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两句与其有异曲同工之效。
(6)《咏雪》中交代咏雪的背景的句子是: , 。
(7)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诗中借江南美景表达个人身世的慨叹的诗句是: , 。
2.(2023七上·博罗月考)意象是鉴赏诗文最基本、最重要的审美元素,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通作品的关键。请根据以下两首诗歌,写出探究结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代: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一》唐代:张九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
探究结果:这几首诗歌共同的意象是,这个意象常用来表达的思想感情。
3.(2023七上·博罗月考)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____,在七上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读朱自清的《春》,仿佛在春风中听到了①liáo 亮的短笛声;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雪后初晴时,山尖的全白,仿佛给蓝天②xiāng 上了一道银边;读刘湛秋的《雨的四季》,____到了春雨的清新,夏雨的粗犷,秋雨的③静mì ,冬雨的平静。我们____在美丽的的世界中。
这些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四季画卷。这无一不会不让我们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liáo 亮 ②xiāng ③静mì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目不暇接 体验 沉浸 B.目不暇接 体悟 沉迷
C.美不胜收 体验 沉迷 D.美不胜收 体悟 沉浸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无一不会让我们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B.这不会不让我们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C.这难道不会让我们沉醉其中,难以自拔吗?
D.这无一会让我们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2023七上·博罗月考)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综合性学习:七年级某班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4.任务一:活动之前,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激情,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5.任务二:如果你来负责这次活动,你会准备采取哪些活动形式?
①交友故事分享会
②
③
6.任务三:同学们为本次活动搜集了许多有关交友的诗句、名言警句等资料,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本次活动的宣传资料使用?(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D.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鲁迅
7.任务四:你最想和《朝花夕拾》中哪个人物交朋友?写出理由。
(2023七上·博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
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②,二人进火③,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④,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⑤ ”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⑥。”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⑦不 ”对曰:“仿佛志⑧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⑨,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诣:拜见。②论议:这里指谈论玄理。③进火:烧火。④箅(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⑤馏:蒸饭。⑥糜:粥。⑦识:记住。⑧志:记得。⑨更相易夺:互相改正错误。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尊君在不
③元方入门不顾
9.翻译下列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俱委而窃听
②尔颇有所识不
③二子俱说
11.请用三条“/”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断3处)
太 丘 曰 如 此 但 糜 自 可 何 必 饭 也
12.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①小文:我认为甲文中表现出元方的品质,原因是。
②小亮:我觉得乙文元方兄弟有着的品质,原因是。
(2023七上·博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文章的第①段,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尽其所能地劝抚、安慰“我”,希望“我”能好好活着,勇敢地活下去。
B.文章的第②段属于倒叙顺序,讲述了母亲为了照顾我做出的超常努力。表现出母爱的伟大。
C.母亲坚持带我去看北海的菊花,是想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
D.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这句话,说明我和妹妹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
14.赏析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子中的“拦”字是否可以换成“站”字,为什么?
15.小粤所在学校的文学社增设“给Ta送花”栏目。学习《秋天的怀念》后,小粤看到了作者终于去北海看到生机盎然的菊花,他想将黄菊花和白菊花送给作者和作者的母亲。请你根据不同菊花的寓意,结合文章细腻的情感,帮帮小粤给二人送花,并谈谈送花的理由。
知识延伸: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人们喜爱。每一种颜色的菊花都有不同的花语和寓意。黄菊花的花语是对故人的哀悼、高雅尊敬。白菊花的花语的真挚的承诺、勇敢、生命力顽强。
(2023七上·博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中初雪
苏沧桑
①最初的雪子在窗外绣球花的叶片上叩响第一声时,我正在一座名叫“在茨”的石头屋内侧耳聆听。我看了看手机,2021年立冬,上午九点四十四分。打开门,我听见整个齐鲁大地响彻着恢宏的沙沙声,然后,我目睹了秋季短短几分钟令人震惊的“回光返照”。
②绣球花硕大的叶片曾在昨天最后一个秋日里呈现火焰般的红。此刻,雪子落在上面,有的瞬间化了,有的凝了薄薄一层。于是,被雪水打湿的叶片,高举着烙铁般的红。
③大叶吴风草像巨型铜钱草,雪子落在上面,像一只只盛了砂糖的浅盏,“砂糖”很快融化,雪水濡湿了所有叶片。于是,大叶吴风草在地上燃起了火焰般的蓝绿色。
④黄杨球一根根玉手指般簇拥在地上,雪子落在上面,像很多只刚被母亲洗净还未擦干的孩童的手。石墙上的老石头和满墙的爬山虎也被雪水涂得闪闪发亮。远处,东山上的柿子和满山的黄栌叶也被雪水涂得闪闪发亮。
⑤在雪子抵达大地、雪花尚未到来那极短的几分钟内,秋季挣扎着释放了最艳丽最辉煌的色彩,像是对天地最后的最深情的告白,然后迅速被铺天盖地、寂静无声的白茫茫层层覆盖。
⑥一场雪,像季节的一个渡口。
⑦中午十二点零二分时,我坐在青未了客栈落地窗前等一碗山东人立冬必吃的饺子。这是山东淄川的土峪村,离惊蛰时节我来时,已经隔了两个季节。初春的那个晴天,我靠在老柳树横卧在水边的巨大枝干上和你通电话,反复讨论我的新书《纸上》的封面设计。两个季节后,黄菊和这里的小伙伴邀我来围炉分享新书。黄菊和天气预报都说,立冬会有一场雪,果然。一个南方人能在北方目睹冬天的第一场雪,心里自然激动,未曾料到的是,这场雪如此大,来去如此迅疾——一夜间,天地从秋过渡到冬,一夜间,雪便融化了。
⑧天地间这迅疾的过渡,像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这北方的初雪,与南方的完全不同,像怀着什么使命,不是风带着它们,而是它们用力裹挟着风,漫卷,狂舞,发出炉火般越烧越旺的呼啸声。仿佛冬的千军万马,在进发,在驰骋。最后,像《三体》里的歌者用二向箔将三维世界降维成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⑨我想出去走走,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但我真的很想去雪地里走走。于是我走到了屋外,走到了大雪中,把自己扔到了一尺厚的雪地上,摊开四肢,仰面朝天,任雪花落满了脸,停满了眉睫,几乎睁不开眼睛。耳边传来积雪摩擦耳郭的声音,是我从未听过也无法用象声词比拟的一个声音。我歪过头,看见雪地里落了狗或者什么动物的脚印,一个个小窝向着深山里延伸。
⑩大雪过后的第二天,居然是个大晴天。雪洗净了一切,连同天上的云。农家院子积雪中的串串玉米,在阳光下呈现珠宝的质地。每个院子前的小路都已经被早起的村民扫过雪。一只几个月大的橘猫在一堆堆积雪间钻来钻去,被拴着的狗们一听到路人的脚步声便狂吠,两头灰咖色肥猪躺在猪圈里晒太阳。白雪,黑树,红柿,蓝天,灰色炊烟,被悬在屋檐下的一柱柱冰凌收入了“镜头”。我和他沿着惊蛰时分常走的一条小道上坡,看到几棵巨大的老柿子树上,有一群我曾经见过后来再也没找到的灰喜鹊正在啄食柿子。黑亮的头顶和眼珠,灰白色的背,淡蓝色的羽翅和长尾巴,当地人叫它们“长尾巴狼”。他走了很长的山路回到客栈拿了长焦镜头,又赶回那里,说拍下来发给朋友们,寓意“喜事(柿)连连”。
在延时摄影镜头里,花朵们开放时的形态是我之前从未注意过的:不是盛开了就不动了,而是会稍微闭合一下,又盛开,像人的呼吸一样一起一伏,循环往复直至枯萎。一粒芽从森林的腐叶间冒出来,也是这样,呼吸般的一起一伏间,能看到它们用力的轨迹,像将拳头缩回来再打出去一般。这真像天地间每一季都认认真真活着的生命啊,即使被不期而遇的“暴风雪”暴打,被大雪封山般的时空禁锢,每一秒都在心跳般用力,哪怕最后,在宇宙中,像一场初雪一样,消融得那么快,那么彻底。
——(《大众日报》文荟专栏,2022-01-23,有删改)
16.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表格内容。
时间 关于“我”的事件
惊蛰 ①
② 围炉分享新书
大雪过后的第二天 ③
17.请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于是我走到了屋外,走到了大雪中,把自己扔到了一尺厚的雪地上,摊开四肢,仰面朝天,任雪花落满了脸,停满了眉睫,几乎睁不开眼睛。(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雪洗净了一切,连同天上的云。(请从修辞角度来)
18.请结合全文,理解第⑦段的作用。
19.本文和老舍《济南的冬天》的雪景比较,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济南的冬天》链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20.(2023七上·博罗月考)请以“,深深地触动了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题目自拟;
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⑶不少于500字;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秋风萧瑟
(2)枯藤老树昏鸦
(3)海日生残夜;归雁洛阳边
(4)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7)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应注意易错及重难字词,如“萧瑟”“枯藤”“涨”“太傅”“归雁”。
