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口常三郎(1871—1944)是日本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也是日本著名宗教团体“创价学会”的创始人。作为日本社会改革的提倡者和先驱人士,牧口始终兢兢业业、不辍笔耕,在教育、哲学、地理、宗教等多方面研究甚力。1931年至1934年,他针对战后日本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讨论,并集成《创价教育学体系》四卷面于世人。其中,《体系》的第二卷专门论述了有关价值论的问题。1964年,创价学会将书中价值论的内容独立抽出,翻译为英文并命名为“Philoso phy of Value”。1989年,英译本的《价值论》引进中国,由马俊峰、江畅翻译为中文,作为《价值哲学》[1]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牧口常三郎的《价值哲学》在中国出版发行之后,受到国内学界的一些关注:2002年,孙穗平、孙耀珠发表了《价值和创造价值——牧口常三郎“价值论”的核心理论》[2],概括总结了《价值哲学》一书中的内容,可以视为国内专题研究牧口价值论的首创;2004年,学者王玉梁先后发表了《牧口常三郎价值哲学思想的意义及其局限》[3]、《牧口常三郎与价值哲学》[4]两文,从西方哲学的角度评价了牧口的价值论思想;2006年始,教育学专家周洪宇及其学生陆续吸收引进了牧口的教育思想,并从教育学的角度解读其价值论思想[5]。由此可见,《价值哲学》在国内的出版,推动了牧口的价值论思想在中国的研究发展。然而,也正是由于该书的单独引进,国内学者多局限于书中的角度来理解牧口价值论思想,对于牧口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的深入挖掘,以及其理论的创新之处,有待进一步系统研究。
牧口提出价值论时,日本正受到西方思想的强烈影响,如何对西学进行吸收、理解和改造,是那一代日本学者所苦苦探索的问题。此时,西方价值哲学思想传入日本,给了牧口很大的启示。他进一步结合实用主义、经济学理论甚至儒学的思想观点,对价值哲学进行反思和重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论体系。由此观之,开展对牧口价值论的系统研究,对于了解日本近现代价值哲学的发展情况有着重要意义。面对牧口思想的多元化和特殊性,我们不仅要用连续的眼光看待其中所承载的西方价值哲学思想,也要从发展的角度探寻牧口价值论的创造之处。
一 牧口价值论的思想来源
价值问题是西方思想史中一个古老的问题,从古希腊时期开始,人们已经开始围绕价值展开讨论。直到英国哲学家休谟提出“事实”与“价值”的概念区分,“价值”得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命题进入哲学研究领域;到了康德处,他认为事实属于经验世界,价值属于先验世界,应将两者区分开;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对价值问题做出了进一步思考,首先由“价值哲学之父”洛采提出三个领域的思想划分,即事实领域、规律领域和价值领域,其中,他将价值当作决定着事实和因果律的目的,而把价值提高到了哲学的中心地位。在他的影响下,以文德尔班、李凯尔特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创立了价值哲学,他们将价值作为哲学研究的根本对象,使得价值不再是哲学研究的分支,而成为一种独立的元哲学学科体系。
20世纪以来,价值哲学的影响扩展到欧美各国,各国学者从多方面探讨了价值的问题,如培里的“兴趣价值说”、杜威的实用主义价值论等,有力地推进了价值哲学的发展。而价值哲学在日本最早的传播,得益于经济学家、思想家左右田喜一郎(1881—1927),他曾留学德国十年,受到康德及新康德学派的强烈影响,归国后在其《经济哲学诸问题》一书中介绍说明了有关“价值”的哲学问题。
作为将价值哲学引入日本的第一人,左右田喜一郎的思想主要受弗莱堡学派李凯尔特的影响。1919年,他在黎明会[6]上发表了以“文化主义”为题的演讲,将人在文化上的创造视为一种重要的人生价值,并强调了文化价值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年,他在《价值的体系》的长文中又提出了“创造者价值”这一重要概念,即在提倡文化主义的基础上,要求重视个人的价值创造。再者,他将西方的民主思想延伸到对价值的探讨上,认为应取消价值的层次划分,对西方哲学中曾将“真”(黑格尔)、“善”(康德)或“美”(席勒)分别作为“最高”的价值的看法提出质疑,认为价值体系中“真、善、美”对于社会和个人都是
相关知识
黄药眠:生活实践土壤中的价值美学倡导者——从朱光潜与黄药眠的“梅花之辩”说开去
物哀与日本民族的美学植物观
李德顺:玉壶冰心,博文弘道
花的哲学
粉彩鸡蛋花的新鲜和干花在树上与日光和日出的自然背景图片
关于花的哲学书籍推荐(关于花的哲理)
《风景园林》2023-03专题导读 | 风景园林设计评论
紫藤花的象征意义及文化价值(探寻紫藤花的美与哲学)
袁牧的相册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源流
网址: 牧口价值论与日本价值哲学的新发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96330.html
上一篇: 和复旦爱花教授聊聊春天的花花草草 |
下一篇: 共议“教育家精神” 第五届“教育 |