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在图书馆看见的一篇文章,特来分享给大家。
国兰主产我国,目前栽培比较普遍的有春、蕙、建、寒、墨兰等。
它们的开花习性,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成两种情况:常见的是当年出花芽、孕花蕾、开花,有的一年之内还能开几次花;另一种情况是春、蕙春剑等兰花的花芽是在夏秋之际分化生成,生成后的花苞要孕育大半年,甚至还要跨过最寒冷的冬天,次年春天才先后开花。
这种颇为特殊的开花情况国人司空见惯,千百年来从未有人去研究其原委更没有人能解说清楚为什么会这样的道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有几位著名学者,也是兰花专业顶级专家,在北京针对春兰开花现象展开了研究,并先后在1995、1996年《中国花卉报及有关专业书籍中刊发了《冷冻对春兰开花的影响》。
文中运用低温春化理论,诠释了春兰特殊的开花现象,并明确提出“春兰开花必须经过5℃左右、为期约20天的刺激,否则就不能开花”的论点,同时为我国栽培发展春兰划了一道红线。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对春兰开花这种特殊经历的原因做出了解说,也填补了这个专业知识领域里一项空白。
我是湖南省怀化市农业气象试站一个退休的科研人员,即将退出工作岗位时,在观测植物周年开花物侯现象与季节气候相互关系的究项目中,将兰花选作观测对象之一。退休以后, 仍在北纬27°34′、东径110°00′、海拔近200米处的市气象局院内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盆栽兰花,以本地下山兰为主也曾从江浙桂等地引进少量外地种。运用农业气象物候观测方法,对春、蕙、建兰等进行了观测研究,已对春兰观测为例,累积观测资料近30年。
在对春兰开花现象观测起始的10多年里,曾不断冒出一些所谓的反常现象。1993年7月中旬,盆下山栽培不久的春兰突然抽出一箭,开花一朵春兰夏开这一罕见现象被媒体捕获,报导在当年7月20日的《怀化日报》上。春兰夏开这一谜团迄今仍未据开,接着又出现春兰在刚进入初冬的10月开花的现象。春兰在初冬时开花,与正常开花时的状态还不完全一样,花苞还处于直立状态,花瓣尖端先伸出花苞,顶端开一个小口,从中散发出诱人的清香,从而能轻易找到开口放香的盆花。
最早观测到的是11月4日,开口放香于11月上句的有好几年观测到正常开花的,最早出现在11月14日。更为特殊的是1993~1998年,曾连续6年在12月31曰前,都出现了正常开花现象,最少的一年开了几盆,最多的一年开了17盆。查阅当地同期气象资料,并未出现5℃左右的温度。由此,我对春兰开花必须经过春化低温作用的论点产生疑感。早在2002年我撰写的《关于春兰开花期的探讨》的短文先后在《中国花卉盆景》和《中国兰花》杂志发表。
写这篇短文时,我的内心还比较矛盾。通过多年养兰实践,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上个世纪国内首创的关于春兰开花经典的论断及其解说与现实表现不全相符。春兰未经过低温春化亦能开花,说明相关不密切,或者说无相关,却不能够解说清楚春兰花苞为什么要经历大半年时光的孕育,更不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绝大部分花苞要越过寒冬,到次年早春二月开花。
最近10多年里,为了摸清这种特殊现象的原因,我一度从春性强弱、不同品种、地域环境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素。由于在年前出现的开花现象不是固定在某几盆、某个品种之间,且不稳定,所得结果均不能解说清楚真正原委所在。
直到几年前的9月,在一次对盆花进行管理时,不慎弄断一个花苞,我灵机一动,剥开观看,竟启发了对花苞孕育全程跟踪、解剖观测的设想。这是前人从未做过的举动,也是养兰人不愿干的事情。解剖观看花苞,是从观测植株外表形态变化,转向观测花苞内部各结构成长变化情况。由于诸多技术环节一时还拿不准,我踌躇了很久,一直到2011年8月初才决定试试看。这年是不定期随机取样,到12月25日止,共解剖了7次。
通过一年摸索初试及资料整理,我首次窥到了春兰花苞成长动态的倪端,异常兴奋,从而又两度修改设计方案。从2012年起改为定时定量随机取样,从2014年起又延长取样时间,到2015年止, 这样一干就是5年。那时我已年逾8旬,克服了诸多身心困难,在一种强烈求知欲望的趋使下,终于挺了过来,共累积解剖数以百计不同时期的花苞样本,失去了数百次欣赏开花的机会,却换来了花苞成长的神秘内幕,竞是另一番风光。解剖春兰花苞,只观测了花苞的地上部分,包括花苞的组成,花苞中各结构生成先后顺序,产生的大致时段、形状、颜色等,同时也观测了它们之间成长变化的一般状况。