故答案为:秋风萧瑟;枯藤老树昏鸦;海日生残夜;归雁洛阳边;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答案】月;思乡、思念亲人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解析】【分析】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诗人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他的故乡,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表达作者对家乡和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升起,光辉遍地,在辽远的天地之间,唯有明月的脉脉清辉。 在这空寂幽远的意境中,人很容易摆脱外在世界的干扰,沉浸到对一个人深深的思念之中。 思念的人相隔天涯,不能相见,但此时,都共此一轮明月,所以相思之人,都喜欢举头望明月,想象着思念的在明月的那头,也在注视着这一轮明月,明月成了两个相互思念的人情感联结的纽带。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诗人借助露水和月光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在诗人的笔下,露水似乎从今夜开始变得格外洁白,而月亮也只有在故乡的天空下才显得如此明亮。 这种对比和强调,更凸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和无尽怀念。
这三首诗歌共同的意象是明月,都是借明月表达思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 月;思乡、思念亲人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古诗诗句的内容理解和意象体会。解答本题需要理解诗句内容并感悟其中所反映的意象,具体比较其中的异同。
3.【答案】(1)嘹;镶;谧
(2)D
(3)D
【知识点】汉字笔画笔顺;词语的使用(搭配);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1)嘹亮,liáo liàng,意思是声音圆润而响亮。
镶,xiāng,把东西嵌入另一物体或在另一物体周围加边儿。
静谧,jìng mì,意思是安静。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样,亦是诗歌中升华心境的一种“静”的境界。
(2)第一空,目不暇接,意思是眼前美好事物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眼睛来不及观看,形容东西多,看不过来。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事物或景色非常多,人们一时间难以全部领略或欣赏。形容“四时景物”用:美不胜收;
第二空,体验,一指亲身经历,实地领会;二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三指查核、考察。体悟,意为在实践中获得感悟,在行动中获得感受,或者通过某些话而悟出了一些私人的看法,强调的是身体力行。体:体验、体会,悟:感悟。结合语境“春雨的清新,夏雨的粗犷”分析,用“体悟”,重在感受。
第三空,沉浸,浸泡,浸入水中。多比喻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全神贯注于某种事物。沉迷,是指深深地迷惑或迷恋。结合语境“美丽的的世界中”用“沉浸”,指处在美景中。
(3)“无一不会不”使用有误,与句意不符;这里表达肯定。
A.表达肯定,修改正确;
B.表达肯定,修改正确;
C.表达肯定,修改正确;
D.表达否定,修改有误。
故答案为:(1)嘹;镶;谧
(2)D
(3)D
【点评】(1)本道题考查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的能力。在具体的句子中,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近义词在感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理解词语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3)本道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考查热点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用词不当等常见语病。答题时,可从病句的这几种类型入手辨析病句。
【答案】4.读经典知礼传承文明,交贤友互助共同成长。
5.交友之道畅谈会;交友名言诵读比赛
6.C
7.①阿长;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她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我喜欢与真诚善良的人做好朋友,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她会用心呵护我,就如同我的母亲一样,现实生活中我的朋友也都是关心照顾我的。
②藤野先生;我心中的净友,尽管他有点固执严格,但他认真仔细纠正鲁迅的解剖图,对待学生没有任何民族偏见、一视同仁,孜孜不倦,是值得交的朋友。
③范爱农;是鲁迅的一位故友,他们在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从鲁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们彼此尊重、信任和理解对方,这种友情在那个时代并不容易得来。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拟定标语、宣传语等;作品的人物形象;格言;《朝花夕拾》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励性。目的在于营造气氛、制造声势、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参考性。学生要仔细体会其中的特征。
(2)本题考查活动的设计能力。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结合主题选择最切合实际的活动即可。
(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和名言警句的体会感悟。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平时积累诗句和名言警句,并理解感悟其中的内涵,同时联系现实生活,得到更深层次的启发。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和名著阅读。解题方略: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4.答题时,可以紧扣活动的主题,可以使用修辞手法来拟定,比如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语言力求精练。可以拟写为“交友之道,贵在真诚”等。
故答案为: 读经典知礼传承文明,交贤友互助共同成长。
5.结合题干可知,七年级某班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在平时的学习中,活动的形式是非常多样化的,如主题班会、设计手抄报、设计黑板报、举办征文比赛等。
故答案为:交友之道畅谈会;交友名言诵读比赛
6.ABD都是有关交友的,能作为本次活动的宣传资料使用;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这句诗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作为本次活动的宣传资料使用。
故答案为:C
7.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名著内容,同时贴近活动主题,阐述交友的理由。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共十篇,出现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她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底层的劳动人民,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像母亲一样关心着鲁迅,她的朴实、真诚、善良,正是朋友间最珍贵的情谊。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他治学严谨,与他交往受益匪浅。同时他平等待人、和蔼可亲,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有着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为师为友,他都是非常伟大。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他虽身处逆境,穷愁潦倒,但他斜眼看人的渺视目光,总是透出他傲岸不群的豪爽和自尊,是一个正直、倔强的人。和范爱农交朋友一定是彼此尊重、互相理解信任、惺惺相惜。
故答案为:①阿长;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她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我喜欢与真诚善良的人做好朋友,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她会用心呵护我,就如同我的母亲一样,现实生活中我的朋友也都是关心照顾我的。
②藤野先生;我心中的净友,尽管他有点固执严格,但他认真仔细纠正鲁迅的解剖图,对待学生没有任何民族偏见、一视同仁,孜孜不倦,是值得交的朋友。
③范爱农;是鲁迅的一位故友,他们在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从鲁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们彼此尊重、信任和理解对方,这种友情在那个时代并不容易得来。
【答案】8.期:约定;不:同‘否’;顾:回头看
9.①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重点翻译:舍,舍弃。去,离开。)
②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重点翻译:委,舍弃。)
10.窃:偷偷地;尔:你,你们;一起
11.太 丘 曰 /如 此/ 但 糜 自 可 /何 必 饭 也
12.①勇敢、聪明、机智,有思辨之才;友人当面对元方批评他父亲时,元方能够以充分的理由反驳友人对他父亲的指责。
②善于抓住机会学习、刻苦好学;面对错误,能够及时相互改正。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通假字;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2)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解答本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翻译的方法谨记“六字诀”:留、换、调、删、补、变。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4)本道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一般遵循“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的规律划分。另外,当有多个谓语连用时,其中一般也断开。
(5)本道题考查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参考译文】
乙: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 为什么没蒸饭呢?” 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箅子,饭都成了粥了。” 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 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太丘和客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 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吃饭呢?”
