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感到格外冷,超乎往年,尤其是我们这些大江以北的人。我今冬未往南方去,故不知大江以南的人是怎样的感受与说法。
冬日,愈益寒冷,是否深蕴着一个更加阳光明媚、充满温暖的春日呢?按辩证法,当如是。
’2019的春天快要到来了!不就在12天之后吗?
寄望’2019的春天,您思想到了什么?我是想到了黑格尔著名的“花蕾、花朵、果实”之哲学的。
黑格尔说:“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消失,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同样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来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不但彼此不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同样的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
面对黑格尔这个“植物生命哲学”,您会怎样思与想呢?是否撞击了您的思维?是否激荡了您的心灵?
哲学家们在哲学领域,从哲学专业的立场、专业哲学的视角,将此称为“黑格尔的哲学比喻”,且是黑格尔的“七个哲学比喻”之一。
我倒是觉得,这恰恰是“正人生”——人的进步、发展、提升,不是最为需要这样的逻辑体系的“否定”吗?非为如此,个人何以能够拥有“发展性”或“发展型”的伟岸之人生?
黑格尔的这个“花蕾,花朵,果实”的哲学比喻,比喻的是什么呢?喻在哲学的发展与哲学史的发展。对此,我以为,当代著名哲学家孙正聿先生解释得最为精湛与诗性。
孙正聿先生指出:“在黑格尔自己的哲学体系中,每个概念都是作为‘中介’而存在的,它否定了前面的概念,却又被后面的概念所否定。这就像花朵否定花蕾,花朵又被果实否定一样,使概念自身处于生生不息的流变之中,并不断地获得了愈来愈充实的内容。而这种概念自我否定的辩证运动,正是深刻地展现了人类思想运动的逻辑,哲学发展的逻辑。”
孙正聿先生借黑格尔的哲学比喻,如此讲述哲学的发展,是否比您的“背诵哲学”生动和美妙呢?您所受“哲学教育”若此,当是会“花蕾、花朵、果实”地发展出自己的哲学思想吧?孙正聿先生所强调的“哲学最有魅力”,是否由此一点而有所领悟呢?
孙正聿先生进一步指出:“现代的哲学家们,特别是所谓‘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总是不断地宣称拒斥、终结、消解、摧毁了以往的哲学,似乎哲学史真的只是一个‘堆满死人的骨骼”的战场。仔细地品味一下黑格尔关于‘花蕾、花朵和果实’这个耐人寻味的比喻,我们就会从‘间断’与‘连续’的辩证统一中去理解哲学的历史。”
关于哲学史,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西方的,在大多数人,是少有“垂青”的。这该是比较客观的判断。但孙正聿先生提供的概念,却很有可能性让您爱上“哲学史”。他说:“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是思想性的历史。”如此之概念,不能魅惑于您吗?
在大多数人的“背诵哲学”中,都会记有一个“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否真正理解、掌握并善于运用,我们暂且不论。但我坚信,这“花蕾、花朵、果实”的黑格尔哲学,定会使所有的人豁然开朗。
“花蕾孕育了花朵,花朵又孕育了果实;但花朵的怒放正是否定了花蕾,果实的结出也正是否定了花朵,由此看来,这个否定的过程,不正是以新的形式与内容肯定了先前的存在吗?如果这样来看哲学史,它就不再是一个‘堆满着死人的骨骼”的战场,不再是一个徒然否定、一无所获的过程,而恰恰是一个‘扬弃’的过程,结出果实的过程。这样理解的哲学史,才是哲学的发展史。”
我以为,何止哲学的发展史如是,任何历史的发展不均为如此吗?人生发展的过程,个人发展的历史,不是最该这样而作为吗?
黑格尔“花蕾、花朵、果实”的哲学比喻,在其“七个哲学比喻”中,确是最为美学的,美妙得不能不让人刻骨铭心,久久回味,无限遐思。
对这个“哲学比喻”的现实的与未来的应用价值,我还是认为孙正聿先生指称得最好:
“在哲学的‘花蕾、花朵和果实’的自我否定的运动中,矛盾着的双方往往是‘高尚心灵的更迭’和‘思想英雄的较量’。这种‘更迭’与‘较量’本身,就是对人类思维的撞击和对碰,是对人类精神的升华。”
在’2019的人生征途中,我们不该与这又一年的春天一起,来一次“花蕾、花朵、果实”的“否定之否定”吗?这样的“否定”,不正是自己“心灵的高尚更迭”吗?
若真正实现自己“心灵的高尚更迭”,则又是最在于“思想英雄的较量”。能与“思想英雄”进行“较量”,自己不就处在了“思想英雄”的地位?“思想英雄”最是“少数派”的英雄,最是“英雄中的英雄”。自己若是经常与“思想英雄”进行“较量”,不是最为高级地实现了自己的“英雄梦”吗?
“思想英雄”在哪里?在哲学中,在哲学史中,在一切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中。若您在’2019,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捧起一本经典著作,与“思想英雄”的“较量”就开始了!我坚信,无论是何人,只要敢于与“思想英雄”展开“较量”,只有“赢”,没有“输”。这就是“思想英雄的较量”的非常特殊之处,非常特别价值之所在。
否定,是发展的“必然环节”。读了、懂了这个“花蕾、花朵、果实”的“否定之否定”哲学,您在现实生活中还会害怕“批评”吗?还会忧伤“批评”吗?“批评使人进步”,是否由此真正成为了自己切实想明了的道理?
哲学不神秘、不枯燥、不可畏,就在即将到来的’2019的绚烂“花蕾、花朵、果实”里。
如此一番“花蕾、花朵、果实”的哲学思维,是否让您更加期盼’2019的明媚春光?是否让您更有信仰、更有策略、更有坚定地走好’2019的人生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