由于设计取样是1月2次,又是以目测为准,观测准确度还达不到按旬测的标准,但仍然可以确定。
1、春兰花芽分化生成是在夏秋之交,正处在高温酷暑气候环境条件下。花苞中的各结构在孕育的全程中,所处的环境气候条件是气温逐日走低、日照时数渐短、雨水日稀,因而孕育成长漫长。解剖后的观测资料显示,在花苞中以生出最晚的花蕊为例,要经历约5种上形态变化,到11~12月才缓慢长成有头有身,高度接近2厘米,达到开花时的状态,最后才是花粉成熟,散发清香,准备开花。
2、对花苞及各结构进行测定,无论是单年或几年的平均值,均表明:月增长值都是随着时间成正增长,月增长以11~12月为最小值,12月到元月的月增长值远远大于前者,说明花苞的孕育全过程并未停止增长。
观测春兰花苞在不同时期的成长状况获得的材料,先后在《中国花卉盆景》及《中国兰花》杂志发表其主体内容又为撰写《对春兰开花经历原由再研讨》文提供了新的资料,亦为解说春兰开花原由寻找到开门的钥匙撰写《对春兰开花经历原由再研讨》一文,是对自己近30年养兰实践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行的一次梳理。所得结果因与首创兰花专业经典论断相佐,处境坎坷,好不容易才在2017年在浙江创办的《人文园林》杂志2月刊上得到公示的机会。
《对春兰开花经历原由再研讨》一文归纳起来,是从以下几个层面提出商榷的。
1、春兰花苞漫长的孕育期,是花苞在既有环境气候条件下缓慢成长的全过程。只有花苞中的各结构长成了开花时固有形态花粉也已成熟,才是能否实现开花的前提,此乃必备条件,否则是开不出正常花朵的。当花苞中各结构已经长成,花粉亦已成熟,能否实现开花,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受到当时天气、气候条件适宜与否所制约。元月气温偏低,环境气候条件满足不了开花的要求。不是必须要经过5C左右,为期约20天的刺激,否则就不能开花的论断。这只是一种制约条件,如果采取一些人为措施,避开或管控措施,仍然能正常开花。
2、春兰的花芽是在高温酷暑环境条件下生成的,从对花苞及各结构全程测定的数字表明其月增长值均成正值。花芽形成后并未停止生长冬季亦未休眠,因而这里运用春化作用的理论来诠释春兰开花这种特殊经历,有失严谨。
3、春兰的开花始期,多年的平均日期是2月5日但年度间差别较大,在大多数年里,有少量盆花能在年前就开花了。这是因为春兰花芽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生出的,必有先后、早晚之别。况且花芽生出后孕育期漫长,每年所处的天气条件又不完全相同,在一些光、热、水条件较丰裕的年份,就有可能让部分春兰早生出花芽在年前就已经成熟,具备了可以开花的基础,因而年前有少数花开亦属正常。当然绝大部分是在早春2月开,故得名叫春兰。综上所述:春兰开花这种特殊的经历,是花芽出生后,花苞及其各结构在既有环境条件下,缓慢成长的全过程。当花苞已长成开花时的固有形态花粉亦已成熟,却恰逢北半球最寒冷的季节,环境气候条件满足不了开花最低的温度要求,不得已只好等待到早春2月气温回升到7℃左右或以上,便嫣然绽放了。如果用一句话去解说春兰开花这种特殊经历,是生存适应环境气候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与春化低温作用无必然的联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春化作用
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理论在农业和园艺上的应用
“春化”现象在花卉栽培中的利用
春化作用光周期象植物成花诱导的生理生花基础.ppt
春化作用对于植物的意义
兰花春化是个啥过程呢?春化后对芽和花有啥好处呢?
天竺葵必须经过春化吗(看品种)
兰花春化的关键要点及注意事项
兰花春化的意义、时间、特征及忌讳
兰花春化和环境有啥关系呢?
网址: 春化理论是否靠得住?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89733.html
上一篇: 中国兰花挥发及特征花香成分研究( |
下一篇: 利用分子蒸馏技术提取玫瑰油的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