8.①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期:约定。
②尊君在不: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
③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头也不的走进了家门。顾:回头看。
故答案为:约定;同“否”;回头看
9.①舍,舍弃;去,离开;乃,才;
②期行,相约同行;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故答案为:①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②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10.①俱委而窃听:都停下来偷听。窃:偷偷地。
②尔颇有所识不: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尔:你,你们。
③二子俱说:于是兄弟二人一起叙说,互相补充。俱:一起。
故答案为:偷偷地;你,你们;一起
11.这句话的意思是,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非得蒸饭呢。”太丘是主语,曰是说的意思,应与后面的说话内容断开。“如此”是指代语,如前文所述般,可译为既然这样,应与后面的说话内容断开。“何必饭也”特殊句式,应与“但糜自可”断开。
故答案为:太 丘 曰 /如 此/ 但 糜 自 可 /何 必 饭 也
12.结合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有思辨之才,友人当面批评他父亲时,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以充分的理由反驳友人对他父亲的指点。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机智的孩子,而且面对大人,元方丝毫不畏惧,勇敢的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
结合乙文“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可知,兄弟二人停下来偷听太丘和客人的谈论,做饭时竟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可见他们善于抓住机会学习,专注、刻苦。“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以提问所听谈话内容的方式来考验他们,兄弟二人面对错误,能够及时相互改正。
故答案为:①勇敢、聪明、机智,有思辨之才;友人当面对元方批评他父亲时,元方能够以充分的理由反驳友人对他父亲的指责。
②善于抓住机会学习、刻苦好学;面对错误,能够及时相互改正。
【答案】13.B
14.不可以。“拦”是“有意阻隔”的意思。母亲有意阻挡儿子的视线,不让窗外衰败的景象触发儿子的伤感情绪。希望他能从痛苦心境中走出,勇敢地面对生活。体现出母亲对我深沉的爱。因此不可以用“拦”代替“站”。
15.①将黄菊花送给作者的母亲。黄色菊花的花语是对故人的哀悼。表现出作者对母亲沉痛的思念。
②将白菊花送给作者。白色菊花的花语是真挚的承诺、勇敢、生命力顽强。既能够表现出作者对母亲“好好儿活”的承诺,也表现出作者不再自卑自弃,而是勇敢顽强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题;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现代文记叙文的理解和赏析。考查内容主要为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文章思路和线索的把握,对精彩细节的揣摩,对写作技巧与艺术特色的赏析,对语言的品味以及对作品的独特感受。
(2)本道题考查字词的作用。解答本题的有两部分答题内容。①否定句,如:不能换,不可以去掉...②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赏析该字词的作用,如:写出了......,起到了......的作用,表达了......的情感等。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13.B.“属于倒叙顺序”有误。文章的第②段属于插叙,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故答案为:B
14.答题时,首行明确观点:不能换,然后说明理由。“挡”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结合语境可知,母亲之所以有这个动作,是怕“我”看到窗外的景象而更加消沉,这一细节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用“站”表现不出这些效果。
故答案为:不可以。“拦”是“有意阻隔”的意思。母亲有意阻挡儿子的视线,不让窗外衰败的景象触发儿子的伤感情绪。希望他能从痛苦心境中走出,勇敢地面对生活。体现出母亲对我深沉的爱。因此不可以用“拦”代替“站”。
15.结合知识延伸中“黄菊花的花语是对故人的哀悼、高雅尊敬”分析,将黄菊花送给作者的母亲。表现出作者对逝去母亲沉痛的思念。
结合知识延伸中“白菊花的花语是真挚的承诺、勇敢、生命力顽强”分析,将白菊花送给作者。作者已经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从伤痛当中走出来,像菊花一样能历经风霜,由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勇敢顽强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故答案为:①将黄菊花送给作者的母亲。黄色菊花的花语是对故人的哀悼。表现出作者对母亲沉痛的思念。
②将白菊花送给作者。白色菊花的花语是真挚的承诺、勇敢、生命力顽强。既能够表现出作者对母亲“好好儿活”的承诺,也表现出作者不再自卑自弃,而是勇敢顽强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答案】16.讨论新书《纸上》的封面设计;立冬;重走惊蛰时分小道,并拍照发给朋友。
17.①运用动作描写,走、扔、摊、仰等动作准确传神地描写了大雪后,我急切想要去看雪的情景。
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赋予了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场大雪给大自然焕然一新。
18.插叙,补充说明了惊蛰时分,我和朋友反复讨论我的新书《纸上》封面设计的内容,为下文围炉分享新书的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完整。
19.同:两篇文章都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雪后景象。异:《济南的冬天》描绘的是薄雪覆盖后秀气的雪山图,表达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山中初雪》描绘的是初雪来得快、消融得快的场景,感悟人生应认认真真地活着,活出精彩。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感受、分析环境描写;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
(2)本道题考查对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品味。解答本题的格式:......(词)运用了......(角度),......(表达效果)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取得了......的表达效果。
(3)此题考查对句段作用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本题首先可从句段所在位置着手,段落的具体作用需要理解当中的内容,最后根据内容联系文章的主旨进行解答。
(4)本道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时从文章内容分析,注意题目要求以及比较的异同。
16.结合时间提示“惊蛰”和第⑦段“中午十二点零二分时,我坐在青未了客栈落地窗前等一碗山东人立冬必吃的饺子。这是山东淄川的土峪村,离惊蛰时节我来时,已经隔了两个季节。初春的那个晴天,我靠在老柳树横卧在水边的巨大枝干上和你通电话,反复讨论我的新书《纸上》的封面设计”可概括出:讨论新书《纸上》的封面设计;
结合“围炉分享新书”和第⑦段“两个季节后,黄菊和这里的小伙伴邀我来围炉分享新书。黄菊和天气预报都说,立冬会有一场雪,果然”可概括出:立冬;
结合时间提示“大雪过后的第二天”和第⑩段“大雪过后的第二天,居然是个大晴天。……他走了很长的山路回到客栈拿了长焦镜头,又赶回那里,说拍下来发给朋友们”可概括出:重走惊蛰时分小道,并拍照发给朋友。
故答案为:讨论新书《纸上》的封面设计;立冬;重走惊蛰时分小道,并拍照发给朋友。
17.①“走到了屋外,走到了大雪中,把自己扔到了一尺厚的雪地上,摊开四肢,仰面朝天”运用动作描写,走、扔、摊、仰等动作准确传神地描写了大雪后,我急切想要和雪亲密接触的情景。
②“雪洗净了一切”赋予“雪”以人的行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场大雪的净化作用,让大自然焕然一新,带来清亮的世界。
故答案为:①运用动作描写,走、扔、摊、仰等动作准确传神地描写了大雪后,我急切想要去看雪的情景。
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赋予了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场大雪给大自然焕然一新。
18.第⑦段“这是山东淄川的土峪村,离惊蛰时节我来时,已经隔了两个季节。初春的那个晴天,我靠在老柳树横卧在水边的巨大枝干上和你通电话,反复讨论我的新书《纸上》的封面设计……”是插叙,补充说明了惊蛰时分,我和朋友反复讨论我的新书《纸上》封面设计的内容,为下文“两个季节后,黄菊和这里的小伙伴邀我来围炉分享新书”围炉分享新书的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完整。使文章脉络清晰。
故答案为:插叙,补充说明了惊蛰时分,我和朋友反复讨论我的新书《纸上》封面设计的内容,为下文围炉分享新书的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完整。
19.分析两文关于雪景的语句、语段。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运用比喻,把“树尖上的雪”比作“白花”,把“矮松”作“看护妇”,生动形象地写出小雪下矮松的秀美。“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害羞”一词赋予夕阳下的薄雪以少女的神态、心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在夕阳照射下显出娇羞的神态。《济南的冬天》描绘的是薄雪覆盖后秀气的雪山图,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本文中第④段“雪子落在上面,像很多只刚被母亲洗净还未擦干的孩童的手”,“雪洗净了一切,连同天上的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场大雪给大自然焕然一新。《山中初雪》描绘的是初雪来得快、消融得快的场景,联系最后一段“这真像天地间每一季都认认真真活着的生命啊,即使被不期而遇的“暴风雪”暴打,被大雪封山般的时空禁锢,每一秒都在心跳般用力,哪怕最后,在宇宙中,像一场初雪一样,消融得那么快,那么彻底”分析,作者感悟人生应认认真真地活着,活出精彩。
可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同:两篇文章都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雪后景象。异:《济南的冬天》描绘的是薄雪覆盖后秀气的雪山图,表达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山中初雪》描绘的是初雪来得快、消融得快的场景,感悟人生应认认真真地活着,活出精彩。
20.【答案】范文:
那一幕深深触动了我
