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恩格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植物分类方法介绍

恩格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植物分类方法介绍

植物分类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早期研究是以利用为目的因而出现了各种各样以经济性状为依据的人为分类。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年)发表以后就开始了以探讨亲缘关系为目的的分类系统这就是自然分类系统或称系统发育分类系统。它力求客观地反映出生物界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发展。长期以来分类学家们以进化论为依据根据植物形态、结构以及生态学等方面的论证结合古植物学上的证据对植物进行分类并力图建立一个自然分类系统以说明植物间的演化关系。迄今已有20多人发表了各自的分类系统但由于有关植物演化的知识和证据不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为大家公认的完整系统。下面仅就其中两个影响最广的学派略作介绍。1.恩格勒系统(Engler&PrantlSystem)这一系统是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A.Engler)和柏兰特(Prantl)提出的。他们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单性抱子叶球演化来的只含有小抱子叶(或大抱子叶)的抱子叶球演化成雄性(或雌性)的柔黄花序进而演化成花。因而恩格勒系统认为被子植物的花不是一朵真正的花而是一个演化了的花序这种学说称为假花说。依此这一系统在被子植物亲缘关系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认为无被花类(核桃科、杨柳科、壳斗科等)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主要根据:全是木本、单性花、风媒传粉有些植物仅有一层珠被等特征和裸子植物很相似。(2)认为整齐花、两性花是由无花被单性花逐渐演变而来。因此把多心皮目的木兰科、毛茛科等看成较进化的高级类型排在无被花、单性花的后面。(3)认为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原始所以把单子叶植物排在双子叶植物前面。1964年已作调整并把被子植物由原来的45目280科增至62目343科(其中双子叶植物48目290科单子叶植物14目54科)。2.哈钦松系统(J.HutchinsonSystem)这一系统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在1925年和1934年公布的。这一系统在被子植物亲缘关系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认为离瓣花较合瓣花原始。花各部螺旋状排列的比轮状排列的原始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因此认为木兰目(Magnoliales)和毛茛目(Ranales)为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是被子植物演化的起点所以排在系统的最前面。(2)认为被子植物的演化分为木本及草本两大支。木本支起于木兰目草本支起于毛茛目。(3)认为单被花及无被花是后来演化过程中蜕化而成的。(4)认为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因此将单子叶植物排在双子叶植物的后面。双子叶植物有82目348科单子叶植物有29目69科合计111目417科。目前很多人认为哈钦松系统较为合理而恩格勒系统则忽视了木麻黄科、杨柳科等雌蕊都是合生心皮的进化特征。我国华南、西南采用哈钦松系统者较多《广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等即是。

相关知识

两性花原始,单性花进化;雄蕊离生原始,合生进化是哈钦松系统的观点。
克朗奎斯特系统的理论基础是真花学说,认为现代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原始裸子植物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
植物的分类
哈钦松系统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于1926年在《有花植物科志》一书中提出的。该系统
园林树木学分类植物分类法
克朗奎斯特系统的理论基础是真花学说,认为现代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原始裸子植物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形成。()
植物APG系統的學習筆記·漫談分類學簡史(下)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
两性花原始,单性花进化;雄蕊离生原始,合生进化是哈钦松系统的观点
植物学植物的起源与演化资料.ppt

网址: 恩格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植物分类方法介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9584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卉种类繁多,最常的分类方法有:
下一篇: 植物系统的分类.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