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徐
我在读《渴望生活·梵高传》这本书之前,对这个人的印象非常零碎。著名画家、荷兰人、印象派、疯狂、冷峻、炙热、喜欢画向日葵与田野、割下自己耳朵、开枪自杀——也就限于这些一鳞半爪的元素和事件。
艺术家呈现的作品、名人的作为,只是让我们知其然;通过阅读他们的传记,我们才得以知其所以然。
著名画家吴冠中,非常崇拜梵高。他认为,狂放似李白、信念似玄奘、天妒英才似王勃的梵高给予他性格和独特。吴冠中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每当我向不知其人其画的人们介绍梵高时,往往自己先就激动,却找不到确切的语言来表达我的感受。”
一时找不到确切语言表达,大概是因为表达对象太过单纯,又太过丰富。
本书作者,是美国著名传记小说作家欧文·斯通。二十六的他,在偶然接触到梵高的画作时,被其中富有生命力的植物、动物、太阳与天空深深震撼,更是被梵高在悲惨境遇下不断追求与探索的精神打动。于是,他用六个月的时间写下《渴望生活·梵高传》一书。
虽然是小说体裁,原始资料却是梵高与弟弟提奥的700多封通信,以及欧文·斯通追随梵高生前足迹,寻访了他的亲友和与之有过交往的一些人。
这本书的目录,也就是梵高一生走遍的足迹——伦敦、博里纳日、埃顿、海牙、纽恩南、巴黎、阿尔、圣雷米、奥威尔。在这些城市,他遇到了不同的人,体验过不同的情感,也遭受了不同的苦难。
这些经历,促使他对人生意义与绘画方法产生不同的认知与思考。
少年时代的文森特·梵高
通过阅读《渴望生活·梵高传》,我了解到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梵高先生。真诚、坦率、善良、执着、努力、朴实、极其敏感、充满激情、淡泊名利、始终葆有天真好似孩童,这些品质,要集中在一个普通人身上着实难能可贵,对艺术家而言更是不可稀缺。
通过阅读《渴望生活·梵高传》,我也得以知道,他笔下那些画作,譬如《向日葵》、《吃土豆的人》、《夜间咖啡馆》、自画像系列以及其他,都是在怎样的生活境遇下创作出来。
梵高画作《向日葵》
还知道了他怎样从牧师转变为画家;如何在绘画之路上上下求索、孜孜不倦,从名不经传的丹青门外汉,一步步改进,最终臻于至善;在何种心绪下给给弟弟的信件中,写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割下自己的耳朵;怎样染上癫痫,一次次发作;最终,在怎样的重重顾虑下向自己开枪……
不同的人生旅途,化作他笔下俯瞰当下、睥睨千秋的风景。
不同时期的作品,又蕴藏着他在山重水复、人情炎凉下的心境。
提奥·梵高
梵高的世俗生活是失败的,艺术生涯却是成功的。在这失败与成功背后,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那就是他的弟弟——提奥·梵高。当所有人都对梵高怀疑、蔑视、否定的时候,提奥始终不离不弃,给予理解、不条件且竭尽全力支持他的绘画梦想。这份手足之情,丝毫不亚于被苏轼与苏辙之间“抚我则兄,诲我则师”的深情厚谊。这是他苦难人生中的温暖底色,就像他的向日葵。
梵高37年的尘俗人生,经历过几份爱情,或者说是他一厢情愿的爱情。聚散离合,懂与不懂,最终,都带给他不同程度的痛苦。由感情里滋生而出的痛苦,又化作他艺术创作的沃土。
如今看来,梵高当然是天赋秉异,事实上他一开始也是个普通人,担任过美术公司职员,朝九晚五,也做过教师与福音传教士,希望抚慰贫苦民众的心灵。为了找寻到人生意义,梵高走过不少弯路、吃过不少苦头。
梵高画作《星空》
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并且遵循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加缪说,我反抗故我存在。村上春树说,我谈炸牡蛎故我存在。
对于梵高而言,画画就是他生命存在唯一的意义。《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兰同样如此,活着,就必须画画,就像落水的人必须挣扎那样。有一天,他终于发现这一点,余生再也没有离开过艺术世界。
痛苦,是梵高或者时候的关键词。流离失所、辗转漂泊、贫病交迫,有几次几乎是死里逃生。这些物质生活上的艰苦,常年摧残着他的身体。父母不解、兄妹疏离、亲友嘲讽、爱情的失败、同行的一再否定、父老乡亲的冷眼与驱逐,这些精神方面的打击,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痛苦。欧文·斯通在序言里写下的一句话:“温森特的一生,是人所经历过的最为悲惨然而成就辉煌的一生。”
梵高自画像
生前寂寞,死后辉煌。天生奇才、艺术殉道者、美术史上的奇迹、表现主义的前驱,这些是后人赋予梵高的称誉。
画家范曾说:“我不知道有哪一位画家能像梵高画得那么动情、那么执着、那么令人神往,这就是天才之所以为天才的原因。”
画家陈丹青说:“在我这,梵高最迷人的,就是他那个憨。那个不是才能,是天分,你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憨是一个非常包容的深层的性格。”
诗人余光中说:“梵高作画用的是心,一颗赤裸裸、热腾腾而又元气淋漓的心!”
作家周国平说梵高是:“一个因善良受苦的天使,一个用色彩享乐的天才。”
梵高一生,短暂而璀璨、苦难而美丽。他让我想起曾经旅途中听到的一句话:每一朵花在绽放之前,都要经历一千次的严寒。
梵高一生,都在经历苦难,都是在忘我绘画,都在始终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他有辜负艺术对的教养。如此,也算痛并快乐着。
梵高的一生,让人赞叹,也让人心痛。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
相关知识
在繁花深处,遇见梵高
梵高的《向日葵》都开在了哪儿
考古学家发现一耳廓骨 极有可能是梵高割下的左耳
康乃馨花瓶 Vase with Carnations (1886; Paris,France ),文森特·梵高
像夏花一样绚烂
梵高的名画《鸢尾花》
微笑的花朵(向日葵).doc
梵高、莫奈、毕加索、常玉为何都钟情于这种花
花开人生,点亮美好
艺术家分享如何通过三个步骤画出完美的花朵
网址: 《渴望生活·梵高传》:他用悲惨人生,画出绚丽花朵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65728.html
上一篇: 艺术插花的技巧及应注意的细节 |
下一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铅笔屑》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