时光的流逝冲淡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岁月的流沙沉淀出璀璨的珍珠。每每回想起那一幕,心中油然而生起深深的感动与敬意。
记得那是仲秋时节,一个星期天的夜晚,天还没有黑下来,南边的天空突然飘过来一团乌云,只一会儿功夫就铺满了整个天空,隐隐约约还能听到轰隆隆的雷声。要下雨了!爸爸妈妈赶紧到外边,把忙碌了一天才挤出来的枣皮和掰下来的香菇往家里拿。我知道,为了不使这些堆积在一起的、湿漉漉的枣皮和香菇变色而卖不上价,就必须今晚把它们全部烘干。好在我家有一台烘干机,但烘干的责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爸爸的肩上。我本以为要不了多久就能烘干了,劳累了一天的爸爸也能睡个好觉了。于是我便没有过问,早早就进入我的房间入睡了。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的时候,我起来上厕所。打开堂屋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借着晨曦的微光发现院子里的地面已是湿漉漉的。正要踏出大门,突然我看到放烘干机的厢房内的灯还亮着。是爸爸忘了关灯吗?不会的!难道烘干那些贵重的东西需要这么长时间吗?那爸爸岂不是累坏了吗!
我走过去,轻轻推开虚掩的门。那情景使我心头一热,眼泪便不自觉地滑出了眼眶。爸爸靠在椅子上,似睡非睡的样子,炉子里的火苗照着他那古铜色的慈祥和蔼的面孔,他的嘴里还噙着一根吸了一半,但已熄了火的烟头;右手拿着一根柴禾,已耷拉下去,但那只手似乎还在用劲往炉子里填,可他实在已是疲惫不堪了。我含着泪慢慢走到他面前,正想把他手中的柴禾取下,他醒了,他把柴填了进去,回头看看我,立刻装出一幅精神饱满的样子说:“孩子,这天多冷呀,快去睡觉,小心着凉,你爸爸我呀还结实着呢!”他脸上充满了笑容,可我却已是泪流满面。我哽咽着说:“爸,你快去休息吧!别累着了。我来照护吧。”爸爸却用命令的口吻说:“这怎么行!快去睡!”“爸!”“快去吧!”我只好离开了烘干室。
爸爸呀!请你关心一下你自己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不要为了我们而不顾惜自己的身体!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步就要补充完题目,所填的内容必须和后面的“深深地触动了我”相联系。首先,所填必须是让人心灵受到巨大触动的人、事、物,其次必须是写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样易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时光会淡化一些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刻触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激起心灵的层层涟漪。横线上填写如:可以写具体的,比如人、事、物、景,也可以填写抽象的情感、哲理,如宽容、理解、自信、幸福、爱等。“触动了”可以知道不管填什么,都应突出其对我的心灵的触动。所以我们就要想一想,什么触动过我的心灵,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对我产生了触动,触动后的感受是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想法,有什么样的改变,这样的触动对我有什么意义等。这样思考之后,缩小思路的范围,考虑自己可以写什么,即有哪些素材,有哪些可以驾轻就熟地写出来,思考周全之后再将题目补全,最后考虑怎样成文。自然、社会时时处处都有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敏感的心灵,整个生活都可以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一抹夕阳,一朵野花,一丛杂草,一眼山泉,一丝细雨,一缕春风……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家庭中父母关爱我们的一个眼神;学校里同学、老师的一举一动;就是社会中一个陌生人的微笑,都有可能让我们终生难忘。“一滴水就能折射出整个世界”,用理性的思考去探究,我们就能发现自然中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要求写记叙文,选取一体典型事例表现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在写作时,要着重写出自己的心灵感受,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点评】本道题属于写作题型中的半命题作文。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时补全作文题目。行文时应力避雷同,宜选取与中心相关的自己感受最深的体验、思考、发现来入题。写作此类作文的首要任务就是反复研读材料,把好审题关。
1 / 1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1.(2023七上·博罗月考)默写古诗文。
(1) ,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
(2)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3),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 。(《次北固山下》王湾)
(4)山朗润起来了, , 。(《春》朱自清)
(5)韩愈因事被贬,贾岛作《寄韩潮州愈》以慰之,诗云:“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两句与其有异曲同工之效。
(6)《咏雪》中交代咏雪的背景的句子是: , 。
(7)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诗中借江南美景表达个人身世的慨叹的诗句是: , 。
【答案】(1)秋风萧瑟
(2)枯藤老树昏鸦
(3)海日生残夜;归雁洛阳边
(4)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7)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应注意易错及重难字词,如“萧瑟”“枯藤”“涨”“太傅”“归雁”。
故答案为:秋风萧瑟;枯藤老树昏鸦;海日生残夜;归雁洛阳边;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2023七上·博罗月考)意象是鉴赏诗文最基本、最重要的审美元素,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通作品的关键。请根据以下两首诗歌,写出探究结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代: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一》唐代:张九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
探究结果:这几首诗歌共同的意象是,这个意象常用来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月;思乡、思念亲人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解析】【分析】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诗人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他的故乡,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表达作者对家乡和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升起,光辉遍地,在辽远的天地之间,唯有明月的脉脉清辉。 在这空寂幽远的意境中,人很容易摆脱外在世界的干扰,沉浸到对一个人深深的思念之中。 思念的人相隔天涯,不能相见,但此时,都共此一轮明月,所以相思之人,都喜欢举头望明月,想象着思念的在明月的那头,也在注视着这一轮明月,明月成了两个相互思念的人情感联结的纽带。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诗人借助露水和月光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在诗人的笔下,露水似乎从今夜开始变得格外洁白,而月亮也只有在故乡的天空下才显得如此明亮。 这种对比和强调,更凸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和无尽怀念。
这三首诗歌共同的意象是明月,都是借明月表达思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 月;思乡、思念亲人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古诗诗句的内容理解和意象体会。解答本题需要理解诗句内容并感悟其中所反映的意象,具体比较其中的异同。
3.(2023七上·博罗月考)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____,在七上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读朱自清的《春》,仿佛在春风中听到了①liáo 亮的短笛声;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雪后初晴时,山尖的全白,仿佛给蓝天②xiāng 上了一道银边;读刘湛秋的《雨的四季》,____到了春雨的清新,夏雨的粗犷,秋雨的③静mì ,冬雨的平静。我们____在美丽的的世界中。
这些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四季画卷。这无一不会不让我们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liáo 亮 ②xiāng ③静mì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目不暇接 体验 沉浸 B.目不暇接 体悟 沉迷
C.美不胜收 体验 沉迷 D.美不胜收 体悟 沉浸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无一不会让我们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B.这不会不让我们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C.这难道不会让我们沉醉其中,难以自拔吗?
D.这无一会让我们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答案】(1)嘹;镶;谧
(2)D
(3)D
【知识点】汉字笔画笔顺;词语的使用(搭配);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1)嘹亮,liáo liàng,意思是声音圆润而响亮。
镶,xiāng,把东西嵌入另一物体或在另一物体周围加边儿。
静谧,jìng mì,意思是安静。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样,亦是诗歌中升华心境的一种“静”的境界。
(2)第一空,目不暇接,意思是眼前美好事物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眼睛来不及观看,形容东西多,看不过来。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事物或景色非常多,人们一时间难以全部领略或欣赏。形容“四时景物”用:美不胜收;
第二空,体验,一指亲身经历,实地领会;二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三指查核、考察。体悟,意为在实践中获得感悟,在行动中获得感受,或者通过某些话而悟出了一些私人的看法,强调的是身体力行。体:体验、体会,悟:感悟。结合语境“春雨的清新,夏雨的粗犷”分析,用“体悟”,重在感受。
第三空,沉浸,浸泡,浸入水中。多比喻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全神贯注于某种事物。沉迷,是指深深地迷惑或迷恋。结合语境“美丽的的世界中”用“沉浸”,指处在美景中。
(3)“无一不会不”使用有误,与句意不符;这里表达肯定。
A.表达肯定,修改正确;
B.表达肯定,修改正确;
C.表达肯定,修改正确;
D.表达否定,修改有误。
故答案为:(1)嘹;镶;谧
(2)D
(3)D
【点评】(1)本道题考查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的能力。在具体的句子中,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近义词在感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理解词语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3)本道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考查热点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用词不当等常见语病。答题时,可从病句的这几种类型入手辨析病句。
(2023七上·博罗月考)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综合性学习:七年级某班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4.任务一:活动之前,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激情,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5.任务二:如果你来负责这次活动,你会准备采取哪些活动形式?
①交友故事分享会
②
③
6.任务三:同学们为本次活动搜集了许多有关交友的诗句、名言警句等资料,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本次活动的宣传资料使用?(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D.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鲁迅
7.任务四:你最想和《朝花夕拾》中哪个人物交朋友?写出理由。
【答案】4.读经典知礼传承文明,交贤友互助共同成长。
5.交友之道畅谈会;交友名言诵读比赛
6.C
7.①阿长;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她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我喜欢与真诚善良的人做好朋友,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她会用心呵护我,就如同我的母亲一样,现实生活中我的朋友也都是关心照顾我的。
②藤野先生;我心中的净友,尽管他有点固执严格,但他认真仔细纠正鲁迅的解剖图,对待学生没有任何民族偏见、一视同仁,孜孜不倦,是值得交的朋友。
③范爱农;是鲁迅的一位故友,他们在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从鲁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们彼此尊重、信任和理解对方,这种友情在那个时代并不容易得来。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拟定标语、宣传语等;作品的人物形象;格言;《朝花夕拾》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励性。目的在于营造气氛、制造声势、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参考性。学生要仔细体会其中的特征。
(2)本题考查活动的设计能力。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结合主题选择最切合实际的活动即可。
(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和名言警句的体会感悟。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平时积累诗句和名言警句,并理解感悟其中的内涵,同时联系现实生活,得到更深层次的启发。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和名著阅读。解题方略: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4.答题时,可以紧扣活动的主题,可以使用修辞手法来拟定,比如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语言力求精练。可以拟写为“交友之道,贵在真诚”等。
故答案为: 读经典知礼传承文明,交贤友互助共同成长。
5.结合题干可知,七年级某班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在平时的学习中,活动的形式是非常多样化的,如主题班会、设计手抄报、设计黑板报、举办征文比赛等。
故答案为:交友之道畅谈会;交友名言诵读比赛
6.ABD都是有关交友的,能作为本次活动的宣传资料使用;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这句诗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作为本次活动的宣传资料使用。
故答案为:C
7.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名著内容,同时贴近活动主题,阐述交友的理由。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共十篇,出现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她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底层的劳动人民,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像母亲一样关心着鲁迅,她的朴实、真诚、善良,正是朋友间最珍贵的情谊。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他治学严谨,与他交往受益匪浅。同时他平等待人、和蔼可亲,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有着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为师为友,他都是非常伟大。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他虽身处逆境,穷愁潦倒,但他斜眼看人的渺视目光,总是透出他傲岸不群的豪爽和自尊,是一个正直、倔强的人。和范爱农交朋友一定是彼此尊重、互相理解信任、惺惺相惜。
故答案为:①阿长;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她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我喜欢与真诚善良的人做好朋友,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她会用心呵护我,就如同我的母亲一样,现实生活中我的朋友也都是关心照顾我的。
②藤野先生;我心中的净友,尽管他有点固执严格,但他认真仔细纠正鲁迅的解剖图,对待学生没有任何民族偏见、一视同仁,孜孜不倦,是值得交的朋友。
③范爱农;是鲁迅的一位故友,他们在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从鲁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们彼此尊重、信任和理解对方,这种友情在那个时代并不容易得来。
(2023七上·博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
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②,二人进火③,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④,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⑤ ”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⑥。”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⑦不 ”对曰:“仿佛志⑧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⑨,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诣:拜见。②论议:这里指谈论玄理。③进火:烧火。④箅(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⑤馏:蒸饭。⑥糜:粥。⑦识:记住。⑧志:记得。⑨更相易夺:互相改正错误。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尊君在不
③元方入门不顾
9.翻译下列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俱委而窃听
②尔颇有所识不
③二子俱说
11.请用三条“/”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断3处)
太 丘 曰 如 此 但 糜 自 可 何 必 饭 也
12.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①小文:我认为甲文中表现出元方的品质,原因是。
②小亮:我觉得乙文元方兄弟有着的品质,原因是。
【答案】8.期:约定;不:同‘否’;顾:回头看
9.①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重点翻译:舍,舍弃。去,离开。)
②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重点翻译:委,舍弃。)
10.窃:偷偷地;尔:你,你们;一起
11.太 丘 曰 /如 此/ 但 糜 自 可 /何 必 饭 也
12.①勇敢、聪明、机智,有思辨之才;友人当面对元方批评他父亲时,元方能够以充分的理由反驳友人对他父亲的指责。
②善于抓住机会学习、刻苦好学;面对错误,能够及时相互改正。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通假字;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2)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解答本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翻译的方法谨记“六字诀”:留、换、调、删、补、变。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4)本道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一般遵循“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的规律划分。另外,当有多个谓语连用时,其中一般也断开。
(5)本道题考查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参考译文】
乙: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 为什么没蒸饭呢?” 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箅子,饭都成了粥了。” 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 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太丘和客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 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吃饭呢?”
8.①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期:约定。
②尊君在不: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
③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头也不的走进了家门。顾:回头看。
故答案为:约定;同“否”;回头看
9.①舍,舍弃;去,离开;乃,才;
②期行,相约同行;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故答案为:①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②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10.①俱委而窃听:都停下来偷听。窃:偷偷地。
②尔颇有所识不: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尔:你,你们。
③二子俱说:于是兄弟二人一起叙说,互相补充。俱:一起。
故答案为:偷偷地;你,你们;一起
11.这句话的意思是,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非得蒸饭呢。”太丘是主语,曰是说的意思,应与后面的说话内容断开。“如此”是指代语,如前文所述般,可译为既然这样,应与后面的说话内容断开。“何必饭也”特殊句式,应与“但糜自可”断开。
故答案为:太 丘 曰 /如 此/ 但 糜 自 可 /何 必 饭 也
12.结合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有思辨之才,友人当面批评他父亲时,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以充分的理由反驳友人对他父亲的指点。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机智的孩子,而且面对大人,元方丝毫不畏惧,勇敢的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
结合乙文“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可知,兄弟二人停下来偷听太丘和客人的谈论,做饭时竟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可见他们善于抓住机会学习,专注、刻苦。“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以提问所听谈话内容的方式来考验他们,兄弟二人面对错误,能够及时相互改正。
故答案为:①勇敢、聪明、机智,有思辨之才;友人当面对元方批评他父亲时,元方能够以充分的理由反驳友人对他父亲的指责。
②善于抓住机会学习、刻苦好学;面对错误,能够及时相互改正。
(2023七上·博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文章的第①段,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尽其所能地劝抚、安慰“我”,希望“我”能好好活着,勇敢地活下去。
B.文章的第②段属于倒叙顺序,讲述了母亲为了照顾我做出的超常努力。表现出母爱的伟大。
C.母亲坚持带我去看北海的菊花,是想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
D.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这句话,说明我和妹妹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
14.赏析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子中的“拦”字是否可以换成“站”字,为什么?
15.小粤所在学校的文学社增设“给Ta送花”栏目。学习《秋天的怀念》后,小粤看到了作者终于去北海看到生机盎然的菊花,他想将黄菊花和白菊花送给作者和作者的母亲。请你根据不同菊花的寓意,结合文章细腻的情感,帮帮小粤给二人送花,并谈谈送花的理由。
知识延伸: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人们喜爱。每一种颜色的菊花都有不同的花语和寓意。黄菊花的花语是对故人的哀悼、高雅尊敬。白菊花的花语的真挚的承诺、勇敢、生命力顽强。
【答案】13.B
14.不可以。“拦”是“有意阻隔”的意思。母亲有意阻挡儿子的视线,不让窗外衰败的景象触发儿子的伤感情绪。希望他能从痛苦心境中走出,勇敢地面对生活。体现出母亲对我深沉的爱。因此不可以用“拦”代替“站”。
15.①将黄菊花送给作者的母亲。黄色菊花的花语是对故人的哀悼。表现出作者对母亲沉痛的思念。
②将白菊花送给作者。白色菊花的花语是真挚的承诺、勇敢、生命力顽强。既能够表现出作者对母亲“好好儿活”的承诺,也表现出作者不再自卑自弃,而是勇敢顽强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题;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现代文记叙文的理解和赏析。考查内容主要为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文章思路和线索的把握,对精彩细节的揣摩,对写作技巧与艺术特色的赏析,对语言的品味以及对作品的独特感受。
(2)本道题考查字词的作用。解答本题的有两部分答题内容。①否定句,如:不能换,不可以去掉...②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赏析该字词的作用,如:写出了......,起到了......的作用,表达了......的情感等。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13.B.“属于倒叙顺序”有误。文章的第②段属于插叙,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故答案为:B
14.答题时,首行明确观点:不能换,然后说明理由。“挡”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结合语境可知,母亲之所以有这个动作,是怕“我”看到窗外的景象而更加消沉,这一细节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用“站”表现不出这些效果。
故答案为:不可以。“拦”是“有意阻隔”的意思。母亲有意阻挡儿子的视线,不让窗外衰败的景象触发儿子的伤感情绪。希望他能从痛苦心境中走出,勇敢地面对生活。体现出母亲对我深沉的爱。因此不可以用“拦”代替“站”。
15.结合知识延伸中“黄菊花的花语是对故人的哀悼、高雅尊敬”分析,将黄菊花送给作者的母亲。表现出作者对逝去母亲沉痛的思念。
结合知识延伸中“白菊花的花语是真挚的承诺、勇敢、生命力顽强”分析,将白菊花送给作者。作者已经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从伤痛当中走出来,像菊花一样能历经风霜,由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勇敢顽强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故答案为:①将黄菊花送给作者的母亲。黄色菊花的花语是对故人的哀悼。表现出作者对母亲沉痛的思念。
②将白菊花送给作者。白色菊花的花语是真挚的承诺、勇敢、生命力顽强。既能够表现出作者对母亲“好好儿活”的承诺,也表现出作者不再自卑自弃,而是勇敢顽强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2023七上·博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中初雪
苏沧桑
①最初的雪子在窗外绣球花的叶片上叩响第一声时,我正在一座名叫“在茨”的石头屋内侧耳聆听。我看了看手机,2021年立冬,上午九点四十四分。打开门,我听见整个齐鲁大地响彻着恢宏的沙沙声,然后,我目睹了秋季短短几分钟令人震惊的“回光返照”。
②绣球花硕大的叶片曾在昨天最后一个秋日里呈现火焰般的红。此刻,雪子落在上面,有的瞬间化了,有的凝了薄薄一层。于是,被雪水打湿的叶片,高举着烙铁般的红。
③大叶吴风草像巨型铜钱草,雪子落在上面,像一只只盛了砂糖的浅盏,“砂糖”很快融化,雪水濡湿了所有叶片。于是,大叶吴风草在地上燃起了火焰般的蓝绿色。
④黄杨球一根根玉手指般簇拥在地上,雪子落在上面,像很多只刚被母亲洗净还未擦干的孩童的手。石墙上的老石头和满墙的爬山虎也被雪水涂得闪闪发亮。远处,东山上的柿子和满山的黄栌叶也被雪水涂得闪闪发亮。
⑤在雪子抵达大地、雪花尚未到来那极短的几分钟内,秋季挣扎着释放了最艳丽最辉煌的色彩,像是对天地最后的最深情的告白,然后迅速被铺天盖地、寂静无声的白茫茫层层覆盖。
⑥一场雪,像季节的一个渡口。
⑦中午十二点零二分时,我坐在青未了客栈落地窗前等一碗山东人立冬必吃的饺子。这是山东淄川的土峪村,离惊蛰时节我来时,已经隔了两个季节。初春的那个晴天,我靠在老柳树横卧在水边的巨大枝干上和你通电话,反复讨论我的新书《纸上》的封面设计。两个季节后,黄菊和这里的小伙伴邀我来围炉分享新书。黄菊和天气预报都说,立冬会有一场雪,果然。一个南方人能在北方目睹冬天的第一场雪,心里自然激动,未曾料到的是,这场雪如此大,来去如此迅疾——一夜间,天地从秋过渡到冬,一夜间,雪便融化了。
⑧天地间这迅疾的过渡,像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这北方的初雪,与南方的完全不同,像怀着什么使命,不是风带着它们,而是它们用力裹挟着风,漫卷,狂舞,发出炉火般越烧越旺的呼啸声。仿佛冬的千军万马,在进发,在驰骋。最后,像《三体》里的歌者用二向箔将三维世界降维成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⑨我想出去走走,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但我真的很想去雪地里走走。于是我走到了屋外,走到了大雪中,把自己扔到了一尺厚的雪地上,摊开四肢,仰面朝天,任雪花落满了脸,停满了眉睫,几乎睁不开眼睛。耳边传来积雪摩擦耳郭的声音,是我从未听过也无法用象声词比拟的一个声音。我歪过头,看见雪地里落了狗或者什么动物的脚印,一个个小窝向着深山里延伸。
⑩大雪过后的第二天,居然是个大晴天。雪洗净了一切,连同天上的云。农家院子积雪中的串串玉米,在阳光下呈现珠宝的质地。每个院子前的小路都已经被早起的村民扫过雪。一只几个月大的橘猫在一堆堆积雪间钻来钻去,被拴着的狗们一听到路人的脚步声便狂吠,两头灰咖色肥猪躺在猪圈里晒太阳。白雪,黑树,红柿,蓝天,灰色炊烟,被悬在屋檐下的一柱柱冰凌收入了“镜头”。我和他沿着惊蛰时分常走的一条小道上坡,看到几棵巨大的老柿子树上,有一群我曾经见过后来再也没找到的灰喜鹊正在啄食柿子。黑亮的头顶和眼珠,灰白色的背,淡蓝色的羽翅和长尾巴,当地人叫它们“长尾巴狼”。他走了很长的山路回到客栈拿了长焦镜头,又赶回那里,说拍下来发给朋友们,寓意“喜事(柿)连连”。
在延时摄影镜头里,花朵们开放时的形态是我之前从未注意过的:不是盛开了就不动了,而是会稍微闭合一下,又盛开,像人的呼吸一样一起一伏,循环往复直至枯萎。一粒芽从森林的腐叶间冒出来,也是这样,呼吸般的一起一伏间,能看到它们用力的轨迹,像将拳头缩回来再打出去一般。这真像天地间每一季都认认真真活着的生命啊,即使被不期而遇的“暴风雪”暴打,被大雪封山般的时空禁锢,每一秒都在心跳般用力,哪怕最后,在宇宙中,像一场初雪一样,消融得那么快,那么彻底。
——(《大众日报》文荟专栏,2022-01-23,有删改)
16.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表格内容。
时间 关于“我”的事件
惊蛰 ①
② 围炉分享新书
大雪过后的第二天 ③
17.请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于是我走到了屋外,走到了大雪中,把自己扔到了一尺厚的雪地上,摊开四肢,仰面朝天,任雪花落满了脸,停满了眉睫,几乎睁不开眼睛。(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雪洗净了一切,连同天上的云。(请从修辞角度来)
18.请结合全文,理解第⑦段的作用。
19.本文和老舍《济南的冬天》的雪景比较,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济南的冬天》链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答案】16.讨论新书《纸上》的封面设计;立冬;重走惊蛰时分小道,并拍照发给朋友。
17.①运用动作描写,走、扔、摊、仰等动作准确传神地描写了大雪后,我急切想要去看雪的情景。
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赋予了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场大雪给大自然焕然一新。
18.插叙,补充说明了惊蛰时分,我和朋友反复讨论我的新书《纸上》封面设计的内容,为下文围炉分享新书的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完整。
19.同:两篇文章都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雪后景象。异:《济南的冬天》描绘的是薄雪覆盖后秀气的雪山图,表达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山中初雪》描绘的是初雪来得快、消融得快的场景,感悟人生应认认真真地活着,活出精彩。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感受、分析环境描写;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
(2)本道题考查对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品味。解答本题的格式:......(词)运用了......(角度),......(表达效果)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取得了......的表达效果。
(3)此题考查对句段作用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本题首先可从句段所在位置着手,段落的具体作用需要理解当中的内容,最后根据内容联系文章的主旨进行解答。
(4)本道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时从文章内容分析,注意题目要求以及比较的异同。
16.结合时间提示“惊蛰”和第⑦段“中午十二点零二分时,我坐在青未了客栈落地窗前等一碗山东人立冬必吃的饺子。这是山东淄川的土峪村,离惊蛰时节我来时,已经隔了两个季节。初春的那个晴天,我靠在老柳树横卧在水边的巨大枝干上和你通电话,反复讨论我的新书《纸上》的封面设计”可概括出:讨论新书《纸上》的封面设计;
结合“围炉分享新书”和第⑦段“两个季节后,黄菊和这里的小伙伴邀我来围炉分享新书。黄菊和天气预报都说,立冬会有一场雪,果然”可概括出:立冬;
结合时间提示“大雪过后的第二天”和第⑩段“大雪过后的第二天,居然是个大晴天。……他走了很长的山路回到客栈拿了长焦镜头,又赶回那里,说拍下来发给朋友们”可概括出:重走惊蛰时分小道,并拍照发给朋友。
故答案为:讨论新书《纸上》的封面设计;立冬;重走惊蛰时分小道,并拍照发给朋友。
17.①“走到了屋外,走到了大雪中,把自己扔到了一尺厚的雪地上,摊开四肢,仰面朝天”运用动作描写,走、扔、摊、仰等动作准确传神地描写了大雪后,我急切想要和雪亲密接触的情景。
②“雪洗净了一切”赋予“雪”以人的行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场大雪的净化作用,让大自然焕然一新,带来清亮的世界。
故答案为:①运用动作描写,走、扔、摊、仰等动作准确传神地描写了大雪后,我急切想要去看雪的情景。
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赋予了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场大雪给大自然焕然一新。
18.第⑦段“这是山东淄川的土峪村,离惊蛰时节我来时,已经隔了两个季节。初春的那个晴天,我靠在老柳树横卧在水边的巨大枝干上和你通电话,反复讨论我的新书《纸上》的封面设计……”是插叙,补充说明了惊蛰时分,我和朋友反复讨论我的新书《纸上》封面设计的内容,为下文“两个季节后,黄菊和这里的小伙伴邀我来围炉分享新书”围炉分享新书的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完整。使文章脉络清晰。
故答案为:插叙,补充说明了惊蛰时分,我和朋友反复讨论我的新书《纸上》封面设计的内容,为下文围炉分享新书的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完整。
19.分析两文关于雪景的语句、语段。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运用比喻,把“树尖上的雪”比作“白花”,把“矮松”作“看护妇”,生动形象地写出小雪下矮松的秀美。“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害羞”一词赋予夕阳下的薄雪以少女的神态、心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在夕阳照射下显出娇羞的神态。《济南的冬天》描绘的是薄雪覆盖后秀气的雪山图,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本文中第④段“雪子落在上面,像很多只刚被母亲洗净还未擦干的孩童的手”,“雪洗净了一切,连同天上的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场大雪给大自然焕然一新。《山中初雪》描绘的是初雪来得快、消融得快的场景,联系最后一段“这真像天地间每一季都认认真真活着的生命啊,即使被不期而遇的“暴风雪”暴打,被大雪封山般的时空禁锢,每一秒都在心跳般用力,哪怕最后,在宇宙中,像一场初雪一样,消融得那么快,那么彻底”分析,作者感悟人生应认认真真地活着,活出精彩。
可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同:两篇文章都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雪后景象。异:《济南的冬天》描绘的是薄雪覆盖后秀气的雪山图,表达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山中初雪》描绘的是初雪来得快、消融得快的场景,感悟人生应认认真真地活着,活出精彩。
20.(2023七上·博罗月考)请以“,深深地触动了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题目自拟;
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⑶不少于500字;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答案】范文:
那一幕深深触动了我
时光的流逝冲淡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岁月的流沙沉淀出璀璨的珍珠。每每回想起那一幕,心中油然而生起深深的感动与敬意。
记得那是仲秋时节,一个星期天的夜晚,天还没有黑下来,南边的天空突然飘过来一团乌云,只一会儿功夫就铺满了整个天空,隐隐约约还能听到轰隆隆的雷声。要下雨了!爸爸妈妈赶紧到外边,把忙碌了一天才挤出来的枣皮和掰下来的香菇往家里拿。我知道,为了不使这些堆积在一起的、湿漉漉的枣皮和香菇变色而卖不上价,就必须今晚把它们全部烘干。好在我家有一台烘干机,但烘干的责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爸爸的肩上。我本以为要不了多久就能烘干了,劳累了一天的爸爸也能睡个好觉了。于是我便没有过问,早早就进入我的房间入睡了。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的时候,我起来上厕所。打开堂屋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借着晨曦的微光发现院子里的地面已是湿漉漉的。正要踏出大门,突然我看到放烘干机的厢房内的灯还亮着。是爸爸忘了关灯吗?不会的!难道烘干那些贵重的东西需要这么长时间吗?那爸爸岂不是累坏了吗!
我走过去,轻轻推开虚掩的门。那情景使我心头一热,眼泪便不自觉地滑出了眼眶。爸爸靠在椅子上,似睡非睡的样子,炉子里的火苗照着他那古铜色的慈祥和蔼的面孔,他的嘴里还噙着一根吸了一半,但已熄了火的烟头;右手拿着一根柴禾,已耷拉下去,但那只手似乎还在用劲往炉子里填,可他实在已是疲惫不堪了。我含着泪慢慢走到他面前,正想把他手中的柴禾取下,他醒了,他把柴填了进去,回头看看我,立刻装出一幅精神饱满的样子说:“孩子,这天多冷呀,快去睡觉,小心着凉,你爸爸我呀还结实着呢!”他脸上充满了笑容,可我却已是泪流满面。我哽咽着说:“爸,你快去休息吧!别累着了。我来照护吧。”爸爸却用命令的口吻说:“这怎么行!快去睡!”“爸!”“快去吧!”我只好离开了烘干室。
爸爸呀!请你关心一下你自己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不要为了我们而不顾惜自己的身体!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步就要补充完题目,所填的内容必须和后面的“深深地触动了我”相联系。首先,所填必须是让人心灵受到巨大触动的人、事、物,其次必须是写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样易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时光会淡化一些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刻触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激起心灵的层层涟漪。横线上填写如:可以写具体的,比如人、事、物、景,也可以填写抽象的情感、哲理,如宽容、理解、自信、幸福、爱等。“触动了”可以知道不管填什么,都应突出其对我的心灵的触动。所以我们就要想一想,什么触动过我的心灵,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对我产生了触动,触动后的感受是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想法,有什么样的改变,这样的触动对我有什么意义等。这样思考之后,缩小思路的范围,考虑自己可以写什么,即有哪些素材,有哪些可以驾轻就熟地写出来,思考周全之后再将题目补全,最后考虑怎样成文。自然、社会时时处处都有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敏感的心灵,整个生活都可以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一抹夕阳,一朵野花,一丛杂草,一眼山泉,一丝细雨,一缕春风……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家庭中父母关爱我们的一个眼神;学校里同学、老师的一举一动;就是社会中一个陌生人的微笑,都有可能让我们终生难忘。“一滴水就能折射出整个世界”,用理性的思考去探究,我们就能发现自然中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要求写记叙文,选取一体典型事例表现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在写作时,要着重写出自己的心灵感受,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点评】本道题属于写作题型中的半命题作文。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时补全作文题目。行文时应力避雷同,宜选取与中心相关的自己感受最深的体验、思考、发现来入题。写作此类作文的首要任务就是反复研读材料,把好审题关。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相关知识
惠州市博罗县第五小学:文明之花绽放校园 艺术硕果香飘万家
惠州博罗县花店玫瑰花推荐,博罗县玫瑰花快速送到!
关于2019年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评审通过名单的公示
广东博罗县:花卉种植让贫困村变了模样
广东博罗县:推广花卉种植 打造旅游品牌
博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惠州鲜花配送,惠州鲜花预定服务
博罗县羊和村:种下智慧兰花草 蝶变网红脱贫村
广东省蔬菜病虫测报技术培训班在惠州市惠阳区举办
文明之花别样红——来自广东博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报告
网址: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3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64873.html
上一篇: 语境造句 |
下一篇: 爱好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